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与传统典章文化相比,学术界对传统习俗、仪式的现代德育价值重视不够、认识也较滞后。本书基于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关系,立足多元一体的文化立场,从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本真性与工具化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仪式对现代德育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提出了当前社区与学校开发与利用传统习俗、仪式作为德育资源的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 郑富兴,1974年生,四川隆昌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德育、多元文化与比较教育、教育伦理学研究。出版有《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新品格教话——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思考》等著作。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学术文摘》转载15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 目录 导论:传统习俗、仪式的现代德育意义 第一部分 传统习俗、仪式的实质德育价值 第一章 传统习俗、仪式的现代命运 第二章 良俗的教育标准 第三章 传统习俗、仪式与西方公民身份 第二部分 传统习俗、仪式的形式德育价值 第四章 自然、习俗与道德教育 第五章 简论习俗型德育 第六章 传统节日的意义本真:来自列斐伏尔节日理论的启示 第三部分 传统习俗、仪式与现代社会德育 第七章 建构公共文化空间:传统习俗和仪式中德育资源的社会开发机制 第八章 编修家谱:基于传统习俗的当代社会教育实践 第九章 四川盐边农村地区傈僳族和汉族的传统道德教育 第四部分 传统习俗、仪式与现代学校德育 第十章 基于传统习俗的学校文化建设:意义、性质与策略 第十一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知识、民间智慧与农村教育改革 第十二章 四川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传统习俗、仪式中的德育资源:表现形式与当代价值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田野调查笔记 四川阆中乡村小学的民俗文化教育概述 四川阆中农村地区的族谱、堂屋与碑文 张知客印象散记 后记
导语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探讨传统习俗、仪式对当代德育具有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第三和第四部分分别探讨了传统习俗、仪式在社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即分别在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上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