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德意志阳台上(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武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德意志阳台上》是作者陈武在德国学习、游历的感悟和心得,作者用细腻而温情的笔调,书写了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本书客观真实地记述了德国当代社会多彩多姿的风貌和历史人文情怀,在夹叙夹议中,不露声色地表达了个人的审美取向和人生趣味。
目录
上卷
散步在魏玛街头
车窗左侧的阿尔卑斯山
科隆大教堂默想
在德累斯顿的“阳台”上
从阿尔斯特湖到滴滴湖
法兰克福逛书店
黑城门周围
“现代艺术街”现场
勃兰登堡门留影
布吕肯 街十号
新天鹅堡
“车站街”的艺术工厂店
寻找瓦格纳
少女湖畔
在歌德公园里眺望
柏林的博物馆岛
海德堡的废墟
下卷
迷失在无忧宫外的森林里
闲庭信步的大雁
汉堡道上
土耳其咖啡店
一场歌剧教学课
啤酒啊啤酒
邂逅
醉美乡村葡萄酒
诗人彤雅立
“博士”恰巴
与垃圾有关
旧书摊上忙淘书
教育和孩子
“施大爷”的合唱
街头艺术家
感受沙沙沃特的实验戏剧
不来梅的乐师
后记
导语
黑格尔说过:“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如果不是笔者陈武亲身的经历与体会,我们单从文字中很难感受到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是这些贴切、恰如其分的描述才让我们感受到笔者对细节不着痕迹的捕捉是如此地空灵与鲜活。无论是“少女的湖畔”还是“闲庭信步的大雁”,在笔者的笔下都显得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后记
这本书稿的创作,从一踏上德志意土地就开始了。对
于长期蜗居在一个沿海小城的我来说,德国是既陌生又熟
悉的。陌生是毕竟没有亲临过那块土地。熟悉是因为地球
已经是一个“村”了,信息基本公开,想知道的都能知道
,不想知道的也能知道。而德甲联赛,又是我喜欢的足球
联赛之一,特别是早年的鲁梅尼格和稍后的“金色轰炸机
”克林斯曼,所以对德国有种别样的好感。细细想想,也
许不仅仅是足球,德国出产那么多文学艺术大师怕也是喜
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总之,对于欧洲国家,如果非要让
我排出我喜欢的国家的顺序,第一就是德国,第二第三才
是北欧那几个国家,挪威、瑞典、芬兰什么的,对那里的
喜欢和对德国的喜欢是不一样的,后者吸引我的更多的是
自然和环境。
我们这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是在深秋时节飞往德国的
。我带很少的行李,几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是电脑和
相机不能不带。可以说一开始我就有了预谋,这次德国之
行,我要记日记,拍照片,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
全记录下来。照片也是见什么拍什么,几乎不作什么选择
。我的相机只是卡片机,价格低廉,像素不高,内存也不
大,拍一两百张就要倒一次。每天晚上回宾馆,第一件事
不是洗澡喝水,而是倒照片和记日记。倒照片要快一些,
一天弄一个文件夹就可以了。日记有些费时,得一笔一笔
写下来。写日记的过程其实相当于又重新游览了一次。这
种感觉非常奇妙。白天是一大群人,乱哄哄的,走路、赶
场,腿嫌短了,眼睛也不够用了。能在宾馆里安静地回顾
一天的经历,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重新再感受一番白天
的快乐和愉悦,是不可多得的回味。这和学生复习迎考还
不一样,他们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我的复习,可以尽
情地写我喜欢的。由于在之前曾经做过案头工作,根据这
次大致的行程,把我们要经过的德国大小城市查阅了一番
,所以对于经过的城市的人文历史,大致都有个概括的印
象,这样,日记写起来就相对有话可说了。
我们在德国时间不长,何况前一周还有不少访问和讲
座。真正玩的时间也就半个多月吧。但是,对于我来说足
够了。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来没有集中这么长时间好好玩
一把。我知道,玩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有的人以购物为主
,有的人以商务为主,有的人以经历为主,有的人以应景
为主。我要把这些玩法集中于一处,体验出不一样的玩法
来,并且要把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传达给朋友们。
回来以后,我没有立即投身到纷繁的杂事之中,或许
呢,在情感上,我更愿意继续沉浸在德国的山山水水之间
,于是,便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由于拍了大量的照片并
写下了两大本琐碎的日记,没用多久就写出了上述随笔文
字。很难说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在书
写的时候,我始终是用文学的姿态面对它。但愿我的努力
,能给读者朋友一点感受和启迪。
2011年5月18日于新浦河南庄寓所
精彩页
散步在魏玛街头
这次德国之行,我们要在魏玛作短暂的停留。
魏玛这个城市我是知道一点的,先不说给魏玛带来无尚荣耀和骄傲的歌德和席勒,就是“黄金二十年代”所创造的辉煌,也足以给魏玛人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持久的声誉。从1918年到1933年,短短的14年时间里,魏玛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把这一时期称为“魏玛文化”一点都不夸张。我们今天在谈到现代主义、表现主义、先锋主义、前卫艺术等等概念时,都绕不开魏玛文化,绕不开短暂而璀璨的“黄金二十年代”。那真是一段令人无限向往和怀念的年代啊,既蠢蠢欲动、骚乱不安,又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在那段时间里,在魏玛这座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城中,聚集着一大群思想解放的文化人,他们是,小说家托马斯·曼,诗人里尔克,戏剧家布莱希特、韦德金德、舒克梅尔,画家康定斯基,音乐家勋伯格,电影家弗里茨·朗、茂劳,思想家海德格尔和爱因斯坦,社会学家韦伯,建筑学家格罗皮乌斯、蒙德尔松,当然,还有在西方思想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代表人物阿多尔诺、本雅明、马尔库赛等等,这样的名单,能列出长长的一串,无论拎出其中的哪一位,看看他们取得的成就,都让我们唏嘘不已,顶礼膜拜。这些艺术家所表现的风格,不只是独树一帜,就其创新的胆识和前卫性而言,简直就是引领世界艺术的潮流,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人文精神。
10月26日上午,我们的大巴车从德累斯顿驶往魏玛途中,我默默地坐在窗口,看着窗外的森林草地,静静感受窗外的大好风景,想像着魏玛文化耐人寻味的现象,渐渐地,耳畔仿佛激荡着魏玛文化的回音,仿佛出现了那一代大师们在山坡的草地上散步或喁喁小谈的身影,同时,心里有一种隐隐的感动、不安,还有一种莫名的忧郁和伤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的废墟上,支撑起对文学、艺术、哲学等学派的迷恋,并进发出照耀世界的光芒。
我们到达魏玛时已近中午,天气晴朗,空气澄明。午饭后,大家自由活动。
魏玛这座城市,如果放在中国,最多算得上一个小县城,只有六万多人口,街道整洁、安静,房屋古老、敦实,街上没有什么行人,也没有穿梭的车辆。我和南师大法学院教授蔡先生结伴,慢慢在街道上行走,用心感受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感受这座城市非同一般的气息,感受穿越时光的艺术的光度和亮度。魏玛真的很美,建筑和街道,与一百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城市大小也依然是从前的面积,人口也没有增长,甚至那些庭院里的花园、园里的一棵大树,还是一百年前的样子,变化的,只是木栅栏的腐蚀和树冠的扩大。有好几次,我和蔡教授在某个庭院的门前徘徊、呆望,看着墙上的苔藓,看着花园草地上的落叶,想像着当年的主人,在草地上思考、阅读,想像着他和友人的讨论、争执,以及他们的优雅和闲适。有那么几次,我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妄想推门而入,也在草地上散步,在落着树叶的条椅上坐坐。每每这时,蔡教授都会善意地提醒我,德国人对自己的私人领地十分看重,没有邀请不宜私自进入。我只好继续呆望,用眼睛记录着花园里的陈设,用心去感知这所房舍里透出的主人的思想。
魏玛的街巷并不都是笔直的,在拐过一些弯口时,我们的期待总不会落空,一个艺术展览的招牌,一场演出的预告,都会让我们惊喜。
一个现代艺术展览的指示牌,将我们引领到一栋狭长形的建筑前,建筑也是有年头了,外墙毫不起眼,墙基的泥层甚至脱落了很多。建筑前是一个木栅栏的花园,在浓荫覆盖的大树下,有一个木制的古旧的秋千,上面落着几片黄叶,有两只不知名的鸟,停在秋千上,一动不动,对我们的突然造访充耳不闻。我们没有进入花园,也没有顺着指示牌继续前行,而是拐进了另一条街巷。
有趣的是,当我们拐进另一条街巷时,发现我们已经来过了,只不过是在小街的另一边,而那些建筑、建筑上镌刻的姓名及生卒年月,又是我们不曾见过的。如前所述,对于这些不期而遇的老建筑,我们都要伫立很久,细细端详,慢慢品味,估计又是哪一位大师的故居了。因为不懂德语,只能做一些假设:
——如果这是一幢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会联想到格罗皮乌斯,联想到他为包豪斯学院设计的校舍,那些有明显棱角风格的设计,和另一位建筑大师门德尔松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都热衷于表现主义,但又风格迥异,如后者设计的爱因斯坦塔,是波浪形风格,当爱因斯坦第一次走进这栋建筑时,由衷地赞叹说,很得体。爱因斯坦所说的“得体”,透出的是内心的欣喜和满足。
P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