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石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梅莹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用驻村工作队50个精品故事串联而成,通篇结构完整,文字细腻,故事感人,可读性强,本书贴近新疆公司驻村工作以及驻村队在和田工作实际,伴随着所驻村庄村容村貌及群众思想生活变化,记述驻村工作队在驻村过程中坚守新疆工作目标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精神。 作者简介 杨梅莹,女,鲁迅文学院第二届电力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主要创作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万字。发表中篇小说三部曲《追着太阳到天边》《明月作证》《今夜星光灿烂》。出版长篇小说《仰望长空》。有作品被《中国家风》和《2018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收录。曾获电力文学奖;国资委“国企好故事”散文奖;获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文学创作奖。2019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目录 前言 和田,我为你而来 别样的村庄,不一样的村民 光脚的孩子 向极端宗教势力宣战 抵制不良风气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 无法团圆的团圆 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 双胞胎的奶爸们 赶你出家门 温暖的光亮 一个家里四个爸爸三朵花 你们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心系乌喀迪 叔叔,我想上学 脱贫拿不上低保金 姑娘多出来的年龄 “光头强”郭亮 阳光下的巴什科克买提村 哭泣的桑葚树 神秘的感谢信 “不清真”的水果 被孤立的“风流”女人 你是我的汉族好兄弟 孩子王,巴音吉乐格力 人走茶不凉 米尔赛力麦是我的维吾尔族女儿 穷在僻壤有至亲 我的父老乡亲 一针一线总关情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唱支歌儿给你听 光伏扶贫第一村 “重生”的米提古丽 脱贫路上迎曙光 技能扶贫点靓乡村生活 工厂搬到家门口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金凤凰落地乌喀迪 石榴熟了 序言 电网人的责任担当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 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是贯彻 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现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 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2014年初以来,在自治 区党委的指导下,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访惠聚”工作 精心筹划、高位推动,在全疆范围内累计承担了157个村的 驻村任务,先后选派967名干部员工驻村工作。截至2019年 年中,已经帮助29个贫困村、3853户贫困户、15168名贫 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 公司驻村工作点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 ,96%以上人口为维吾尔族,农业人口占85%以上,当地干 旱少雨,一年中风沙天气超过260天,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 ,也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为确保“访惠聚 ”驻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带队驻 村、现场办公,每月安排公司部门负责人到公司驻村点驻 村、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每季度安排优秀青年 员工作为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助理协助开展工作,建立了 “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良性工作 机制。同时,公司党委确立了聚焦总目标、推进脱贫攻坚 和“访惠聚”驻村工作新的指导方针:坚持严格要求保证 工作质量,坚持规范有序做好后盾支援,坚持在艰苦环境 中锻炼队伍,不断将“访惠聚”驻村工作引向深入。 在“访惠聚”驻村工作实践中,公司驻村工作队员不 怕苦、不畏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用实际行动把使命和 担当书写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 群众的最前沿,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经受了政治考 验和人生历练,磨练了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事业意志和 坚强党性。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与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带领村民群 众加强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不断汇聚起实现社 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的强大力量。 报告文学《红石榴》,就是对公司“访惠聚”驻村工 作的记录,同时展示了一幅南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美 丽乡村的民生画卷。这部作品以白描纪实的手法,真实再 现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村民当亲 人,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与村民群众风雨同舟、并肩 作战的精神风貌。5年多来,公司一批又一批驻村工作队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远赴偏远落后的乡村,克服各种困 难,战胜各种挑战,实施精准脱贫战略,把带领各族群众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政治职责、政治任务,与当地村 民群众水乳交融,同甘共苦,一心一意引导村民群众转变 观念、自强自立,走上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道路,全面 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履行担当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责任 央企形象。 《红石榴》的作者杨梅莹是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一 名基层员工,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她长期工作、生活 在新疆北部,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多次深入风沙弥漫的新疆 最南端和田地区,实地采访驻村队员和村民群众,悉心书 写,完成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品质朴客 观,文笔温婉细腻,刻画的驻村工作队员的群像、村民群 众的思想变化,以及关于“访惠聚”驻村工作细节、人物 心态的描写,都是来自生活本身,真实可信。作品所反映 的驻村工作、南疆农村群众生活的深度、厚度和真实度, 得到了多方文学评论家的认可和好评。 春潮涌自长风起。2019年国庆节到来之际,作为国网 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礼物,《 红石榴》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的另一个特殊意义,对于新疆 以外的多数读者而言,其实质上更是一个交流展示“新疆 工作”的窗口。读者可以通过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国网 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各族干部员工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 企业宗旨、弘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基本理念的担 当作为,同时,近距离感受新时代、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35万千部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记重 托、坚守一线,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 实开展驻村“访惠聚”工作的热血激情以及所付出的艰辛 努力。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2019年9月 导语 本书是对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的记录,同时展示了一幅南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民生画卷。这部作品以白描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公司驻村工作队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村民当亲人,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与村民群众风雨同舟、并肩作战的精神风貌。 精彩页 和田,我为你而来 一 2014年3月3日中午,一架波音737飞机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起飞,经过两个小时航行,徐徐降落在和田机场。 舱门打开了,机舱里走出五个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开赛江,副队长韩刚,队员赵海滨、吾甫尔、阿地利。 和田的空气是干燥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泥土味。如雾般黄色的浮尘阻碍了太阳的光芒。没有风,光亮中那些浮尘在飘舞,就像被人拦腰拴了牛皮筋,上上下下翻动。 五个人刚出机场,韩刚忍不住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随之眼泪裹着鼻涕一块往外流。他患有过敏性鼻炎,空气中的浮尘为他拉响了警报。 跟韩刚一起走在最后面的赵海滨,见韩刚一会儿打喷嚏,一会儿揩鼻涕、眼泪,他知道是空气中的浮尘在作怪,扭头打趣地说:“老韩,你这鼻子就是空气测试仪呀!” 韩刚掏出纸巾边揩鼻涕边说:“是鼻炎犯了,我这鼻子吸不得空气中的灰尘。” “和田这么大的浮尘,恐怕你的鼻炎得天天犯,这怎么能行?”赵海滨同情地说。 韩刚摆摆手:“老毛病,不碍事,慢慢会适应的。” “和田的浮尘天气,你是知道的……你的鼻炎不适应……应该考虑到,而且,农村的浮尘比和田市更严重,可你……”赵海滨断断续续地说。他没有把话说得那么直接,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你有严重的鼻炎,也知道和田常年浮尘天气,你为什么还主动来和田策勒驻村? 韩刚当然懂得赵海滨的意思。他笑笑说:“算了吧,老赵,你好像身体没毛病,家里没困难似的,你不是也义无反顾地来了吗?”说着,他指着走在前面的开赛江:“你说,咱们谁自个和家里没点事,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的任何事都没有‘访惠聚’驻村工作重要。而且,家庭和国家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既然我们主动向组织请愿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那么我们每个人早已做好讲政治、顾大局的思想准备。‘访惠聚’驻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还具有战略高度。”他吸吸鼻子,停顿片刻,接着又说:“老赵啊,说实话,我压力挺大的,你呢?” 听韩刚这么说,赵海滨先是愣怔了一下。他原以为只有自己有压力,一直没敢说出来,怕这么说会被同志们笑话,没想到韩刚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也一样,对工作心里没有底数,特别茫然,不知道‘访惠聚’工作到底怎么干。不知道沉到村子里工作怎么开展。我对和田农村是陌生的,对维吾尔族老乡的生活风俗习惯都不熟悉,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赵海滨说。 “我想了好几天,到了恰合玛村,我们得先了解当地民俗民情,充分掌握当地群众所急所盼所想,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韩刚齉着鼻子说。他的声音因为犯了鼻炎变得有些沙哑。 “老韩,你说得对,我们得先做好群众工作。”赵海滨说。说完,他扫了一眼空荡荡的机场:“和田形势严峻,这里农村群众基础差,工作起来难度大,阻力也会很大。” “这些情况,在我们来之前已经都想到了,老赵,在这里,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群众,还有对手,还有敌人。”韩刚说。 赵海滨点点头:“老韩,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工作干好,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信任。” “会的。我们一定牢记责任,不辱使命,不管事情多难办,道路多难走,我们都得坚持下去。”韩刚说。 赵海滨看着韩刚,韩刚望着赵海滨,然后,两人会心地笑起来。 是啊,“访惠聚”工作既是过去下基层联系群众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创新。是结合新疆实际,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迫切要求。 新疆电力公司派出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他们不仅仅是新疆电力公司三万职工的代表,也不仅仅是全疆一万多驻村工作队的缩影;他们身后有一百六十五万国家电网职工的支持,还有伟大的祖国作为坚强后盾!他们要在这里摸索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宣传队、帮扶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做到访民情访到实情,惠民生惠到实处,聚民心聚出实效。 一行五人没有在和田市停留,他们乘车直接赶往“访惠聚”驻村工作点——策勒县恰合玛村。 他们无法想象未来的恰合玛村是怎样的形势,等待他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他们看到的又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但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次的“访聚惠”驻村工作不但任务繁重,而且还有许许多多不利因素会向他们发出挑战。来之前,他们已经预料过,然而,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来了。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