![]()
内容推荐 有关城市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将区域间“协调发展”简单等同于“同步发展”,并进一步将其与“经济集聚”相对立。政策上表现为试图缩小不同规模城市间发展差距,以平衡地区问发展。本书通过系统考察经济集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发现,经济集聚的生产率促进效应不仅有利于改善个人劳动力市场表现,也将加速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效率。本书的研究为提高经济集聚程度,鼓励大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模式提供了支持。 作者简介 高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多项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课题,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上海社联年度推介论文等奖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和城市发展道路的争论 1.2 经济集聚和城市劳动力市场表现 1.3 研究思路和章节安排 1.4 本书的主要贡献 第2章 大城市为什么会兴起——基于文献的评论 2.1 经济集聚效应:述评 2.2 经济集聚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效应 2.3 经济集聚与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全球化、经济集聚和经济政策 3.1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效应vs离散效应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与变迁 3.3 知识溢出与异质性制造业行业空间分布变化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经济集聚与城市劳动者就业 4.1 城市规模影响劳动者就业的理论分析 4.2 经济集聚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基本回归结果 4.3 寻找城市规模的工具变量 4.4 经济集聚是否损害了公平——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就业的异质性影响 4.6 本章总结 第5章 经济集聚与城市劳动者收入 5.1 城市规模影响劳动者收入的理论分析 5.2 经济集聚对劳动者收人的影响:基本回归结果 5.3 城市规模对劳动者收入的异质性影响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数据、方法与空间分布特征 6.1 产业问关联、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 6.2 本章使用的数据和方法 6.3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划分的方法 6.4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6.5 本章总结 第7章 经济集聚与城市产业集群效应 7.1 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 7.2 产业集群的就业增长效应估计 7.3 产业集群与城市产业发展:数量效应vs质量效应 7.4 产业链位置与异质性产业集群效应 7.5 本章总结 第8章 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结构转型 8.1 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和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 8.2 数据和模型 8.3 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乘数效应:实证结果 8.4 模型的拓展:城市化、经济集聚与就业乘数效应的异质性 8.5 本章总结 第9章 总结 9.1 本书的主要结论 9.2 包容性增长与区域间协调发展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导语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集聚不仅会通过影响个人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也会在宏观层面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本书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来自个人、企业和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描述制造业产业、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实证估计集聚效应在劳动力市场和产业发展层面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