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间书话 |
分类 | |
作者 | 安琪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安琪,本名黄江嫔。写诗,作文,画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合作主编有《第三说》《中间代诗全集》。出版有诗集《奔跑的栅栏》《你无法模仿我的生活》《极地之境》及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笔记》等。 书评(媒体评论) 安琪是具有知性气质的诗人,阅读广博,且多洞 见。她的读书文字如涓涓细流,亲切而自然,精彩又 质朴,旁及世相常常润物无声,谈论文本每每知人论 世。书中充盈着独特的性灵与迷人的堂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华 安琪的这种读书方式类似古人的诗话,需要对作 者和文本细细体会,反复品味——按现在的说法,是 文本细读,才能有感而发,一语中的;需要对作者及 文本的深入理解,以及开阔的视野与鉴赏力、判断力 ,才能让人觉得分析准确点评到位。这样的阅读,是 一种试图成创作者知音的努力,是诗人、艺术家一直 呼唤的“伟大的读者”。 ——诗人、批评家、《诗刊》主编/李少君 与一般学术性的论文不同,安琪书写这部分文字 时显得率性、淳朴,有诗意,少铺垫,多直陈,在许 多会心之处甚至不惜“手动点赞”,因此少了冬烘先 生们习见的学究气,而多了几分吉光片羽式的灵性, 令读者甫一接触即滋生亲近感和好奇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剑钊 形之于本书的文字,理性思辨与感性经验共振, 灵思妙想与精湛技艺协作,游刃有余,兴味盎然,没 有唬人的学术腔调,每一个字符都有了自己鲜活的生 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子林 诗人读书,如花叶映照,必相互激发,活色生香 。 ——诗人、批评家、《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 斌 后记 快递小哥拿走了出版协议后我开始无所事事地喜悦, 微醉的感觉,脸上带着傻笑,心里却很清醒。我牢牢地记 得那一天,我开始第一篇读书记的2016年9月7日,此前读 到过的邱华栋博客上几百条读书手记,和吴子林时常在我 耳边念叨的“读书要记笔记,不然等于没读”,等等,均 在那天发酵成一种写作的冲动,我开始了读书记的写作。 这一写便不曾停下。 读书一直就有,偶尔也写写读后感,但似这般为写读 书记而读还真没有。每次我把读书记发到微信上,总引来 许多朋友跟帖交流他们的体会,慢慢地,我的微信就成为 了这本书的“研讨会”。有时我这边刚发布读书记,那边 便有朋友私信我他们下单的截图,他们信任我的推荐,第 一时间购买了该书。我喜欢这样的互动,也因此有了一份 责任,便不能胡乱写,以免误导他人。微信的“现场感” 激发我写读书记的热情,几天不发布一篇就觉得让朋友们 白等了。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当今发达的媒介 之于一个人的正面价值。 我开始有意识地拓宽阅读视野,确保能全方位、多维 度地满足不同口味的朋友们的阅读期待。我是一个读者, 而我的读书记在想象中也有许多不同的读者,我自觉地充 当起书的媒介,自认为有义务把好书引荐给他人。这样的 一种感觉促使我不断加快阅读速度,不断加快更新读书记 的速度。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书读得这么快,答,很简单, 读书记写了一篇就会想再有一篇,自然就读得快了。很多 人说,你写读书记是不是很轻松?答,不轻松,几百字的 读书记也是一只小麻雀,也有五脏,我用两天读一本书, 却要用半天写一篇几百字的读书记。坚持,会变成一种习 惯。我想,从今以后,无论读什么书我都会写读书记,看 到它的篇目在增长,我就有一种成就感。 有时你只是想走路锻炼身体,可路却把你带到意想不 到的丰收之地。我永远感谢《海峡都市报》的宋晖,《富 阳日报》的蒋立波,《珠江商报》的朱佳发,《星火》的 范晓波,《福建文学》的小山、陈美者,《闽南风》的何 也,《海峡嘹望》的鲁亢,《西海都市报》的郭建强,谢 谢你们用专栏或6~11则刊用的方式,鼓励一个诗人成为一 个热爱写读书记的人。 谢谢邱华栋兄慨然应允为本书作序,谢谢张清华、李 少君、汪剑钊、敬文东、师力斌、吴子林等诸位师友为本 书撰写推荐语,谢谢玄武兄在云南个旧采风时抓拍的封面 照。读书、写读书记是一辈子的事,本书的出版只是开始 ,不是结束。 安琪 2018—4—28.北京.不厌居 目录 序 带着作者体温和气息的阅读/邱华栋 第一辑 《毛姆读书随笔》 近距离对打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 翻译是一项艰辛而危险的活 《无限的清单》《美的历史》《丑的历史》 艾柯没有引用中国文学作品 《我是你的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 一本破除天才偏见的书 《T·S·艾略特诗选》 艾式语言的现代性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我觉得石川啄木确实稍显单薄 《第二性》 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 此书就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论人类认识之盲点》 打开脑洞,让脑子受受阅读难度的刺激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仿佛青春中人不妥协于这个世界 《一间自己的屋子》 “她是一个天才” 《静静的顿河》 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 《编年史》 鲍勃·迪伦是代表一代人获奖的 《西方超现实主义诗选》 非常棒的一本译著 《裴多:柏拉图对话录》 事关生死、事关灵魂 《蒙田随笔全集》 蒙田随笔有太多让你读下去的元素 《什么是世界文学?》 翻译是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一环 《西方正典》 对经典作家的再次经典化 《兰波作品全集》 一个诗歌的“通灵者” 《瓦尔登湖》 一个思想者和行动者所能做出的生活和文本记录 《忏悔录》 心灵的自省而非自传式的叙述 《铁器时代》 以作品论我个人认为莫言高于库切 《追忆似水年华》 读语言读气氛就对了 《里尔克:一个诗人》 这么一本大厚书读得真是耗神 《蒙古国文学经典·诗歌卷》 打开了蒙古国诗歌之门 《阅读的时光》 作家评论评论家 《时尚和死亡的对话》 既智慧又幽默 《与孤独为伍》 哲学家中的文学家 《枕草子》 这部随笔其实就是她的个人日记 《神曲》 “知道很伟大,可读得糊涂,不求甚解” 《追忆》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神秘北纬30°》 对秘境的探险和解析 《理所当然》 在永恒的光明中 《莎士比亚全集》第卷 莎士比亚就是莎士比亚 《喜马拉雅诗篇》 高僧说家常话一样朴素 《超现实主义宣言》 我又一次深陷超现实主义语言陷阱 《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一部有“史”的抱负的诗学专著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 它并不是一本纯理论书籍,而是萨福诗选 《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选》 读曼氏的联想 《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集》 诗歌对电影和其他艺术的重要性 《雄鹿之跃》 离婚主题 《毕加索诗集》 词语堆积游戏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罗伯特·瓦尔泽诗集》 流水账式的写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 生活中谁遇到约翰·克利斯朵夫估计都要叫苦 《没有个性的人》 把穆齐尔打入冷宫 《鲍勃·迪伦诗歌集》 一首歌就把一件事给讲了 《西方文论关键词》 理论写作的工具书 《大地》 赛珍珠对中国的爱 《秘戏图考》 “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件正经事” 《博尔赫斯文集·诗歌随笔卷》 一个阴性气质浓郁的人 《洛丽塔》 并无感官刺激 《吃火》 作为诗人、译者、戏剧工作者的周瓒 《图像与花朵》 失眠读波德莱尔和里尔克 《小银和我》 冥想能力和抒情能力 《自由的太阳》 密氏的浪漫主义 《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 是时候恢复翻译体的名誉了 《伊索寓言500则》 狐狸可谓男一号 《美国学者》 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 《月亮和六便士》 每一个自以为天才的艺术家内心,一定住着一个斯特里克兰 《安魂曲》 “你能描写这个场面吗” 《被背叛的遗嘱》 无意间多了一双昆德拉的眼睛 《普希金文集》 恢宏、苍茫、高贵、凛冽:戈宝权版普希金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翻译 《我是凤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更具“陷阱”的力量 《〈悲剧的诞生〉导读》 破译了尼采的哲学写作密码 《钟摆下的歌吟:阿克梅派诗选》 把自己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捆绑在一起 第二辑 《论语今注今译》 每次读都像读一本新书 《老子评注》 中国人幸好有儒和道 《白话庄子》 假设我在春秋战国时期,我要去拜访庄子 《孙子兵法新注》 一本不适合寻常百姓读的书 《山海经》 碎片化的神话传说 《东周列国志》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时期 《史记》 政治终究是无情的,司马迁洞悉这一切 《李清照全集》 “文叔幸有此女,德夫幸有此妇” 《金瓶梅》 里面的人物没一个让人喜欢 《红楼梦》 我觉得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唯一作者 《陶渊明集笺注》 陶渊明的另一种真实 《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 封建社会对女性才华的湮灭 《南阳两汉画像石》 所有的博物馆其实都是看的死者的东西 《 精彩页 近距离对打 20世纪90年代初,我读了一段时间的外国文学作品,两套书记忆比较深:一套是《外国中篇小说选》,大约8卷本;另一套是世界名著,其内文字号很小、封面由电影剧照构成,现在能想起的有《简·爱》《嘉莉妹妹》《悲惨世界》《飘》。后来我的写作主要定位在诗歌这一文体,对小说的阅读便告终止。今天读《毛姆读书随笔》,仿佛是对20世纪90年代我的阅读记忆的唤醒,本书第三辑中所谈到的《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呼啸山庄》《堂吉诃德》《红与黑》《高老头》《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当年我都读过。 之所以炫耀式地罗列书名,一是很惊讶我对经典的选择和毛姆的选择竟然如此不约而同,二也是表达一种遗憾,确实2016年9月7日之前我没有写“读书记”的习惯,此前的阅读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印记,倘要写就必须重读,而这世界遍地皆书,经典堆叠,我又是属于贪多之辈,重读是不可能了,这些书因此不能进入我的“读书记”,于是借写毛姆让它们亮亮相,权当到此一游吧。但毛姆却不如此,在《谈俄罗斯三大长篇小说》一文中他如此写道,“关于托尔斯泰,我原先想劝你读他的《安娜·卡列尼娜》而不是《战争与和平》,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前者好像比后者更好一点;但是,为慎重起见,我又把这两本书都重读了一遍,现在我可以毫无疑问地对你说,还是《战争与和平》更为出色”,天哪,《战争与和平》中文版四大册,英文版想必也如此,我真是佩服毛姆的认真。本书类似“重读”的表达出现多次,也证明了毛姆的精力实在旺盛。 毛姆一直强调“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如果一本书使你感到枯燥无味、感到厌倦,尽可以丢开不读,包括毛姆所推介的书。当然毛姆不忘苦口婆心地劝导,“没有哪种娱乐比读书更便宜了”,他说,“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我读《毛姆读书随笔》真是读得高兴,用一个成语“字字珠玑”总归不错,画了一道又一道(好观点好词句),仿佛跟随一个浑身嵌满珠宝的人,他一路走珠宝一路掉,我便也一路跟一路捡,譬如,对惠特曼他如此总结,“如果我们也用一棵树来表示美国文学的家谱的话,那么像欧·亨利、林·拉德纳……这样的美国作家就是这棵树上的一根根树枝,那么,粗壮的树干就是辉煌的、无畏的和独创的瓦尔特·惠特曼”,对艾米莉·迪金森,毛姆毫不客气地说,“在我看来,她不配受到那么高的赞誉”。 作家读作家、作家写作家都属于近距离对打,直接拳脚相加,谁虚谁实过两招就知道,尤其隔着年代隔着国家,更不必来什么客套也不用担心落下仇恨,毛姆对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都来了一篇文学综述,前三个国家他赞不绝口,后一个国家他说,“你千万不要指望他们会像我在前面谈到的那些书一样振奋人心”。 2016—9—7 翻译是一项艰辛而危险的活 我一直还是习惯称希姆博尔斯卡,但在今日媒体,辛波斯卡已完全替代了希姆博尔斯卡,证明了陈黎译本的受众之广和影响力之大。家里曾购有红皮本的《呼唤雪人》,林洪亮翻译,漓江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2000年出版。记得我也是读完的,对其中一首《在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里》印象很深,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句式,“一条鱼”怎么怎么“另一条鱼”,模仿者很容易引申,“一物怎么怎么另一物”,本书并未收入此作。屡次搬家,已找不到《呼唤雪人》了,不然我很想拿两本译作来做个比较。由此我想到翻译确实是一项艰辛而危险的活,艰辛指的是工作过程,危险则在于谁也不能保证你的译本不会被取代。远一点,现代文学史上冰心翻译的泰戈尔、戴望舒翻译的洛尔迦,已被当代翻译家伊沙和赵振江重新翻译过了。近的就是陈黎对林洪亮的取代(“取代”这个词不好听,但事实基本如此)。现在我脑子里只有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草婴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好像还没人去碰,朱生豪和草婴提供了一个翻译秘密:要全力以赴翻译一个人,这个人最好是巨匠,有庞大的创作量。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翻译家主攻《追忆似水年华》,我读过的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分属不同译者,虽然译得很棒但我一个译者都记不住。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又一次确证了一个译界法则:优秀的诗人总能译出优秀的诗作。从我读过的陈黎两个译本(另一本《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巴勃罗·聂鲁达著,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我尝试着下此断语:这是一个内心特别柔软、神经有点过敏、感性非常发达、形象思维丰沛的诗人。这样的诗人所翻译的作品自然诗味浓厚,是真正的诗的译本。我也曾读过非诗人翻译的译作,干枯、僵硬,读之如同嚼蜡。 事实上读译著就是读译者,对读者而言,有没有符合原著不是很重要(主要指的诗这个文体),重要的是必须“诗”(这是我的观点,别人不一定认同)。当然,辛波斯卡的诗在内容上应该不会有让人译错的地方,她的诗作总体上是明晰的,她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导语 安琪女士于2016年9月开始《人间书话》的撰写工作,本是为了留下阅读记忆,不想竟形成别具个性的阅读心得集结。通过作家的独特视觉和笔法,带你既读经典名著,也读当下作家新作,所列书目涉猎古今中外。读者所写笔记见智慧、见性情、见笔力,可读性强。 序言 带着作者体温和气息的阅读 邱华栋 大约从2016年9月,安琪在微信上开始了“读书记”直 播,隔几天就能看到一篇,篇幅不长,大都在千字以内, 所读的书古今中外都有,相当庞杂,据安琪自述,此前因 为不写“读书记”,所读的书均已忘光,此番发狠开写“ 读书记”,不想就像刹不住的江河,两年间写了近300篇, 现在它们即将出版,安琪希望我能为此书写序,因为“您 可能不知道,我是在您的博客读了几百则读书随感后才萌 生写‘读书记’念头的”,安琪如是说。 确实我有写书评和读后感的习惯,并且已结集成《挑 灯看剑》出版,我的“读书记”篇幅都不长,多是评论某 一个外国作家,或其著名作品,或某一作家群体。对各位 文学巨匠,我并不一味褒奖,而是有喜有恶,直抒胸臆, 这点我发现安琪也是如此,有个性的作家总不会轻易附和 他人,他们希望真正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见识去读书,去判 断,这也是作家写“读书记”的可爱之处。这样的“读书 记”必然带着作者的体温和气息,有血有肉,很容易感染 他人。作家的“读书记”更像中国传统文学的“诗话”“ 词话”,性情挥洒,读得服气便拍案叫绝,非得引路人围 拢过来同享,读不服气施之以白眼加骂骂咧咧,为作者浪 得虚名而愤怒。每个作家的“读书记”都提供了一份独属 于他的文学地图,方便读者按图索骥,寻找真正的文学精 品,体会文学的精妙与伟大。浩如烟海的文学书籍,实在 需要作家们来指路。 我一直记得1980年,11岁的我,在邻居大哥的推荐下 ,读到一本没有封皮的外国小说。当时的我已经囫囵吞枣 地读过《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对文学阅读产生了很 大的兴趣,那本没有封面的外国小说,讲述了两个美国普 通男人在社会里的纠葛和挣扎。小说语言朴实、幽默,又 饱含辛酸,深深地吸引了我。由于那本书没有封皮和扉页 ,我一直不知道那是一本什么小说。后来上了大学,在武 汉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才发现,原来那本书是美国犹太作 家马拉默德所写的《伙计》。 从此,我就开始大量阅读各类外国小说,其中重点是 20世纪的外国小说。读得天昏地暗,书读多了,一些图像 就在脑中形成,我感到20世纪的小说家的作品在空间和时 间上有其连续性的图像,推而广之,文学精神在全世界有 一个潜在的运动轨迹,纵观世界文学,20世纪小说波澜壮 阔的总体发展态势和情景,犹如地理学上的“大陆漂移” 一样。今日的欧亚大陆、美洲大陆等,产生于大陆板块的 互相漂移和互相冲撞,文学,同样也是互相影响的产物。 在某种程度上,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作家,互相影响、传承 ,仿佛是一位作家,大家们实际上在写着有统一文学精神 的同一本巨著。每一个作家,则是在写作这个巨著的一个 章节。比如,从卡夫卡到福克纳,再到马尔克斯,又到莫 言,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甚至从最古老的诗人荷 马,到20世纪这些优秀的作家,都是一个“家族”的。再 比如,在曹禺的戏剧中,一定会有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 元素。而卡夫卡在有自己的先驱的同时,也影响了后辈的 福克纳、马尔克斯、莫言。所以,文学,不过是一条滚滚 的大河,带着人类的记忆前进。 我的这个“大陆漂移”说就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当然,阅读不是胡乱读,不能把有限的时间用 在拉拉杂杂的阅读上,要阅读经典作品,很多读者总抱怨 经典作品“死活读不进去”,唉,如同吃饭,读书这件事 也是别人代替不了的。读艰深、高级、复杂的书,宛如爬 山,你不想去爬,那也没办法。有时我也会感叹,读书这 个事情,从来都是一部分人的事情。 我认为读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见书就读,什 么书都读,白纸式的阅读。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都 是这样。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中 的三本。我半懂不懂,连蒙带猜地读完了它们。王蒙等一 百多个当代作家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我大多读过 。上大学的时候,我读莫言、苏童等十几个作家的作品, 同时全面阅读西方大师级作家的作品,也开始阅读其他人 文类图书。我当时的梦想,就是把文史哲都打通,那种畅 陕读书的感觉,真是很过瘾。 第二种境界就是缩小范围,读一部分你喜欢的作家的 作品。这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你明白了,原来你的 兴趣和兴奋点会在哪些作家身上,也许他们只有十几个人 ,但是,你应该读他们的全集和文集,甚至还该读有关他 们的传记、研究资料和他们所处时代的背景。这样,你会 把这些作家吃透,你会明白,他们在他们的时代里到底是 如何写作的,你也明白了,从人到文,你为什么喜欢这些 作家和作品,为什么会缩小到这一小部分人。 第三种境界是困难的,是很难达到的。很多人达到读 书的第一种境界之后,就消失了,不再读书了。当需要确 定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变得有些困难了。我就很难确定 我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这本书它到底在哪里。到最后的 境界就是钻研的境界,执着的境界,人类文化是一个金字 塔,人类的精神现象是有高度的,一旦你攀缘到了一定的 高度,那么这之下的很多东西,就不用理会了。我会更多 地将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淘洗后剩下的少数感兴趣的东西 。 最近十年,由于经常在一些大学讲课,我发现,很多 与语言、文学专业有关的学生,读书的劲头和热情不大、 读书的范围不广,一问三不知,这真让人惋惜。不少文学 写作者的阅读量也成问题,阅读量少造成了他们对基本的 文学技巧、语言、结构都不了解,其文学经验很贫乏。一 些20世纪作家的作品,都是最普通的文学常识,如果你不 读,你就不知道,你的写作可能就是无效的,你所写的前 人都已写过并且比你写得好。 安琪是我一直关注的诗人,无论长诗还是短制,安琪 均有佳作,譬如,《轮回碑》《像杜拉斯一样生活》《极 地之境》等。我认识的一些诗人,动辄以“诗有别材,非 关书也”来为自己的不读书找借口,却不想严羽后面还写 了一句话“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同为 热爱读书的写作者,我为安琪的“读书记”能顺利出版而 高兴,写了这些阅读感受与安琪共勉。 2018-3-16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安琪的读书记,共分为三辑,收入200余则。书中作者真正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见识去读书、去判断,挥洒性情,为读者提供了一份独特的文学地图,方便读者按图索骥,寻找真正的文学精品。这些读书记,带着作者的体温和气息,有血有肉,极大地感染读者,引领其体会文学的精妙与伟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