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木心考索/蠹鱼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夏春锦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作六辑:辑一是木心传略;辑二、辑三是一组考辨文字,辑二偏向于木心个人史实的探讨,辑三则是在与他人的关系描述中探寻木心生平的某一个面向;辑四研讨木心的部分著述,涉及第一本书、书简、《从前慢》和《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辑五寻访木心的遗踪遗迹;辑六是木心年表,与辑一的木心传略前呼后应,相互补充,算是为研究者提供一份相对清晰的木心生平履历。此年表内容比较简略,更翔实的内容有待于一部更加成熟的《木心年谱》的出现。书后附上海《生活月刊》杂志曾经对作者的一个访谈,其标题“寻找‘文学的鲁滨逊’”。 目录 序一/陈子善 序二/陇菲 辑一 传略 木心传略 辑二 考释 木心笔名刍议 木心的一份“自制年表” 木心的写作“成名期” 新发现一份木心手写的会议记录 木心生平考释三题 辑三 交游 木心与夏承焘的“忘年交” 木心与茅盾 新发现的五帧木心旧照 与陈丹青笑谈木心 听王奕谈舅舅木心及家族往事 辑四 文谈 木心的第一本书 木心书简琐谈 浅议《从前慢》 木心的文学作品演奏会——读《木心谈木心》札记 陈子善对木心的推介 《爱木心:(梧桐影)特辑》跋 辑五 寻踪 寻访木心上海遗踪 辑六 年表 木心年表 附:寻找“文学的鲁滨逊” 跋 序言 木心这个名字,在今日中国文学界,几乎是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了,虽然对其文学成就不以为然的,也有人在。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对一位作家及其作品,有人喜欢, 有人不喜欢,自古而然,中外皆然,不足为怪。 尽管木心的众多诗文已陆续出版,尽管木心美术馆也 已在他故乡建立,尽管木心纪念和研究专号也已出版了好 几辑。但是,木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 怎样,他有哪些交游,他在艺术和文学创作上是如何起步 和发展变化,海峡两岸又是如何接受木心的?这一系列的 问题,即便是木心爱好者,恐怕也不甚了然,同时也一直 困扰着木心研究者。从这个角度讲,当年台北《联合文学 》创刊号隆重推出木心“专卷”,称其为“一个文学的鲁 滨逊”,至今不能算完全过时。 值得庆幸的是,木心研究这些不应有的空白,终于得 到了一定的填补,因为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本探索木心生平 和文学历程的书,那就是夏春锦所著的这部《木心考索》 。这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高兴。 春锦来自福建,在木心故乡浙江桐乡工作,桐乡地灵 人杰,文化积累深厚,单从新文学传统看,就产生了茅盾 、丰子恺、钱君訇、孔另境等名作家,而今又出现了一个 独特的木心。春锦对文史情有独钟,除了主编“蠹鱼文丛 ”和民间读书刊物《梧桐影》,也对木心其人其文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木心研究,《木心考索 》是他从事木心研究的第一本著作。 章学诚《文史通义》云:“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 者尚考索之功。”春锦以“考索”作为研究木心的书名, 可见其学术兴趣之所在。春锦在此书中对木心家族往事、 求学生涯、初涉文学、办刊经历、当年留影、与茅盾和夏 承焘等的关系,以及在沪遗踪等等,从查阅文献档案、走 访知情者到实地考察,都很下了一番考索功夫,还充分利 用了已有的木心研究成果。全书侧重木心前期生活和文学 活动史料的爬梳,对木心后期文学业绩和木心接受史也努 力追踪,均有可喜的收获,而《木心传略》和《木心年表 》的撰述,也为编纂较为详尽的《木心编年事辑》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我曾多次重申过一个观点,即研究一位有特色有影响 的作家,必须建立这位作家较为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创 作系年、同时代人的回忆以及各种评论资料,均不可偏废 。这是基本的史料整理和积累工作,必须扎扎实实地做, 必须持之以恒,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个观点无疑也适用于 木心,《木心考索》的问世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 对木心研究而言,确实还有许多未知数。木心原名孙 璞,字玉山,学名孙牧心,而木心是孙牧心最常用也最广 为人知的笔名,就像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茅盾是沈雁冰 的笔名一样。但据木心自述,从一九四一至一九八四年间 ,他还使用过吉光、高沙、裴定、马汗、桑夫、林思、司 马不迁、赵元莘和杨蕊九个笔名。令人遗憾的是,木心用 这九个笔名发表的作品,至今未能找到一篇。《木心考索 》中的《木心笔名刍议》一文,对“木心”作了很好的释 读,认为“这个笔名是包含着木心本人深刻的寄托的”, 但对木心其他九个笔名都暂未找到令人信服的实证。从而 ,也再次证明了我的另一个观点,即笔名问题很可能会成 为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一位作家的制约,这就有待春 锦和其他有志于此的木心研究者的发掘了。 自一九九○年代中期起,我根据自己对木心文学创作 的认知,数次在报刊上推介木心。这本是我应该做的事, 因此,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些细节我自己也不复记忆了。 但春锦是有心人,在《木心考索》中也对我的这些工作做 了钩沉和评论,我在受之有愧之余,应向他深深致谢。 木心有许多难得之处,在我看来,最难得的是,他是 较早也较为成功地摆脱了那套流行话语的束缚和影响,在 文学创作上独辟蹊径、自树一帜的一位作家。写中国当代 文学史,木心这个名字是决不能再视而不见了,否则,这 部文学史就是残缺不全的。而不是学院中人的夏春锦,却 做了本应由学院中人所做的工作,完成了这本《木心考索 》,也实在难得。相信他一定会在木心研究上继续“沉潜 ”,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丁酉冬于海上梅川书舍 导语 本书为“蠹鱼文丛”之一种,是一本木心研究专著。本书对木心家族往事、求学生涯、初涉文学、办刊经历、当年留影、与茅盾和夏承焘等的关系,以及在沪遗踪等,从查阅文献档案、走访知情者到实地考察,钩稽搜求,充分考索。本书侧重木心前期生活和文学活动史料的爬梳,对木心后期文学业绩和木心接受史也努力追踪,有所收获。 后记 屈指算来,我作第一篇有关木心的文章,大约是在五 年前。随后在编撰《木心先生编年事辑》的过程中,又结 合新发现的史料陆续撰写了一批。其中一半的文章曾以《 木心考论》之名,作为读书民刊《蠹鱼》创刊号的内容内 部刊印,本次收录时,均一一作了修订。 这一集的文字其实是在我编撰《木心先生编年事辑》 的过程中出现的。写作之初,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为了考辨史实的需要,将零碎的资料连缀成文,其实 是我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有助于加深我对材料的理解和甄 别。二是单篇文章的形式更容易集中地描述一个相对完整 的史实,这是有别于编年体呈现木心生平的另一种方式, 更何况有些资料囿于体例根本无法收进编年中。由此说来 ,此书与《木心先生编年事辑》正可相互参阅。 为了排列有序,现将这些本就数量不多的篇什略分作 六辑。 辑一的木心传略是应新版《乌镇志》之约而写,第一 次尝试用平实的文字客观描述木心一生的大体轮廓。因体 例及篇幅之故,收进《乌镇志》时做了部分删改,这次则 是按原稿收录。 辑二、辑三是一组考辨文字,辑二偏向于木心个人史 实的探讨,辑三则是在与他人的关系描述中探寻木心生平 的某一个面向。 辑四研讨木心的部分著述,涉及第一本书、书简、《 从前慢》和《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我所关 注的,均是边边角角的小问题,就事论事,无甚高明的意 见。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议,抛砖引玉的同时,引发人 们对木心相关作品的注意。此外还想关注木心的传播史和 研究史,但到目前为止只梳理出一篇陈子善先生对木心的 推介往事。另外一篇是拙编《爱木心》的自跋,收在此算 是留一点走过的痕迹。 辑五则深藏了我的一份野心,即寻访木心的遗踪遗迹 ,打算今后写出一个系列。杭州之行迈开了第一步,终因 懒散而未能形成文字。上海之行虽在其后,却写出了发轫 之作。 辑六是木心年表,与辑一的木心传略前呼后应,相互 补充,算是为研究者提供一份相对清晰的木心生平履历。 此年表内容比较简略,更翔实的内容有待于一部更加成熟 的《木心年谱》的出现。 书后所附是上海《生活月刊》杂志曾经对我的一个访 谈,其标题“寻找‘文学的鲁滨逊’”颇能概括我目前从 事木心研究的实情。无论是从故纸堆中钩沉抉微,还是在 现实中寻访陈迹,都是一个“寻找”木心的过程。清代学 者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中有云:“高明者多独断之学 ,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我 既非高明者,亦非学院中人,致力于木心生平史事考索, 纯粹出于一己的兴趣,能做的也只有下笨功夫而已。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拙著受到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 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话语传播研究中心 ”的经费资助,不仅入选二○一七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重点课题,本人亦有幸被杭师大中美木心研究中心 聘请为特聘研究员。 感谢陈丹青先生欣然为书名题签,木心美术馆更是提 供了大量珍贵的照片,使得这本小书增色不少。感谢牛陇 菲先生和陈子善先生的序言,两位长者均言辞恳切,勉励 有加。面对大家的垂爱,区区唯有不断砥砺前行,以不负 厚望焉。 此书幸得张谷江先生之助,又蒙浙江古籍出版社青眼 ,得以问世,在此亦致谢意! 是为跋。 夏春锦 二○一九年四月十九日 精彩页 作为诗人、文学家、画家的木心,其文艺成就逐渐为世人所认知,但由于其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曲折,再加上终生奉行福楼拜的“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的信条,很少向外界述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这就造成木心至今还是谜一样的人物,世人对其生平了解或者不确实,或者不确定,甚至普遍存在以讹传讹的现象。这些在造成许多不必要麻烦的同时,也阻碍了正常的学术研究。本文立足现有资料,在木心九十周年诞辰之际,第一次以传略的形式为世人描绘木心的人生轨迹,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其人及其文学艺术形成背景的了解和理解。 生平事略 名号 木心,一九二七年二月十四日生于乌镇东栅栏杆桥(一说太平桥)的孙家老宅。原名孙璞,又名孙仰中,字玉山,亲友昵称阿中。后再改作孙牧心,从此成为其通用名和正式名。 木心从一九四。年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八四年所使用过的笔名有罗干、吉光、高沙、裴定、马汗、桑夫、林思、司马不迁、赵元莘、杨蕊、木心等。其中木心为最常用的笔名,始用于出国前的一九八一年。 家世 木心原籍浙江绍兴,自祖父孙秀林于清末举家迁至乌镇后,遂成乌镇人。孙家置有田庄,家道殷实。木心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购物的经验。 祖父孙秀林(?~一九二七),身强力壮,勤俭有为,因头脑灵活,精通农艺,在绍兴时已小有资财。来乌镇前曾只身赴湖州帮助妻舅开荒创业,返回途中逗留乌镇,了解到乌镇的创业条件优于湖州,遂下定决心,回绍兴卖掉家产后举家迁届乌镇。孙秀林于一九二七年木心出生当年病逝。 父亲孙德润(?~一九三三),自幼体弱多病,几乎常年医药补品不离身,勉强读完高小,即在家调养。孙秀林预知儿子的难处,就在同乡中物色了贤淑能干的沈珍做为儿媳妇。孙德润于一九三三年木心七岁时病逝。 母亲沈珍(一八九五~一九五六),精明能干且颇通文墨,婆婆去世后襄助丈夫料理里外家务。孙德润去世后沈珍又一人独挑孙家大梁,将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沈珍平日督促二女(孙彩霞、孙飞霞)一子课读,十分用心,是幼年木心的启蒙老师。一九五六年木心首次蒙冤入狱期间病逝于上海高桥。 开蒙与就学 孙家有自己的藏书楼,家人亦富有文化修养,家庭读书氛围浓厚。其中木心的外婆精通《周易》,祖母能给他讲《大乘五蕴论》,母亲则为他讲解《易经》和杜诗。少小的木心受到家人开蒙,已能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九三二年,木心虚龄六岁,进入乌镇东栅集贤坊小学就读。次年转入私立敦本初级小学。八岁时正式拜师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一九三五年,敦本初级小学并入植材小学,木心随往该校插入三年级就读。该校开设有经史、英文、数理化和体操等课程,校图书馆藏书丰赡,有《古今图书集成》《万有文库》《小学生文库》等珍贵图书。文学巨匠茅盾曾于一九。七年至一九。九年在此就读。此时的木心性格内向,个子瘦长,眉目清秀。在班上虽年龄最小,但聪明好学,常到图书馆借阅中外书籍。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简称抗战)全面爆发。十一月乌镇被日军占领,一度扎营于植材小学,学生则被遣散回家。孙家除了延续自家家教外还先后聘请了六位家庭教师,其中一人为前清举人,一人为东吴大学毕业生沈氏。木心不仅系统地阅读古文,还通过阅读课外书特别是大量外国名著,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世界性的眼光。在这期间,木心在亲戚黄妙祥的帮助下向茅盾书屋借书,对其影响尤为深远。 日军侵占乌镇期间,木心曾多次跟随家人避居嘉兴、绍兴等地。逃难期问仍不废读书,写作亦初露锋芒,并有少量作品在湖州、嘉兴、上海等地发表。 要做知易行难的艺术家 一九四三年,十七岁的木心因向往丰富的人生经历,同时为了逃避家庭纠纷,“人生模仿艺术”,只身前往省城杭州报考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杭州艺专),迈出了他“美学的流亡”第一步。 木心到杭州后住在盐桥附近的蘋南书屋,日常生活由女佣料理,自己一心要做“知易行难的艺术家”。其间作印象派油画,到思澄堂随范牧师学钢琴,逛旧书店并大量购书,最嗜读的书是十九世纪英、法、德、俄等国文学家、音乐家、画家的传记。因过于追求西化,受到亲友的批评。一九四三年木心还在杭州举行了平生第一次个人画展。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