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王红相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一书,以传统文化传承中被忽略己久的《弟子规》为依托,结合现实,对《弟子规》中的内容和背后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阐发。作者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则和观念,教人培养良好习惯,对当下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社会风气,也多有批评反思。
此书的出版,有助于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王红相,1970年8月生,陕西杨凌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杨凌国学研究会主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先后做了上百场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受到广泛好评。《讲读〈弟子规〉》系列讲座已被录制成网络在线课程,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7年10月出版散文集《如是我说》。
目录
一、题解:初见《弟子规》
1. 《弟子规》简介
2.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3. 《弟子规》成书的时代背景
4. 《弟子规》的教化作用
二、总叙:《弟子规》的微言大义
1. 积极引导与反面壅堵
2. 圣人与本命年
3. 三教合流,儒是主流
4. 性善性恶的争辩
5. 人生的三重境界
6. 人生无非四件事
7. 人生的次序
三、入则孝: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1. 《弟子规》背后的意识形态
2. 父母与孩子的辩证关系
3. 一味地顺着孩子会纵容他们的自私与冷漠
4. 适当的惩戒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5. 四事八法
6. 曾子错了
7. 自己丢人就是给父母丢人
8. 多听父母的教诲
9. 子女能不能自己做主
10. 交易出来的孝子不是真孝子
11. 孝顺最难做到的是“色难”?
12. 平常的事情最难做
13.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14. 久病床前无孝子
15. 为父母守丧三年
四、出则弟:兄弟的相处之道
1. 我理解的“三从
2. 兄弟是手足
3. 兄弟相处的方法
4. 从朋友到兄弟
5.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6. 长幼之节不可废
7. 避讳的本质是尊敬
8. 弟弟不能比哥哥聪明?
9. 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感恩
10. 哥哥不能和弟弟开玩笑
11. 客观公正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五、谨:立身从自律开始
1. 惜时与养生
2. 讲卫生就要严以律己
3. 要不要戴帽子
4. 衣着得体是一种修养
5. 挑食与节食
6. 年少不宜饮酒
7. 美比漂亮更动人
8. 无人时也注意自己的德行
9. 不怕困难,其实就不难
10. 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11. “登堂入室”的正确方法
12. 不告而借谓之偷
六、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 说真话与说假话
2. 话痨子不得人爱
3. 说脏话与市井气
4. 眼见的不一定是真的
5. 讲诚信的人不轻易许愿
6. 飞短流长是一种恶习
7. 做最好的自己
8. 聪明人总是在反省自己
9. 和别人“攀比”的技巧
10. 好朋友是一生的财富
11. 有心无心之间
12. 掩饰过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
七、泛爱众:让世界充满爱
1. 爱:兼爱、博爱、泛爱
2. 名望是自己挣的
3. 藏私与守拙
4. 不要轻视周围的每一个人
5. 喜新不必厌旧
6. 纵有财产千万,也只是一日三餐
7. 不要轻易打扰别人的生活
8. 不揭人短,不打人脸
9. 每天表扬别人三次
10. 愿意吃亏是大智慧
11. 感恩是一种人生智慧
12. 以势压人和以理服人
八、亲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 性善还是性恶?
2. 《论语》中的仁
3. 物性不齐是自然状态
4. 直言正色是君子
5. 由己与恕人
6. 克己复礼就是克掉多余的欲望
7. 老师不仁,学生当如何?
8. 仁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新思维
9. 我们真能做到孔子的要求吗?
九、余力学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 君子学的是什么文?
2. 有才无德之人是浮华的人
3.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 上口、顺眼、会心
5. 这山望着那山高
6. 水到渠成
7. 动手与动口
8. 焚香净手是心存敬意
9. 爱书是君子之风
10.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1. 自己不争气,神仙也救不了你
12. 人皆可以成尧舜
后 记
序言
关于《弟子规》,常见的有两种意见:一种比较尖刻
,认为《弟子规》观念陈腐,早已过时,根本不值得一读
;另一种相对客观,认为《弟子规》瑕瑜互见,亮点与糟
粕杂陈。大约有些阅历的人,从心底瞧不起《弟子规》而
不愿意细读;想读的,又得不到恰当的引导。特别有名的
学者,大多喜欢讲《论语》,讲《道德经》,如果没有特
别的要求,愿意讲《弟子规》的,不多。以《弟子规》为
依托讲传统文化,颇有一些风险。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各人不同,有些甚至互相冲突
。有些人,把自先秦传下来的古籍,无论是文史哲的哪一
家学问,都视为传统文化;也有人把各种技能技术,诸如
棋琴书画、武术中医,杂技曲艺等,视为传统文化;更有
人把生活中的流行行为,诸如品茶饮酒,视为传统文化。
似乎传统文化无所不包,什么都可以装进去。这些说法都
有一定的道理。传统文化是大树,各家学问、各种技能是
树上的果儿。但学习传统文化,如果只看着果儿眼馋,而
不去追根溯源,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人性文化,最看重人,个性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共性。一群人相处,个性如果损害了集体
的和谐,就要受到严格的规范。因此,不同的人,在相同
的文化背景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不相同。职务不同,
要求不同:做官的,所受的束缚自然就多;普通民众,至
少在表面上,要求相对较少。角色不同,要求也不相同:
父亲通常要严格,母亲则往往慈爱,兄长必须庄重,弟弟
却多半可以调皮;但,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弟
弟尊敬哥哥,哥哥保护弟弟,却是一定的。
人有善恶:心里想着善,看什么都好;心里装着恶,
看什么都不好。物分正邪:正处着眼,无有不正,邪处着
眼,全是邪恶。事有大小:大处着眼,全是大事,小处着
眼,全是小事。把什么事都当成了大事,人就小心翼翼,
举轻若重;可把什么事都当成了小事,人就会举重若轻。
其实,物就是那个物,事还是那些事,所谓正邪与大小,
只是人的态度。
我讲《弟子规》很多年,对于它的认识,逐渐深入。
客观地讲,《弟子规》里确实有些东西是不好的。如果本
着学习的态度,好的可以学,不好的可以绕开,甚至可以
从反面得到一些经验或者教训。可如果本着挑刺儿的态度
,不好的固然不能学,好的也可能要打不少折扣。学习传
统,知识固然重要,知识之后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是小学生的启蒙读本,不是为了识字,而
是要确立一种规范。有人说,《弟子规》里讲的规矩,即
便是成年人,也不能完全做到。但做不到,不等于不好,
成年人做不到,是因为没从小养成好习惯,习惯养成了,
这些事做起来自然而然。《弟子规》里面讲了113件事情,
全是日常琐事,可道不远人,小事情里有大道理,小规矩
中有大智慧。如果能够以《弟子规》为依托,在讲规矩的
同时,全面解读文化现象,尝试厘清现象背后的原因,使
孩子们知道遇到了事儿,一般情况下怎么样想,怎么样做
,应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这就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2019年6月9日
导语
《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一书,从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入手,分析了儒家为人处世的规矩和价值观念,指导青少年从种种生活的规则中发现生存的智慧;同时抒发自己的对现实的观察和人生感悟,阐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道理。全书涉及亲子、家庭、教育、学问、社会及文化心理等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对当代人了解传统文化经典起到了有益的桥梁作用,尤其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后记
写这本书,用了一年多时间,却耗尽我了二十多年的
积累。书写完了,人重生了一次。
这本《小规矩与大智慧:遇见(弟子规)》,是我所在
的学校深入推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改革通
识课教育的背景下,我为旅游与管理学院讲授《弟子规》
课程的教学成果。十多年来,我一直讲授传统文化类课程
,《弟子规》已经讲了两个轮回,体会越来越多。我看过
很多讲《弟子规》的资料,也听过不少的讲座。一般的讲
解,多是从道德说教入手,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反感。本书
虽然也是站位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却更愿意阐释既成的规
则之内,已有的社会现象之外的文化内涵。
《弟子规》是启蒙读本,字面意思并不复杂。一篇小
小的千字文,却包含着最接地气的情怀与智慧,不仅适合
孩子们阅读,也适合成年人好好琢磨。而这本关于《弟子
规》的书,我同样希望能够得到孩子与家长的喜欢,作为
一本说理的书,它包含了我很多人生感悟,在文字上也尽
量精练,多用短句子,并且适当保留讲课时的一些口语,
这样读者读起来省力,回味起来也愉快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承蒙领导
、同行好友与同事们多方厚爱,特别是陕西省教育厅2017
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
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GZ002)”研究团队给予了特
别的关照与帮助,笔者所在单位对于本书也给予了大力支
持,在此一并感谢1
2019年7月28日
精彩页
《弟子规》只有1080个字,是给刚刚入学的小孩子教规矩的,以孩子的记忆力,几天就能背得下来。小孩子学习《弟子规》,只需要知道这些规矩就可以了,可如果是一直待在学校里、对社会一知半解的大学生,或者是经历了一些世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年轻父母们呢?他们学习《弟子规》,就得知道这些规矩背后的道理。不求甚解,《弟子规》就是一本小书,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它就是一本大书,大到要用一生去实践。
《弟子规》面世近三百年,影响越来越大,各种解读层出不穷,大多着眼于字词章句,讲道理的时候多,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些规矩;如果能够结合社会现状,系统地梳理这些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应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1.《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是启蒙读物,是一本讲规矩的书,“规”是规范、规矩、规则、规律。这本书,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叫李毓秀的秀才,依据至圣先师孔予的教诲编成,专门规范学童们的生活,这是那个时候入私塾读书的学童们首先要了解并且遵守的。原名叫《训蒙文》,“训”是教训,“蒙”是启蒙,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有“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这本书,编成之后,体例一直没变,几百年来,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个体例上,我们能看出古人编写教材的认真和严谨。
2.《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关于这个人的生平,一般认为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八十三岁。出现这种结果,一般都是因为资料不详,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年代久远,资料不足;另外一种是本人名气不大,关注的人不多,所以留下的记载语焉不详。李毓秀属于后一种情况。按照当时的评价标准,他不是一个成功人士,一辈子没有做过官,终其一生,也就是个秀才,不是他只想做个秀才,而是他根本考不上举人,仕进无望,做秀才是迫不得已的。好在他生性温和豁达,虽然没有传奇,也不妨做个学者。做学者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只要认真读书,勤奋作文,即使天赋不算太好,踏踏实实地做下去,总会做出些成就。现实中,有很多聪明人,常常不屑于用这种笨功夫,结果往往做不出大事业。历史证明,但凡成就伟业的人,多半是那种专心做事的普通人,这里面的道理,特别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作为一个学者,李毓秀还算比较成功。他年轻的时候,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除了《弟子规》外,问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等,另外,他特别喜欢水仙花,写了上百首歌颂水仙花的诗歌,也可以说是个诗人,出了专集《水仙百咏》,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山西省图书馆。
但李毓秀作为教师更成功。因为只是一个秀才,做不了书院的院长,只好在私塾讲学,他创办了“敦复斋”,专门讲学。他讲学的时候,来听课的人很多,其中有学者,也有老百姓,还有一些在政府做事的官员,当然不算是太大的官。比如当时太平县的一个御史叫王奂,曾多次向李毓秀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在一个小县城,御史绝对算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后来有人形容他的敦复斋,说是门前满是脚印,应该算是比较客观的说法。因为名气很大,他被人尊称为李夫子。现在有人可能不知道“夫子”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把那些学有所成,或者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叫先生,这个先生类似于古时候的夫子,不一定是教书的,但通常是教书的,孔子就被后人尊称为“孔夫子”。能够被称为夫子,绝对应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终其一生,“李夫子”是对李毓秀的最高评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