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教育出版领域的一股清流,深刻表达了一位教育学者的思想和情怀,是其对教育、教学与教研、科研如何深度融合问题深度思考后的结晶。既带有教育理想情怀,又脚踏实地扎根教育现实沃土;既研精竭虑,又针砭时弊;既旁征博引,汇集大量教育事实,评介了大量优秀教学成果,又自成体系,创造性地提出教学成果培育的基本路径;既站在中国立场,讲述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又面向世界,借鉴他人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 全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言浅意深,读起来富有张力、发人深省,其对教学成果的提问、思考过程,可能比对已有优秀教学成果的介绍更有价值。 作者简介 柳夕浪,1959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在基层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及教育教学业务管理30余年,试图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到专业讨论的层次,进行专题研究。偶有所获便写下来,与同仁分享,不亦乐乎? 目录 第一章 准确定位 一、成功在于精准 二、保持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 三、直面疑难杂症 四、因“势”而谋 五、本土转化 六、回到育人原点 第二章 理清思路 一、看不见的竞争力 二、走出“路径依赖” 三、思路从问题分析中来 四、重温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五、综合化与边界 六、改到深处是体制机制 七、不只是移植,还要改造 第三章 实践检验 一、将成果印刻在成长历程中 二、平台比模式更重要 三、对话机制 四、勇敢地面对时间的考验 五、不断拓展实践的厚度 六、最有力的证据 第四章 成果总结 一、遵循三个基本准则 二、个案——丰满的血肉 三、模型——支撑的骨架 四、核心概念(理念)——成果之魂灵 五、写好三个主要文本 六、历史和逻辑的完美统一 后记 附件一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附件二 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 附件三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附件四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的说明 导语 作者为我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奖政策研制者及组织者。本书是在阅读和梳理400余项获奖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是我国不多见的教学成果培育指导著作。在对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及教育部奖励实施办法准确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案例,对教学成果培育的定位、思路、实践检验及成果总结四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具体、深入的分析与指导,为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培育教学成果提供了务实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操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