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快乐是因为太聪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印顺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善良,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一只眼看世界,一只眼看自己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请别贱卖了自己的福报
不完满才是人生
性子急的人,请缓缓
关系再好,也别走得太近
以简驭繁的智慧
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世
烦恼不过夜,尽饮忘忧水
画鬼易,做人难
第二章 『我』是个什么东西
不该享的福,不该吃的苦
怕什么来什么,怕什么修什么
你能耐住几分寂寞?
为何团团转,皆因绳未断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面对自己,尊重自己
佛法教我们美容
在更多的苦痛之外幸福着
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清心者,得至福
第三章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傲慢心存不住功德水
商纣王的筷子
大力神与『憎恨袋』
一撇一捺写一生
难得糊涂,才是上道
跟着蜗牛去散步
没人喜欢负能量的人
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自以为是的善并非真善
心不静,幸福来不了
争的是理,输的是情
第四章 万法不离一念心
别撞南墙了,答案并非只有一个
一道题暴露人性的弱点
势不可用尽,利不可赚尽
信仰引领下的诗和远方
随缘并不能成为偷懒的理由
逆境中,贵在一颗感恩的心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光的折射与心的投射
你是否有成人之美的心胸?
别想得太好,也别想得太坏
当惯性思维遇上佛法
第五章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卸下伪装的勤奋
想转运得福,请做好这件事
闲得发慌是一种罪过
做事三分钟热度,怎么破?
不要怕,不要悔
关于荷花定律,你悟到了几分?
愚蠢的人都在找捷径
说好的晨练,为何总做不到?
你是真勤奋还是假努力?
第六章 禅说断舍离
你有断舍离的打算吗?
卸了妆,你还美吗?
抓不住的沙,不如送它一程
人生如杯,空盏以对
得失之间,唯有坦然才最真
不吵不闹不炫耀
为什么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瓶饮料的出离心
当你只盯住钱时
第七章 寻寻觅觅,只因不知要什么
识人于微,辨人于危
看完不想再刷朋友圈了
你吃过的亏,终会笑着讲出来
接受平凡,才是成熟的标志
什么样的工作才算体面?
算命真能测出财运吗?
李嘉诚的生意经
何苦透支明天的烦恼
不宽恕,是苦了你自己
如果有人揭你的短
第八章 愿你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心若磁石,善恶一念间
存心为善,此处即是灵山
如果不错上一错,何谈圆满?
追求与吸引的差别
自卑与自负是一对孪生子
人生留白天地宽
承受生命给你的每一次磨难
如何拂去心灵的尘埃
聪明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
这些话送给性格内向的人
滴水留恩,悲悯万物
第九章 无所求,无所忧
闲话年终奖
世间最富足的人是谁?
人走,茶总是要凉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一夜暴富是好事吗?
『命里无时莫强求』这话对吗?
这样一比,亮点就来了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无事是贵人,诸君会吗?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第十章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有一种修行叫守口如瓶
好好说话的艺术
有些话难说也得说
致所有不会说话的人
得理也要饶人
最温暖的爱语
忍十秒再说
修积一张『禅定』的嘴
第十一章 这些毛病,一定要改改了
抱怨的人,损的是自己的福报
抱怨是弱者的标签
别总想着改变别人
家中就有两尊佛
我们都需要为冷漠付费
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
给强迫症开一剂药方
卖掉你的贫穷
延迟满足,是成功的基因
请带着微笑回家,好吗?
第十二章 这样才能活到一百岁
治疗失眠,首先要根除心病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天生暴脾气,是不是禀性难移?
怒者,心之奴;恕者,心如也
把生病当成一场灵与肉的修行
养生不在养,而是要干活
老骥伏枥,退而不休能忘忧
佛陀教你睡个好觉
没有节制的人生太可怕了
幸福就是好好活着
精彩页
善良,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过去,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者的命运通常是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撒哈拉沙漠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还用树枝或石块为逝者竖个简易墓碑。但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忍心让他们暴尸荒野?”
一周后,当考古队准备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竖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感慨地说:“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所谓“开始”,其实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动机。经常生起善念,并由此驱使自己行善,不仅帮助了别人,也为以后的自己留下了后路和贵人。
施人与善,广种福田;施人与恶,报应连连。我们承受的一切苦乐顺逆,全都是自己种下的,也是自己收获的。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好事。
我们常听到有人抱怨,有好的才华,不一定有好的命运,所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有没有广结善缘、广行布施。
有好的才能,但是没有积极用这些才能去利益他人,转化成自己的德业福报,其实等于没有。相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善语、一个微笑、一杯茶水,都能让他人生起欢喜心,利益到他人,这些善举反过来都是在积累自己的福报,也是在增长自己生命的厚度。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哪一天量变引起质变,我们的命运便出现了好的转变。
不管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多么嘈杂、浮躁,都请不忘初心,坚持向善。要相信苍穹中定有一双慈悲之眼在关照着世间一切,也在肯定着你身、口、意所做的善行。请坚定地相信善良和慈悲的力量终将使你的生命向着好的方向转变。总有一天,所有的善良和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照亮你的生命。
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善有善报,既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局。
最后,送大家一首佛教诗偈: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一只眼看世界,一只眼看自己
意大利画家阿曼迪奥·莫迪里阿尼画的肖像画有一个共同特点,画中的许多成年人只有一只眼睛。
许多人对此不解:在艺术家眼里,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就能把这个混混沌沌的世界看得更明白、更透彻呢?
对此,莫迪里阿尼的回答耐人深思:“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审视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
画家的回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世人最迷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亲眼看见,我才相信”,这是一般人判断真伪的方法。眼睛可以为我们带来光明,却不能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接近真相。很多时候,正因为你的“看到”,障住了你对事物本质的认知。
双眼长在前额,并无法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盲点”。上天给每个人准备了两个布袋,一个挂胸前,一个挂后背。前面的布袋装着自己的优点,后面的布袋装着自己的缺点。结果,每个人只要一睁开眼睛,看见的都是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优秀、别人愚蠢,因而对别人总是求全责备,对自己总是肯定赞扬。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内省:“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无非是因为他们都留着一只眼睛审视着自己。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你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清人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因为你的所思正是别人所思,你的所欲正是别人所欲,你的所苦正是别人所苦,这样推己及人,才是慈悲。
人只有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认真审视自己,你才可能成为一个觉悟的人。
最后,把唐末五代的诗僧文偃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P2-5
导语
我们每个人都会时常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这是每个人的人生之问!对此,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当代高僧印顺法师,给出了答案。世间万事,当以佛眼相看!
在本书中,作者娓娓道来,以温暖的性灵文字、通透的智慧点拨,为当代众生揭开快乐奥秘。若想快乐,不妨让自己笨一点,别那么“聪明”!
内容推荐
于人生,我们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的心态和行动。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我们很多人有着本位主义思想,这就造成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纷争,造成了个人的烦恼、痛苦。我们的不快乐,往往就是因为把利害关系看得太重,活得太自我。《不快乐,是因为太聪明》倡导的是积极、奉献的正能量,希望读者能活得更“钝感”一些,更“不在乎”一些,更“傻”一些,逐步参透生命的本质,进而拥有大胸怀与大境界,让自己活得轻松、快乐。愿人人都能使心灵逐渐升华、超越,从日趋完善,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7: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