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政治安全是现代国家不可回避的一般性问题,其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政治安全的研究不应仅限于意以形态和政治行为的合理性论证,它的处理对象是社会快速变辽带来的复杂性和制度风险。当代中国,包括观念、组织、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条什的变革,正在推动形成一个崭新的政治世界。生产方式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结构的加速“再组织化”,新兴技术催牛的松散、耦合、开放的社会交互系统,以及由此衍生的多元复杂的政治空间,不断挑战行政权力和制度能力的边界。行政权力的空白和制度能力的极限,就是政治安全的底线。对此,需要运用有效的分析工具,提出可能的风险假设并给予可行的干预手段。 目录 总论 科学认识制度安全有效维护政治安全 一 研究背景 二 本书框架 三 分析视角 四 治理工具 五 理论含义 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章 党的领导与从严治党 一 坚持党的领导和从严治党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核心 二 当前危及党的领导和执政安全的主要因素和表现 三 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安全造成挑战的原因 四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政权安全的着力点 第二章 宪法权威与依宪治国 一 宪制安全是政治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 二 宪法规范稳定性的政治逻辑 三 宪法实施的关键在于坚持由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 四 国家安全为宪法秩序之本 五 什么在危及宪法领域内的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 第三章 历史叙述与政治正当性 一 正确的历史叙述对于政治正当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历史叙述中可能威胁政治正当性的表现及危害 三 历史文化不安全现象举隅 四 牢固树立历史自信,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五 几点建议 第四章 理论创新与中国话语 一 推进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话语对于维护政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在推进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话语中可能威胁政治安全的问题 三 推进理论创新、建构中国话语的思考与建议 公共治理 第五章 再组织化与社会治理 一 社会治理对于在政治安全的重要意义 二 当前社会治理领域影响政治安全的典型表现 三 影响社会治理领域政治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 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第六章 新技术革命与制度安全 一 大型新技术公司的崛起 二 新技术产业挑战政府监管 三 公共服务与国家权力运行 四 重塑“国家一社会”关系 五 技术统治与政治竞争 六 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脱实向虚与经济风险管控 一 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及其政治影响 二 “脱实向虚”的主要问题和表现 三 党的十九大前后的治理及前景 第八章 传播生态与网络空间 一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政治安全 二 当前我国网络领域政治风险与困境 三 政策建议:推动网络传播治理现代化 发展环境 第九章 “一国两制”与香港政治安全 一 香港的政治安全 二 危害香港政治安全的表现 三 危害香港政治安全的关键因素 四 影响香港政治安全的因素 五 对未来五年危害香港政治安全的评估 六 维护香港政治安全的思路与建议 第十章 周边外交与地缘政治格局 一 周边外交对于国家政治安全的意义 二 周边形势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突出表现 三 周边热点问题难以管控的因素分析 四 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重构 一 大国关系的新时代 二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四 维护新均势,做国际秩序改革的促进派 第十二章 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与工具 一 相关概念分析 二 国内外政治风险分析机构现状 三 各机构政治风险评估要素及权重构成 四 当前风险评级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及模型 五 结语
导语 政治安全是任何现代国家都不可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本书对政治安全做两个方面的基本理解:第一是将政治安全视为围绕国家意识形态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安全;第二,政治安全是具体领域的管治风险外溢后形成的系统性风险,是社会经济金融文化等领域积聚的矛盾的总爆发,是新的社会形势和政治空间下国家权力和行政管治边界受到挑战的政治现象和动态过程。清晰界定政治安全的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围绕党的领导、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空间、社会治理、国家和地区关系等内容,定期追踪中国政治安全的基本状况,作出科学的风险评估与大胆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