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曲(共3册)(精)/经典译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意大利)但丁·阿利基埃里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神曲》全诗长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构成。《神曲》采用史诗的形式,描绘了诗人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所见的纷繁万象,反映了中古文化领域几乎所有重要成就和重大问题,神学、哲学、诗学、史学等,堪称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全书既包含了古典严肃的美善考问和深刻的道德自省,又透露出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曙光。作者但丁因此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 目录 地狱篇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第十一首 第十二首 第十三首 第十四首 第十五首 第十六首 第十七首 第十八首 第十九首 第二十首 第二十一首 第二十二首 第二十三首 第二十四首 第二十五首 第二十六首 第二十七首 第二十八首 第二十九首 第三十首 第三十一首 第三十二首 第三十三首 第三十四首 炼狱篇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第十一首 第十二首 第十三首 第十四首 第十五首 第十六首 第十七首 第十八首 第十九首 第二十首 第二十一首 第二十二首 第二十三首 第二十四首 第二十五首 第二十六首 第二十七首 第二十八首 第二十九首 第三十首 第三十一首 第三十二首 第三十三首 天堂篇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第五首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第九首 第十首 第十一首 第十二首 第十三首 第十四首 第十五首 第十六首 第十七首 第十八首 第十九首 第二十首 第二十一首 第二十二首 第二十三首 第二十四首 第二十五首 第二十六首 第二十七首 第二十八首 第二十九首 第三十首 第三十一首 第三十二首 第三十三首 译后记一:略谈但丁《神曲》版本的由来与发展 译后记二:我译《神曲》 译后记三:十年有感 序言 序言 吕同六 一 比但丁晚生七十七年,和薄伽丘同时代的作家萨凯蒂 ,写过一部饶有兴味的《故事三百篇》,内中一则故事写 道:某日,主人公走进一家铁匠铺,但见一名铁匠一面抡 锤叮叮当当地打铁,一面嘴里抑扬顿挫地吟诗,侧耳细听 ,铁匠背诵的竟是但丁《神曲》的诗句! 看来,但丁这部史诗面世之后,便在意大利不胫而走 ,家喻户晓了。 而《神曲》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便立即同文人 学士们结下缘分。 近代改革派代表、学者梁启超写过一部历史剧《新罗 马传奇》,把但丁作为主人公,讴歌他是革新者的先驱。 鲁迅在但丁身上看到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价值, 所谓“迨兵刃炮火,无不腐蚀,而但丁之声依然”。 茅盾在抗战期间奉但丁为民族坚毅精神的代表,爱国 者的楷模。他把但丁和屈原比较,发现这两大诗人中间, 有着“不少有趣味的类似”。 郭沫若对《神曲》另有一种浪漫的感应。他在《漂流 三部曲》中信誓旦旦地表示,但丁为贝娅特丽丝写了《神 曲》,他定要为自己的心上人写一部长篇小说。 巴金对《神曲》的接受则颇有悲壮色彩。巴老在文化 大革命的浩劫中被打入“牛棚”,惨遭迫害。他分明觉得 ,“牛棚”便是但丁笔下的“地狱”;因此,他时常背吟 《神曲·地狱》的诗句,从中汲取同魑魅魍魉抗争的精神 力量。 而胡适、苏曼殊、王独清、老舍、何其芳、阮章竟等 人,也依据迥异的个人经历、气质和追求,各自不同地表 达了对但丁的赞赏和共鸣。 今天,当我们阅读意大利唯美派大家邓南遮根据《神 曲·地狱》第五歌再创作的诗剧《里米尼的佛兰切丝卡》 ,领略其凄清的悲切,奇丽的伤感时;当我们聆听音乐大 师柴可夫斯基的幻想曲《里米尼的佛兰切丝卡》,李斯特 的交响曲《但丁神曲》,体味一对忠诚于爱情的恋人令人 断肠的倾诉,或感受喷涌的浪漫激情和民主精神时;当我 们欣赏从中世纪直至今天千百位古今中外艺术家所作的《 神曲》插图或以《神曲》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的杰作,陶醉 于这些丹青妙手创造的千姿百态、宏伟壮观的《神曲》艺 术世界时,我们岂能抵挡得住《神曲》艺术魅力的诱惑?! 我们不由得勃发出一种强烈的冲动,兴味盎然地去阅读或 者再阅读博大精深、汪洋恣肆的《神曲》。 二 但丁·阿利基埃里(1265—1321年)是意大利从中世纪 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 主义的先驱者。 但丁于1265年5月下旬诞生在佛罗伦萨。据他在《神曲 》里透露,他是罗马人的后裔,高祖父卡恰圭达是个贵族 ,曾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 征,立下战功,被封为骑士,战死在圣地。据说他的父亲 当过法庭文书。但丁诞生时,家道已经中落,政治上没有 什么地位,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实际上等同于一般市民。 但丁五六岁的时候,母亲贝拉去世;大约十八岁的时 候,父亲阿利盖里又病故。但丁孤苦伶,便把全部精力倾 注于学习。他勤奋攻读,得到著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蒂 尼的指导,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 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无不潜 心研究。他阅读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的诗卷, 接触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旺斯抒情诗,在智慧的海洋里汲 取了丰富的养料。 但丁在修道院里旁听过一些课程。他钟爱的女子贝阿 特丽切去世后,为了寻找精神寄托,思考人生,但丁认真 研究古典哲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 世纪必读的《圣经》外,但丁攻读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政治学著作,波伊提乌斯的《哲学的慰藉》,西塞罗的《 论友谊》,圣托马索的《神学大全》。但丁博览群书,在 中古文化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精深的造诣,成为一个多才 多艺、学识渊博的人,对他后来的政治活动、理论著述和 文学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丁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始终处在时代运动之 中。他迎着历史的风暴,站在勃然兴起的市民阶级一边, 进行着反对封建贵族阶级的政治斗争;同时,他又用他的 笔,描绘出新旧交替时期的现实生活和政治斗争。 当时,佛罗伦萨已是意大利繁荣的金融中心、手工业 中心和文化中心,在欧洲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另一方面,意大利在政治上又陷于分裂状态,城 邦林立,形成封建割据,战乱频仍。新兴的市民阶级同封 建贵族的严重斗争,集中表现为归尔弗党同吉伯林党的对 立。 但丁青年时代加入归尔弗党。1289年6月,他参加了同 阿雷佐城的吉伯林党作战的康帕迪诺 战役。同年8月,他又参加了佛罗伦萨攻打吉伯林党盘 踞的比萨的战斗。贝阿特丽切逝世以后,但丁有点心灰意 冷,一度追求浪漫生活,迷失正路,但不久便正视和克服 了自己的迷误,继续积极投身政治活动。 1293年,归尔弗党战胜吉伯林党之后,在佛罗伦萨建 立了行会民主政体,贵族被排除在政权之外。但丁加入医 药行会(可能是他从事哲学研究,同医药有点关系),先后 当选人民首领特别会议和百人会议的成员。1300年,他被 任命为行政官。但丁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点。 但丁担任行政官期间,一心建设和捍卫佛罗伦萨共和 政权。当时,归尔弗党又分裂为代表贵族利益、支持教皇 博尼法丘八世的黑党和代表商人利益的白党。但丁站在白 党一边,但在处理黑白两党流血冲突时,他把两党首领都 驱逐出境,其中包括他的诗友、白党领袖卡瓦尔坎蒂。他 又顶住教会的压力,挫败了教皇干涉佛罗伦萨内政的阴谋 ,因此得罪了教皇。 1302年,但丁出使罗马。黑党在教皇和法国瓦洛亚家 族查理亲王的支持下,夺取了佛罗伦萨政权,并随即以贪 污、反对教皇和查理的罪名,革除但丁的公职,判以巨额 罚金,并流放两年。但丁坚贞不屈,拒不认罪,于是同年 又被判处终身流放。 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和共和国的民主,但丁度过了近 二十年漂泊无定的流亡生活。他周游各地,访友,讲学, 也曾在维罗纳封建主巴尔托洛梅奥·德拉·斯卡拉和其他 一些城邦君主的宫廷中客居。131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亨利七世到意大利加冕,表示要消弭战乱,实现和平。但 丁受到鼓舞,写了致意大利诸侯和人民书,并向亨利七世 上书,把祖国和平与统一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由于教皇 和封建割据势力拒不承认亨利七世的权力,亨利七世于 1313年病死,但丁期待拨乱反正的愿望破灭。 流放期间,但丁亲眼看到祖国壮丽的山河,广泛接触 到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和平民阶层困苦的生活,丰富了人生 体验,开阔了视野,加深了爱国思想。他对意大利面临的 社会政治问题,对自己肩负的揭露黑暗、唤醒人心、复兴 意大利的历史使命,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他断然拒绝佛罗 伦萨统治者提出的要他宣誓忏悔以取得赦免重返家园的要 求。因此,1315年,他又被缺席判处死刑。 晚年,但丁定居拉维纳。1321年9月14日因病逝世。 但丁十八岁时开始写诗。当时佛罗伦萨是以圭多·圭 尼采利和圭多·卡瓦尔坎蒂为代表的“温柔的新体”诗派 的中心。青年时代的但丁也属于这个诗派。 温柔的新体诗是对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传 统的继承和突破。它抒发对崇高的爱情的强烈渴望,对诗 人爱恋的女子的热烈赞美,但它不是以封建主和骑士的道 德观念、趣味为基础,也不以歌颂对贵妇人的忠诚、献身 精神为主题,而是从站在市民阶级营垒里的诗人切身体验 的感情出发,予以细致、真切的描写。但丁在总结意大利 抒情诗的发展时提出,温柔的新体诗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 创作: 当爱情激动我的时候, 我根据它在内心发出的指示写下来。 (《神曲·炼狱》第二十四歌)序言中引诗均为吕同六 译。 《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 ,也是他抒写对贝阿特丽切爱情的作品。但丁九岁时初次 遇见贝阿特丽切,她的美丽、高贵的形象深深铭刻在他的 心灵里。九年后,但丁再次见到贝阿特丽切,心中涌起不 可遏止的爱情。但丁写了一系列抒情诗来赞美她。1290年 ,贝阿特丽切染病去世,但丁悲痛万分,又写了一些诗献 给心上人,寄托哀思。但丁把这三十一首诗用散文加以连 缀,结集为《新生》。 但丁在《新生》中抒发对贝阿特丽切的纯真的爱。在 诗人的笔下,贝阿特丽切这位年轻、美丽、高贵的女子, 是崇高的道德力量的化身,是上帝派到人世间来拯救他的 灵魂的天使。这种爱是理想中的、精神的爱,带有中古时 期的神秘色彩,但表达了摆脱中世纪禁欲主义、追求世俗 生活、渴望情爱的情怀。但丁在诗中注重刻画人的真实的 情感,把内心的感受同哲理的思考结合起来,进而从新的 角度阐发爱情的本质、爱情同高贵的关系,使《新生》具 有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若干萌芽。 但丁不满足于中世纪爱情诗矫揉造作的手法和千篇一 律的描写,渴求诗的、艺术的形象。他在《新生》中采用 朴实、明晰的诗体,流畅、柔美的语言,富于想象力的构 思,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爱情在心灵深处激起的层 层波澜,具有自然、清新的诗风。《新生》体现了温柔的 新体的最高成就,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 流放初期,但丁写了三部理论著作。《论俗语》(1304 —1305年)是最早一部关于语言和诗律的专著,用拉丁文写 成。但丁对意大利语言的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着重批判 中世纪推崇拉丁文的偏见。他把意大利的方言按其特点划 分为十四种,阐发以佛罗伦萨方言为基础的俗语的优越性 。《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 理论基础。 但丁还谈及诗的语言、诗的本质、诗的题材等一系列 理论问题,指出诗歌应该使用最光辉的语言,诗必须是“ 写得合乎韵律,讲究修辞的虚构故事”,诗应当反映“最 高贵的事物”:安全、爱情、美德。 与《论俗语》几乎同时写作的《筵席》(1304—1307 年),是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语写成的学术论著,打破了中世 纪学术著作必须使用拉丁文的清规戒律。但丁借诠释自己 的诗歌,向读者介绍古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 故名《筵席》。他计划写十五篇论文,但只完成了四篇。 《筵席》中最具光彩的部分是关于理性、高贵的观点 ,但丁没有突破经院哲学的框框,认为信仰高于理性;但 他强调,唯有理性,才使人区别于禽兽,唯有理性,才使 人高贵,接近上帝。但丁赞颂人的伟大,指出人的高贵不 在于血统和门第,而在于人的美德,只要具备人文主义思 想,“人的高贵就超过天使的高贵”。这一批判封建等级 观念、闪烁着人文主义曙光的观点,在《神曲》中获得了 进一步的发挥。 《帝制论》是一部政治论著,作于1310年至1312年间 。全书共三卷。第一卷论证建立帝制的必要性。第二卷论 证建立帝制的使命历史地归于罗马人。第三卷指出,世间 万物中唯独人既具有可消亡的肉体,又具有永恒的灵魂。 《帝制论》的重大意义在于,但丁第一次从理论上阐 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政教分离、反对教会干涉政治的观 点,向神权说提出了英勇的挑战。但丁的这一思想,对以 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都发生了深远的 影响。雪莱曾把但丁尊称为“第一个宗教改革者”。 三 经过长期酝酿和构思,但丁开始创作《神曲》。《神 曲》写作的准确年月难以确定,根据文学史家们的考证, 大约始于1307年前后,《地狱》、《炼狱》大约完成于 1313年左右,《天堂》在但丁逝世前不久脱稿,全书创作 历时十余年。 《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 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 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 三部。 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即1300年,三 十五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困境 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 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 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但丁高 声呼救。这时,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特丽切 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九层。第一层是候 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 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八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 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 、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七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 九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 人类七大罪过(傲慢、忌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 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 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阿特丽切出现。 贝阿特丽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 ,并让他观看表示教会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 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阿特丽切引导但丁 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 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 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 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 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 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 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 会有所裨益”,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 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 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 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 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 道路。 但丁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有强烈 倾向的诗人”,他一心想革新政治,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 。但他痛苦地看到,他的故乡佛罗伦萨成了分裂与内讧的 受害者,“祸起萧墙,戈操同室”,城市陷于党派的仇恨 ,虚弱无能,日益堕落: 在你所记忆的年月里, 你改变了多少次法律、钱币、官吏、风俗, 更换过多少次市政府的委员! 而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封建主暴虐无能使生灵涂炭的 情景,更令他痛心疾首: 呜呼,奴隶的意大利, 痛苦的温床, 你是暴风雨中失去舵手的孤舟, 你不复是各省的主妇, 却沉沦为娼妓! 因此,但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希望建立中央集 权的君主政体,以约束和驾驭互相敌对的城邦和封建诸侯 ,保障意大利成为一个统一的、富强的国家,“使世纪获 得稳固的和平,使雅努斯的庙门关闭”。 当时,意大利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帝国的皇 帝通常从德意志诸侯中产生,仅仅在名义上行使对意大利 的统治。但丁抨击皇帝鲁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父子只 热衷于在德国扩充势力,不来意大利行使权力,使意大利 实际上陷于政治分裂状态,“帝国的花园荒芜了”。 但丁在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 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 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他进一步发挥在《帝 制论》中阐述的政教分离的原则,并针对中世纪神学宣扬 的“日月说”,在《神曲》里把自己的政教平等的观点形 象地概括为“两个太阳说”: 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 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 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政权和教权是分别照耀尘世生 活和精神世界的两个太阳,它们之间应当是独立平等、分 工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从属、争斗的关系,更不可合而为 一。而如今呢? 但丁无限感慨地指出: 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 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 教权入侵政权的结果,使两者互相制约、监督的职能 丧失了,世界由此“遭了殃”,连教会也“跌入泥潭,玷 污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因此,但丁对教会肆无忌惮地干涉意大利内政,破坏 国家的和平与统一的罪恶,对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 孽的种种败行劣迹,表示了异常强烈的憎恨。他痛斥教皇 、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 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的 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 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 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丁指出,背弃《圣经 》教义的僧侣,把圣保罗、圣彼得抛到九霄云外,把罗马 教廷变为“污血的沟,垃圾的堆”,“圣殿变成了兽窟, 法衣也变为装满罪恶面粉的麻袋”。 耐人寻味的是,但丁把贪婪的教皇、主教、教士置于 地狱第四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 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 教皇博尼法丘八世预先打入地狱第八层,头脚倒栽在深穴 里,接受火刑。但丁借用中世纪处置政治谋杀犯的酷刑, 严厉惩罚博尼法丘八世,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 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但丁的这种愿 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 教神学桎梏的要求。 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 本身的价值。他在《神曲》中强调人拥有“自由意志”, 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 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 你随我(按:指象征理性的诗人维吉尔)来, 任人们去议论吧, 要像竖塔一般, 任凭狂风呼啸, 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 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 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 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 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 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 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 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同中世 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同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都是 针锋相对的。 《神曲》还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 ,尊重知识的新思想。但丁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 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他更是推崇备至。他在诗中奉 荷马为“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 称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他热情洋溢地讴歌荷马史诗 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离开家庭,抛弃个 人幸福,历尽千难万险,扬帆于天涯海角去探险的事迹, 并通过奥德修斯指出: 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 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 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 治变化和精神道德情状,在《神曲》中也获得了真切、广 泛的描绘。难能可贵的是,但丁对新兴市民阶级的贪图私 利,追逐金钱,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对正在形成中的资 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予以严厉 的谴责。他指出,市民阶级暴发户充满了“骄狂傲慢和放 荡无度之风”,田园式的宁静生活已一去不复返,因为 骄傲、嫉妒和贪婪是三颗星火, 使人心燃烧起来。 但丁是新旧交替时期的伟大诗人。基督教神学观念, 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种种矛盾,也在《神曲》中 得到表现。 《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 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 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 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例如 ,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 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阿特丽切作为游历 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 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 的经院哲学观点。 但丁对奥德修斯远航探险的英雄业绩的描绘,是《神 曲》中最光彩夺目的诗章之一,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 德和知识的话语,也已成为至理名言传留下来。而另一方 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 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 《神曲》中抒写的保罗和佛兰切丝卡这对痴情恋人的 悲剧性遭遇,凄楚动人,但丁因听到他们的哭诉而极度痛 苦,以致昏厥。后世无数的画家、诗人、音乐家以这则故 事为素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是但丁又根据 中世纪的道德标准,把这对青年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 入地狱接受惩戒。他还把苦行禁欲派始祖圣芳济各置于荣 耀的天堂。但丁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摒斥又在一 定程度上认同的矛盾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也常常是矛盾的。他 曾义愤填膺地谴责,说意大利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意 大利所有的城市,到处充斥着暴君”。在《神曲》中,他 对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国王查理一世以及法国国王腓 力普四世的罪行是痛加鞭挞的。但在但丁的政治理想中, 皇帝又被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他在《神 曲》中时常提到亨利七世,认为只有这位皇帝才是能够使 意大利这艘在暴风雨中飘荡的“孤舟”拨正航向,顺流而 进的“舵手”,并在《神曲·天堂》里给他预先保留了一 个光荣的位置。这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弱小的市民 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反映。为了对抗专横恣肆的教会 ,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不得不谋求王权的支持和保护。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描 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 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 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罗纳 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 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 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 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 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 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 分为九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 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 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 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 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 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 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 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阿 特丽切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 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 ,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阿特丽切是恋人, 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 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 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 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佛兰切丝卡这对恋人对爱 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 皇博尼法丘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 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 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 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 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 在但丁的笔下,寥寥数笔,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 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 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 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 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 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 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 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 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神曲》的《地狱》、《炼狱》、《天堂》各有三十 三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一百歌,计一万四千二百三十 三行。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九层。 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 这种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是建立于数字3和10对中世 纪文化所具有的神秘的、象征的意义上的。 《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 韵句,即每三行为一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 始终。这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使用韵律的技巧 很成熟。 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习惯运用的拉丁语,采用俗 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 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 凡此种种都表明但丁摆脱了中世纪文学传统的羁绊, 力图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这使但丁成 为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 ,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 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 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 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神曲》对中世纪政治、 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 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 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 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 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 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 》。 导语 《神曲》是揭开文艺复兴序幕的里程碑式巨著,书中反应了中古文化领域几乎所有重要成就和重大问题,神学、哲学、诗学、史学等,堪称中世纪的百科全书。 经典译林版《神曲》采用资深翻译家黄文捷诗体全译本,详尽注释,本版自意大利原文译出,保留原诗固有行数。本书还收入法国插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百余幅原版插图精细呈现。 后记 略谈但丁《神曲》版本的由来与发展 读者在读过伟大诗人但丁的这部巨著《神曲》之后, 必会感到其中的注释何其繁多,有时甚至会繁多到令人生 厌的地步,但与此同时,恐怕也会有相反的感觉,即感到 这些注释的必要性;感到这些注释对于理解或加深理解诗 句,是颇有裨益的,尽管有时,对某一诗句的解释,或对 某一典故的考证,有几种诠释同时出现,令人无所适从。 注释之多乃至不可或缺,自然是由于这部诗作确实寓意深 、典故多,涉及的知识面广(举凡哲学、神学、天文学、 星相学、物理学、数学、几何学、历史学、地理学、希腊 神话、民间掌故,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任何一个只具 备普通常识和学识的人都难以驾驭的。译者在历时三年的 翻译过程中,也深感个中的艰深,遍尝难言的苦味,有时 甚至会感到,若没有一些古今注释家的有关诠释,几乎是 只字难译,寸步难移的。今天,在完成这部不朽之作的翻 译之后,译者情不自禁,要对一切有关的古今注释家,特 别是对本译本所依据的两个版本的主编者萨佩纽先生和波 斯科(已故)及雷吉奥两位先生,满怀感激之情,从心底 里道声:“多谢!”的确,若没有他们的指教和协助,要 想比较顺利地完成这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是根本不可能 的。(当然,对于一个译诗的译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 恰当地处理诗句的结构、韵脚、风格问题;但是,如果不 较好地解决作为理解原诗的第一步,又怎能迈出作为处理 诗句的第二步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注释对于《神曲》版本的重要性。 然而,根据译者所掌握的极不完全的资料,《神曲》问世 之初,二者并不是像以后那样,是密不可分的,即形成类 似金批《水浒传》那样的批注本或注释本。看来,正是这 部不朽之作的价值和艰深,促使诗作本文与评注逐渐由分 流发展为合流。《神曲》完成的年代,至今一直是众人争 议的话题,这是因为但丁不曾留下手稿;最早的《神曲》 版本都是手抄本,其中有些可追溯到十四世纪,亦即《神 曲》问世不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神曲》的社会影响之 巨大。最著名的手抄本(同时也是最古老的之一),有 1336年的皮亚钦察的“劳迪亚诺”(Laudiano)手抄本和 1337年的米兰的“特里乌尔齐亚诺”(Trivulziano)手 抄本,距但丁逝世的1321年分别为十五年和十六年。这两 个版本都曾于1921年用珂罗版付印。当时人们对《神曲》 的喜爱和重视,从以中世纪流行的纤细画装饰抄本可见一 斑。其中最精美的有“香提区手抄本”(Codici di Chan-tilly)和“梵蒂冈·乌尔比纳泰手抄本”(Codice Vaticano Urbinate)。薄伽丘对但丁十分崇拜,不仅把 《神曲》的原名《喜剧》改名为《神曲》[即在“喜剧”( Commedia)一词上加形容词“神的”(divina),成为“ 神的喜剧”,中译名则为《神曲》,该名自1555年由卢多 维科·多尔契出版社(Lodovico Dolce)出版的版本正式 起用后,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还写下著名的《但丁赞》, 并亲自抄录《神曲》多次,其中最早的抄本为“卡皮托拉 雷·迪·托列多手抄本”(Capitolare di Toledo)。薄 伽丘生于1313年,比生于1265年的但丁小四十八岁,由于 他对《神曲》钻研甚深,他所投靠的佛罗伦萨僭主于1375 年左右,曾委托他在佛市的圣斯泰法诺·迪·巴迪亚 (S.Stefano di Badia)教堂讲解《神曲》,因为他当时 已经体力虚弱,只讲解了《地狱篇》里的十七首诗,即以 健康为由中断,旋即溘然长逝。用印刷技术出版的《神曲 》最早版本当中,最老的为一部1472年的版本。佛罗伦萨 于1481年出版的第一版《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著名画家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5—1510)为之插图 的。众所周知,《神曲》是但丁用所谓“俗语”(volgare )写的(其实,这种“俗语”与今天的意大利文比较,无 异于我国的古文之于白话文),十五世纪上半叶,贝托尔 迪(Bertoldi,?一1445)首次将《神曲》译为拉丁文, 并作了评注。似乎可以由此推测,版本加评注,亦即《神 曲》的注释本,大约起始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就逐 渐增多,如1544年威尼斯出版的亚历山德罗·维卢泰洛 (Alessandro Vellutello)注释本,全名为《阿利基埃 里·但丁的喜剧,附亚历山德罗.维卢泰洛的新说明》 (La Comedia di Dante Alighierin,conla nova espositione di Alessandro Vellutello);著名的威 尼斯1555年版《神曲,附卢多维科.多尔契的评注》(La Divina Commedia col commento di LodovicoDolce)。 但也有单篇的注释本,如《阿利基埃里·但丁的喜剧中的 地狱篇,附圭尼弗尔泰.巴尔齐扎的评注》(Lo Inferno della Commedia di Dante Aligh-ieri col commento di Guiniforte Barzizza)。十七至十八世纪,较著名的 注释本有1732年卢卡出版的《但丁·阿利基埃里的神曲, 附庞贝·文图里神父的评注》(La Divina Commedia di Dante Alighieri col commento del P.Pompeo Ven- turi):1791年罗马出版的《但丁·阿利基埃里的神 书评(媒体评论)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整部《神曲》只有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堪与比拟。 ——T. S.艾略特 天才与努力的极峰便是这部《神曲》。 ——老舍 精彩页 第一首 森林 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 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 啊!这森林是多么原始,多么险恶,多么举步维艰! 道出这景象又是多么困难! 现在想起也仍会毛骨悚然, 尽管这痛苦的煎熬不如丧命那么悲惨; 但是要谈到我在那里如何逢凶化吉而脱险, 我还要说一说我在那里对其他事物的亲眼所见。 我无法说明我是如何步人其中, 我当时是那样睡眼噱陇, 竟然抛弃正路,不知何去何从。 阳光照耀下的山丘 我随后来到一个山丘脚下, 那森林所在的山谷曾令我心惊胆怕, 这时山谷却已邻近边崖; 我举目向上一望, 山脊已披上那星球射出的万道霞光, 正是那星球把行人送上大道康庄。 这时我的恐惧才稍稍平静下来, 而在我战战兢兢地度过的那一夜, 这恐惧则一直搅得我心潮澎湃。 犹如一个人吁吁气喘, 逃出大海,游到岸边, 掉过头去,凝视那巨浪冲天, 我也正是这样惊魂未定, 我转过身去,回顾那关隘似的森林, 正是这关隘从未让人从那里逃生。 随后我稍微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 重新上路,攀登那荒凉的山脊, 而立得最稳的脚总是放得最低的那一只。 三头猛兽 看!几乎在山丘开始陡起之处, 一头身躯轻巧、矫健异常的豹子蓦地蹿出, 它浑身上下,被五彩斑斓的毛皮裹住。 它在我面前不肯离去, 甚而想把我的去路拦阻, 我多次扭转身躯,想走回头路。 这时正是早晨的开始, 太阳正与众星辰冉冉升起, 从神灵的爱最初推动这些美丽的东西运转时起, 这群星就与太阳寸步不离; 这拂晓的时光,这温和的节气, 令我心中充满希冀, 对这头皮色斑斓的猛兽也望而不惧; 但是,我又看到有一头狮子向我走来, 这却不能不令我感到惊骇。 这狮子似乎要向我进攻, 它昂着头,饿得发疯, 空气也仿佛吓得索索抖动。 接着又来了一头母狼, 它瘦骨嶙峋,像是满抱种种贪婪欲望, 它曾使多少人遭受祸殃, 一见它,我就不禁心惊胆寒, 像是有一块重石压在心田, 登上山峰的希望也随之烟消云散。 犹如一个一心只图赢钱的赌徒, 时运不济,却使他一输再输, 他心中悲苦万分,不住流涕痛哭; 这猛兽也同样令我忐忑不宁, 它一步一步地向我逼近, 把我逼回到森林,那里连太阳也变得悄然无声。 维吉尔 我又陷入那低洼的地方, 这时有一个人在定睛向我张望, 他仿佛经过长久的缄默,几乎发不出声响。 我见他伫立在荒凉的山地, 便向他叫道:“你是真人还是鬼魑? 不管你是什么,请可怜可怜我!” 他答道:“我不是活人,但过去是, 我的父母祖籍伦巴第, 他们俩都以曼图亚为出生地。 我出生在凯撒时代,可惜我生得太迟; 明君奥古斯都当政时,我在罗马度日, 那个时代正充斥着冒牌、伪装的神祗。 我是个诗人,我曾把一位义士歌颂, 他是安奇塞斯的儿子,只因雄伟的伊利昂城被焚, 他才逃离了特洛伊城。 但是,你又为何返回这痛苦的深渊, 为何不攀登那明媚的高山? 而这高山正是一切幸福的来由和开端。” “那么你就是那位维吉尔, 那涌现出滔滔不绝的动人诗句的泉源?” 我向他答道,不禁满面羞惭。 “啊!众诗人的光荣和明灯啊! 我曾长期拜读你的诗作, 对你的无限爱戴也曾使我遍寻你的著说。 你是我的恩师,我的楷模, 我从你那里学到那优美的风格, 它使我得以声名显赫。 你看那头猛兽,它迫使我退后, 著名的智者啊!请救我逃出它那血盆大口, 它使我的血管和脉搏都在不断颤抖。” “倘若你想从这蛮荒的地界脱身, 你就该另寻其他路径,” 他答道,他看出我泪珠滚滚; “这头野兽曾吓得你大声呼救, 它不会让任何行人从它眼前溜走, 它要阻挡他的去路,甚而把他吞人血盆大口。 它本性就是如此凶恶,如此狠毒, 它的贪婪欲望从来不会得到满足, 它在饱餐后会感到比在饱餐前更加饥肠辘辘。 猎犬 许多动物都与它为婚,这情况将来会更甚, 但是猎犬终会来临, 会叫它痛苦万分,丧失性命。 这猎犬食用的不是土地和钱财, 它据以为生的是:智慧、美德和仁爱, 它的诞生地在菲尔特罗与菲尔特罗之间的那片地带。 它会拯救那不幸的意大利, 圣女卡米拉、欧吕阿鲁斯、图尔努斯和尼苏斯, 都曾为这片衰败的国土而负伤捐躯。 猎犬会把母狼从一座座城市中赶出, 直到把它赶回阴曹地府, 原先把这畜牲放出地府的正是嫉妒。 冥界之行 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