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萌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前言/序言

向努力站立的你致敬
   蒋萌,许多年前,大约是2005年,我也像你今天这般
年纪,也像你在书中写到的童年的好朋友一样,从学校到
单位,然后结婚、生子,看起来顺顺当当。这天下午,我
接到单位交下来的一项特殊任务,从此知道了你的名字。
什么特殊任务?其实就是你们家被推选为全国“五好家庭”
,我负责写推荐材料。黄昏,你爸爸把各种材料包括当时一些报纸如《京华
时报》采写的文章摊在他的办公桌上,一件一件地讲给我
听,讲到紧要处,会停下来,然后慢慢地说:“小刘琼,
你不知道……”这是你爸爸的口头禅,我们文艺部的老人
都知道。他喜欢说“小童古”,说“常莉小姐”,是重庆
北碚人的俏皮尾音,他偶尔还喜欢谈论股市,谈论电脑的
各种用法。他个儿不高,但开朗,走路有劲儿,接受新东
西很快,通通达达的一个人。“真像个四川人”,我有时
候想,那时候四川和重庆还没有分家。我至今清晰地记得讲完你的故事后你爸爸的平静,以
及我的震惊。走出你爸爸的办公室,站在编辑部的大平台
上,看着许多台安静的机器,几个老编辑还埋首其中,我
记得我有点恍惚,想,这人世间真是旦夕祸福。从那时起到现在,又过去了若干年,我仍然过着一种
相对简单的生活,也是通常的生活,不能说幸福,也不能
说不幸。晚上有时会在报社大院里散散步,偶尔,也会远
远地看见一辆轮椅车,我的眼神不好,特别是在夜间,但
我知道一定是你。在这个院子里,只有你,会自己坐着轮
椅车出来散步。你爸爸说,自己坐轮椅车出来是你的需要。你要散散
心,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你要一个人静静地看看、想想
。你在建立和感受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写到这里,我
突然想。一个人跟这个世界的联系可真脆弱,腿坏了,被
限定在家里,不走出去,可能与世界的关系就断裂了。比
如你。当初从上海做完手术坐上轮椅后,才14周岁,虎头
虎脑的一个男孩,如果不自学英语,不自学电脑,不自学
写作,对外界没有任何了解,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跟外
界没有任何联系,你一定不是现在这个状态。你一定不会
像现在这样大量读书,大量写作,大量思考,最重要的,
你不会像现在这样对人、对事都很关注。会评论,会介入
,会交流,会充满感情。从你写下的这些文字,我惊讶地
看到了文笔的成熟、创作的才华,但其实最令我惊讶的是
字里行间满是赤子之真、赤子之情。它们可真干净,对童
年,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甚至对人生的苦难,都是
干干净净的,不曾蒙尘。是的,你也没有机会“蒙尘”,
但我想这更多是精神的教养。记录下的这些人和事是如此
具体细致,甚至让人怀疑,一个孩子的记忆怎么容得下这
么多细节。怎么不可能?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一定
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文字和互联网把你从轮椅上拯救出
来,用你的话说,你开始“向死而生”。你文字里充满的各种情趣,是我特别喜欢的。别人对
你的各种情义和好,你都铭记在心,文字里你并不抒情,
只是真实地记录,包括自己的感受,甚至可以看到遗传自
你父亲的幽默。这是你与外界联系的方式,也是让你检视
自己的方式,非常好!你的这种精神上的努力站立,竟然让
我想起了一部著名的好菜坞影片《我的左脚》,电影改编
自爱尔兰作家克里斯蒂·布朗的真实经历:克里斯蒂·布
朗因小儿麻痹症而全身瘫痪,却依靠唯一可以活动的左脚
成为画家和诗人。这个电影和这个故事你也一定看过,但
他在远方、在过去,你在我们的身边。你的坚持和努力,
包括你的开朗和懂事,没法不让我对你心生敬意。有谁到这人世走一遭不碰到各种不幸?这句话我可以拿
来安慰你,但我想,你不需要,因为我不是你。你的所有
不幸都要靠你自己、靠你父亲、靠你母亲来扛。而且,从
某种角度说,正是有这样的父母,才能有今天在精神上努
力站立的你。我当然要向他们致敬,但我更想向你致敬。
说一千道一万,所有外界的鼓励、赞美,包括你不需要的
同情,都是简单的、可操作的,都不能代替你所经受的一
丁点儿痛苦。所有的痛苦,身体的和精神的,最终还是要
靠你自己去承受。但是,外界会带给你很多信息,作为支撑。比如说我
,我想告诉你,在你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
真实的蒋萌。夜色里,你的轮椅车从我的身边经过,我还是没有跟
你打招呼。你不知道,我其实有社交恐惧症,我也喜欢宅
着,心满意足。像你我这样的人,心意都在心里,故事都
在脑子里,我们可以用笔和键盘去走路、去说话、去寻找
。我比你大1 0岁。你爸爸让我为你的书写一点东西,我
就脸红了。但我是由衷地欣赏你、敬佩你。我把你的故事
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今年才14岁,是你开始坐轮椅的那个
年纪。我说:“哪天带你去认识这位不平常的叔叔。” (刘琼: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

作者简介

蒋萌,1980年12月生于北京,现为人民网评论员、《观点1+1》栏目主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杂文学会理事。作者因病小学六年级休学,经过三次大手术,成为“轮椅族”;后自学英语、计算机、写作等十载,自此走上评论、杂文、散文创作道路。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及人民网、环球网等发表作品数千篇。作者被评为2005年、2006年“人民网十大网评人”,荣获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评选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称号。2005年起,每年均有作品入选全国性杂文或评论选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作者进行过采访报道。作者全家曾获“第六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美家风故事奖”(2015年)。

精彩书摘

奶奶的“大米羹”和“小背篓”
   那个年代,各种物资都比较匮乏,什么东西都要定量配给。母亲说她没吃到什么补养品,父亲说吃了几只鸡。对此,我无从考证。但我知道。孕产期的女人需要更多关爱,有些嗔怪和不满很正常。母亲说。我夜晚时常啼哭。她总要起身把我抱起来哄,由于顾不上多穿衣服。在月子里腰部受风,她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母亲的奶水一直不足。喂我这个胖小子不够。当时给新生儿定量供给的牛奶每天只有一瓶,还是不够我吃。这可怎么办呢?
   奶奶早就从重庆老家赶到北京,为的是伺候儿媳妇坐月子,并帮忙带孙子。曾养育5个儿女,此前又带过几个孙子孙女的奶奶,在养儿方面自然有一套。看到母亲奶水不足。奶奶就给我做“大米羹”。方法是,先把大米用温水泡软,之后用力捣碎:当时买不到捣蒜罐一类的东西。就用擀面杖在碗里捣,使的劲儿得有度,劲儿大了会把碗捣破,劲儿小了米又不烂。米被捣烂后掺适量水搅匀。再用纱布过滤去渣,留下米浆:在米浆中打入一个鸡蛋,加一勺蜂蜜搅匀。最后上锅蒸熟,就成了一种金黄色的、稠乎乎的流质食物。父亲说,把做好的“大米羹”灌入奶瓶,放到嗷嗷待哺的我的小嘴上,我就会咕咚咕咚地吸,不一会儿就能把满满一瓶喝光。奶奶边喂边点头微笑,嘴里还念叨着“要得”(四川话,好、赞美的意思)。
   奶奶还带来一只竹子编成的小背篓,背篓里有一块小横板当座,是南方人专门用来背孩子的,小孩在里边可站可坐。就这样,儿时的我不是坐婴儿车-出行,而是被奶奶背在背上去外面逛。奶奶是个开朗健谈的人,虽然说着一口浓重的四川话,但她在我们住的大院里一点不觉得拘谨,和左邻右舍的人很快就混熟了。一些人听不懂她说的四川方言,她笑眯眯的并不着急,就和对方慢慢说。学着用夹带着普通话的四川话讲,照样能和对方摆起“龙门阵”。北方的邻居没见过用背篓带孩子出门的,又发现奶奶这个人和蔼可亲,再加上背篓里还是婴孩的我白胖可爱,所以奶奶和我在院子里出了名,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对祖孙。
   我的名字是父母起的。他们觉得“萌”字既适合男孩又适合女孩,似乎在我出生之前就已定下。在如今的我看来,“萌”字更适合女孩,尤其是近年“萌萌哒”一词火了,与纯爷们儿形象满拧。当然。取名为“萌”有其寓意——一是,由父亲名字中的“明”字和母亲名字中的“芝”字的草字头组合而成:二是,“萌芽”意味着新生,有期盼幼苗成长之意:三是,“蒋萌”二字都有草字头,在结构上看着搭调。我身边的同龄人,名字多是由两个字组成。有一种说法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父辈经历过“十年浩劫,上山下乡”,希望自己的孩子简单一些、纯粹一点。
   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名字,本该不为多少人所知。但某天。有人敲门并询问:“蒋萌是住在这里吗?”开门的母亲正纳闷,对方说,自己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喜欢摄影,听说此处有个可爱的宝宝。想给孩子拍些照片是否可以?那时候照相机还是稀罕物,胶卷与;中印价值不菲。忽然有人慕名前来。说我很可爱,想给我照相,父母虽感意外,却也感觉开心。便欣然同意。从留存下来的照片看,那名大学生摄影师,将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糖果、流着哈喇子专注剥糖纸的瞬间记录下来。还抓拍下我手拿玩具兴奋挥舞的情景,更为我拍下一张十分传神的肖像——照片上,我微微侧着脸,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侧上方,颇有“仰望星空”的神韵。后来,我这张肖像照作为配图被登在《北京晚报》上。想来是那位大学生将照片投给报社获得发表的。我第一次上报纸是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直到多年后还被父母津津乐道。
   让孩子在1周岁时“抓周”是一种习俗,与其说它预示着孩子将来会干什么,倒不如说这项游戏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在我1周岁的时候,面对玩具车、小皮球、钢笔等物件,我随手抓起了钢笔。那时候的我肯定不知道钢笔是什么,现在的我更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会去抓钢笔。我的“选择”让当时年轻的父亲很兴奋——想来,写文章的父亲愿意看到“子承父业”,至少希望儿子今后成为有文化的人。我并不迷信,若以兴趣来看。我喜欢理科,但臻长大后确实干上了“码字”的行当,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中的必然,真是说不清。P5-8

目录

向努力站立的你致敬
第—章  快乐童年 “七斤八两”胖小子
 奶奶的“大米羹”和“小背篓”“留守儿童”“不去幼儿园”自告奋勇讲故事
 “死磕”拼音
 “问题学生”时来运转
 小乌龟带来的灵感
 晋升“两道杠”
 欢乐北戴河
 惊险峨眉山
 过了一把钢琴瘾
 老师说我长得像帕瓦罗蒂
 参加军乐团
 附:
 陪儿子练钢琴
第二章  病魔来袭
 发现脊柱侧弯
 “铁背心”治疗仪
 隐藏的元凶
 “华山”一条路
 初进手术室无功而返
 几度鬼门关生死徘徊
 救命钱不够了咋办
 放疗“拉锯战”硬扛
 附 :
 四处求医南北征战
 十万分之零点三
 让人屏息的求医之路
第三章  艰苦自学
 自学是治疗痛苦的良药
 在高考的日子里痛哭
 自修完中学到研究生英语课程
 电脑让我着迷
 从自攒电脑到涉足软件编程
 一网知天下
 附 :
 重新练习坐与走
 寻找通向未来之路
 在风雨中顽强生长
第四章  网络突围
 黎明前的彷徨
 “赛车”试水
 执着选题熬夜写作
 经历感触“大爆发”
 涉足报刊道路更宽
 放眼海外视野更广
 结缘人民网
 主持《观点+》
 感性在左理性在右
 感谢网络时代
 附:
 网坛上的“小号手”
 疯狂的写作
 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十大网评人
 出网评集进人民网
 从写日记到“父子兵”
第五章  轮椅人生
 “亚健康”找上门
 轮椅“夜游侠”
 散步一族多奇观
 小孩叫我“大爷”
 大姐话家常
 走自己的路
 重返北戴河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
 附:
 内心盛开幸福之花
 拥有可以穿越一切的翅膀
第六章  永远情分
 异姓兄弟——乐乐
 婚礼祝福
 亲密发小
 不离不弃
 越洋电话
 分享快乐
 异性朋友——晶晶
 久别重逢
 柔弱小姑娘
 英语老师
 英文传书
 互称老友
 面对牵手随缘分
 附:
 最爱的人
 一份珍藏19年的捐款名单
第七章  作品精选
 “国情”是筐还是泥?
 国足仍是“刘阿斗”
 冷观“干部弹簧年龄”
 追忆“国民床单”别跑偏
 “摩托返乡军”带来坚韧与感动
 好莱坞的“主旋律”
 星巴克“进驻”灵隐寺随想
 “武林盟主”金庸被招安啦?
 普京“被撂倒”不丢面子
 同一个世界同一张笑脸
 生命如花——记我的“忘年交”黄际昌伯伯
 我与胡昭衡爷爷的“神交”
 苏州园林的精妙
 附:
 思辨的蒋萌
 《蒋萌网评》——一部沉甸甸的处女作
 快刀和热血——读蒋萌新著《观点·良知》
后记

精彩书评

看着萌萌从蹒跚学步,长成花儿般的少年;又见
证他从生死边缘,无比艰难地获得重生;更目睹一度
沉寂的他,最终在精神上站立起来。陪儿子走过这一
路.是我最大的骄傲。
   ——母亲马桂芝
   儿子没有健全的身体,那就加倍助他生出精神的
双翅,飞向蓝天!愿萌萌以后的日子多一些阳光灿烂,
春风拂面。
   ——父亲蒋元明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全书分为“快乐童年”“病魔来袭”“艰苦自学”“网络突围”“轮椅人生”“永远情分”“作品精选”七个章节,作者回顾了其10岁那年患上绝症,四肢瘫痪,后经两次大手术,逃离了死亡线,后走上写作之路的艰辛历程,表现了其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精神。文中还讲述了父母对其倾注的爱与言传身教,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倾情帮助,讴歌了人间真情。本书已入选“中国作协2018年度重点作品扶持”名单。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全书分为“快乐童年”“病魔来袭”“艰苦自学”“网络突围”“轮椅人生”“永远情分”“作品精选”七个章节, 作者回顾了其10岁那年患上绝症, 四肢瘫痪, 后经两次大手术, 逃离了死亡线, 最后走上写作之路的艰辛历程, 表现了其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