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非草木(一片茶叶和老人的故事)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寇丹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寇丹先生在茶界德高望重,能说善写。几十载光阴行走千万里,来往世界各处传播中华茶文化,与国内外同道切磋、交流。他的茶文长年刊载于国内专业茶刊《茶道》,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兼具,其中不仅有各地方茶文化的知识,也有关于喝茶的心得与体悟,寇丹先生笔下的茶同时兼具人间烟火的味道,一片茶叶与一位老人的对话,通过茶与水、茶与心的沟通,达到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寇丹,1934年生于北京。16岁参军1958年转业。先后在文化、工业、机关工作。曾出版文学、陶瓷专著。获“全国自学成才者”称号。出版《探索陆羽》、《鉴壶》、《茶具》、主编全国茶事小说集《茶间况味》等书籍及在新加坡、澳门、韩国和国内多地讲课。文学有《壶里乾坤》、《仙华风流》小说集。担任中日韩茶道联合会咨问、韩国中华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澳门中华茶道会顾问等,曾获得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奖章。 目录 柏子树成就前世今生 一生的追寻不过是吃茶来 你喝的那款茶,究竟是什么味儿 让世间万物各自相安 一剪草帽煮出温情暖意 喝一杯单纯洁净的茶 享受过程中的乐趣 给生活留一点余地 从来佳人似佳茗 一杯水里的甘苦 一叶一芽中得到的当下宁静 每个人都是一片茶叶 醉与醒之间的你 仿佛置身世外皆因一杯茶 那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 人生如戏玩成个潇洒出尘的人 拿起或放下能否承担一杯茶的分量 空不妨色妙不废身 个人的修心养德和集体的相安和谐 喝茶中的心境 茶与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 东方的茶与西方的咖啡 隔年陈香别有滋味在心头 普天之下众缘平等 盛满着慈悲仁爱的茶碗 隔世横空隐元茶 韩国茶者崔锡焕 自由自在的生长最珍贵 沁心入腑的沉香与崖柏 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点亮心灯吃茶去 从茶中汲取超越哲学与宗教的力量 星空下的普茶 日本的“国技”与“国粹” 天道自然的草根与茶 古琴、古曲、古茶或忧或喜或时光 黄山茶里蕴育的人生 去印度、尼泊尔喝茶 洗尘涤俗问茶去 性感浪漫的土耳其茶 闲看小虫忙 微微一笑心中的莲花就开放了 一把茶壶三个嘴 印第安茶不同的人生滋味 倒来倒去和拿起放下 请让我永远对你微笑 灵山秀水滋养的湖州茶 奇香入骨虫屎茶 附流寇不得了! 动静皆有的韩国茶礼 柬埔寨女人和茶 风味卓然的罗岕三绝 一碗茶中的和平与友谊 代后记 淡茶斋记 导语 本书是寇丹先生历年刊登于报刊的茶文之结集。他结合自身的经历与研究,从茶的发展历史讲到茶道的话题。“和则聚,抵则避,少是非,吃茶去。颂毋喜,谤不辩,平常心,茶中练。”语言朴实而厚重,发人深省,但又不失幽默,让大家深深感受到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后记 淡茶斋记 青卞苍苍,苕霅泱泱,客居菰城,出入皆便。客也友 也,华也夷也,因缘聚散,翩然来去。 陋室淡茶斋,书千册,笔数支,广备佳茗茶具,以便 仕之聚,友之晤。相见语无伦次,谈天上地下,古今中外 。茶过几巡,说胖了瘦了,道饿了饱了,世间百态,奇闻 异趣,言罢即忘。壁问案上,瓶罐文玩,切磋赞技艺,无 心辨真伪。偶有解囊求割爱者谋购书之资足矣,亦皆大欢 喜。 一介草民,年过八旬,水泥地、硬板床,手机仅通话 无微信、彩信功能,以求清净节时。阳台触眼绿色者,唯 兰蕙而已,取其香而弥远,拒肥浊,性残耳!居其中,欣 喜退而不休,老而不闲,物而不废。每日读书,尤感饥渴 ,传来海内外文友一声问安,足慰劳顿。夜观荧屏上,世 界众生,出将入相,喜怒哀乐。球队、飙车追击堵截,山 川奇丽,爆炸恐怖,胜了败了,哭了笑了,看罢皆当枕头 ,置之脑后。 甜茶苦茶皆已品过,眼下唯淡茶尚温。人生苦短,艺 却绵长。道远矣,东方即白,余愿随长幼同道扶攀而行, 夕阳红透,上下求索。 精彩页 柏子树成就前世今生 1300年前的唐代,有位活到120岁的和尚叫从谂(ren)。他在80岁那年到今天石家庄市附近的赵县生活了40年,又称“赵州和尚”。他一生的故事和禅案很多,到今天还被人不断提起的是“吃茶去”三个字。原来,有一天有个和尚来见他,他说:“吃茶去。”不久,又有一个和尚来见他,他还是说“吃茶去”。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对头一次来和第二次来的和尚都说“吃茶去”呢?赵州和尚听了就叫了他一声,他刚一答应,和尚又接着说:“吃茶去。”这三个字至今被中外的禅茶学者各自领悟解释,被称为“三字禅”。 在什么情况下都用同样三个字回答,所包含的绝不是同一个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佛学道理。它不是一个知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意义。就像品茶一样,光知道有什么茶还不行,要亲自去看看、尝尝,比较一下,才知道这是贵州的毛尖,那是浙江的龙井,还是福建的铁观音、大红袍……赵州和尚的语录非常多,研究他的书也不少,赵朴初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启功先生说:“七碗神功说玉川,生风枉托地行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他们两位说的“七碗”是指唐代卢仝(号玉川)写的七碗茶诗,从第一碗解闷到发轻汗再有了精神变化的过程写了茶的功能。陆羽写《茶经》被尊为“茶圣”,同时代的卢仝被尊为“亚圣”。过去茶店里写的“陆卢遗风”匾额就指他们俩。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喝茶有益、有礼、有道。茶道的核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从准备喝茶到泡茶及饮用的规范方法;二是思想内涵方面的,通过品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像贵阳南明区曾举办“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的万人泡茶活动来促进城市文明和建立和谐祥和的社会风尚,就是把个人品茶引向了社会的集体活动。喝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最普通的事。 我在柏林禅寺举行的国际首届禅茶会议上应邀作了发言。我最后作的二偈是: 柏子树下吃茶去,身在茶中不知茶。苦思冥想无着处,何如低头看当下。 三字禅说千年谜,柏树开花塔生鱼,四海宾朋蒲团坐,打破砂锅问自己。 因为柏树不能见花,那矗立的石塔里也游不出鱼来。生活中人们往往身在茶中不知茶,身住福中不知福,总是去比较或要别人来帮助。“吃茶去”就是启发你只有自己去解决你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难点与烦恼,才是真的在喝“茶”。 一生的追寻不过是吃茶来 赵州和尚三字禅“吃茶去”让不少人忙活了一千三百多年,现在又出来一个“吃茶来”。说这话的不是禅语,是韩国《茶经》研究会的会长崔圭用(号锦堂)的一句日常大白话。 崔老先生在韩国研究和弘扬中华茶文化长达七十多年。1990年,他以94岁的高龄率团到湖州,伏于陆羽生活过的地上,大哭说:“陆羽啊,我终于来到你的脚下了。”1992年在湖南常德,1994年在云南昆明的国际茶会上,他承诺1996年的会议在韩国召开,他说:“这样,我一生的目的就完成了。”他100岁那年我去韩国釜山拜访了他,他写了“吃茶来”三个字给我。他说:“平时朋友见面打招呼说的都是应酬话,不如说到我家来吃茶实在。”所以他提倡“吃茶来”。但他也明白赵州和尚的“吃茶去”,他和当地一座大庙的石印和尚建了一块很大的“吃茶来去”碑。 来和去是站在不同的方位上说的。像对佛有十种尊称,其中一种叫“如来”,也可以译成“如去”。来和去不是空间方位的转移,也不是时间的迁流,都是指的当下。所谓当下,就是眼皮子下的这一刻,不是指一段时间。 赵州和尚说吃茶去是指一个广阔的空间,也不是真的有茶等你去吃;而崔老先生说吃茶来是有真的茶在等你。这样比较一下,把禅语的“去”改成白话“来”就意境大变了。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