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1.1 煤炭能源的主体地位
1.1.2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1.1.3 我国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分布
1.1.4 煤矿瓦斯事故情况
1.2 采空区瓦斯抽采的意义及主要技术措施
1.2.1 采空区瓦斯抽采的意义
1.2.2 采空区瓦斯抽采主要技术
1.3 国内外现状
1.3.1 矿压显现及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进展
1.3.2 瓦斯渗流特性的研究现状
1.3.3 采场裂隙演化机制和分布特性
1.3.4 瓦斯抽采发展情况及卸压增透研究进展
1.3.5 采动卸压瓦斯运移规律
1.3.6 地面钻井产气规律变化特性
2 低渗高瓦斯煤层瓦斯赋存规律
2.1 井田地质特征及煤层瓦斯赋存
2.1.1 煤层赋存情况
2.1.2 井田煤层瓦斯概况
2.1.3 矿井生产期间瓦斯情况
2.2 煤岩特征
2.2.1 煤层化学物理性质
2.2.2 可采煤层的工艺性能
2.2.3 煤类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
2.2.4 煤的工业分析及用途
2.2.5 矿井煤岩特征
2.3 地质构造规律及控制特征
2.3.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2.3.2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
2.3.3 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
2.3.4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
2.4 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2.4.1 矿井瓦斯产生的母体
2.4.2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4.3 煤层围岩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4.4 煤层厚度及结构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4.5 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4.6 水文地质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2.4.7 煤层瓦斯赋存规律
3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及预测
3.1 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
3.1.1 煤层厚度
3.1.2 煤层埋深及底板标高
3.1.3 煤层瓦斯含量预测
3.2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
3.2.1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分类
3.2.2 煤层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方法
3.2.3 煤层瓦斯含量的间接测定方法
3.2.4 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3.3 魏家地矿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及分析
3.3.1 魏家地矿煤层瓦斯含量间接测定
3.3.2 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对比分析
3.4 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
3.4.1 影响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
3.4.2 矿山统计法预测煤层瓦斯涌出量
4 采空区覆岩采动破坏及瓦斯流动理论
4.1 采空区覆岩采动裂隙场分布规律
4.1.1 采动裂隙分类
4.1.2 采动裂隙场的动态演化
4.1.3 “0”形圈理论与地面钻井抽采瓦斯的关系
4.2 采空区覆岩垮落碎胀特性分析
4.2.1 采空区自然堆积区岩体碎胀特性
4.2.2 载荷影响区碎胀特性
4.2.3 压实稳定区碎胀特性
4.3 采动区渗透性分析
4.3.1 采动区岩石的多孔介质特性
4.3.2 采动区渗透系数
4.4 瓦斯运移规律理论
4.4.1 采空区破碎岩体内瓦斯流场分析
4.4.2 瓦斯运移规律理论分析
5 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及抽采控制技术
5.1 数值模拟方法及原理
5.1.1 CFD模拟方法及离散方式分类
5.1.2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5.2.1 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理论研究
5.2.2 采场的几何模型及网络划分
5.2.3 模型主要参数确定
5.3 地面钻井抽采对采空区瓦斯流场的影响
5.3.1 地面钻井抽采时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5.3.2 地面钻井对于采空区漏场的控制
5.4 采空区瓦斯抽采控制技术
5.4.1 顶板走向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控制技术
5.4.2 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控制技术
5.4.3 回风巷顶中位钻孔控制技术
5.4.4 地面钻井采动区瓦斯抽采控制技术
6 地面钻井新型井身结构设计
6.1 地面瓦斯抽采钻井的形式
6.1.1 水射流径向钻井
6.1.2 定向羽状钻井
6.1.3 地面垂直钻井
6.2 地面钻井岩层移动分析
6.3 新型井身结构设计
7 工业性试验
7.1 矿井概况
7.1.1 地理概况
7.1.2 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
7.1.3 矿井开拓及开采
7.1.4 通风与瓦斯
7.1.5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7.2 试验区域概况
7.2.1 工作面概况
7.2.2 瓦斯治理难题
7.2.3 瓦斯治理理念与试验整体思路
7.3 地面钻井布井位置及施工
7.3.1 钻井布井位置设计
7.3.2 钻井施工设备
7.3.3 钻井施工工艺及井身结构
7.3.4 钻井井斜及终孔位置
7.3.5 地面瓦斯抽采系统
7.3.6 瓦斯抽放参数测量仪表
7.4 地面钻井瓦斯抽采分析
7.4.1 瓦斯抽采量变化规律
7.4.2 效果分析
7.4.3 钻井停抽对瓦斯抽采的影响
7.4.4 瓦斯流量下降原因分析
7.4.5 气-液相组合增产技术及实施过程
7.4.6 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