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雨秋实--我的四十五载工作之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建国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王建国,男,汉族,辽宁丹东人。1953年1月出生,1968年10月上山下乡,1970年12月入辽宁省电信学校学习,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4年9月入辽宁大学哲学系学习,1997年8月由军队转业到地方,2013年5月退休。参加工作45年,历经多个单位和岗位,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和政治工作,先后被评为沈阳军区优秀政治教员、沈阳军区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军区优秀纪检干部、辽宁省军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在军队荣立三等功两次,在地方荣立三等功一次。
后记
断断续续历时两年半,在今天——我入党整整47年这
个有意义的日子,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的撰写,就此搁笔
了。两年半来,虽然也曾有过“没事找事、自寻苦吃”的
闪念,但在边写选读逝改到最终完稿的过程中,愈发认为
这件事做得十分必要。就个人而言,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
愿,留下了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文字记忆;就书稿的可读
性而言,浓缩整理出来的自己一生的工作经历,还有些反
复思索的切身感悟,不论对错,都会有一定阅读价值,并
非完全乏味不甘;还有一个附加收获——20余万字的汉字
输入、编排,使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了明显长进,这
也算是老有所学吧!
这部书稿的完成,有幸得到了众人的帮助。在此,谨
向真诚帮助我回忆史实、提供资料的各位老同学、老战友
、老同事,向所有给予我各方面支持的友人,一并表示最
诚挚的谢意!
岁月过而不返,人生不会重来。愿每个人都能珍爱年
华、珍重事业,不忘初心、不懈奋斗,脚踏实地地走好自
己的工作之路!
作者
20侣年4月9日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上山下乡
第二章 再入校门
第三章 圆梦从军
第四章 喜上大学
第五章 留任机关
第六章 基层任职
第七章 重回机关
第八章 履职分区
第九章 担任主官
第十章 机关党建
第十一章 人事工作
第十二章 退休之后
附录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上山下乡
从上山下乡写起,是因为根据1985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国家统一组织下乡插队的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时间算作参加工作时间,亦开始计算工龄,我就此开启了工作之路。上山下乡不仅是我工作的起步,更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起点。
一、毕业离校
我是1968年秋季初中毕业离开学校、上山下乡的。当时,我国正处在开始于1966年5月、结束于1976年10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这个时期十分有影响的一件大事,涉及全国数千万家庭、亿万人口,后来有许多学者或亲历者专门写书、写文章讲述这件事。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早且规模最大的一年,这一年,凡正常应在1966年至1968年毕业离校却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一直未毕业离校的初、高中各三届学生(史称“老三届”),全部于这年秋季毕业离校,农村籍学生直接返乡,城镇籍学生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均赴农村务农,有的去生产建设兵团,有的去国营农场(林场、牧场、苇场、渔场等),大多数直接插队建立青年点,统称上山下乡。对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起因,当时人们普遍归结于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后来得知,除此还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经历了三年的积压后学生毕业离校的事已经无法再拖了,当时城镇根本不可能同时收纳人数众多的“老三届”学生就业,而农村建设又很需要一批有知识的青年。
作为“老三届”的一分子,我属于六八届初中毕业生,说是初中毕业,实际上在初中只读了一年书。我于1965年在丹东市实验小学毕业,考入当时的全省重点中学——丹东市第二中学,1966年初中一年级快要结束时,全国开始搞起“文化大革命”,六七月份学校便“停课闹革命”,投入批判“封、资、修”的运动中了。运动之初是学生自发地写“大字报”,之后又成立了若干“红卫兵”组织,学校里很多领导和老师被当作“走资派”“牛鬼蛇神”,胸前挂着大牌子、头上戴着很高的纸帽子受到批斗。我们低年级同学开始时基本上是旁观者,后来在高年级同学带动下也参加了“红卫兵”组织,我们几个要好的同班同学觉得“八一战校”的袖标比较好看,就一同参加了“八一战校”,曾随高年级同学到街上贴大字报、刻印散发传单以及红卫兵“大串联”,我与几名同学先后两次分别到北京、沈阳、本溪“大串联”,主要是看大字报,1966年11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了毛泽东主席第六次接见红卫兵。到1967年初出现“武斗”后,学生们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大都不去参加活动了,同学们仨一群、五一伙,每天四处游荡,有时到学校转转也没有什么事。一直到1968年春季提出“复课闹革命”,解放军军训团进驻了学校,还发了“丹东抗大二中”的新校徽,但实际上只搞了一段时间的政治教育和队列训练,又下乡、下厂劳动了几次,并未真正“复课”,到这年秋季就被告知中学毕业,要动员学生上山下乡了。而所谓的“毕业”,既未举行毕业典礼,也未发放毕业证书。接下来的上山下乡动员工作并无周折,当时同学们对下乡意味着什么、以后将会怎样均没有细想,积极响应号召抢着报名。
按照统一安排,我们六八届学生于1968年10月28日正式离开学校奔赴农村。这一天,是继9月17日首批之后当年丹东市又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日子,大家一早带着行装在学校会齐,前往青年广场参加市里统一组织的隆重欢送仪式,之后便分乘数百辆卡车分赴各自的下乡地点,市内沿途到处是欢送的人群,可谓声势浩大。当时,我所在的丹东市第二中学初中一年三班,有一部分同学自己联系插到本班以外的其他青年点,其他同学自愿组合分成三个青年点,我们这个点为五男四女共9名同学,下乡到了地处辽宁东部山区一个不到30户人家、以满族人口为主、仅有100多村民的小山村——地图上标志的一个叫刘家堡子的自然屯,当时的行政区划是丹东市凤城县瑷阳公社富家大队第三生产队。班里另两个点分别在同一公社的富国大队和瑗阳城大队。这年下乡时,我们这一届是学年最低的一届,年龄相对也最小,我当时不满16周岁,同一青年点最大的不满17周岁,最小的小学五年制毕业的一名女同学不满15周岁。虽然年龄很小,但大家充满激情,10月28日下午到达青年点,29日做了简单安顿,30日就到生产队出工干活了。下乡后,大家推选我当青年点点长,一名女同学当副点长。自此,我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既有艰辛与付出也有成长与收获的难忘日子。
P1-4
导语
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王建国多年的工作历程。从上山下乡,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72年参军,到1997年8月由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45年,历经多个单位和多个岗位,从奔赴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到毕业后到六连担任副政治指导员,以及军旅生涯的25年,到最后在地方工作的点点滴滴。该书描写生动细致,生动地记录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岁月,写出了当代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和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阅读后让人感同身受并非常令人回味和反思,给人以启迪。
序言
自1968年10月28日作为城镇知识青年赴农村插队务农
,至2013年5月6日下午正式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养老,似乎
转眼之间就走过了45年的工作之路。退休之后,每天以读
书看报、上网浏览、休闲健身、含饴弄孙为主要生活内容
,同时着手收集归拢散乱于四处的工作笔记、日记、文稿
等。起初,边收集资料边顺手随意翻看一下,后来却常常
禁不住流连其中,因在翻看的过程中,不仅为自己回放了
留存脑海中的那一幕幕往事,还使自己忆起了许多已经忘
怀了的事。此时蓦然感悟到,4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
是瞬间,而对于个人来说,则是一段漫长的人生历程,其
一情一景、一点一滴,虽极为平凡,却着实值得留恋,且
不乏刻骨铭心的记忆。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
存际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人生使命,任何个人的命
运都不可避免地与国家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纵观历史,
我所走过的这45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发展变化
最急剧的45年,发生的历史事件、留下的历史印痕实在太
多,生活、工作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这一代人,其经历
和磨炼也自然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特色。从我个人来说,
这45年历经多个工作岗位和社会角色,经历可以算得上比
较丰富,其间有喜悦快乐,也有伤感缺憾,有可资欣慰的
成长进步,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懵懂错误。退休后身处局外
客观地回望和思索这45年的经历,有一种感受凸显于心:
在我的工作之路上,“幸运之神”——历经单位的各级组
织、领导和同学、战友、同事的厚爱——始终伴随和护佑
着我,使我得以算作是同龄人中的一个“幸运儿”;与此
同时我也切身体味到:这种厚爱必须有个人的脚踏实地、
不懈努力与之相结合,唯此才能使你走出一条充实的工作
之路,没有个人的努力也难有他人持续的厚爱。如果把组
织与他人的厚爱加之个人的努力比作春雨,那么,一个人
的充实成长就可以看作是秋实,这种春雨秋实相互交融的
历程是人生永远不应也不会忘怀的宝贵财富。正是在这样
一种心境下,我逐渐产生了把这45年的工作经历归纳整理
出来的想法,并于2015年秋开始动笔。撰写过程中,感觉
退休后仍在做的一些事情也应记载下来,故又增设了一章

需要说明的是,从最初动议到整个撰写过程,我本意
都不是作为人们常说的“自传”来写,因为那可能有一定
的标准和体例要求,而我对此毫不熟悉。我只是凭据脑子
里的记忆和现存本子上、文稿中的记载,将自己的工作经
历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以写实的方式用文字梳理重现
出来。所谓“相关的一些内容”,是指在工作经历之外,
间或穿插了一些随机的感受、反思和一些必要的情况介绍
,如有关的社会背景、事情由来、工作环境、身边的人与
事等,包括一些轶闻趣事。另外,从自己现存的资料中选
取了12篇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文稿附录在后面,这也是
我工作经历的侧面反映。书稿总体上是按工作时段分章,
但对一些具体事情并未完全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在
写法上是完全随意的。由于这只是一个写实性的工作回忆
录,内容比较单调,加之我不会文学修饰,有的地方有点
像“工作总结”,有的地方又有点像“流水账”,读起来
可能会感觉乏味,但我本意就是要将这些经历如实地记载
下来。
要说写此回忆录的目的:一是为了使退休生活更充实
、更有意义,逼迫自己继续用用脑、费费神,不至于乍闲
生懒;二是在自己更老了之后,能随时比较方便地回望一
下所走过的路,促使自己不断地有所反思,也可以从中细
细品味工作之路上的幸运;三是可以给亲友们看看,特别
是可以让子孙后代借此了解一下他们的这位前辈,并使他
们从中略知一点距离他们很遥远、他们所不知晓的这一段
历史,尤其是这一代人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
内容推荐
本书中,作者王建国凭据脑子里的记忆和现存本子上、文稿中的记载,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以写实的方式用文字梳理重现出来。所谓“相关的一些内容”,是指在工作经历之外,间或穿插了一些随机的感受、反思和一些必要的情况介绍,如有关的社会背景、事情由来、工作环境、身边的人与事等,包括一些轶闻趣事。另外,从作者自己现存的资料中选取了12篇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文稿附录在后面,这也是他工作经历的侧面反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