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母爱向左焦虑向右(母性矛盾心理解析)/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芭芭拉·阿蒙德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芭芭拉·阿蒙德,私人执业的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师,是旧金山精神分析中心(San Francisco Center for Psychoanalysis)的一名教员,也是斯坦福大学名誉兼职临床助理教授,还是《治疗性叙述:虚构的关系和心理变化的过程》(The Therapeutic Narrative: Fic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一书的合著者。
书评(媒体评论)
阿蒙德不但是一个母亲,还是一个有着37年从业
实践的精神分析师,她借鉴过去的经历,带领读者开
启了一场冒险之旅,穿越了母亲内心的阴暗面和秘密
。《母爱向左,焦虑向右》一书非常引人入胜。
——《纽约客》
《母爱向左,焦虑向右》一书改变了关于母性矛
盾心理的错误说法。
——《女士》杂志
《母爱向左,焦虑向右》一书探讨了一个几乎所
有人都知道但却无人提及的主题。我要向每个新手妈
妈、熟手妈妈、好妈妈和坏妈妈推荐这部十分有趣的
研究作品,而她们的儿子、丈夫、父亲也可以从这本
书中获益匪浅。
——《华盛顿邮报书评世界》
后记
多起女性产后携子跳楼的新闻让公众意识到了产后抑
郁症的严重性,但我们仍然缺乏对母性矛盾心理的了解,
对陷入挣扎和绝望的母亲们缺少同理心。不少网友在新闻
报道下留言,例如“孩子真可怜”“她有没有想过孩子”
等。按照本书中的分析,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母亲在带着孩
子跳楼自杀时的确是考虑过孩子的,而且认为她当时的做
法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即这个世界这么糟糕,充满了痛
苦,她要把孩子“带回去”。
许多女性迈过了生产的鬼门关,却在产后的生活里身
心煎熬。她们因照顾孩子而长期缺觉,导致自身状态不佳
,既要操心孩子的健康和成长,还要担心自己在职场的位
置,有的还要料理家庭事务,早已身心俱疲。这个时候,
如果她们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很可能会陷入极端的境地
,在情绪崩溃的那一刻,自杀往往成了她们唯一的表达方
式。
产后抑郁症是母性矛盾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母爱
向左,焦虑向右:母性矛盾心理解析》一书还分析了其他
母性矛盾心理。作者芭芭拉·阿蒙德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
医学院,有着37年的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从业经验,也是
斯坦福大学的兼职助理教授。在书中,阿蒙德博士结合自
己的临床案例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做母亲
时恐惧和焦虑的负面心理,说明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渴望和
享受做母亲,她把女性的这种心理称为矛盾的母性心理。
阿蒙德博士在书中探讨了不同程度的母性矛盾心理的表现
形式和内容,分析了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
决办法。她认为,母性矛盾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有的女性将其表达出来了,有的女性将其隐藏在心里,而
有的则拒绝承认自己有这种矛盾心理。阿蒙德博士认为,
女性有这种矛盾心理是正常的,并且是可以治愈的。女性
要相信自己母性的力量,相信母性中爱的一面终将战胜矛
盾、恐惧和黑暗,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家庭成员要理解女性做母亲时的矛盾心理,分担育儿事
务,减轻女性在育儿过程中的压力;社会应当降低对女性
母亲光环的期待,为女性平衡其母亲身份和其他身份提供
便利。
作为译者,我很高兴能有机会翻译这本书,希望它能
给挣扎中的中国妈妈们带来勇气,鼓舞她们直面母性中矛
盾的一面,相信母性中爱的力量,并且积极地寻求帮助。
.同时,男性读者也很有必要拿起这本书,了解母性中的
矛盾心理,学习如何去帮助他们的爱人。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一些人。我要感谢负责本书
出版工作的编辑们,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把这本书的翻
译工作交给我,还给了我比较自由的翻译时间。在翻译过
程中,我曾多次就疑难问题请教同事曾仪菲博士,她热情
相助,我们常常就语言难点展开讨论。此外,还有王哲老
师、付颖老师、刘彩虹老师、徐汇溪女士、何欢先生,他
们都对本书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帮助,有求必应。在此,我
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何莹
目录
第1章 母性矛盾心理的普遍性
第2章 母爱:母性欲望的力量
第3章 “超好母亲”的微妙矛盾心理
第4章 “开始之前”:女性害怕生出怪兽
第5章 女性的生殖恐惧:更多临床案例
第6章 瑞秋的故事:内化的矛盾心理和隐藏内疚心理的危害
第7章 是谁的错?矛盾心理的外化
第8章 当恐惧变成现实
第9章 从孩子的视角来看
第10章 吸血式母性:从星妈到侵入性母亲
第11章 母性中至暗的一面:杀子
第12章 以后会发生什么?矛盾母性的命运
第13章 母亲们要怎么做
译者后记
精彩页
矛盾心理是指我们对生命中重要的人产生的一种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母性中的矛盾心理是一种正常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既不是犯罪,也不代表失败。本书讲的就是母亲的矛盾心理。
2002年5月12日母亲节那天,《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周末风尚”专栏的社论是伊丽莎白·海特(Elizabeth Hayt)写的《承认对做母亲的复杂感受》(Admitting to Mixed Feelings about Motherhood)。20世纪八九十年代,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已经开始做父母,他们的热情和完美主义使母亲的角色变得理想化,而今人们普遍难以接受这种过于理想化的母亲角色,这篇文章表达的就是这种情绪。在看到这篇文章的前两天,我和一位35岁左右、有两个子女的年轻女士谈论她上的育儿课程。虽然她上这个课是为了学习关于孩子成长发育(尤其是学步时期)的知识,但她最强烈的反应却是她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解脱。在了解到其他父母在带孩子时也会感觉精疲力竭、孤独、厌倦和情绪失控后,她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并不是只有自己才这样。鉴于这位女士不但受过教育,而且在感情上比较敏感,但她仍感到是一种巨大的解脱,这着实让人印象深刻。我猜想大部分参加这个课程的女人都跟她有一样的感受。
2001年7月2日,也就是在《纽约时报》发表母亲节那篇社论的10个月之前,《新闻周刊》(Newsweek)封面刊印的大标题让人震惊:《“我杀了我的孩子们”:是什么使安德烈·耶茨失控》(“I Killed My Children”:What Made Andrea Yates Snap?)。安德烈·耶茨是名护士,也是五个孩子的妈妈,这五个孩子都不超过七岁。安德烈·耶茨患有抑郁症,还有严重的产后精神病。一天早上,她产后精神病发作,感觉绝望,无法控制自己,就把五个孩子都淹死在浴缸中。继这篇文章之后,安娜·昆德兰(Anna Quindlen)在其主持的专栏“最后的话”中写了一篇题为《失眠时扮演上帝》(Playing God on No Sleep)的文章。安娜·昆德兰在文中坦承,尽管她和其他人一样都被杀人者吓到了,但她在某种程度上非常能理解这背后的原因。
前面提到的上育儿课的年轻母亲之所以有如此反应,上述文章中的悲剧之所以会发生,其背后的原因都是由于母亲的矛盾心理,这也是本书试图研究的主题。母亲的矛盾心理或者说是母性矛盾心理,指的是母亲对孩子产生的一种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以及由负面情绪所引起的焦虑感、羞耻感和内疚感,所有的母亲都可能产生这种心理。如果你讨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朋友、同事、异性,或是其他种族、宗教和国际的人,那么你会被认为是不幸的人,人们会认为你不理智、偏执、人际不佳,甚至精神失常。但是,如果你讨厌你的孩子,你就会被认为是魔鬼、没有道德、违反天性,是邪恶的。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向读者揭示和解释矛盾的母性心理、想法和行为的可能表现形式,并尽可能地弄清楚它们真实的面目。母性矛盾心理其实是正常的,既不可避免又普遍存在。我的第二个写作目的是鼓励女性寻求各种各样的帮助,其中包括能让她们在得到倾听和理解的同时又不会遭到负面评论和谴责的心理治疗。
围绕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投资和职责的争议存在已久,但直到20世纪出现的争论才最关乎当代妇女的独特困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产阶层母亲的“理想形象”是家庭主妇,专职照顾家庭。
P2-3
导语
芭芭拉·阿蒙德著何莹译的《母爱向左焦虑向右(母性矛盾心理解析)/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系列》颠覆了关于母爱的世俗观念,揭示出母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作者深刻剖析了女性成为母亲的心路历程以及母性概念,是一本对女性心理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作品。本书不仅适合那些具有母性矛盾心理的母亲们阅读,也适合想帮助这类母亲们走出困境的咨询师或治疗师阅读。
序言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每个人生命里最为重要的关系,
因为我们都是由母亲的子宫孕育而来,并在出生后又与母
亲形成了最早的关系。在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年头,母亲通
常是我们生命里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人物。没有母亲的
精心照料,我们通常很难活下来。因此,母亲生存状态的
好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存状态。
社会对母亲通常会有角色要求和期待,这种期待一般
会通过母亲的母亲传递给她们。因此,每个母亲心中都有
来自社会对母亲要求的理想母亲的形象,而她们通常又会
按照这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当一些母亲发现
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达到这个理想标准时,她们可能就会
否定自己,从而对社会、自己和孩子产生内疚和羞愧,这
种自我否定可能会带来母亲的焦虑和抑郁,而这种焦虑和
抑郁又可能会通过母亲传递给孩子。母亲由于这种内疚和
自责转而会攻击孩子,而这些表现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
影响。
《母爱向左,焦虑向右:母性矛盾心理解析》的作者
探讨了具有此类情结的母亲们所处的困境,并试图找到解
决的办法。
母性矛盾心理通常聚焦在三个方面:母亲自身、母亲
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这三个方面的矛盾表现在每个方
面都有好坏之分:好母亲和坏母亲、好关系与坏关系、好
孩子与坏孩子。这其中的“好”与“坏”就构成了一对矛
盾。母亲希望自己是“好”母亲,自己的亲子关系是“好
”关系,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而通常母亲会感受到
自己是“坏”母亲、自己的亲子关系是“坏”关系、自己
的孩子是“坏”孩子。如果母亲努力去改进了,但仍然没
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好”母亲、“好”关系和“好”孩子
的话,她通常会自责、内疚、羞愧、焦虑或抑郁。
作者重点处理了母亲觉得自己是“坏”母亲、自己的
亲子关系是“坏”关系和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的情况
。她扮演着母亲和精神分析师的双重角色,致力于帮助具
有这种状态的母亲们走出自己的困境。
当一个人对自己母亲的角色、对自己的亲子关系和对
自己的孩子越是不满、越是否定,就越会为自己带来攻击
和伤害、越会让自己不满意的部分变得更加糟糕。
因此作者主张,女性先要从自己的原生家庭的角度去
理解自己的母亲,去理解自己当初在母亲那里作为孩子的
自己,去理解当初自己在母亲那里和母亲的亲子关系,去
理解自己的母亲对她的母亲角色的要求,以及母亲在现实
中做到的母亲的样子和对她做母亲的态度,然后再去理解
自己对做母亲的内心愿望、期待和感受。当一个母亲对上
述内容理解之后,也就对后面的接纳做好了准备。
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是充分地理解自己母亲的身份和
状态,就越能接受自己的局限和限制,接纳自己的不足和
缺陷,而不会苛刻或过高要求自己,从而成为一名让自己
和孩子都满意的母亲。
没有标准的母亲,也没有理想化的母亲,只要能够根
据自己的特质和孩子的特质来调整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就能成为一位称职的、有利于自己和孩子成长的母亲。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通过自己作为一位母亲的经历来
示范如何理解母亲自己,以及如何做到自我接纳。其次,
作者运用自己身为精神分析师的专业优势,通过自己和同
事的一些临床案例以及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案例来剖析具有
母性矛盾心理的母亲的特点,并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来解
读这些矛盾心理背后的心理动力。最后,作者为以上矛盾
心理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本书是一本剖析母亲心理成长经历的书,又是一本为
那些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内疚、自责、
羞愧、焦虑等情绪的女性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书。通过
本书的大量案例,你可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也会通过作
者的剖析更加理解自己,同时,你也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
自己问题的方案。
本书作者具有深厚的精神分析的功底,本书不仅适合
那些具有母性矛盾心理的母亲们阅读,也适合想帮助这类
母亲们走出困境的咨询师或治疗师阅读。
沈家宏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督导师
广州白云心理健康研究院院长
内容推荐
研究证明,母亲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母亲们存在矛盾心理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矛盾心理又会导致她们产生焦虑和内疚感。
在本书中,作者芭芭拉·阿蒙德用优美的文笔揭示了这个让人不安的问题。她说明了产生母性矛盾心理的根源,讲述了这种矛盾心理在女性及其子女的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并从轻到重描写了不同程度的母性矛盾心理的行为表现,其中包括那些有正常感的以及有高度不安感的母性行为。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想要完美育儿是个难以实现的理想。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展示了对母亲们的理解和同情,也说明了女性应该如何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加理解自己,并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