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处泰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韩厉观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该书真实记录中国共产党早期文化界领导人陈处泰(宝应籍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对陈处泰生前的历史贡献作深人挖掘和实事求是评价,并对他牺牲后的曲折正名经历进行如实反映和分析。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文化世家 第二章 画川微澜 第三章 走向“叛逆” 第四章 分襟判袂 第五章 初露锋芒 第六章 破镜重圆 第七章 得遇高人 第八章 “危楼”诤友 第九章 他山之石 第十章 风雨社联 第十一章 不柔不让 第十二章 辉煌篇章 第十三章 文总书记 第十四章 被捕前后 第十五章 历史回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又到清明祭扫时。曾经被自己的战友误以为是“热衷 于暗杀”“政治上并不成熟”的“江湖义气人士”,故而 长期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的陈处泰烈士,终于以其光辉的 形象挺立于他的家乡——宝应烈士陵园、战地——上海龙 华烈士陵园、牺牲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受一代 又一代后来人的祭奠与崇仰。 陈处泰,中共党员,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国社会科学 家联盟(简称“社联”)第八任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总 同盟(简称“文总”)最后一任书记,出身于江苏宝应一文 化世家。少年时受五四新文化启蒙,追求真理;中学时接 受大革命洗礼,攻读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暴 风雨中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 中国。 在安徽大学读书时,陈处泰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 会,传播革命真理。和共产党员一起领导了1928年安庆学 潮,与蒋介石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遭到反动当局的开除 、追捕。辗转到上海后,在陈赓的引导下,参加了党的隐 蔽战线的斗争,化名陈成,考入上海法政学院,攻读政治 经济学专业。不久加入刚成立的“社联”,在党的直接领 导下与陶白同志并肩战斗,负责沪东工人运动和部分大、 中学校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的组织与辅导工作。 1933年秋,陈处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逐 步成长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成员,先后担任“社联”常 委、联络员、党团书记。他与战友胡乔木、王翰、李凡夫 、邓洁等团结战斗,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壮大“社联”队 伍;主办《社联盟报》《文报》,撰文宏论,巩固扩大新 兴社会科学阵地,使“社联”成为左翼文化运动中愈战愈 勇、愈战愈强的一支队伍。 当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党在上 海的领导机构几乎被破坏殆尽的时候,他和战友们无惧白 色恐怖,借助第三国际的《国际通讯》(英文版),认准斗 争的大方向,坚守阵地,继续战斗。后与周扬等同志一起 重建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整顿受损 的左翼文化队伍,义不容辞地挑起“文总”书记的重担。 在反蒋抗日的历史关头,他从《国际通讯》上发现第 三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重要文献,马上翻译出来发表在 他主编的《文报》上,及时组织学习,提出了左翼文化团 体斗争的新思路,这便是解散“文总”,另建更广泛的群 众团体,以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 1935年11月16日,陈处泰看望一位朋友时,不料误涉 网罗。国民党特务侦知他是中共文化战线重要领导干部, 百般敲扑、施尽酷刑,企图从他嘴里榨出中共机密,不曾 想尽管断其双腿,竞未获一字。1937年秋,陈处泰壮烈牺 牲于雨花台,时年27岁。数十年后,他的战友、时任中共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同志题词颂之:为革命而生,英名 永在;为革命而死,浩气长存。 导语 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第三辑之一,记叙了烈士陈处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 陈处泰(1910-1937),江苏宝应县人,1928年,他在安徽大学读书时,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次年底进入上海政法学院就读,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联盟,并在沪东从事工人运动。七七事变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南京。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 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 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 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 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 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 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 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 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 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 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陈处泰传》是其中之一。 陈处泰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左翼 文化运动后期与周扬、夏衍、胡乔木等同志齐名的主要负 责人与组织者。由于牺牲早而正名迟,其英雄事迹随着沧 桑变迁长期被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知之者不多,研究 者更少。 2010年,中共宝应县委举办大型座谈会,纪念陈处泰 烈士的百年诞辰。座谈会得出一共识,革命先烈坚持信仰 、坚定立场、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感人的事迹是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宝 贵精神财富。这便有了为烈士立传的萌动。次年,中共宝 应县委宣传部作出决定,由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策划,约 我来为《陈处泰烈士传》秉笔。 早在1986年,我曾与陈立平同志合作,为我党隐蔽战 线上的传奇英雄华克之撰写了《华克之传奇》一书。华克 之与陈处泰是同学,是诤友,也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尽管 二人初始的信仰不同,选择的道路也不一样,但殊途同归 ,陈处泰“为革命而死”,华克之“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 一生”。在《华克之传奇》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华克之的 口述和他的《卅年实录》,我们认识了陈处泰,也写到了 陈处泰。《华克之传奇》不是小说,没有虚构,是一部经 过国家权威部门严格审查、交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 史实录,其中关于陈处泰的事迹在今天已经成为不可再得 的珍贵素材。 窃以为我在为烈士立传的过程中,三易其稿,主要做 了两件事:其一,填补了陈处泰烈士生平中最重要的一段 空白,即记录了其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在历史 的关键时刻所作的杰出贡献;其二,为烈士辩诬,洗刷了 由于误读误解而强加在烈士身上的不实之词,还烈士以坚 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战士的本来面貌。成书 名为《浩气长存——陈处泰烈士传》,于2013年5月由中共 党史出版社出版。 我特别感激社会学者孔海珠女士,是她的大作《“文 总”书记陈处泰》和她在《左翼·上海》这一专著中揭示 的信息给了我启示,让我从烈士的遗文和《社联盟报》等 现存的史料中循迹探微,破解了烈士那些被隐去的真事实 绩。 2016年春,忽然接到宝应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的电话 ,让我改写陈处泰烈士的传记。因语焉不详,故改稿杳然 。年末,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一同志详述要求,且赠 样书,我这才明白是让我参与《雨花台烈士传丛书》的编 写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 的要求,重新写一部《陈处泰传》。不胜荣幸,岂敢怠慢 。再历寒暑,遂成是传。 受时空与水平的限制,我无法准确评价自己的工作, 只能说,我是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与党性去做这件事 的,我真的尽力了。一切留待读者去评说吧。 书中部分上海老照片取自网络,谨向供稿者致以谢忱 。又及。 作者 2018年12月 精彩页 第一章 文化世家 在江苏省中部的京杭大运河畔有一座千年古邑,中唐之前叫“安宜”,之后更名“宝应”,一直沿用至今。在宝应城西学宫的正南,有一座石拱桥叫“状元桥”。清康熙年间,这里出了个状元叫王式丹,据说这座桥便是因他而建。之后,这里还走出过榜眼、探花,附近便又建鼎甲坊,以记载这座古邑的科举之盛。桥下溪水向东南流去不过百步处,岸边有一座由十数间小瓦平房组成的旧宅院,革命烈士陈处泰就出生在这里。这些房子都是陈家的祖产,虽经百年风雨,但一直由陈家后人居住并保有。 即使已经到了清末民初,在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古老文明传承的小县城里,谱系、郡望仍常为书香人家所津津乐道,哪怕败落到绳床瓦牖、割粥食荠的地步,也决不肯放下祖上曾经有过的那份风光的架子。城中最有名望的当数朱、刘、乔、王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入国史者不知凡几。城西陈家乃朱、刘、乔、王之外又一诗书世家。据一位旅居海外的陈氏后裔考订,陈氏先祖最近也要追溯到明朝初年,官至后军都督佥事的陈文名下。都督佥事是统辖全国各卫所的军事主官之一,“正二品,位高权重”。陈文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冬逝于宝应。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痛惜,亲撰祭文,表彰他的功勋与人品,追封为东海侯,谥“孝勇”。明朝历经三百余年,文武臣工得谥“孝”者,唯陈文一人。《明实录类纂·太祖实录》载有洪武皇帝的祭文,兹录于此,以证其人其事。 洪武十七年冬十月壬申后军都督佥事陈文卒。 文,庐州合肥人,早丧父,奉母至孝,勤于穑稼,遂富。元季,挈家从上,累官都督佥事。至是,以疾卒,年六十,追封东海侯,谥孝勇。诰曰:朕为帝王之兴,必有佐运之臣竭其忠力,故能生享爵禄,殁膺赠谥,此古今之报功令典也。尔骠骑将军,后军都督佥事陈文,克勤匪懈,挈家从我,谋勇兼济。又能审择所从,今有年矣。朕南收吴越,北定中原,东征西讨,所向克捷,尔实与有劳焉。天下既定,论功行赏,起居都府,因将与尔同享昇平之乐,岂期遽婴危疾,溘然长逝,朕甚悼焉。今特嘉尔为开国辅运推诚宣武臣,追封东海侯,谥孝勇。尔其有知,伏兹宠命。 陈文葬于宝应县城北郊,城北那条东西向的街道就叫做“谕祭街”。嗣后,陈家后裔立“三近堂”,守墓宝应,耕读传世。“三近堂”之名,源于《中庸》第二十章《治国》篇,文中记有“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三近堂”陈家以此勖勉子孙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实践。 及至清末民初,“三近堂”陈家在宝应城里尚有两支为人所称道,一支是寿承公长子务人所率,一支为仰承公长子务蠡所领。相传务蠡先生为捐一县长之职,变卖了祖产与田地。当万金纳入曹锟囊中之时,也正是曹锟被迫下台之际,陈务蠡落了个官财两空,为族人所诟病。其子陈会古(陈铁凡)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曾于上海参加反帝同盟,后旅居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等地,潜心研究甲骨文、敦煌古文献及考证出土碑刻,著作等身,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学者。 “三近堂”陈家的另一支陈务人则秉持耕读家风,为儿孙操劳终身。陈务人是陈处泰的祖父,字簧庄,清末廪生,江淮驰名的书画家。初学工笔,后改泼笔,在水法上颇见功夫。曾在镇江金融巨头许某家任家庭教师。许家藏有珍本秘籍,兼及历代碑帖字画。陈务人于教学之余,借机临摹,苦练技艺。他擅长花卉翎毛,尤喜泼墨写荷,亦工书法,以行草见长,遒劲洒脱,一派高士之风。一次,苏州金融界汪某慕名至镇江,请作墨荷一幅。画面湿润空漾,气息清新。汪某爱不释手,特邀苏州名流共赏佳品。从此陈务人声名大振,书画作品风行于苏州、无锡、镇江等地。他有三幅画曾在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其中一幅被一日本收藏家高价买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上海画集》也曾收有他的作品。陈务人长期寓居镇江,借庵堂作画室,以卖字画为生,晚年才回到宝应状元桥东贾家巷的老宅。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