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巴罗萨脱轨(第1卷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
分类
作者 (美)戴维·M.格兰茨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这样一部详细而广泛的研究著作能够问世,无论
是对作者还是对出版者来说,都是值得嘉许的,斯摩
棱斯克交战可能会被重新定性为苏德战争中的重大战
役之一。本卷中引用的苏方档案资料异常丰富,后续
篇章肯定也会一如既往地旁征博引,本书有望对东线
战场交战双方的表现做出更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
评价。同时,人们也会重新审视斯摩棱斯克交战对苏
军的胜利做出的贡献。
——史蒂芬·J.梅因博士。英国俄罗斯军事研究
办公室创始人
目录
第一章 序幕:“巴巴罗萨计划”,交战双方的力量,1941年6月22日—7月1日的边境交战
“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的战争规划:41号防御计划和“反击侵略”
交战双方的力量
边境交战,6月22日—7月5日
第二章 中央集团军群攻向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西方面军在列佩利的反突击,1941年7月2日—9日
德军的指挥决定
7月初的态势
苏联统帅部大本营和西方面军的困境
中央集团军群攻向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7月2日—6日
西方面军的列佩利反突击,7月6日—9日
第三章 中央集团军群冲向斯摩棱斯克和铁木辛哥的“反攻”,1941年7月10日—15日
渡过第聂伯河,7月10日—13日
铁木辛哥的攻势,7月13日—16日
霍特攻往斯摩棱斯克和涅韦尔,7月13日—16日
古德里安攻向斯摩棱斯克和围困莫吉廖夫,7月13日—16日
南翼:第21集团军在罗加乔夫地域的反突击
第四章 中央集团军群的斯摩棱斯克合围战,1941年7月16日—23日
背景
德军不断演变的策略
红军重组
斯摩棱斯克合围战,7月16日—23日
第五章 苏军的第一次反攻和斯摩棱斯克包围圈之战,1941年7月23日—31日
西方面军战役集群的反突击
斯摩棱斯克包围圈之战,7月24日—31日
总结
第六章 侧翼之战和围困莫吉廖夫,1941年7月16日—31日
背景
北翼:涅韦尔和大卢基
南翼:莫吉廖夫的陷落和第21集团军的问题
第七章 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歼灭卡恰洛夫集群和斯摩棱斯克包围圈的覆灭,1941年7月31日—8月6日
希特勒更改战略:第33、第34号指令
卡恰洛夫集群的覆灭,7月31日—8月6日
消灭斯摩棱斯克包围圈,8月1日—6日
总结
第八章 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和第2集团军南进,戈梅利的陷落,1941年8月8日—21日
总统帅部大本营重组
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渡过索日河和克里切夫包围圈,8月8日—14日
第2集团军攻向戈梅利,8月12日—18日
大本营的应对:组建布良斯克方面军
古德里安集团军级集群攻向斯塔罗杜布,第2集团军夺取戈梅利,8月15日—21日
总结
第九章 苏军的第二次反攻: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攻势,初期阶段,1941年8月6日—19日
初步行动,8月6日—13日
苏军的进攻策划,8月14日—16日
铁木辛哥的攻势,8月17日—19日
第十章 苏军的第二次反攻:西方面军的杜霍夫希纳攻势,德军的反突击和余波,1941年8月20日—24日
德国第9集团军的反突击,8月20日—22日
余波,8月23日—24日
第十一章 苏军的第二次反攻:预备队方面军的叶利尼亚攻势,更改战略计划,大卢基之战,1941年8月8日—24日
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的叶利尼亚攻势,8月8日—21日
更改战略计划,8月18日—21日
北翼:大卢基之战,8月21日—24日
施图梅集群的进攻和大卢基包围圈,8月22日—24日
第十二章 总结
中央集团军群7月份的战斗
中央集团军群8月份的战斗
附录一 交战双方将领照片
附录二 1941年7月,支援西方面军的机械化军之编成、部署、指挥员和装甲力量
附录三 1941年7月1日,交战双方的作战序列
附录四 194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的作战序列
附录五 1941年6月22日,苏军大本营预备队诸集团军的兵力和装甲力量
附录六 1941年7月10日一31日,苏军西方面军诸集团军的估计兵力
附录七 1941年7月10日一9月10日,苏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期间的人员损失
附录八 苏军1941年9月30日的实力
参考文献
精彩页
第一章
序幕:“巴巴罗萨计划”,交战双方的力量,1941年6月22日一7月1日的边境交战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1940年夏季着手策划“巴巴罗萨行动”时,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已近整整一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3日爆发前,德国元首发挥外交手腕和军事胆识,利用对手的弱点和胆怯多次赢得胜利,这种胜利掩盖了德国国防军的真实实力。’希特勒公然藐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1936年3月背弃了《凡尔赛和约》中废除军备的条款。随后,德国采取接二连三的行动,当月以重整旗鼓的军队重新占领莱茵兰,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1938年秋季和1939年年初分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合并梅梅尔,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除后者外,其他行动都兵不血刃,而且得到西方国家默许。到1939年中期,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慕尼黑会议上对希特勒的“绥靖主义”终于使约瑟夫·斯大林相信,西方列强完全是在鼓励希特勒将德国领土向东扩张的野心。这反过来促使斯大林1939年8月同希特勒达成了一项玩世不恭的条约,即所谓的《莫洛托夫一里宾特洛甫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中的条款分割了波兰和位于德国与苏联之间的其他东欧国家,面对持潜在敌意的德国,斯大林获得了他所期望的“缓冲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的军队1939年9月迅速征服波兰半幅领土。1940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并入侵挪威。1940年5月和6月,他们击败西方国家最受尊敬的军队,占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并在敦刻尔克将彻底战败的英国远征军逐出欧洲大陆。194(}年9月至1941年6月,希特勒以狠毒的持续空袭实施不列颠战役。凭借令人敬畏的英吉利海峡和被大肆吹嘘的皇家海军舰队的掩护,英国幸免于难,但非常勉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列颠战役中的军事失利促使希特勒着手发动对苏维埃政权的打击。虽然德国人在不列颠战役期间遭遇的空中失利挫败了希特勒以“海狮行动”入侵不列颠群岛的计划,但他在“巴巴罗萨计划”上恢复了大胆的本性。受到德国军队一连串史无前例的胜利之激励,希特勒打算实现多年前他在个人信仰声明《我的奋斗》中阐述过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一获取“生存空间”。他认为无论从历史观点还是人种上来说,德国人民都有权获得这种空间。征服苏联将获得必要的“生存空间”,同时使全世界摆脱布尔什维克主义。
从军事上来说,德国对苏联发起陆地入侵和征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德国军队先前在东中欧和西欧取得了惊人的军事胜利,但那里战区相对较小,发达的交通网纵横交错。德军采用所谓的“闪电战”战术,投入以高度机动的装甲和摩托化力量为先锋的军队,在对地攻击机(“斯图卡”)的密集波次支援下,击败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规模较大但基本保持不动的军队,这些军队完全不适合应对或承受这种战术,而他们的政府也缺乏战斗意志,不愿冒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的风险。 征服苏联则是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虽然德国军事策划者1940年夏季开始拟制入侵苏联的应急计划,但希特勒直到1940年12月18日才颁发“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l号指令。“巴巴罗萨计划”要求,一旦各军兵种的不同计划和命令准备妥当,德国国防军就将击败世界上最庞大的常备军事力量,最终沿从北冰洋延伸至黑海的超过1800千米长的战线向前推进1750千米。除了比整个西欧和中欧面积更大外,东部战区还是片不发达区域,缺乏西部战区那样密集而又有效的公路、铁路网。尽管如此,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军事策划人员还是认为“闪电战”战术能迅速解决冲突并据此拟制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最重要的假设是,如果德军歼灭红军部署在苏联边境军区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说,待德军到达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一线,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就将崩溃。希特勒本人在1940年12月5日的最终策划会议上指出,红军的崩溃速度很可能会比1940年的法国军队更快。。同一场策划会议上,希特勒明确表示,他认为“巴巴罗萨行动”的目的是歼灭红军,而非实现具体的地理或政治目标,他宣称:
装甲部队应果敢作战,楔入敌深远纵深,歼灭部署在俄国西部地区的红军主力,阻止其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撤至俄国纵深地区。然后应以快速追击到达这样一条战线:从该战线后方起飞的俄国空军将不再能攻击德国本土。
因此,瞄准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应做到尽可能强大,使其能以强大力量向北转进……是否向莫斯科或莫斯科以东地域进军,应到被困于预期中北部和南部包围圈内的大股俄军遭歼灭后再做出决定。重要的是绝不能让俄国人建立一道后方防御阵地。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0KH)1941年1月31日呈交最终修订后的第21号指令,准确反映出了希特勒的战略意图:
3.概念:根据上述目标,陆军总司令部的首要意图是以快速集群实施迅速、强有力的打击,分割集中于俄国西部的俄军主力之防线,并利用这一突破,歼灭敌军支离破碎的集团。
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应利用强大装甲兵团从卢布林
导语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投入德国国防军,大举入侵苏联,行动代号“巴巴罗萨”。6月22日至7月10日,德军深入苏联国土500千米,击毙或俘虏100万名红军士兵,前出到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西岸,希特勒预计几周内就能赢得全面胜利。然而,斯摩棱斯克地域的后续战斗挫败了德国人速胜的企图。突然出现的五个苏军新锐集团军让德国人猝不及防。经过一番激战,德国人虽然歼灭了其中两个集团军,并将三个集团军的残部包围在斯摩棱斯克地域,但他们未能迅速赢得胜利。陷入合围的苏军拒不投降,7月、8月和9月初,苏军又以七个新动员的集团军发起两场大规模反攻,削弱了德军的力量和意志,希特勒不得不推迟向莫斯科的进军,命部队向南进攻。 这使“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也为德军在莫斯科城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本书披露了大量斯摩棱斯克交战中鲜为人知的细节,重构了关于这场战事的叙述,并且重新评定了此战的历史意义,是一本颇具开创性的东线战史巨著。
序言
1941年7月10日拂晓,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2、第3装
甲集群的大批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跨过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
河向前推进,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和大多数德军
官兵相信,这是朝苏联首都莫斯科展开的一场胜利进军的
开始。
不到三周前的6月22日,希特勒投入德国国防军,大举
入侵苏联,行动代号“巴巴罗萨”,力图击败苏联红军,
征服这个国家,推翻约瑟夫·斯大林的政权。6月22日至7
月10日间,德军深入苏联国土500千米,击毙或俘虏100万
名红军士兵,前出到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西岸,这样一
来就实现了“巴巴罗萨计划”的首要设想:若能抢在红军
撤至两条河流后方安全处之前击败并歼灭其主力,第三帝
国就赢得了胜利。苏联红军现在已经被“打垮”,希特勒
和大多数德国人都预计几周内就能赢得全面胜利。
然而,斯摩棱斯克地域的后续战斗挫败了德国人速胜
的企图。渡过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后,德军遭遇了苏军
五个新锐集团军,这令他们猝不及防。经过一番激战,德
国人歼灭了其中两个集团军,重创了另外两个,并将三个
集团军的残部包围在斯摩棱斯克地域,但他们未能迅速赢
得胜利。相反,在莫吉廖夫和斯摩棱斯克陷入合围的苏军
拒不投降,7月、8月和9月初,他们一直在顽强抵抗,苏军
先投入五个,随后总共投入七个新动员的集团军,发起两
场大规模反攻,以一场场反冲击和反突击削弱德军的力量
和意志。虽说人员和装备损失巨大,但苏军这些激烈的行
动导致“巴巴罗萨行动”偏离了原定方向,甚至没等斯摩
棱斯克地域的战斗结束,希特勒便推迟了向莫斯科的进军
,命令他的军队转身向南,在基辅地域打击“更容易得手
的目标”。德国军队在斯摩棱斯克的“脱轨”,最终成为
“巴巴罗萨行动”的关键转折点,这也就是本书标题的确
切含义。
书中大量使用了苏联和德国方面的档案资料,包括德
国最高统帅部(OKw)、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0KH)、集团军
群、集团军和苏联统帅部大本营、红军总参谋部、西方向
总指挥部、西方面军、中央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
斯克方面军及其下属集团军的战斗命令和作战记录,从而
为1941年7月10日至9月10日发生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旷
日持久、激烈复杂的战事提供了详细、明确的诠释和说明

本书是戴维·M.格兰茨关于斯摩棱斯克交战的四卷本
鸿篇巨制的第一卷。这套著作的前两卷按时间顺序详细叙
述战役过程,第三卷包含从俄文逐字翻译成英文的大量具
体命令和报告,而第四卷则是地图卷,包括一些新制作的
彩色地图。
目前,中文版只引进了前两卷,但也足以描绘出一幅
斯摩棱斯克交战的全景画卷。
内容推荐
本卷讲述的是1941年7月10一8月24发生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战斗,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重构了关于这场战事的历史叙述,并且重新评定了此战的历史意义。作者在书中指出: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顽强抵抗重挫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迫使希特勒修改进攻计划,从而使“巴巴罗萨行动”脱离了原定的轨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