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萨拉热窝100年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日)梅原季哉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梅原季哉,《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1964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ICU)教养学部,后进入《朝日新闻》,开始记者生涯。曾以特派员的身份到访布鲁塞尔、维也纳、华盛顿等地,后又在国际报道部担任过编辑部主任等职。
目录
序章 这里只有战争吗?
教科书中描写的暗杀场景
“互相杀戮”并不是历史的全部
透过平民家史看萨拉热窝百年
复杂表面的背后
第一章 波黑简史——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
东西分裂的源头
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并入哈布斯堡帝国的版图
夺得新领土的塞尔维亚
始于萨拉热窝事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年间1000万人死亡
埋下祸根的战后处理
南斯拉夫王国的诞生
纳粹傀儡国的统治
铁托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一国之内”
反映国家的真实形象
萨拉热窝冬奥会,八年后的战火
第二章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南斯拉夫王国时代
20世纪的起点
埋伏在车队必经之路上
是恐怖分子还是英雄?
抵制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
追溯百年家史
三代历史世家,“祖父曾目击萨拉热窝事件”
反塞尔维亚人运动
教职被剥夺,遭受严酷拷问
“我是欧洲人”
中世纪西班牙逃亡者的后裔
参与萨拉热窝事件审判的伯父
南斯拉夫王国的统治
萨拉热窝应有尽有
第三章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社会主义时代
纳粹的侵略和互相之间的报复
未曾迎合当局的祖父
从塞尔维亚人到“意大利人”
目睹野蛮的暴尸行为
庇护犹太人的义人
不受待见的一家
同铁托的偶遇
民族主义是禁忌
破灭的五环理想
第四章 南斯拉夫解体和内战初期
关于“之前的那场战争”的记忆
米洛舍维奇的崛起
600年前的失败
自由选举带来的后果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独立
三足鼎立
波黑共和国内联合执政的垮台
“我们立场不同”
再次响起的枪声
围城中的萨拉热窝
造成悲剧的地形
新南联盟的形成
第五章 胶着之中
和平外交艰难前行
围城中的生活
生命线——地下隧道
通过艺术进行反抗
同敌人进行的奇妙交流
守护生活
第六章 塞尔维亚人即是“恶”吗?
因“集中营”而备受谴责
从炮击市场事件到北约空袭
“平庸之恶”
被同胞攻击的塞尔维亚族教授
塞尔维亚人也遭到了屠杀
不走运的精英
偷偷赠予的警徽
五次逃脱
第七章 内战结束和战后体制
局势变化和四个月的停战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代顿和平协议与内战的结束
战后的历程
南斯拉夫的完全消失
“失去的二十年”
第八章 如何清算过去,如何讲给未来
指责国际法庭的被告
将国际司法机构视为“反塞族”工具的风潮
对国际人道法的不理解
“年轻一代更理解我们”
历史教育也给一线教师带来压力
身份确认才是迈向和平的起点
第九章 一体化是否取得了进展?
以民族均衡为优先的不正常的政体
比观察员地位更高的代顿协议
犹太人幸存下来了吗?
军队是罕见的一体化的象征
不管是在波黑,还是在阿富汗
来到绿茵场上,还管什么民族
第十章 欧洲人和穆斯林的双重身份
主动皈依伊斯兰教
被引渡至关塔那摩的“伊斯兰激进派”
那不是我们的伊斯兰教
“文明的冲突”并非必然
终章 从文明的十字路口,到普遍的人性
街景中的历史
这不是“民族纷争”
延续至今的多样性和宽容传统
对日本而言的普遍性意义
同历史的和解与国际法
不人道罪行无法免责
围绕战后“审判”的不和谐音
参考文献
精彩页
第一章
波黑简史——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
东西分裂的源头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即波黑,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
从地图上看,它的国土被倒三角形状的国境线包围。
粗略来说,它的上方,也就是国家的北部和中部是“波斯尼亚”,而靠近下面那个角的南部则是被称为“黑塞哥维那”的地区。因此当地人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组合起来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作为自己的正式国名。
倒三角形的左边有一个很小的部分临海,在亚得里亚海海边拥有20千米左右的海岸线,而国土的大半则是被第拿里阿尔卑斯山脉(又称迪纳拉山脉)覆盖,这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拥有30万左右人口的首都萨拉热窝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排在萨拉热窝后面也有几个10万人级别的城市,但整体来说国土的大半都是村庄和森林。因为位于群山之间,所以清晨时绿色的森林经常被浓雾所环绕。这样的风景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亘古不变的宁静。
现在的波黑地区的原住民是伊利里亚人。然而关于伊利里亚人的起源以及他们同其他民族的关系,至今尚未有定论。而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进攻过来并开始统治这里,伊利里亚人开始逐渐被罗马同化并消亡。
公元9年,罗马第一任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平定了伊利里亚人的最后一次叛乱,使现在的波黑地区完全并入了罗马的版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时,以德里纳河为界,西侧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波黑地区归属西罗马,东侧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塞尔维亚则归属东罗马。
这一划分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持续到了现代。
6—7世纪时,斯拉夫人迁入了巴尔干半岛。在经历了和原住民的融合之后,形成了这样的民族身份认同: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成为克罗地亚人;信仰同属基督教体系,但是是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传播过来的、现今希腊和俄罗斯所信奉的东正教的那些人,成为塞尔维亚人。
中世纪时的波黑曾被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以及匈牙利人统治过,直到12世纪时建立了独立的王国。
波黑地区曾经拥有众多的波格米勒派——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的信徒。波格米勒派信奉善恶二元论等独特教义,被视为异端,是一支受到东正教和天主教双方迫害的少数派。虽然中世纪时曾在巴尔干半岛流行,但是不久后便衰落,现在已经消失。
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延续的时间并不久。1463年,从南方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了他们的统治。波黑成为奥斯曼帝国下属的省,而省首府是当时繁荣的贸易中心——萨拉热窝。在皇帝(苏丹)兼任哈里发(伊斯兰世界最高领袖)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下,波黑地区也逐渐伊斯兰化。斯拉夫系居民,特别是其中被基督教视为异端的波格米勒派信徒中,很多人改宗伊斯兰教。居住在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改信伊斯兰教的人也相对较多。
现在的萨拉热窝老城区,仍然能看到很多红瓦白墙、使用木制梁柱的低层民居,从这些民居中仍然能看出当时的工商业者留下的痕迹。
而现在的文化习俗中,也能感受到土耳其人统治留下的浓厚色彩。
P9-11
导语
1座城市,3个民族,100年,3次战争。
欧洲的火药桶,一战的导火索,20世纪最重要的城市。
本书最大的目的,就是沿着与这段历史相关的人们的人生轨迹,将在我们看来十分复杂的萨拉热窝的历史解释清楚。
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十年欧洲观察。
序言
本书是作者以其于2014年7月—2015年2月间刊载在《
朝日新闻》上的《追溯萨拉热窝百年》(日语原名为《サラ
エボ100年をたどつて》)为基础,重新编辑、修改、撰写
之后的作品。
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年龄和头衔,原则上以在《朝日新
闻》上连载时的时间点为准。专有名词的片假名表记方式
原则上以切合当地的发音为准,但若是日本媒体已经有固
定译法,则有时也会采用其固定译法。
对于本书中经常涉及英语中的Nationalism这一概念
,原则上译为“民族主义”,不使用“国家主义”“国粹
主义”等译法。
对于国家的名称,如“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
哥维那”等,除在第一次出现时外,酌情使用“前南”“
波黑”等常用的简称。
内容推荐
这本书讲述了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这一亚欧大陆交通要道,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汇之地最近100年的历史。
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