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孟琇焘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闻慧斌//王延光//高萍萍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第三辑之一,记叙了烈士孟琇焘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没有上过学的孟琇焘在工余时间到处借书阅读,接受新思潮,组织工人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宣传党的主张,建立党组织,1946年前往台湾进行党的活动,1947年8月不幸,1948年4月牺牲在雨花台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当铺学艺 出身贫寒 金融学徒 工会执委 第二章 沪上执教 谋生上海 抗日风潮 第三章 返闽抗战 积极入党 施展抱负 第四章 隐蔽斗争 四处转移 省委整风 千校学习 开辟新区 第五章 战斗福安 报社掩护 锄奸抗日 第六章 再回榕城 闽东反特 台湾之行 “第二战场” 第七章 烽火燎原 舆论阵地 福州“兵变” 再行“米变” 发起“学运” 第八章 英勇就义 “布变”被捕 血洒金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1947年7月,福州发生一件大案,震动了国民党当局。 当时,福建的五家私商从上海运进200多匹布料以及一批棉 纱、颜料等到达福州,因无特别许可证,这批物资被海关 扣留。在商人办手续期间,这批价值3亿多法币的物资却被 冒领。国民党当局几度严令特务、侦探限期破案,均无所 获。这一奇案当时被称为“海关布案”,又称作“布变” 。其实,这是由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副部长孟琇焘等人 为党组织活动筹集经费策划并实施的一次行动。他们通过 在海关的内线收集到详细情报,派人乔装成商人,持仿制 的海关查私科放行单冒领了这批物资。在孟琇焘的接应下 ,他们将物资分散保存,徐图换取钱物。这一行动有力地 支援了山区的游击战。不幸的是,因孟琇焘家女佣六嫂告 密,孟瑗焘夫妇于当年8月被捕。1949年4月,孟琇焘英勇 牺牲于雨花台。 孟琇焘,也作“孟秀焘”“孟琇涛”,又名“孟起” “林幼春”,号晋之,革命期间曾化名“杨青”“林平” “老周”,中国共产党党员,福建福州人。1913年10月6日 (农历九月七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近代以来,福建人民为了改变苦难命运,曾经与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进行过长期英勇顽强的斗争。可是,这些 斗争都失败了。就在他们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苦斗的 时候,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兴起 和深入,为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着 福建人民新的觉醒。此后,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理想信念前 仆后继,不懈奋斗,孟琇焘正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一员。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重任。在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推动 下,1925年,福建成立了共青团地方组织,翌年组建中共 地方组织。从1926年到1927年春,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充分 利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努力发展革命力量, 使福建的工农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还在当铺学艺的 孟琇焘,看到街上散发的进步传单,受到民主新思潮的熏 陶,便逐渐在心中萌生了革命的念头。在福州早期共产党 员的启发与指点下,他以店员工会执行委员的名义,领导 工人为缩短学艺时间与增加工资同资方进行了积极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孟琇焘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得到锤炼 与考验。1938年,经中共闽江工委宣传部部长卢懋榘介绍 ,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 后辗转于上海、闽北及福州周边的永泰、长乐、闽侯地区 ,参加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政策。 1944年,由于闽东地方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孟瑗焘 受党的指派,出任福安县委书记,为地方党组织的恢复与 巩固做了大量工作。孟瑗焘利用公开合法身份作掩护,在 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党的地下斗争。1947年春,中共 福建省委改为中共闽浙赣区委。在南古瓯党代会上,孟琇 焘当选为区党委候补委员、社会部部长、城工部副部长, 从此,他肩负起领导城市地下斗争的重任。 为积极配合区党委关于“以人以物,大力支援游击斗 争”的中心工作,孟绣焘抓住时机,领导“海关布变”, 机智截获了这批价值高昂的布匹物资,完成了党组织交给 的任务。而这也引起了福建当局的惊慌失措。当年8月31日 ,他前往闽侯南阳下岩参加区党委会议之后返回福州时, 在高湖江边和妻子张聪敏一同被捕。 在狱中,孟琇焘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始 终忠贞不屈、守口如瓶。无计可施的敌人认定他是共产党 的重要干部,是“政治要犯”,于1947年11月把他押解至 南京国防部保密局看守所。由于身心受到摧残,离开福州 时,孟琇焘就已经体衰力竭。他意识到落入敌手后必然凶 多吉少,故而不抱任何生还的幻想,留下掷地有声的四个 字:“惟死而已!”1949年4月,孟琇焘在南京雨花台英勇 就义。 “蒋家大势已沉疴,惊煞英雄陷网罗,望断钟山无~ 雁,终将热血洒山河。”孟琇焘生前的一位好友获悉这一 噩耗后,悲痛万分,挥毫写下这一悼文。 闽江歌壮史,青山祭忠魂。1958年1月,福州市人民政 府在福州西湖公园内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孟起(即孟琇 焘)的名字即被刻在碑文上。1980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决 定:在文林山革命公墓西麓开辟福州“城工部”革命烈士 陵墓,安葬孟琇焘与其他88位烈士的遗骸。 孟琇焘生前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的丁作,是坚强的革 命战士,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的 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里,这位福州籍的烈士,凭着坚定的 革命理想信念,用自己的满腔鲜血和年轻生命,谱写了一 曲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壮丽之歌。孟琇焘生为革命,死亦 光荣,他将永远为后人敬仰和思念。 导语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包括《文化震传》《陈处泰传》《孙津川传》《徐全直传》《朱杏南传》《吕惠生传》《孟琇焘传》《周子昆传》共8本。每一本传记都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史实为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烈士的革命经历和革命贡献,充分展示了他们忠诚、信仰、担当、为民的崇高精神,体现了党史人物传记史料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丛书的出版丰富了雨花英烈研究的成果,对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打造雨花台红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本书记叙了烈士孟琇焘为革命奋斗的一生。 孟琇焘,也作“孟秀焘”“孟琇涛”,又名“孟起”“林幼春”,号晋之,革命期间曾化名“杨青”“林平”“老周”,中国共产党党员,福建福州人。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 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 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 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 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 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 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 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 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 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孟琇焘传》是其中之一。 本书系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雨花英烈 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载体及机制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DJB002。 明确《孟琇焘传》的写作任务后,为能以确凿的史料 为依据,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反映雨花台烈 士孟琇焘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我们写作组一行循着他 的足迹,深入孟琇焘的家乡,参观了中共福建省委螺洲联 络站旧址、中共福州市委旧址、龙山会议纪念馆、福建省 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处,拜谒了有“福州雨花台”之称的鸡 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走 访中,革命先烈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幕幕不畏牺牲英勇 战斗的场景,时时触动与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无数像孟琇焘那样的革命 烈士,为了理想信念,甘愿献出鲜血和生命。孟琇焘被害 后,由于留存的资料很少,有的历史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 楚,有的历史还没有最终定论。再加上作者学识和能力所 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无法将这段峥嵘岁月做到最 准确的呈现,望广大读者多加批评指正。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 办公室、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晓庄学 院等单位及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2018年12月 精彩页 第一章 当铺学艺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美丽富饶。一代代勤劳勇敢的福建人民爱国爱乡、勇于开拓,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代,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长期英勇顽强的斗争,烈士的鲜血洒遍八闽大地。出身于福州普通家庭的孟琇焘在黑暗中探索、苦斗,在早年的当铺学艺生涯中成长为当地一名领导工会工作的干将,逐渐走上革命的征途。 出身贫寒 1913年10月6日(农历九月七日),孟琇焘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较早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地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的炮舰从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后,清政府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先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粘附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根据《南京条约》的条款,1843年11月福州正式开埠“通商”,1844年7月厦门也正式开埠“通商”,英国政府相继派遣人员在福州、厦门设立了领事机构。此后,其他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也不甘落后,美国和法国殖民主义侵略势力进入福州、厦门,沙皇俄国、日本、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接踵而来。晚清以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以福州、厦门为跳板,逐渐深入福建各地。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日趋尖锐。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所造成的灾难,激起福建人民走上反抗的道路。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福建发生农民反清起义和太平军入闽作战。19世纪80年代,福建水师为抵抗法国侵略与法国海军海战马江,几乎全军覆没。1905年前后,民族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抵制美货运动,福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辛亥革命前后,福建的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积极创办新式学堂,宣传反清革命、培养革命青年和进行秘密革命活动。可以说,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福建广为传播前,福建人民一刻也没停止过在黑暗中的抗争。 孟琇焘的家乡福州是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前202年即建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清末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段时期是社会转型期,外来资本势力和本地封建势力、民族资本主义相互博弈融合,这个时期,福州的金融业也呈现出兴起到繁荣再到衰败的历史轨迹。 孟琇焘是孟家三子之一,排行老二,父亲孟声宏是福州升(昇)和钱庄的店员。孟声宏所在的钱庄行业是福州金融业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早在18世纪末就已建立。当时,福州的钱庄多以经营银钱兑换为主,资本微薄,规模甚小,最简陋的连铺面都没有,后来才逐渐有所改善。一直到1930年,福州钱庄业才迎来其全盛时期,当时有多达70余家。1931年后,福州钱庄日趋衰落,至1949年8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孟琇焘出生前后的福州钱庄,根据其经营范围,可分为钱样店和出票店两种:钱样店遍布福州城内和南台各处,资本数千元至一二万元不等,主要办理钱币兑换和银元鉴别;而出票店按其开设地段及规模划分,各店资本多寡不同,少者数万元,多者十余万元,主要发行各种面额票币。孟琇焘父亲孟声宏所在的升和钱庄就属于出票店,是一家有名的钱庄。至1929年底时,出票店中实力较为雄厚的有21家,其中升和及祥康、泉裕、厚余、隆慎、新春、恒宜、天泉等8家最为著名。 虽然在著名的升和钱庄担任店员,但是当时孟声宏能提供给子女的条件却实实在在很是一般。孟琇焘的母亲张氏是个纯朴善良的家庭妇女,然而,很不幸的是,她患有精神病。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都只能靠着孟声宏微薄的收入维持,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孟瑗焘8岁就读私塾,先后只学习了六年。1927年春,因家贫无法继续学业,孟琇焘就被父亲送到福州大岑下(后名上藤路)恒孚当铺(典当店)去当学徒。 典当业是福州金融业中发展较早的另一行业。鸦片战争后,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外国资本大量输入,福州洋行林立,外国资本纷纷在仓前山(今福州市仓山区)开设外资银行,其中最早开办的有英国和印度在1862年合办的汇隆银行等六家外国银行。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福建永丰官局、福建官银号等也先后开设。再后来,民国期间,控制福州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四行、两局、一库”也在福州设立分支机构。当时,在福州的国内银行机构达30余家。与票号、钱庄同属旧式金融业的福州典当行兴起于清道光年间,发展到1933年时,全市共有30多家当铺,多为官僚、地主、商人开办或联办。它们和国家银行、地方银行、私营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还有储蓄业、保险业、金银业、侨汇庄等,一并组成了福州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