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潘殊闲,1965年生,四川眉山人。西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华大学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蜀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扬雄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等。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巴蜀文学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 目录 巴蜀地域 天府文化的源流、特质及其相关概念探析 巴、蜀文化的互动与交融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鱼凫文化研究 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与文化担当 ——漫议成都杜甫草堂与《杜甫研究学刊》 成都:杜甫笔下的“喧然名都会 两河流域视野下的岷江上游文学与文化思考 巴蜀名人 扬雄与蜀文化 “铁面御史”赵扦的为官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从家教到家风:“清廉东坡”的当代诠释 巴蜀文化对苏轼的影响 苏轼与大禹 杨慎易学思想探微 “三”与郭沫若的易学思想 巴蜀文献 历代《禹贡》著述所述“松潘”辑评 《宋史·谯定传》校证补 巴蜀杂谭 《都江堰档案遗珍》序言 《苏轼教育思想研究》序言 《四川文化名人法律思想研究》序言 《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以四川为例》序言 《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文学卷)序言 “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八届年会”闭幕辞 黄州的苏轼与苏轼的黄州 ——在黄冈纪念苏轼诞辰98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的致辞 采访集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遴选作者近年来对相关巴蜀文化的思考与研究,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对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质、历史流变、名人资源、传承创新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探究,对推动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