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在狄更斯浩繁丰厚的传世文字中,《荒凉山庄》可谓其晚期最高成就之一。 小说通过一起旷日持久的、令几代人的命运和青春为之殉难的遗产诉讼案,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当时英国一切不正义、不合理事物的化身——僵死而腐败的大法官庭,让“体制之恶”浮上水面。作品描写了一大群寄生于这腐朽法律卵翼之下的卑俗小民,与法勾结在一起的病态的达官显贵,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辐射纵深。而作品突出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浓雾、阴云等自然景物的反复渲染,以及独到、具有高表现力的“双重叙述”手法,连同惊悚错综的谜中谜、案中案的情节架构,使其成为十几世纪英同现实主义小说中一部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经典。 本版采用十九世纪一代英伦绘师H.K.布朗(笔名菲兹)三十余幅珍贵原版插图,倍添趣味,赏读与收藏价值兼具。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大卫·科波菲尔》等。 目录 译本序 序言 第一章 大法官庭 第二章 上流社会 第三章 人生历程 第四章 望远镜里的慈善事业 第五章 早晨的奇遇 第六章 宾至如归 第七章 鬼道 第八章 遮掩许多的罪 第九章 蛛丝马迹 第十章 誊写法律文件的人 第十一章 我们亲爱的弟兄 第十二章 在戒备中 第十三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十四章 风度 第十五章 钟楼大院 第十六章 托姆独院 第十七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十八章 德洛克夫人 第十九章 往前走 第二十章 新房客 第二十一章 斯墨尔维德一家 第二十二章 布克特先生 第二十三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二十四章 控诉 第二十五章 斯纳斯比太太明察秋毫 第二十六章 神枪手 第二十七章 不止一个老军人 第二十八章 钢铁大王 第二十九章 年轻人 第三十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三十一章 护士和病人 第三十二章 约定的时刻 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 第三十四章 施加压力 第三十五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三十六章 切斯尼山庄 第三十七章 贾迪斯控贾迪斯案 第三十八章 一场内心斗争 第三十九章 律师与当事人 第四十章 国与家 第四十一章 在图金霍恩先生的房间里 第四十二章 在图金霍恩先生的事务所里 第四十三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四十四章 信和答复 第四十五章 委托 第四十六章 拦住他! 第四十七章 乔的遗嘱 第四十八章 短兵相接 第四十九章 公事是公事,私交是私交 第五十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五十一章 恍然大悟 第五十二章 坚持己见 第五十三章 寻找线索 第五十四章 中计 第五十五章 出走 第五十六章 追踪 第五十七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五十八章 冬天的一个昼夜 第五十九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六十章 希望 第六十一章 意外的发现 第六十二章 又—个意外的发现 第六十三章 钢与铁 第六十四章 埃丝特的自述 第六十五章 重新生活 第六十六章 在林肯郡 第六十七章 埃丝特自述的结尾 序言 《荒凉山庄》一开始就描写雾,伦敦的覆盖一切、窒 息一切的大雾。这样的开始为全书定了调子,把我们引进 一个乌烟瘴气、窒息人性的阴惨世界。而大法官庭就坐落 在雾的中心,雾最浓的地方。它像是黑暗势力的堡垒,浓 雾似乎是从它那里喷出来的。在《荒凉山庄》中,狄更斯 首先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腐败的大法官庭本身和它的陈旧 而烦琐的法律条文与程序,以它为中心对英国资本主义社 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法是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因而也 往往是有社会正义感的作家在创作中抨击的对象。早在莎 士比亚时代,“法律的拖延”,就被视为人生一大苦难, 哈姆雷特在考虑“活下去还是不活”的时候曾把它作为一 个因素向自己提出来。后来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许多现 实主义小说都大量涉及法的不公道和执法者的昏庸无能。 狄更斯从青年时代就在律师事务所谋差事,对英国法律的 烦琐程序,法庭和监狱的内幕是比较熟悉的。他在自己的 小说里揭露了以文牍扼杀生机的法律机器,如《大卫·考 坡菲》中描写得细致人微的那种浑浑噩噩的律师事务所。 狄更斯还对形形色色鱼肉人民的讼棍做了无情的讽刺与鞭 挞。《老古玩店》中的黑律师布拉斯制造假证陷害好人, 《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律师陶逊与福格串通起来骗钱,而 在《远大前程》中律师找来的证人“对随便什么都敢于发 誓作证”。在狄更斯的笔下,英国当时的法律几乎没有一 条不曾受到抨击。众所周知,《奥立弗·退斯特》和他晚 期作品《我们共同的朋友》中揭露了济贫法;在后一部作 品中,孤苦无靠的老人贝蒂·希格顿到处流浪,宁可死在 田野上也不肯被折磨穷人的所谓济贫院收容,她实际上是 在逃脱法的追捕,因为根据当时的济贫法,她是应该被收 容的。《远大前程》中通过逃犯马格韦契受到的不公平待 遇揭露了资产阶级刑法对贫富的两副面孔。《小杜丽》控 诉了法律对负债人的残酷迫害,在有产者看来,贫穷负债 就是犯罪。《艰难时世》一书不仅描写了工人的悲苦境况 ,而且还揭露婚姻法为工人设置的障碍。被一个酗酒而又 精神失常的老婆折磨着的工人斯梯芬说:“我的情形是糟 透了,我希望——要是你对我好的话一你知道有哪条法律 可以帮助我。”资本家庞得贝对他说:“好吧,我告诉你 吧!是有这么一条法律的……但是这条法律对你根本不适 用。这需要钱。这需要大量的钱。”赤裸裸地点明了资本 主义社会法律的阶级性。总而言之,关于英国资本主义社 会法的不公道问题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可 以说如果去掉了对法的抨击,他的作品中对英国资本主义 社会的广泛描写将是不完整的。不过,在大多数作品中, 狄更斯对法的描写是片断的,有时只作为个别细节出现。 而《荒凉山庄》对英国法律的揭露和抨击则构成作品的主 要内容。 在《荒凉山庄》中,狄更斯把大法官庭当作世上一切 不正义、不合理事物的化身。所谓大法官庭,又称正义法 院,事实上是英国司法机构的一部分,它是古老的设置, 狄更斯在作者前言中戏谑地说,大法官的人数是由理查二 世钦定的,可见它是多么的古老。在狄更斯写《荒凉山庄 》的十九世纪中叶,大法官庭专门承办有关遗产、契约方 面的纠纷,它根据特殊规定,不受其他法院应用的英国普 通法约束,只承认“公法”,或称“正义法”,即,连资 产阶级法权平等的外衣也不披戴,是公然保护贵族特权的 工具,以自己的程序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像书中描写的拖 了几十年的案件并不是艺术的夸大,而正是当时英国社会 司空见惯的“马拉松”案件的典型再现。 狄更斯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早就对大法官庭的腐败进 行过抨击,在他自己主编的《家常话》杂志上写过一篇文 章,题为《大法官庭的殉难者》,为在法的荒谬秩序下的 无辜受害者鸣冤抗议。在狄更斯写《荒凉山庄》的前后, 就有好几桩引起社会公愤的诉讼丑闻,突出的有仁宁斯案 件。这桩由大法官庭受理的遗产诉讼案起始于一七九八年 ,到狄更斯写小说时已拖了半个多世纪还没有了结(事实 上是在二十世纪初才结案的),是小说中贾迪斯案件的原 型。 在《荒凉山庄》故事中,各条线索都直接间接牵到大 法官庭;贾迪斯遗产争执已拖了几十年,故事一开始就交 代说老一代的托姆为了等这一笔遗产毁了自己的一生,最 后在绝望中自杀;现在他的侄孙,老单身汉约翰和两个年 轻人理查德与婀达等人都与此案有关,又在等待着宣判。 因为是亲戚关系,老约翰就把这两个无亲无故的青年人收 留在自己家里,还为婀达请来了家庭教师一孤女埃丝特。 在这一条线索之外,德洛克夫人也与案件有点牵连。她从 律师图金霍恩手里看到一份诉讼文件的抄件,从中认出了 过去情人的手迹。她通过扫街的穷孩子,“可怜的乔”找 到了刚刚死于贫穷的情人的葬身之地,后来还找到了自己 的私生女埃丝特。书中所有人物,无论是德洛克夫人还是 其他人,凡与案件有关的,都落得悲隆的下场,只有老约 翰除外。埃丝特作为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女主人公获得 了幸福,使小说在形式上有了圆满的结局,但这不能减轻 由于法律的破坏作用而造成的总的悲剧气氛。 …… 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往往被笼统地概括为“维 多利亚主义”,它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形成的,是当时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一般被 理解为自满自足、岛国自大、虚伪道德、慈善主义、粉饰 太平、感伤主义等的同义语,虚假乐观主义的代名词。狄 更斯的许多前期作品还不能打破这种维多利亚主义的思想 羁绊,而后期作品,以《荒凉山庄》为标志,代表了一个 重要转折。在这里,他最少哭哭啼啼的感伤主义(如《老 古玩店》中那样),相反他借“可怜的乔”之死发出深沉 的、狮子般的怒吼;在这里,他最少虚假的乐观主义(如 《尼古拉·尼古尔贝》中那样),相反,这里的青年人理 查德不是发财致富和得到美满的婚姻,而是悲惨地死去, 不仅如此,他也没有获得道德上的新生(如《远大前程》 中的匹普),而是被法的病毒深深地感染,在精神上不可 救药地堕落下去;在这里,他最少甜腻腻的慈善主义(如 《圣诞欢歌》中那样),有的却是无情的嘲笑和辛辣的揭 露。《荒凉山庄》基调低沉、色彩阴暗,毫不妥协地勾划 出了英国资本主义盛世的阴暗面,字里行间蕴藏着要捣毁 这丑恶、龌龊的世界的满腔怒火。如果说这里还有什么希 望的火花的话,那就是朗斯威尔工厂里的钢铁与火光了。 当然,人们可以说,有了朗斯威尔这个正面资产者形象, 以“可怜的乔”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状况问题只能用浪漫 主义的象征性的手法含糊地提出来。狄更斯在紧接着的一 部作品《艰难时世》中倒是以劳资矛盾为主题,把工人阶 级状况问题具体地提出来了。然而,正因为提得明确、清 晰,作者本人的阶级偏见和局限,如对真正产业工人的生 疏,对工人运动的不理解,反而暴露得分外清楚、刺眼, 远远比不上《荒凉山庄》中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所包含 的丰富思想意义和搅痛人心的艺术力量。《荒凉山庄》在 狄更斯的创作中、在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的重要 地位是十分确定的。 朱虹 导语 《荒凉山庄》发表于1852年至1853年之间,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它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 《荒凉山庄》被认为是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最高成就之一,他对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的文字描写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精彩页 第一章 大法官庭 伦敦。米迦勒节开庭期刚过,大法官坐在林肯法学协会大厅里。无情的十一月天气。满街泥泞,好像洪水刚从大地上退去,如果这时遇到一条四十来英尺长的斑龙,像一只庞大的蜥蜴似的,摇摇摆摆爬上荷尔蓬山,那也不足为奇。煤烟从烟囱顶上纷纷飘落,化作一阵黑色的毛毛雨,其中夹杂着一片片煤屑,像鹅毛大雪似的,人们也许会认为这是为死去的太阳志哀哩。狗,浑身泥浆,简直看不出是个什么东西。马,也好不了多少,连眼罩上都溅满了泥。行人,全都脾气暴躁,手里的雨伞,你碰我撞;一到拐角的地方就站不稳脚步,从破晓起(如果这样的天气也算破晓了的话)就有成千上万的行人在那里滑倒和跌跤,给一层层的泥浆添上新的淤积物;泥浆牢牢地粘在人行道上,愈积愈厚。 到处是雾。雾笼罩着河的上游,在绿色的小岛和草地之间飘荡;雾笼罩着河的下游,在鳞次栉比的船只之问、在这个大(而脏的)都市河边的污秽之间滚动,滚得它自己也变脏了。雾笼罩着厄色克斯郡的沼泽,雾笼罩着肯德郡的高地。雾爬进煤船的厨房;雾躺在大船的帆桁上,徘徊在巨舫的桅樯绳索之间;雾低悬在大平底船和小木船的舷边。雾钻进了格林威治区那些靠养老金过活、待在收容室火炉边呼哧呼哧喘气的老人的眼睛和喉咙里;雾钻进了在密室里生气的小商船船长下午抽的那一袋烟的烟管和烟斗里;雾残酷地折磨着他那在甲板上瑟缩发抖的小学徒的手指和脚趾。偶然从桥上走过的人们,从栏杆上窥视下面的雾天,四周一片迷雾,恍如乘着气球,飘浮在白茫茫的云端。 大街上,有些地方的煤气灯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很像庄稼汉站在泥土松软的田地上看见的那个朦朦胧胧的太阳。大多数的店铺都比平时提前两个钟头掌灼—一煤气灯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它们那副面孔显得又憔悴又不情愿。 在那个灰沉沉的古老障碍物附近,也就是在那灰沉沉的古老协会门前的气派相当的装饰品——圣堂石门附近,阴冷的下午再也阴冷不过了,浓雾再也浓不过了,泥泞的街道再也泥泞不过了。靠近圣堂石门,在林肯法学协会大厅里,就在那浓雾的中心,坐着那位大法官庭的大法官。 哪怕雾再浓、泥泞再深,也还是比不上大法官庭——在这些白发罪人当中,大法官庭是罪大恶极的一个一当天在天地鬼神眼中的那种摸索和愈陷愈深的情景。 在这样一个下午,如果大法官开庭,那就应该像他现在这样:脑袋上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光轮,前边的桌子上铺着红桌布,后边的墙上挂着红帷幕;一边似乎是凝视着屋顶的天窗(其实,那里除了雾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一边听着一个高大的辩护士发言;这个辩护士长着络腮胡子,嗓门小小的,正对他念着那冗长的答辩词。在这样一个下午,大法官庭应该有几十人像他们现在这样,迷迷糊糊地研究一件没完没了的案子,这案子要经历成千上万个阶段,而现在就研究其中的一个阶段;他们根据极不可靠的判例,彼此挑眼儿,深深地钻到一些专门术语里兜圈子,摇晃着披戴着羊毛和马鬃做的假发的脑袋,死抠字眼,而且板起面孔,好像演员那样,装出大公无私的样子。在这样一个下午,承办那件案子的各式各样的律!师——其中有两三个是接替父亲承办此案的,他们的父亲都靠此案发了财一应该(现在他们不就是这样吗?)在一条长长的、铺着席子的井状律师席上(不过你要是想在这个“井”底寻求真理的话,那就枉费心机了),在书记官的红案桌和王室律师穿的绸袍制服中间排成一行,面前摆着起诉书、反起诉书、答辩书、二次答辩书、禁令、宣誓书、争执点、给推事的审查报告、推事的报告等等一大堆一大堆花费浩大的无聊东西。怪不得法院里到处点着蜡烛,还看不清东西;怪不得浓雾笼罩着庭内,好像再也出不去似的;怪不得那些装有彩色玻璃的窗户失掉了光彩,使白昼的光线无法射进这个地方来;怪不得街上的行人从玻璃门向里面瞧上一眼,看见里边这种森严的景象,听见那从铺着软垫的高坛上发出的慢吞吞的声音有气无力地在屋顶上回响,就不敢进去一这时大法官就是在这个高坛上望着那个没有亮光的天窗,而那些戴着假发出庭的法官们也是在这个高坛上,他们的假发在浓雾中全连成了一片!原来这就是大法官庭。各个郡里都有被它弄得日渐破落的人家和荒芜了的土地;各个疯人院里都有被它折磨得不成样子的精神病人,每块教堂墓地里都有被它冤死的人;此外,还有被它弄得倾家荡产的起诉人——穿着塌跟鞋和破衣烂衫,逢人不是借债便是要钱;它给有钱有势的人以种种手段去欺压善良;它就这样耗尽了人们的钱财和耐性,荡尽了人们的勇气和希望;它就这样使人心力交瘁、肝肠寸断;因此,在这法院的辩护士当中,那些仁人君子少不了要这样对人告诫一而且一直是这样告诫:“纵有天大的冤屈,还是忍受为上,千万不要到这里来!”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