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弥留之际(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梅尔维尔之后,还没有一个美国作家像福克纳那
样写到受苦。
——阿尔贝·加缪
福克纳运用他出众的艺术来描写一个年老垂死的
世界,描写我们这些人在那里喘气和窒息。我喜爱他
的艺术。
——萨特
每隔上一段时间,我就翻翻福克纳的书……我总
是能从与他的交流中得到教益。
——莫言
目录
达尔
科拉
达尔
朱厄尔
达尔
科拉
杜威·德尔
塔尔
安斯
达尔
皮保迪
达尔
瓦达曼
杜威·德尔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安斯
达尔
安斯
萨姆森
杜威·德尔
塔尔
达尔
塔尔
达尔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科拉
艾迪
惠特菲尔德
达尔
阿姆斯蒂
瓦达曼
莫斯利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卡什
皮保迪
麦高恩
瓦达曼
达尔
杜威·德尔
卡什
精彩页
达尔
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①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
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条路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棉花房是用粗圆木盖成的,木头之间的填料早已脱落。这是座方方正正的房屋,破烂的屋顶呈单斜面,在阳光底下歪歪扭扭地蹲着,空荡荡的,反照出阳光,一副颓败不堪的样子,相对的两面墙上各有一扇宽大的窗子对着小路。当我们走到房子跟前时,我拐弯顺着小路绕过房子,而在我十五英尺后面的朱厄尔却目不斜视,一抬腿就跨进窗口。他仍然直视前方,灰白的眼睛像木头似的镶嵌在那张木然的脸上,他才走了四步就跨过房间的地板,姿势发僵像雪茄烟店门口的木制印第安人。他穿着打补丁的工裤,大腿以下倒是挺灵活的,他又一步跨过对面的窗子。重新来到小路上,这时候我刚从拐角绕过来。我们又排成单行.两人相距五英尺。现在是朱厄尔走在前面。我们顺着小路朝断崖底下走去。
塔尔的大车停在泉边,拴在栅栏上,缰绳绕在座位支柱上。大车里放着两把椅子。朱厄尔在泉边停下,从柳树枝头取下水瓢舀水喝。我越过他登上小路,开始听见卡什锯木头的声音。
等我来到小山顶上时他已经不锯了。他站在碎木屑堆里,正把两块木板对拼起来。给两边的阴影一衬,木板金黄金黄的,真像柔软的黄金.木板两侧有锛子刃平滑的波状印痕:真是个好木匠,卡什这小伙子。他把两块木板靠在锯架上,把它们边对边拼成挺讲究的木盒的一个角。他跪下来眯起眼睛瞄瞄木板的边,然后把它们放下,拿起锛子。真是个好木匠。艾迪·本德仑不可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木匠和一副更称心的寿材了。这可以给她带来自信,带来安逸。我继续朝屋子走去,背后是。^锛子的操作声:
哧克哧克哧克
科拉
因此我省下鸡蛋,昨天烤了些蛋糕。蛋糕烤得还蛮像样呢。我们养的鸡真帮忙。它们是生蛋的好手,虽然在闹负鼠和别的灾害之后我们已经所剩不多了。还闹蛇呢,夏天就闹。蛇糟践起鸡窝来比什么都快。因此,在养鸡的成本大大超过了塔尔先生的设想之后,在我向他担保鸡蛋的、产量肯定会把费用弥补回来之后,我就得格外上心了,因为是我做了最后保证之后我们才决定养的。我们本来也可以养便宜些的品种,可是那回劳温顿小姐①劝我买好品种时我已经答应她了,塔尔先生自己也承认从长远来说养优良品种的牛和猪还是划得来的。因此,在失去了那么多只鸡之后我们自己就舍不得吃蛋了,因为我不能让塔尔先生来责怪我,要知道是我作了保证之后我们才养鸡的呀。因此当劳温顿小姐跟我提起蛋糕的事之后,我想对了,我可以烤蛋糕嘛,每回赚的钱加在整群鸡的净值里就相当于两只鸡了。而且每回可以少放一个鸡蛋,这样一来连鸡蛋本身也不值几个钱了。那个星期母鸡蛋下得真多,我不单留出了准备卖的蛋,留出了烤蛋糕的蛋,而且剩下的蛋连买面粉、糖和柴火的钱都够了。因此昨天我就烤蛋糕了,我这辈子还从来没有这么上过心呢。蛋糕烤出来一看还蛮像样。可是今天早上我们进城,劳温顿小姐告诉我说那位太太又变卦了,她最后又不想举办晚会了。
“不管怎么说,她也应该把订的蛋糕买走的。”凯特说。
“唉,”我说,“我想事到如今,这些蛋糕对她来说也没用了。”
“那她也应该把蛋糕买下来的,”凯特说,“这些城里的阔太太主意变得真快。穷人可没法跟她们学。”
在上帝面前财富算不了什么,因为他能够看透人心。“没准星期六我可以拿到集上去卖掉。”我说。蛋糕烤得还真不错呢。
“你一个蛋糕连两块钱都收不回来。”凯特说。
“唉,反正我也没花什么本钱。”我说。鸡蛋是我省下来的,糖和面粉是我用一打鸡蛋换来的。这些蛋糕倒没让我花一个子儿,塔尔先生也明白,我省下来的蛋已经超过了我们打算要卖掉的,因此,这些蛋跟捡来或是别人白给的一样。
“既然她事先等于跟你说好了,那她就该把那些蛋糕买下来。”凯特说。上帝可以看透人心。如果那是他的旨意:某些人对诚实的看法可以跟别人不一样,那就更不应该由我来对他的旨意表示怀疑了。
“我看,她本来就不需要什么蛋糕。”我说。这些蛋糕烤出来一看还真不错呢。P1-4
导语
本书是威廉·福克纳运用多视角叙述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部杰作。这部作品在阅读难度和阅读趣味上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使其无愧于文学名著的称号。
这部小说建议与《活着》对照阅读,可以说是重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在如何面对生存和死亡、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人性的善和恶,如何面对上帝、面对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等问题上,都有着文学作品的深刻探索。
福克纳的作品对博尔赫斯、萨特、加缪、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库切等文学大师影响巨大,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也都受到福克纳作品的滋养。读懂福克纳,对于了解中外现当代文学都有重要的帮助和启迪。
序言
这是怎么样的一部书呢?说它是悲剧吧,不大像,说它
是喜剧,也不合适。面对着书中的一出出场景,我们刚想
笑,马上有别一样的感情涌上心头;反过来,也是一样。
这里真的用得上“啼笑皆非”这样一句中国成语了。难怪
国外的批评家说这是一出悲喜剧。其实最确切的说法应该
是荒诞剧,因为它具有20世纪50年代荒诞剧的一切特色,
虽然在它出版的1930年,世界文坛上还没有荒诞剧这个名
称。
《我弥留之际》如果与福克纳同时期创作的另一本小
说《圣殿》并读,主旨就显得更清楚了。(《圣殿》的出版
在《我弥留之际》之后,其实写成却在《我弥留之际》之
前。)在《圣殿》里,福克纳写出了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
间的隔膜以及人心的丑恶.写出了“恶”的普遍存在。而
在《我弥留之际》里,福克纳写出了一群活生生的“丑陋
的美国人”。
《我弥留之际》写的是发生在十天之内的事。小说开
始时.艾迪.本德仑躺在病榻上。这个小学教员出身的农
妇在受了几十年的煎熬后,终将撒手归天。窗外是晦暗的
黄昏,大儿子卡什在给她赶制棺材。艾迪曾取得丈夫的口
头保证,在她死后,遗体一定要运到她娘家人的墓地去安
葬。在三天的准备、等待与大殓之后,到四十英里外的杰
弗生去的一次“苦难的历程”开始了。一路上,经过了种
种磨难,大水差点冲走了棺材,大火几乎把遗体焚化,越
来越重的尸臭招来了众多的秃鹰.疲惫不堪的一家人终于
来到目的地,安葬了艾迪。在这个过程中,拉车的骡子被
淹死了,卡什失去了一条腿,老二达尔进了疯人院,三儿
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杜威·德尔没有打成胎
,小儿子瓦达曼没有得到他想望的小火车,而作为一家之
主的安斯·本德仑却配上了假牙.娶回了一位新的太太…

《我弥留之际》写的是一次历险,就这一点来说,它
有点像《奥德修记》,但是它完全没有《奥德修记》的英
雄色彩。它在框架上又有点像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
。在风格上,它更像《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也是让
人笑的时候带着泪的一本书。(福克纳说《堂吉诃德》他“
年年都要看,就像有些人读《圣经》那样”。)但是《我弥
留之际》毕竟是一部现代小说,用欣赏《堂吉诃德》的眼
光来看待它总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些批评家曾把《我弥留之际
》作为一本现实主义小说来分析,把它看成是关于美国南
方穷苦白人农民的一部风俗志,一篇社会调查。用那样的
眼光来看《我弥留之际》更是没有对准“焦距。这非但无
助于领会作品的主旨,反而会导致得出“歪曲贫农形象”
这样的结论。
那么,应该用什么尺度来衡量《我弥留之际》呢?
……言的后果、家族的骄傲、对家庭的忠诚与背叛、
荣誉,以及英雄行为的实质。”
米尔盖特和布鲁克斯的意思很清楚:应该把《我弥留
之际》作为寓言来读,不应那么实、那么死地把本德仑一
家视为美国南方穷苦农民的“现实主义形象”,他们在一
定意义上是全人类的象征,他们的弱点与缺点是普通人身
上存在的弱点与缺点,他们的状态也是人类的普遍状态。
福克纳对人类状况的概括是否准确,这是另一个问题。但
是《我弥留之际》不能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
品来读,这一点,时至今日,恐怕不应再有异议了。
布鲁克斯列举了一连串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
题,《我弥留之际》中的确都有所涉及。但是,什么问题
是作者最为关注的呢?他所着重表现的是人类行为的哪一种
状态呢?他要揭示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寓意呢?
读过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人也许会注意到,该书
的结尾是这样一个只有主语和谓语、没有任何修饰成分的
简单句:“他们在苦熬。”(They endured.)从字面上看
,这是对迪尔西及其黑人同胞的写照,但何尝不可以理解
为对全人类命运的概括描述?在福克纳看来,人类存在虽然
已有千百万年的历史,但是时时刻刻仍然在为自身的生存
殚精竭、虑、流血流汗,说他们“在苦熬”一点也不过分
。在多读了一些福克纳的作品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想
法并非福克纳灵魂里的一闪念,他像是抑制不住经常要回
到这个主题上来。“endure”与以名词形式出现
的“endrance”多次在福克纳的笔底下出现。在著名的中
篇小说《熊》回答说:“我认为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我太
爱我的国家了,所以想纠正它的错误。而在我力所能及的
范围之内,在我的职业的范围之内,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羞
辱美国,批评美国,设法显示它的邪恶与善良之间的差别
,它卑劣的时刻与诚实、正直、自豪的时刻之间的差别,
去提醒宽容邪恶的人们,美国也有过光辉灿烂的时刻,他
们的父辈、祖父辈,作为一个民族,也曾创造过光辉、美
好的事迹,仅仅写美国的善良对于改变它的邪恶是无补于
事的。我必须把邪恶的方面告诉人民,使他们非常愤怒,
非常羞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改变那些邪恶的东西。”
①看来,福克纳写本德仑一家,与鲁迅写阿Q是有共同之处
的(且不说这两篇作品都具有寓言的特点)。他对美国南方
的农民,也有着鲁迅对中国人民那样的“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的心理,他写自己同胞“国民性”中低劣的一面,
也还是为了使美国人振奋自强。我们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
不赞同他这样做。何况他在写这些方面的同时,仍然写出
了他们勇敢、自我牺牲与理性的一面,如朱厄尔、卡什与
达尔的那些表现。
而且在总体上,福克纳还是把这次出殡作为一个堂吉
词德式的理、想主义行为来歌颂的。尽管有种种愚蠢、自
私、野蛮的表现,这一家人还是为了信守诺言,尊重亲人
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
。福克纳自己说:“《我弥留之际》一书中的本德仑一家
.也是和自己的命运极力搏斗的。”可以认为,《我弥留
之际》是写一群人的一次“奥德赛”,一群有着各种精神
创伤的普通人的一次充满痛苦与磨难的“奥德赛”。从人
类总的状况来看,人类仍然是在盲目、无知的状态之中摸
索着走向进步与光明。每走一步,他们都要犯下一些错误
,付出沉重的代价。就这个意义说,本德仑一家不失为人
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加缪对福克纳作品的主题所做的概括
也许是绝对化了一些,但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说:“
福克纳给予我们一个古老然而也永远是现代的主题。这也
许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悲剧: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
之间摸索着前进。”福克纳有他自己的概括方式,他说:
“到处都同样是一场不知道通往何处的越野赛跑。”在20
世纪30年代福克纳所处的时代与世界里,这样的描述不失
准确与真实。福克纳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了这样的现象,
应该说从本质上看,是忠实与深刻地反映了他周围的现实
的。
李文俊
2012年岁暮订正
内容推荐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系列的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仑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尽管每个人怀着各自的目的踏上送葬之路,一路上有许多自私、愚昧、荒诞的行为发生,但这次出殡仍然具有理想主义的光辉,在与水灾、火灾的斗争中,彰显了人的力量,也重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力。
全篇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以及相关人员的59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的叙述和意识流手法使其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影响巨大,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出色的开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