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丹曲,藏族,博士,教授。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毕业,2007年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东方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藏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安多研究》(藏文版、汉文版)主编。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评审专家、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甘肃省合作民族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现在西藏民族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本课题研究意义 二 基本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主要观点 五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宇宙天界模式的建立 一 藏族宗教对宇宙“三界”的构想 二 对自然环境的描述 三 对人文环境的描述 四 结语 第三章 自然万物生命体系的创立 一 灵魂观念的解读 二 灵魂寄存体系 三 灵魂寄存观的文化表达 四 结语 第四章 自然界人格化体系的建立 一 山神(念神,gnyan)的人格化 二 水神(龙神,klu)的人格化 第五章 高原社会秩序与生态伦理实践 一 氏族、部落与山神信仰 二 山神的地位 三 社会秩序的重建 第六章 地域文化与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 一 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二 山水文化与说唱艺人 三 山水崇拜的文化意蕴 四 自然崇拜的文化特征 第七章 对大自然的审美 一 对山川河流最初形成的描述 二 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三 江河湖泊的描述 四 英雄人物的描写 五 生态伦理的审美特征 第八章 敬畏生命,遵循自然规律 一 猎杀动物的后果 二 保护草原生态 三 遵循自然规律 四 践行生态伦理观念 五 习惯法规中的生态理念 六 结语 第九章 宗教推动生态伦理观念的理论化 一 藏族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二 苯教的生态伦理观念 三 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观念 四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五 结语 第十章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之一——以青海玛多为例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淳朴的民俗风情 四 从“全国首富县”到“生态难民县”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之二——以甘肃甘南为例 一 地理环境 二 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成效 三 甘南地区的生态现状 四 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五 甘南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第十二章 构建现代生态伦理学理论体系 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 人与自然共荣共生 三 “天人合一”的意蕴 四 藏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书目 后记 导语 本书既深刻反思和探讨了藏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又研究了藏族同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注意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对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紧扣藏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伦理这一主题,通过对藏文文献的发掘、整理,结合田野调查资料,阐述了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藏族文化所包含的生态伦理观念,揭示了藏族同胞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原因。本书还通过对青海玛多和甘肃甘南两个藏区的个案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探索了藏族生态伦理观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 本书的研究,将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