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原汁原味的“活生生”的司法案例,供考生提前演练,尽早从选择题思维切换到主观题思维中,把自己打造成符合法治实务部门需要的法治人才。注重知识点的循序渐进,案例分为基础案例与进阶案例两部分,如果考生基础好,在基础案例部分可以少花些时间,直接提升到进阶案例。 本书对主观题容易考查的基本原则、行政程序、法律适用、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和判决形式等内容均有加强和扩展,尤其是行政程序和法律适用规则两部分内容。 本书吸收了《2019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的精华,并对其知识点进行了分解,在个别知识点上进行了深化讲解。 目录 第一章 论述题考查概况 第一节 时事论述题考查情况 第二节 理论论述题考查情况 第二章 论述题写作方法 第一节 八大问题:阅卷中常见的失分情形 一、只会套模板,大量雷同卷 二、通篇引诗词,搞错了文体 三、箭头满天飞,试卷当画布 四、动手不动脑,照抄原材料 五、语言不书面,口语很常见 六、语言太绝对,表述不靠谱 七、语句太单调,阅卷很疲劳 八、上下无逻辑,前后几张皮 第二节 八大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实用方法 一、确保“没有跑题”——审题时的“提关键词”技巧 二、确保“语句通顺”——写作时的“改简单句”技巧 三、确保“列明关系”——写作时的“分拆对应”技巧 四、确保“逻辑完整”——写作时的“整体结构”技巧 五、确保“逻辑清晰”——写作时的“分段分层”技巧 六、确保“论证充分”——写作时的“四大论证”技巧 七、确保“理论高度”——写作时的“理论拔高”技巧 八、确保“画龙点睛”——写作时的“标题制作”技巧 第三章 典型真题与参考答案的写作 第一节 时事性论述题 一、2013年·卷四·第1题(本题20分) 二、2018年·主观题·第1题(本题38分) 三、2008年·卷四·第1题(本题20分) 四、2016年·卷四·第1题(本题20分) 五、2015年·卷四·第1题(本题20分) 第二节 理论型论述题 一、论述题的种类 二、2015年·卷四·第7题(本题26分) 三、2014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四、2013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五、2012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六、2011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七、2010年·卷四·第1题(本题25分) 八、2009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九、2008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十、2007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十一、2006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十二、2003年·卷四·第7题(本题25分) 第四章 2019年重点考点背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考点1 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万能理论,用来总结某种法治改革措施的意义 考点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用来回答“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含义 考点3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用来回答“完善法律体系”的含义 考点4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用来回答“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的含义 考点5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用来回答“司法公正”的含义 考点6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用来回答“法治社会”的含义 考点7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设——用来回答“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教育的目标” 考点8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考点9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考点10 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政府公信力建设——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原则 考点11 治理国家的思维方式要转变——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第二节 法理学 考点1 权利(自由)的行使及其限制——自由的边界以及法律限制自由的条件 考点2 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制——合法性与合理性 考点3 何种道德行为才需要上升到法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原理 考点4 如何正确处理科技对法律带来的挑战——法律与科技的关系原理 考点5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法律与国家权力、法律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考点6 对于法治问题要保持理性的认识——法的局限性 考点7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考点8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结合——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的关系 考点9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结合——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 考点10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结合——目的论扩张与目的论限缩 第三节 其他的部门法原则 考点1 罪刑法定原则 考点2 诚实信用原则 考点3 宪法基本原则 第五章 2019法考热点问题写作实训 第一节 写作实训与参考答案 第二节 热点案例与写作提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法治政府: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三、法治政府:程序正当 四、法治政府: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 五、非公有制产权保护 六、行政惯例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八、疑罪从无制度(冤假错案的预防机制) 九、法治思维 十、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