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生意气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宋培学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宋培学个人文集,收录其求学、在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期间撰写的理论及相关管理业务文章与讲话76篇,分理论篇、新闻出版管理篇、新闻出版业务篇、电影篇、语言文字篇、翻译作品篇、散文篇七部分,配不同时期照片46幅。 作者简介 宋培学,1957年5月生,山东招远人,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高级编辑。 高中毕业后下过乡,当过工人;197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辅导员:1986年读研究生;1989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兼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2015年调任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2018年退休。 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工作,发表理论和业务文章30余篇,编著、译著和主编的图书20多部,500多万字。 目录 序言 自序 理论篇 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继承与发展 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 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加强党的建设重点在基层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 阔步走进新时代——谈学习十九大报告体会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新闻出版管理篇 谈稿酬制度改革 出版社经济纠纷的预防 浅析图书编校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 出版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探索 加快转变出版社发展方式 新闻出版业务篇 他山攻错 文学名著的兼收并蓄 让中国名人传说代代相传 索引编纂史上的里程碑——评介《大型古籍索引丛书》 梁实秋与《莎士比亚全集》 学林之盛事学界之利器——评前四史索引 出版史上的旷世之作 我国将帅文化的一项重要成果 一代大师的书写精神 对两篇论文的评价 汉字快速记忆的可贵探索 充分发挥评论的应有作用——2016年评论类优秀作品点评 电影篇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奥地利出访工作纪实 倾力培养复合型电影人才 通过影像展现中国藏地风情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电影产业促进法》 用影像承载记忆用镜头保护未来 助力中国数字电影技术发展 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 保护、修复、传承戏曲电影 努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赴加参加“金枫叶国际电影节 开创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新篇章 四十不惑 打造网络大电影新生态 语言文字篇 谈日汉词语中的往返借用 论《左传》“谓”字句式 一部理想的古汉语虚词工具书——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要掌握一词多形 数码文字规范正义 怎样选购工具书 翻译作品篇 楔子 请教 银白色的容器 末日 本钱 爱的通信 女人的年龄 诱拐 危险的同居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散文篇 奥地利之行 出访俄罗斯、法国纪实 吉林自由行 分房(相声) 吃面条(评书) 献给毕业40年 沉痛悼念老部长田聪明 悼东林 哭母亲 悼念母亲 想念母亲 工会的作用不可替代 知天命的人 240寝室的故事 我的特殊经历 喜欢朝鲜族饮食 小两口吵架不记仇 “小升初”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 序言 梁刚建 首先祝贺宋培学同志的个人文集《书生意气》出版发 行。 我是2004年6月调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任社长、总编 辑的,直至2014年2月离开,在出版社任职近十年。十年时 间,我与宋培学朝夕相处,朝乾夕惕;同甘共苦,同舟共 济。对于宋培学,我可以说知己、知底、知心、知性。提 起他的为人处事,可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正如这本文集的书名一样,宋培学的最大特点就是“ 书生意气”。他的书生意气,不是一味追求犀利,失去基 本原则立场;不是死守条条框框,不知变通;而是有忠实 坚定的信仰,豪爽奔放的意气,读书人的意志和品质。他 为人正直、坦率,有一说一,从不拐弯抹角;他有读书人 的坚守和气质,肯吃苦,不放弃,不言败。我刚来出版社 时,他时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当时 正值北京“非典”过后,恐慌尚未消除,出版社发到外省 的图书,有的连包儿都没拆,就原封不动退回来了。这一 年图书销售大幅度下滑,经济效益急剧下降。面对困难, 出版社领导班子专门开会研究解决方案,他根据出版社的 实际情况大胆提出暂时收缩市场书、加强合作出版和系统 内自费出版的方案,并很快制定出编、印、发管理办法。 由于采纳了他的方案,调动了编辑、出版和发行人员的积 极性,两年之内,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升。 他在出版社干了26年,可以说是老出版人了。他掌握 政策和法规,熟悉出版业务和流程,了解市场行情与规律 ,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牢牢把握出版导向,严把图 书内容关、选题审批关,书稿终审关。什么书能出,什么 书不能出;什么属于超范围出书;什么书需要专题报批, 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真正让出版社做到了“三出一不出” ,即出好书、出精品、出效益,不出问题。他精心组织策 划出版优秀出版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点开发新闻传播与广播影视方面的图书,使这类图书的 比例提升到65%以上,《当代广播电视台百卷丛书》《中 外影视大辞典》《世界各国广播电视概况》《广播电影电 视法规汇编》《纪录电影文献》《中国电视论纲》《广播 电视新闻系列教材》《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 现代传播系列丛书》《数字广播电视书系》等一大批图书 ,在系统内乃至全国创造了良好品牌形象。 他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出版社转企改制。2009年的转 企改制,对出版社来说是重大变革,在时间紧、任务重的 情况下,他协助社长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报送修 改转制方案、召开座谈会、职工自愿选择、召开职工代表 大会等重要工作。12月23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有限责 任公司正式揭牌,标志出版社的转企改制迈出了第一步。 在整个转制过程中,他贯彻总局党组的指示精神,认真做 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协助社长为出版社解决了四大难 题:一是妥善安置了离退休职工;二是在职职工自愿选择 了去向;三是解决了在职职工住房补贴和采暖补贴;四是 争取了一笔转制资金。 他是一个风趣幽默、才华横溢的人。他兼任出版社工 会主席,把出版社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情 趣盎然。每次联欢会上,他都表演不同的节目,什么讲笑 话、说评书、表演相声、唱地方戏,信手拈来。体育活动 更是技高一筹,什么篮球、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呼啦 圈、象棋、围棋、五子棋,样样都会,每次活动他都带头 参加,完全融人群众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社的乒 乓球运动非常普及,从职工到领导班子,人人都会,人人 都参加。每次运动会这个项目报名人数最多,竞争也最激 烈。普及之下必有提高,我社的乒乓球运动在总局都是出 了名的,每次比赛他都带队参加,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比赛 ,每次我们都能拿到前几名的名次。出版社工会组织的文 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季的植树爬山、夏季的全国 书博会、秋季的职工运动会,成为当时的三大品牌活动。 他的这本文集,可以说是个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生活经历的长期积累,是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折射出 一位普通领导干部的成长史。文集内容涉及政治理论、新 闻出版管理与业务、电影、语言文字、翻译作品及散文等 多方面,真实体现了出版人“杂家”的含义,涉猎广博, 旁征博引,学贯古今,融会中西。我相信文集的出版会给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一个很好的借鉴,会对普通 领导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帮助。希望宋培学同志退 休不褪色,继续发挥余热,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添 砖加瓦。 是为序。 2018年8月 (作者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广播 电视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导语 本书是作者多年工作、学习经验的总集。分理论篇、新闻出版管理篇、新闻出版业务篇、语言文字篇、电影篇、译作篇、散文篇等部分。由于作者长期从事新闻出版、电影等管理工作,对相关行业十分熟悉。有几篇关于汉语的学术论文,中心明确 ,逻辑严密,证据确凿,深得学界同仁赞赏。所论问题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政策性很强。还有一些日文的译文,做到了信、达、雅。另外一些散文,抒发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对读者多有启迪。书稿无政治问题、政策问题、导向问题等,对新闻出版、电影电视等工作有指导作用。 精彩页 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继承与发展 一 思想路线的正确与否,是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这是经过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反复证明了的事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执政60年、拥有7500多万党员的政党,就是因为坚持了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已在十六大报告中得到阐述并郑重写入党章,十七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进一步予以确认。这是一条贯穿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的思想路线,是一条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88年的奋斗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出发,创立了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风格的思想路线。它的基本发展脉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的束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加上了“解放思想”这个新的内容,面对如何摆脱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的束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加上了“与时俱进”这个新的内容,面对如何摆脱“本本”束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创造出了新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二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88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难看出,党的思想路线也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取得成功,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走向低谷或失败。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头20年间,由于党还处在不成熟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一直受到右的或“左”的方面干扰,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实践证明: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由一个远离中国的“国际指挥中心”来指挥中国革命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虽然我党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了错误,汲取了教训,但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前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经在党内盛行一时,并因此使中国革命遭到惨重的损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同这种错误进行不懈斗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了党的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对党的事业成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并通过延安整风,把全党的认识统一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来。1941年5月,在延安整风前夕,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深刻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之后,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又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正是在这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走出了曲折,形成了一整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并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赢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认识论原理,科学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并运用中国化的语言凝练而成的。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