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急救比医生快一步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贾大成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心梗发作口服救心丸真能救命吗?为何有人中风后却死于窒息?应对运动性猝死,最靠谱的院前急救措施是什么?突然胸痛,保命要做哪四步?刀剑刺入身体立马拔出会有啥后果?用哪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可将气道异物取出?发生烧伤后,用牙膏、酱油涂抹还是立马用凉水冲洗?被毒蛇咬伤后应如何迅速调整体位减缓血液流动?什么样的卧姿可以避免昏迷者因呕吐而窒息?……关于急救,你知道的远远不够。看看这本书,你会知道更多。
作者简介
贾大成,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资深急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客座专家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远盟救援联盟紧急救援首席医疗官,“壹基金”救援联盟急救顾问。
从事医疗急救工作近50年,被媒休誉为“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多年来为国内各行业的数千家机构做过急救知识讲座,是拥有150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V,先后出版过10多部著作,经常应邀到各地电视台做急救普及教育节目,不遗余力的向全社会推广急救理念和知识,誓将有生这年献给中国的急救普及教育事业。
目录
引子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第一章 猝死:事发突然,鬼门关上拉人
“病魔之首”:好大的来头
突然却不意外:猝死的征兆
你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吗
远离“四大雷区”,永不“躺枪”
运动性猝死是个什么鬼
生死时速:是那“黄金4分钟
人人懂得心肺复苏术,急救武装到牙齿
救命神器:AED
第二章 急性心梗:和时间赛跑的急症
心梗到底是何方神圣
胸痛:急性心梗典型的警示信号
有些症状虽不典型,但也不是省油的灯
年轻人得心梗更危险
心梗急救四步走
院前急救很重要,及时送医更不可少
关键时刻请给医生多一些信任和理解
第三章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前要分清病症
江湖传言“宁心梗不中风”的急性脑血管病
“一笑二抬三说”,发现苗头,立马打120
脑血管病就是生活方式病
120到来之前,重要的是防止窒息
急救应该怎么救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
第四章 外伤:急救方法有章可循
急救意识能救人,别怕“小题大做”
受伤别乱动,没有外伤不代表没有伤
动脉大出血:用力压
止血带:用对能救命,用错会害人
小血管出血:哪里出血压哪里
这些情况要用填塞止血法
包扎伤口:要学会“就地取材”
烧伤的处理:一冲、二盖、三走
严重外伤:不能随便用水冲和用药
崴脚和断肢: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骨折固定:关键是要“制动
搬运伤者:小心点儿,再小心点儿
重大灾难性事故:如何自救和互救
第五章 儿童意外伤害:考验父母急救知识的时刻来了
7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
让孩子从小树立急救观念和安全意识
“冲动是魔鬼”,教育孩子要用对方法
气道异物: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招搞定
果冻“锁喉”:用口腔负压吸引法
溺水急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警惕溺水孩子“隐藏”的颅脑、颈椎损伤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止呕吐所致窒息重要
误食生活用品:是否催吐要分情况
警惕家里的“小物”变“大患”
外出旅行,孩子不能远离家长视线
咬伤急救:结扎伤肢,尽快去医院
后记
序言
急救,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大成从事医疗急救事业将近50年,挽救过成千上万人
的生命,他不仅有丰富的急救实践经验,而且早在30多年
前便开始了对公众的急救普及教育工作,把人们日常需要
的急救知识分享给大家。他虽然已经从北京急救中心退休
了,但仍旧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的急救事业奔走,开展各种
形式的急救普及教育工作,如制作电视节目、撰写科普文
章、编著科普书籍、举办急救讲座等,为网友答疑解惑,
为树立急救意识、推广急救理念、传播急救知识、学习急
救技能做出了很大贡献。
大成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心直口快,古道热肠。
他的“微博简介”触动了很多人:
“生是120的人,死是120的魂。永葆青春的活力和生
命的激情,把一生献给中国的急救事业!”
事实上,大成也真真正正地在这么做,他一直在为推
动中国急救事业的发展而竭尽全力。为了提高基层医生的
急救水平,为了让普通人掌握急救技能,他常年奔走在全
国各地。
因为出色的工作,他被很多单位聘请,担任了很多社
会职务。
现在,他又成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心唤醒”基金
的联合发起人之一,他的那份对急救事业的热情和信仰,
让无数人感动和敬佩。
我国急救成功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
且,国人对急救的重要性认识也很有限,这导致了我国绝
大部分人不懂急救,不会急救,每当遇到紧急状况,除了
拨打120,不知还应该做些什么。而在欧美,“急救从娃娃
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从幼儿园开始,急救就是基
本的实践课程之一。法国公众的应急救护普及率为40%;
德国普及率为80%;美国的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公民在18
岁之前必须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很多人可能会想,急救和治病救人不是医生和护士的
事情吗?其实不然,急救,强调的是分秒必争,强调的是
第一时间,而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医院之外。所以在我看来
,急救应该像烹饪、开车一样,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种基本
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只有学会急救,我们在遇到突发
急症时,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
而对于疾病,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
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认识到疾病预防的
重要性,防患于未然。
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然而,如果
你不懂急救,又怎么“救人一命”呢?所以,一定要学会
急救,以备不时之需。
导语
本书是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新书。从猝死到心梗,从脑血管病到外伤,从成人急救到儿童急救,贾医生结合自己50年的现场和临床急救经验,手把手教给读者紧急情况下的救命方法。包括中风的判断方法、气道异物的海姆立克急救法、AED的使用方法、包扎伤口的方法、烧伤的处理方法等,分步骤讲述,条分缕析,配有手绘图+实拍图,干货满满,帮助读者快速涨知识、get新技能,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出手相救,而不是只能等待救护车。
后记
一本书,费尽周折,终于要面世了。
其实,在这几十年的急救生涯中,我抢救过无数的病
人,经历了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借此机会把其中的一些
事儿写出来,既可以作为读者茶余饭后的消遣,又能发人
深省。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也能学到一
些有益的急救常识。
至今,我从事医疗急救工作整整49年,从事急救普及
教育工作31年。人们称我为“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
,这让我有些不安,因为我一深知个人力量的徽薄;同时
,我又很欣喜,因为看到了一大批志趣相投的医生朋友们
也在大力普及医学知识。我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医生朋友
能向人们普及医学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我有幸能在医疗战线,尤其是在北京急救中心从事我
一生热爱的急救事业。这不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让我
领略了大千世界,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与丑恶。为
了病人、为了生命,我有过常人无法体验到的成功、喜悦
,也有过无力回天时的沮丧、失落,还有过不被理解的忧
闷、伤怀。
我曾接受过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体
的无数次采访。曾有记者问我:“贾大夫,您有没有后悔
过?”我当时脱口而出:“有怨无悔!”记者当即拍腿:
“好一个有怨无悔!”还有一位记者写过一篇关于我的报
道,题目是“侠医”,仅这题目就让我感动了很久。
若有来世,我还会选择这个高尚的职业,还愿意成为
北京急救中心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现代人大都花时间学习电脑、驾驶等“实用技术”,
但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亲人、明友、同事,为了生
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
能,以备不时之需。只有全民普及急救,每个人才有救人
和获救的机会。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
我实在舍不得离开我热爱的、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医
疗急救事业,虽然我已经退休,不能像以前那样亲手抢救
病人了,但我依然可以为了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继续尽
我所能,把急救意识、急救理念、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传
达给更多的人。
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不仅能了解急救医生的一
些工作和生活情况,更能从中得到一些自己需要了解的急
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本书可以
作为急救教材来使用。
为了本书的出版,很多人付出了汗水。我真诚地感谢
出版社和几位用心良苦的编辑,感谢百忙之中为本书撰写
序言的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人民日报》高级记
者、经济社会部主编白剑峰,还有我的老朋友、北京国安
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同时也感谢竭诚推荐本书的人
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孟宪励,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
黄健翔以及今日头条、新浪、网易、搜狐健康频道的几位
总编!
由于时间紧迫,专业知识和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难免
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见谅!更希望读者朋
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更加完善。
贾大成
2018年8月15日
精彩页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人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猝死,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现在猝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我第一次单独执行急救任务,是调入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不久,抢救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当时,年轻人猝死很少见,你想啊,他才30多岁。所以,那次猝死急救的经历,我一直记得很清楚。
那是6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天刚刚亮,我接到调度的指令出车了。当时大街上的人和车极少,不像现在,晚上在马路上行驶的车辆比过去白天的都多。我们的救护车很快来到一个胡同口,接应救护车的人上了车,他边指引着道路边对我说:“我看够呛,人已经没气儿了。”
通过介绍,我了解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天早上5点多钟,家属起来解手时,发现自己的丈夫不在床上,走到外屋一看,人在地上躺着,怎么叫也叫不醒,于是赶紧跑到院子里高声呼叫四周的邻居。院里的几家邻居都从睡梦中惊醒,跑出来一看究竟。有的邻居一看就明白了,赶紧打了急救电话。
我们一行人下了车,提着抢救设备迅速跑进院子。到了患者家一看,两间平房,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躺在外屋地上,旁边站着他的爱人,还有个小男孩,看起来也就三四岁,蹲在旁边看着,似乎还不懂发生了什么事。屋里屋外罔了好多人,都在一边看着,没有一个人上去抢救。
我快步上前,蹲下检查患者。当时,患者已经意识丧失,面色、嘴唇青紫,呼吸、脉搏和心音也没有了,身体已经冰冷,身体的低垂部位(人在平躺时挨着地板的部位)已经出现了暗红色的尸斑,四肢所有的关节都已不能屈伸。要知道,猝死患者出现尸冷、尸斑、尸僵,意味着已经没法抢救了。
我起身告诉站在一旁的家属:“患者已经死亡,遗体已经僵硬了,死亡时间最少也有一到两个小时了,救不了了。”
话音刚落,家属放声大哭,小男孩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能是被母亲突然的大哭吓着了,惊恐地抱着她的腿,边哭边说:“妈妈,别哭,妈妈,别哭……”孩子一边哭着一边哄妈妈。
一旁的邻居有的哀求我:“大夫,您救救试试,万一能出现奇迹呢。”也有人说:“还救什么呀?人都僵了,救也白救。”
后来,等大家平静下来,我跟大家说:“这个小伙子是猝死的,猝死虽然危险,但也不是不可以起死回生。”
大家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
我解释说:“人的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如果不超过4~6分钟,是很可能被救活的,一旦超过了,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的损害;如果超过10分钟,人就脑死亡了,根本不可能救活。如果我们把握好这4~6分钟,积极地进行施救,就可能让患者活过来,所以那4~6分钟很重要。现在,这个患者已经出现尸僵,一般人在死亡2~4小时后会出现尸斑、尸僵,这和环境、温度有关系,冬天出现得早些,夏天出现得晚些。所以,这个患者最起码在2个小时前就已经死亡了。现在抢救也不可能再出现奇迹了。要是有人懂点儿心肺复苏的知识,在发现患者时就进行施救,这个小伙子说不定有可能被救活!”
周围的邻居有的默不作声,有的点头称是。随后,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向我介绍了情况,我才知道,这个外表强壮的小伙子平时又能吃又能睡,又抽烟又喝酒,力气大,脾气也大,夜里睡觉鼾声如雷,邻居在院子里都能听到他的鼾声。
我又问:“那他平常有什么病吗?”
大家异口同声:“没什么病,平常身体挺棒的。”
不过,听他们说,小伙子的父母都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他母亲前几年患脑血栓,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他父亲去年曾因急性心肌梗死在阜外医院抢救,差点儿死喽。
P14-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