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郑振铎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一书收录了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关于传统美术的论著,包括《中国古代绘画概述》《伟大的艺术传统》《近百年书画之概观》等论著。郑先生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古籍版画收藏评论等相关工作,资料详实,训练有素,且文笔极佳,全书娓娓道来,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本次以简体横排形式出版,并根据文义插配相关图片,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文物考古学家和翻译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1932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50岁。
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创作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等。
目录
伟大的艺术传统
殷代的艺术
西周时代的艺术
韩国的艺术
新郑与浑源
楚民族的艺术
辉县与临淄
秦民族的艺术
两汉的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










中围绘画的优秀传统
《宋人画册》序言
永乐宫壁画
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





序言
郑振铎(1898—1958),字警民、铎民,常用笔名西
谛、C.T.、郭源新等,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市),祖
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作家、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
、考古学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郑氏自青年时
期开始研究文学与史学,写小说、做翻译、著论文;二十
世纪四五十年代涉足艺术史,编纂图录并撰写艺术史论文
,志在传播及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概述》一书,精选郑振铎先生有关美
术的六篇文章,涉及范围上至商周陶器纹饰,下至近代绘
画成就。文章按内容时间为序,具体篇目如下:《伟大的
艺术传统》《中国古代绘画概述》《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宋人画册)序言》《永乐宫壁画》以及《近百年来中
国绘画的发展》。纵观郑氏这些文章,多是由出土文物、
传世书画等实物出发,再结合相关文献来做进一步讲解,
极少有脱离文物而仅从文献记载来推阐的情况,故而各篇
文章多能做到手检目验,可谓言之有物。例如《中国古代
绘画概述》一文,在讲解汉代以前美术史时,即由出土的
帛画、发掘的墓葬壁画以及器物上的彩漆绘画等展开,为
读者搭建起一段更为真实可靠的美术历史。
虽然郑氏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本书所选各篇文
章皆语言朴实通俗,较少使用艺术史专业术语,因此可以
看作是一部集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中国美术简史。当
然,由于郑氏写作时代局限,文章中的艺术史观是在文化
大国被半殖民地化、我国艺术珍宝大量外流之后形成的,
行文中不免留有极富时代感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论调,
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留意的。
此次整理出版,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郑振铎
美术文集》为底本,予以重新编排整理,调整了一些与当
今表述习惯不同的字词;底本偶有错漏之处,亦做了适当
的修润。此外,鉴于郑氏文章注重实物的特色,我们根据
文意选配了多幅彩色插图,希望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二〇一九年七月
导语
本书精选郑振铎先生有关美术的六篇文章,涉及范围上至商周陶器纹饰,下至近代绘画成就。
此次整理出版,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郑振铎美术文集》为底本,予以重新编排整理,调整了一些与当今表述习惯不同的字词;底本偶有错漏之处,亦做了适当的修润。此外,鉴于郑氏文章注重实物的特色,本书根据文意选配了多幅彩色插图,希望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
精彩页
伟大的艺术传统
我们祖国的艺术,是有伟大、悠久、健全、光荣的传统的。从很早的时候,就由我们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很好的陶器、玉器、铜器、石刻、雕牙等的艺术作品。殷代的铜器,其铸造的工致,花纹的复杂多样,显然是有专业的铸造师与设计师的,这又证明:不会是氏族社会的产物。曾见安阳、殷代大墓出土的两个铜盘,盘中有一转轴,轴的四方,各蟠曲着一条姿态生动的龙,拿手一拨,即能转动自如。这样的精巧的东西,即以现代的铜工也不一定能够铸得出来。可惜这两个铜器和无数的殷代出土文物都一股脑儿被国民党盗运到台湾去了。那时代的雕玉、雕牙、雕骨的技术也是很工细活泼的。梁思和先生告诉我:殷墟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许多都是向来不曾见到的,且也未曾见之著述的。其中有一支十厘米长的玉管,最叫他不能忘记。管中空,似插着什么附属物。不知用什么技术,能够把那支细长的管子,中间挖空。还有一支碧玉雕的象,也是极为生动的。雕牙、雕骨的东西,像骨笄之类,也都是极精致的作品。用什么工具来雕刻,现在还不知道。但那手法是很高明的,宛曲匀称的图案却具有生动活泼的气象。西周的出土物,较之殷代,似失之浑朴。但到了春秋、战同时代,却有了极大的跃进。地方性非常的显著。齐与鲁,楚与秦,吴越与郑、卫,赵与韩,燕与虢,其作风均有一望即知的差别。青铜器还在用,但多半已成为礼器、祭器。铁器已经出现。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也大为发展了。随着经济情况的普遍发展,艺术、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灿烂光辉之境。百家竞起,诸子各立一说。在艺术上,则雕镂之术,已达到极精至美的境界。洛阳金村出土的嵌金银丝的铜制物,嵌金银与螺钿的镜子,整套的玉佩,朱与黑色的漆器;琉璃阁出土的青铜嵌红铜的水陆交战图鉴,以及在辉县同围村大墓出土的鎏金嵌玉的带钩,雕镂极细致的玉璜等,都是极为辉煌的艺术成就。秦的艺术品传世不多,但像嵌金字的虎符,和一部分的铜器、陶瓦等也还有其特色。两汉的艺术是向多方面发展的。陶器上涂了黑漆,有的则加上了各色的釉,特别是绿色的,经过了两千年的氧化作用,泛出一片灿灿的银光,极为美观。职工的技术是很高的。在绘画与雕刻,尤有了很大的发展。封建地主们的墓室、祠堂与石阙,都饰以彩色的壁画或大幅的浮雕。像辽阳汉墓的壁画与武氏祠、孝堂山、两城山的浮雕,虽略显浑重,而也有很生动的地方。陶制、木制的俑,最为特色。犬与马的俑,种类与姿态尤多。四川彭山县与陕西长安附近出土的男女俑,足以表现汉代的劳动人民的真面目。漆器大为流行,朝鲜古乐流郡遗址出土的漆案、漆盘等是出于四川漆工之手的。图案极为流动活泼。所绘的人物像和武氏祠的画像不是血脉相连的。三国、两晋的出土物不多,但带釉的陶器与砖瓦还流传得不少。北朝的佛教艺术,带着新的面貌与我们相见。初期是深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的,但立刻便与我们的艺术相结合,更丰富了我们的艺术内容与技术。从敦煌的塑像、壁画,到云岗、龙门、天龙山、南北响堂山的石刻,都是皇皇巨制,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功力很深。南朝的遗物不多,栖霞山的石刻比之云岗和龙门是显得很渺小的。但萧梁的石兽却有其成就,那气势是雄猛的。最早的有作品流传于世的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和《洛神图卷》,虽是唐摹,而典型犹在,南朝的画风是足征的。隋统一了南北朝,为时虽短,在艺术史上却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敦煌的隋壁画,和隋的镀金佛像与雕刻都是很杰出的。相传为展子虔作的《游春图卷》,也可仿佛想象到这时代的伟大的绘画成就。唐代的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伟大、壮丽、健康、富于人间味,吸取了多方面的多种的外来影响而融合于本土的作风里。就在宗教壁画和雕刻里,人间的成分也是很浓厚的。被斯坦因劫去的敦煌绢画中,有一幅《接引菩萨图》,接引菩萨以皤引着一位盛装的妇女升天,那位妇女,头部微俯着,仿佛还在依恋着人世。敦煌壁画上的许多供养人像都是与被供养的佛、菩萨像同样地被慎重地处理着或表现着的。长安昭陵的六骏,四川乐山市凌云寺摩崖佛像是以宏伟和生动著称于世的。唐三彩的陶俑和陶器是陶瓷史和雕塑史里的珍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王维的《伏生授经图》、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也都是唐代绘画的代表作,正是和中国封建王朝的达到最高的统治阶段相配合的。五代军阀专横,政治混乱,而艺术却承继着唐的传统,不曾堕落下去。但大气魄的制作,却少见了。成都王建墓的雕刻,还保存着唐代的典型。绘画却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上着力,给后人以不大好的影响,关仝、滕昌祜、黄筌、徐熙都是以其精巧的技术自喜的。被封建主所赏识的是业余的画家的作品。而职业画家的制作,却成为人民大众的喜见的对象,被压抑在下层去了。宋代的绘画,受五代的影响最深,同时还有些文人,在“写”着即兴的“竹”“石”一类的东西。但大的制作,并不是没有。好些职业的画家们仍在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