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食货志(商业革命与现代社会格局之形成)(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杜君立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那些读懂经济史蕴含之信息的人,更能清醒预感到震撼世界的惊雷。历史普及作家杜君立新作,聚焦二十一种食物与商品,从丝绸到石油,追溯全球商业革命与现代世界社会格局之形成。
商品没有腿,却比人走得更远。文明因交换出现,世界因商业诞生。在现代世界形成的过程中,商品成为主要媒介和催化剂,贸易打造了一个全球时代。商业化和全球化的结果令人震惊,每一次影响和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背后,都离不开商业革命的巨大推动。借助流动的商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不同观念发生碰撞和沟通,最后形成今天的现代文化与社会格局……
作者简介
杜君立,关中西府人。主要作品有《职业人格》、《历史的细节》、《中国盒子》、《历史的慰藉》和《现代的历程》(即出)。
E-mail:du3773@163.com。
目录
前言:从商业革命到工业革命
第一章 东方的秘密
01 丝绸:最早的世界商品
02 瓷器:前现代的工业品
03 茶叶:杯底的战争
04 鸦片:天朝的毒药
05 白银:从繁荣到危机
第二章 神奇新大陆
06 黄金:天生的货币
07 香料: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
08 土豆:饥荒与拯救
09 蔗糖:甜蜜与罪恶
10 咖啡:品尝现代的味道
11 烟草:上瘾的文化
第三章 制造工业革命
12 棉花:工业革命之花
13 煤炭:现代的盗火者
14 股票:一个人的运河梦
15 橡胶:为人类装上轮子
16 石油:国家的权力
第四章 财富的代价
17 食盐:帝国的财政支柱
18 郁金香:疯狂的游戏
19 鳕鱼:渔夫与金鱼
20 海狸:新世界的征服
21 鸟粪:暴富之后
第五章 商人之帮
Ⅰ 陕商:走不出的乡土
Ⅱ 晋商:农业帝国的商人
Ⅲ 徽商:儒商与官商
Ⅳ 甬商:商人当如叶澄衷
Ⅴ 十三行:天朝的牙行
Ⅵ 镖局:最后的江湖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当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历史的时候,历史也会在
我们面前呈现不同的面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
把历史当成已然过去的整体;二是把历史看成具体而微的
延续。
如果我们把历史看成一个已经逝去的庞然大物,它就
像一股从巨型火山口喷发出来的滚滚的熔岩,向着固有的
目标滚滚而下,携带着层层叠叠的意义,蕴含着无穷无尽
的道理,最终凝结成坚硬的时间躯壳。这样所得到的历史
,充满了各种英雄人物、仁人志士、大奸大雄的传奇故事
,充满了种族、民族、政权和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成住坏空
,充满了权力的争夺和战争杀戮的阴谋诡计。历史便如同
自然景观一样丰富多彩,但却是一门冷冰冰的学问,其所
展现的一切,都如同了无生机的化石。任何一幕充满戏剧
性的历史表象,离物理很近,离日常很远,离生活也很远

如果我们把历史看成是曾经无数个具体而微的生活的
总和,是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构建起来的一个绵延不
息的历程,那么它就会立刻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烟火气
,可以触摸,可以感同身受,可以自如地进入其中,也可
以直观感受到历史真实的生活气息。历史作家杜君立的《
新食货志》,就是从这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物历史”,来
反观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随笔作品。在关注完那些改变人
类的重要技术发明之后,他把目光转向那些构成我们日常
生活的东西,并用古典的“食货”来命名这种发现,有浓
郁的新意和丰富的文趣。
《新食货志》从东方的丝绸开始,到东方的镖局结束
,兜了一个漫长的大圈,来讲述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如何被
这些很细微的商品所撬动。相比浩浩荡荡的“大历史”,
微观的“生活史”似乎并不那么“显耀”。不显耀不代表
不重要,相反,它是文明交流、文化融合的巨大驱动力所
系。
食、色,性也,人性本来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欲求与满
足构成的。通过可感可及的物质,人们感受到了世俗的丰
裕和幸福。因为这些人们之间可以沟通的欲求,交易才能
够存在,并将世界变成一个统一整体。
在新大陆被发现之前,占主导的是同纬度间的物种大

在远古时候,丝绸成为东西方之间交易的第一座桥梁
。丝绸的轻逸与光泽让富有或掌握权力的上层人士有了一
种身份区分感,这种来自东方的软黄金自然而然地成了全
世界盛行的奢侈品,“丝绸之路”因之诞生。沿着这条“
丝绸之路”,作者极富耐心地描绘了瓷器和茶叶的交易,
以及它们对东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
在长达两千年的时光里,丝绸、瓷器和茶叶是中国输
往西方世界的最重要商品。这三大宗商品无一例外地搅动
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也搅动了西方的社会构成。在西方
历史上,丝绸和瓷器被视为重要的奢侈品,而茶叶则改变
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基于这三种日用物,满足吃喝拉撒
基本需求之外的享乐型消费在西方充分发展起来。这就是
西方人孜孜务的徽商,有打通西南贸易的马帮,有最早对
接海外贸易的宁波帮和广州十三行。在前现代,它们创造
了各自的传奇,也保守着各自的封闭。全球化的现代大生
产造就了大物流、大商业。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那些浮现
在中国历史背影当中的商帮开始慢慢走向衰弱。
本书的最后是对这些商帮的追忆。作者记录下大量被
正史帝王将相故事所遮蔽的别样真实,也隐含着对中国传
统工商业没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严肃思考。
从丝绸、瓷器、茶叶、咖啡、香料、棉花的历史来看
,在全球化贸易中,技术会随着商品不断扩散,任何奢侈
品最终都难免变成普通商品,这是一种历史大趋势。对很
多现代工业制造品来说,中国并非原创地,但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商品输出国。以手机为例,
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手机制造国,在某些技术方面还处于世
界领先水平。
现代工业制造品在理论上可以无限复制,要长期垄断
是不可能的,但专利保护制度可以让技术创新者获得短时
期内的市场优势。因此,技术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发
展动力。反过来,知识产权与技术竞争也成为在当下的全
球贸易战中的最大诉求。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打开《新食货志》,看到古人
为了保守丝绸、香料和咖啡的秘密而煞费心机,不禁让人
会心。历史不喜欢秘密,因为人类追求的是智慧。
《新食货志))并不是一本专业严整的经济史著作,却
是一本特别好看的书。它最大的美妙,是让我们能够理解
到这一点:历史最好的馈赠,莫过于我们此时此刻的幸福
生活本身。我们现在每一件日常的微物,其实都是人类历
史数千年演进的结果,也是无数人用生命和智慧留给这个
世界的美妙遗产。
植物学家法布尔无限感慨地说:“人们在战争中流血
死去,历史却对这些战争大加宣扬和歌颂;人们在土地上
耕耘生活,历史却对这些土地视若罔闻,复制阙如;国王
的情妇和私生子都能青史留名,而小麦的历史却无人知晓
。”历史最丰厚的馈赠,或许正是这些微小而又让我们熟
视无睹的事物,它们温暖地围绕在我们周围,养活我们,
滋润我们,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辛劳的人生旅途
里足够地多姿多彩、百味无穷。这是一本书所能带给我们
的最大满足。
导语
「食货」二字语出《尚书》,《史记·平准书》开「食货志」之先河。《汉书》有言:「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本书取名《新食货志》,意在取历代史书「食货志」之思想精髓与历史精神,以现代历史观重新审视人类历史。
从“食”到“货”,是从贫穷到富裕,从短缺到过剩,从农业到工业,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家到全球化的历程。杜君立前作《现代的历程》主题是工业革命与现代,《新食货志》的主题则是商业革命与现代。《新食货志》可看作是《现代的历程》前传,二者互相印证,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史和人类文明史。
在许多国家,世界史教育比重已超过了本国史,学习世界史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中国公民也应该是世界公民。当代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和物质社会,与农耕的古代中国社会大相径庭。只有了解相应的世界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生活。
后记
2013年,我的第一部历史习作《历史的细节》出版,
得到很多读者朋友的喜爱。因为《历史的细节》,我认识
了很多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其中有一位《企业观察家》杂
志社的编辑;他热情地邀请我为他们杂志写些好读好看的
历史小文章,最好是像《历史的细节》那样的。
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专栏作者的身份。每月一篇
,每篇4000字,这样写了好几年,日积月累,最后就成了
《新食货志》这本书的初稿。
这些专栏文章都是我自己提供的选题,主要以经济史
为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完整的话题,专栏的各期文章之
间,也多少存在一些关联。从这些文章的整体来看,依然
保持了《历史的细节》的风格和写法,只不过更加简短一
些。
作为一本地方性经济类杂志,(《企业观察家》影响力
有限,我也很少见到杂志样刊。专栏文章的阅读效果如何
,我也从未收到什么反馈。这两年,在电子媒体冲击下,
传统纸媒举步维艰,(《企业观察家》也发生了不少人事变
动,而我的专栏竟然一直没有中断,只是从早期的每期.
4000字压缩到后来的.2500字。
从2014年起,为了写《现代的历程》,我开始了全职
写作的生涯。中间除了偶尔写点书评,几乎很少再写零散
的小文章,这些专栏文章无疑是例外。
虽是专栏文章,但一篇文章跟一本书一样,它也有其
独特的主题。作为大众阅读、深入浅出的通识性文章,我
必须涉猎相关的专著和各种资料,消化后整理成一篇短文
。为了写这些专栏,我读了不少书,有时仅仅为一篇文章
,就可能涉猎十几种学术专著;其中不少文章,花费的时
间和心血之多,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经济学家熊彼得说:“那些读懂经济史所蕴含的信息
的人,将更清醒地预感到那震撼世界的惊雷。”我一直觉
得,对于一个普通人,尤其是现代人,这些有关我们生活
和工作的经济史,应该有所了解,但如果去专门阅读一本
专著,又可能会心有余力不足;所以,我将这些貌似边缘
或“冷知识”的历史写作成一篇篇短文,对非专业研究的
普通读者,这种拼盘式历史或许是有点意义的。也因此,
从一开始,我就按写书的要求来写专栏;只是写书可以信
马由缰,而写专栏常常遭遇催稿,我颇有些不适应。
作品总摆脱不了作者个人的思想烙印。从我心里来说
,((新食货志》其实是对(《现代的历程》(《现代简史)))
的补充,或者说是后者的“前传”。
经济史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隆说,20世纪的历史就是
经济史,其实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都是经济史,经济成
为历史发展的根本所在。我记得((欧洲经济史》中有句话
,1550—1700年荷兰与英国“这场商业革命布下了许多最
终导致工业革命的火种”。《现代的历程》的主题是工业
革命与现代,《新食货志》的主题则是商业革命与现代。
如果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正好可以互相印证,构成一个
完整的世界经济史和人类文明史。
钱乘旦先生以研究英国史,尤其是工业革命史而闻名
于世,他在为“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写的(《总序》中说
:“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育已经
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
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只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
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公
民。”近年来虽然历史大热,但对很多喜欢历史的中国读
者来说,历史几乎只是指中国历史,尤其是宫廷权力斗争
史,对世界史和经济史往往有所忽略。实际上,当代中国
人基本是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和物质社会,与农耕的
古代中国社会已经大相径庭。只有了解相应的世界史,才
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生活。
我给这本书最早取的名字是《食货志》。我的中学同
学、书法家寇克让建议用《新食货志》,以与古代(《食货
志》区别。这个建议非常中肯,真是“一字之师”。事实
上,寇克让先生也是北大古文献专业博士。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和我的前几本书一样,不是一
本研究性著作,基本没有对史料的深度挖掘或独创的发现
。所用的史料大都提炼自现有的著述。虽然内容涉及很多
不同领城,但相对于这些领域的学者专家,我所关注的只
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我尽量对这些研究加以整理
,用一些相关主题串联起来,并以我自己的视角和理解,
转化成面对非专业普通大众读者的文字。如果读者对某个
话题非常感兴趣,并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参考书后所列书
目,进行深度阅读。
本书作为一部在专栏文集基础上整理而成的通俗历史
读物,写作时间跨度比较大,每篇文章主题不同,写作时
的状态也有很大差异,有的文章写得认真顺畅,有的文章
因为拖延症而最后匆匆交稿;虽然后来对全书做了统一修
订,对不同文章之间重叠、重复的部分做了处理,但仍难
免存在一些破绽和错误,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海涵。若有下
次再版机会,再行修改。好书从来都是作者与读者精诚合
作的结果。
书评(媒体评论)
一日食,二日货。二者,生民之本。
——班固(汉)
那些读懂经济史蕴含之信息的人,更能清醒预感
到震撼世界的惊雷。
——熊彼得(奥)
精彩页
在世界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东方世界的巨人,与同一时朗的希腊罗马比肩而立。因为农耕条件优越,中国幅员辽阔而人口众多,尤其是宋以后,商业日益发达,商品种类繁多。根据很多经济史学家的论断,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标准让其他民族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可望而不可即: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大幕。
因为丝绸、瓷器、茶叶、白银等商品贸易,中国很早就成为世界的~部分。从1500年到18DO年,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甚至一直居于中心地位。正如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所说,在前工业时代,中国产品具有公认的优越地位,人类物质文化首度步向全球化,也是在中国的主导下展开的。
因为丝绸之路,中国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丝国”。随着海路的开辟,瓷器和茶叶使中国进一步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中,茶是一种独特的植物。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中,鸦片却扮演了远甚于茶的历史角色。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经营环境极其宽松,随着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涌入,打通了流通渠道,大量人口溢出传统农业。专事商品生产。景德镇瓷器制造业蔚为壮观.堪比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重镇曼彻斯特:清代扬州因盐而兴,一个盐田就有62万工人。以大运河为通道,中国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持续发展,海外贸易也大幅扩张,从而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有人因此认为16-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丝绸
最早的世界商品
中国丝绸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在现代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丝绸织品距今5300年,属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这比黄帝时代要更早一些。①最迟到商代,中国丝绸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不仅织造技艺很高,而且还有复杂的织机。
进入文明灿烂的春秋战国,列国争霸,发展农桑就成为富国强民的普遍国策,所谓“取财于地,而取法于天;富国之本,在于农桑”。与此同时,周礼文化兴起,作为上等织品的丝绸也成为“分尊卑、别贵贱”的礼制工具之一。按照代代传承的舆服制度,穿戴丝绸都是一种显赫的特权。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中,商人地位最低;虽然商人最有钱,甚至经营丝绸,但却不可以穿丝绸衣物。这种禁令在秦汉时就很严厉,直到明朝初年,即使农民都可以穿绸纱,商贾仍不许穿绸裹缎。
丝绸是如此珍贵奢侈,以至于在古代中国,被长期作为高价值的货币使用(铜钱属于低价值货币)。特别是在对外关系中,丝绸是不可替代的硬通货,帝国羁縻藩属小国的朝贡贸易几乎完全靠丝绸维系。此外,在纸发明之前,丝帛还曾作为高级书写载体广泛使用。
丝绸由蚕丝织成,这是一种极其特别的动物蛋白纤维,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棉花出现之前,其他如葛、麻等植物纤维织物,从质感上都无法与丝绸相提并论。丝绸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中国历代官府都极力保护桑织,明朝时甚至强制民间种桑养蚕。
中国对丝绸技术垄断了数百年,即使在后来的历史中,中国仍然是丝绸商品的重要出发地。在古代运输条件下,远距离贸易仅限于高价值的奢侈品,因此丝绸成为最古老的世界商品。“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从这句((诗经》中的话可以知道,丝绸很早就已经被用来交易。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