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阿塞拜疆巴库,在乌克兰和巴勒斯坦度过幼年和少年时代;成年后在伦敦大学攻读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等;2010年10月9日病逝于美国纽约。 西琴毕生致力于研究近东古文明与人类起源的联系。从1976年起,他陆续出版了《地 球编年史》系列作品,引起巨大反响。 作为世界上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少数学者之一,西琴同时也精通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的各种语言。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玛雅文化等领域,他的研究活动甚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琴学”。 目录 第一章 寻找天堂 第二章 永生的祖先 第三章 法老的来生之旅 第四章 通往天国的阶梯 第五章 众神来到地球 第六章 大洪水泛滥之前的时日 第七章 吉尔伽美什:拒绝死亡的国王 第八章 云骑士 第九章 着陆区 第十章 提尔蒙:火箭飞船之地 第十一章 难以捉摸的山 第十二章 众神和国王们的金字塔 第十三章 假托法老之名 第十四章 狮身人面像的凝视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精彩页 第一章寻找天堂 《圣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时期,“永生”是在人类的掌控之中的。 在那个被称为“黄金时期”的遥远年代,人和他的创造者都居住在伊甸园中,人照顾他漂亮的花园,而上帝则在午后的微风中读着经卷。“上帝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做食物。园子中又有生命之树和辨别善恶的树。有一条河流从伊甸流出浇灌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叫比逊河,第二道叫基训河,第三道叫底格里斯河;第四道叫幼发拉底河。” 园中除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以外,其他树上的果子他们都可以吃。但他们若是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就会让他们失去永生。 上帝耶和华说: “看,亚当已经变得和我们一样 能辨别善恶了; 难道他就不会再去吃生命树上的果子 而得到水生吗?” 上帝耶和华把亚当 逐出了伊甸园, 在伊甸园的东边 设置了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 要他把守住通往生命之树的路口。 人就这样被驱逐出了可以掌控永生的地方。虽然被夺去了永生,但他却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它。不仅如此,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重新得到它。 自从亚当被逐出天堂后,英雄们就去大地的尽头寻找永生。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能看到一眼,也有些普通人称自己偶然发现了永生。 纵观历史,对天堂的追寻一直是许多人的终极目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千年纪元的早期,这种追寻又被欧洲大陆上那些强大的王国发起。 新世界被发现了,我们似乎应该相信,它是探索者们在寻找海上路线去印度获取财富时偶然发现的。对,但也不全对。因为斐迪南国王、伊莎贝拉王后和西班牙王室最渴望找到的是长生不老的源泉:它能让老人重新恢复年轻时的活力并使他们永远年轻,据说它是从天堂的一口井中喷涌出来的。 在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刚抵达他们所认为的“印度”(其实是美洲)时,他们就把对新世界的探索和寻找长生不老源泉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西班牙人讯问并折磨被俘的“印度人”,希望能从他们口中挖出长生不老源泉的秘址。 旁氏·德·里昂是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一个行家,也是个职业军人出身的探险家。他一路高升,做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又名海地,位于西印度群岛中部)和波多黎各(位于西印度群岛东部,如今是美国属地)的总督。在1511年,他目睹了对一些被俘的“印度人”的审问。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印度人”介绍了自己的岛屿和岛上的珍珠及其他财宝,还赞颂了他们水域的水的神奇功效;说岛上有一股泉水,有一个“受年老病痛严重折磨”的原住民喝了一口后便“找回了年轻时的力气,并做了年轻时才能做的事情,他还找了一个老婆又生了许多孩子”。 年老的旁氏·德·里昂越听越兴奋,他坚信这些“印度人”所描述的就是长生不老源泉。他们对那个老人在喝了长生不老泉水后重返青春并结婚生子的补充,成了这个故事最有决定性的一页——在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法庭中,总会挂有许多名家的画作,当这些名家们描绘爱慕或是性爱情景时,都会将一个水池放进画面里。也许对于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便是提香大约在西班牙人占领西印度群岛时创作的名画:《神圣与世俗之爱》(1514年,118厘米×279厘米,见图1,布面油画,罗马博盖塞艺廊收藏)。 众所周知,画中的水池暗示了人在黄金年龄时的性爱。因为水池中的水代表着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之源泉,从而拥有“所有年轻力壮的能力”。 官方历史学者皮特·马特尔·德·安哥拉利亚对旁氏给斐迪南国王的报告做了记录。他在《新世界简史》一书中写到,从卢克雅思和巴哈马群岛来的“印度人”声称,“那儿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处具有神力的泉眼……只要喝了那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使老人重新变得年轻。” 许多研究,比如旁氏的《年轻之源:里尔那都·奥斯基的一段关于地理谜团的历史》,都表明,找到“年轻之源是当时最盛行、最具有特色的对新世界的征服者们的绝大期望”。毫无疑问,斐迪南国王就是其中一位很受鼓舞的人,他对所有关于“年轻之源”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并充满热切的期盼。P1-3 导语 旷世巨著《地球编年史》,突破性的畅销书,影响力持续40年而不衰,被译成30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 究竟是谁修建了埃及金字塔? 一些幸运的凡人是在何时何地加入到诸神行列的? 位于吉萨的巨大而复杂的建筑物是埃及法老们通往永生的大门,还是星际旅行者为了登陆地球而修建的脉冲信号站? 《第十二个天体》揭示了一个真相:来自“谜之行星”尼比鲁的外星淘金者创造了人类,但作为“原始人工人”的人类却擅自摘取了“知识之果”,从而被逐出了伊甸园。 “知识之果”蕴含的究竟是什么知识,让上帝不愿人类掌握? 伊甸园中还有另一种禁果——“生命之果”。此时,人类的最大梦想就是重返伊甸园,或者,在地球上某个隐秘的角落找到永生的源泉。 《通往天国的阶梯》是对最敏感而且最重大问题给出的超级答案,关于生命……和来世! 撒迦利亚·西琴,世界上少数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近东古文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精通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各种语言,结合考古学、古文字学、东方学与《圣经》学的最新科学发现,解答太阳系、地球及人类过去与未来的所有谜团! 序言 很公正地, 《通往天国的阶梯》被认为是一项有关 人类对永生无休止追逐的研究。然而,与该课题其他研究 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将这样的追逐当作寓言故事、乌托邦 理想或纯幻想,而是把它们看成是发生在真实地球上的真 实旅途。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乌鲁克——《圣经》中叫 作以力——的苏美尔国王吉尔伽美什追求永生的故事;而 在这本书里,将会显示他的确去过两个空间连接点(而非一 个),它们的存在将被证明,它们的地点也将被显露出来。 我们将要做的,就是跟随那些迦南国王的脚步:他们认为 ,他们因去过诸神的燃烧石之地而获得永生;同时还会显 示出他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是什么、为什么那些空间连 接点会遗留下过去的诸多事件,以及何以在当今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当然,也不乏混乱。 之前的那本书,《第十二个天体》,主要是基于来自 美索不达米亚的证据的,这一本则加入了埃及部分,并讲 述了当埃及的法老们准备旅行到百万年之星获得永生的时 候,他们将会切实地去一个地方——一个真实的地方,在 那里,他们装备成在今天看来是宇航员的样子,被升起, 去往众神的行星。 为什么吉萨金字塔被他们称作“通往天国的阶梯”?是 谁,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修建了它?这些令人震惊的 答案,包括了一个通过许多证据碎片组成的、极为周密的 分析。这些章节显露出大金字塔中令人羞耻的一个赝品, 而它曾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并且,相关的这些发 掘还在不断进行中。 本书重新诠释了《圣经》中前大洪水时代的伊诺克、 后大洪水时代被带去天国成为神的先知以利亚,以及他们 的苏美尔先驱者阿达帕、伊塔那和恩麦杜兰基的故事;通 过这些,它将人类对永生的追逐变为了可以实现的梦想。 撒迦利亚·西琴 2006年10月于纽约
内容推荐 来自“谜之行星”尼比鲁的外星淘金者创造了人类,但人类却擅自摘取了“知识之果”,从此被逐出伊甸园。 从最早的时候起,人类就思考着宇宙、生命和来世的不解之谜。 一些幸运的凡人是在何时何地加入到诸神行列的?位于吉萨的巨大而复杂的建筑物是埃及法老们通往永生的大门,还是星际旅行者为了登陆地球而修建的脉冲信号站? 《通往天国的阶梯》中,撒迦利亚·西琴揭开了金字塔的神秘面纱。他通过来自古代的隐秘线索,向人们展示现存的埃及考古学是建立在一个伟大的赝品之上的,并带领读者去往远古诸神阿努纳奇在地球上的太空站和着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