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阮义忠谈艺录(共3册)(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阮义忠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阮义忠,著名摄影家,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先后在《幼狮文艺》《汉声》杂志任职,开始摄影生涯。1988年起在台北艺术大学任教,1992年创办《摄影家》杂志。
1999年起随证严法师行脚,为佛教慈济基金会工作。2013年,开始在海峡两岸开办摄影工作坊,旨在传授其在摄影方面的毕生之所学,弘扬摄影的人文精神。
一直坚持用传统的暗房工艺冲洗照片,其纪实摄影作品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目录
《想见 看见 听见》
卷一 想见
爱哭的童年
回家的方向
北埔十三巡
八尺门、摄影、我
人与土地:我的摄影主题,我的成长背景
台北谣言:为城市造像的感慨
四季的故事
失落的铁轨·失色的梦
抽屉里的浪花
老伴
卷二 看见
寻找方大曾
丈量永恒的尺度:吕楠
谜语和真相:陈传兴
期待上帝:冯君蓝的《微尘圣像》
君子庄灵·灵视人间
向自然习法:谈张志辉的摄影专题《胸无成竹》
卷三 听见
重听伦纳德·科恩
彻底的异乡人:罗伯特·弗兰克
黑暗报告,良知之光:唐·麦库林
永远的布列松
想念亚美尼亚
《摄影美学七问》
第一问 摄影与存在
与陈传兴对谈影像的本质
第二问 摄影与心理
与陈传兴对谈影像的创作心理
第三问 摄影与伦理
与陈传兴对谈影像的创作伦理
第四问 摄影与批评
与陈传兴对谈影像的欣赏与批评
第五问 摄影与科技
与陈传兴对谈影像的起源与变革
第六问 摄影与表现
与汉宝德谈影像语言的特性
第七问 摄影与人文
与黄春明对谈影像语言的领域
《未完成的梦》
每画一张画,就像自杀过一次
丁雄泉访问记
虽然我来自东方,我已背叛东方
谢理法访问记
美术不要忘了做「文化作用」的事
庞曾瀛访问记
门里门外
廖修平访问记
墨韵与灵性的存在
赵春翔访问记
将视界放在广大的空间及深邃的时间里
萧勤访问记
我个人是没有重要性的
李明明访问记
两个故乡,台南和巴黎
陈锦芳访问记
附录
中国的画家
阮义忠的线画:自我心灵的独白
精彩页
爱哭的童年
很少回忆儿时的情景,因为我的童年仿佛没有欢乐可言。一想到我就会赶紧打住,让思绪转个方向,免得碰触到无所不在的隐痛。
大概是这个缘故吧,日子久了,我竟变得有往事健忘症,留在记忆中的孩提事情,每一桩都只是残缺片段,连不成一则稍微完整的情节。印象最强的反倒是结局;留在记忆中的那些经验无论是怎么开始和发展的,最后都是不愉快地收场。因此,我大半只记得伤痛,而忘却其他枝节了。
在我童年的那个年头,台湾的经济还是很差的,乡下人只有靠极为认命的勤奋和节俭,才能勉强养家。继承祖业木匠的父亲有九个小孩要养,把所有体力和精力都投在刨刀、凿子、铁锤和一批批木材堆里;唯有如此,才扛得住沉重的生活担子。
他那一日日弯驼的背、一日日衰老的容颜、一日日稀少的头发,始终就不曾给过孩子们慈祥亲切的感觉。他很少开口说话,也很少对我们展开笑容。孩子和他的沟通都透过母亲传达,甚至连他在生气,也都是妈妈咬着我们的耳根:“你爸要处罚你了!”我们才知道。
父亲的木讷和严厉,使家里笼罩着一层高压的气氛,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无法把自己的感情倾吐出来,彼此很少沟通,大家都是闷着地一日日长大起来。而我,是家中性情最烈的,不像兄弟姊妹那般,以温驯听命的态度来尽子女的本分。我会表示不满、抗议,甚至以逃学、离家出走来抗拒自已的不幸命运。
不过,在我有胆量和能力搞革命前,也就是幼儿到学前阶段,我只有以每个人都有的本能——哭,来表示抗议。
我的爱哭是极为出名的,连附近邻居都怕了我。我动不动就哭,而且只要嗓门一开,就没有人劝得了,只有在我哭够了,觉得已经把家里搞得鸡犬不宁时,才会甘愿地打住。而那时,我通常是筋疲力尽,喉咙都哭哑失声,就地一瘫就累极睡倒了。
在那些无理取闹的哭阵中,我那已经被扫把竹条鞭笞过的手和腿,会再加上很多条伤痕。但不论父母怎么吓我,或再加打几顿,我都不会妥协,继续哭,哭到大人们束手无策,反而会担心我哭伤了。那时,妈妈或者祖母会塞些我平常最喜欢吃的糖果或想了很久的一支蜡笔,希望我收住哭声。尽管这些东西都得存上一两个礼拜的零用钱才买得起,但我都会把它们扔得远远的。我记得,自己那时的脾气真是人鬼都怕。
我的爱哭,被亲戚们认为是极没出息的表现;叔伯在教训堂兄弟姊妹们时,都会引我的例子为戒:“像阿忠那款,你一世人就完了!”
然而,在小小的那个年纪,我却一点也不以自己的臭名为辱,还很得意地认为:唯独我有能力搞得大家都头痛。
那种哭,是需要极大技巧和毅力的,动不动就长达两三小时,除了身体消受不了,有时还会惹来没人理的惨况。大人斗不过、哄不住,也就不再吓唬或施小惠了。于是,我往往会落得既可怜又可笑,独自在角落里,从轰轰烈烈的嚎啕变成有气无力的呜咽。想想不甘心,鼓起精神再来一场声势更壮大的,好证明自己没被打败。
我把每一场哭都当成突击战,一怨怒就向家人放冷箭。然而,有一天,我再也不想哭了,其中缘故,正是史无前例的一场壮烈长哭。
为什么而哭倒是忘了,只记得自己没阖眼地哭到天亮。从傍晚开始,我就往地上一坐,拒吃晚饭、拉开嗓门。妈妈在全家大小都下了饭桌之后,把我的碗筷留着,将剩菜拨到另一只小碗里,无可奈何地向靠在门坎旁的我说:“哭饿了,就自己来吃吧!”
夜色急遽地冷清而深沉,家里大小一个个洗过澡,准备上床睡觉了。每个人从我身边走过,都得把脚抬高一点,以免被我绊倒。
爸爸盯着我,摇摇头,叹了一口极为失望的气,丢下一句:“现世(丢脸)!”姊姊用脚尖碰碰我,使眼色叫我作罢;妹妹踮着脚跟,怕惹火了我遭殃;两位哥哥则见怪不怪,从我身上一跨而过;弟弟们有的不明就里,有的对我做鬼脸。
我依旧哭我的,不顾一切。不多久,寝室的鼾声开始响起;月亮渐高,映在地上的窗框影子,由斜长逐渐缩短。餐桌上的我那份饭菜终于隐没在黑暗中。
外面的猫叫、犬吠断断续续地传来,终至寂静,唯一能听到的就是我几近虚脱、如游丝般的喘息。我隐约地体会到,没什么人、什么事会被我的哭声打败;这场仗彻头彻尾是我在和自己拼斗。
半夜,妈妈起床来劝我上床,几乎已败阵的我却仍然坚持着不投降。妈妈莫可奈何,怜爱地在我手中塞了一个硬币。我已无力和以往一样把它扔远,只是不愿接住地任它滑出手掌,硬币滚在泥地上,没有半点声音。
妈妈回床上去了,留下我生气地盯着眼前的硬币。在漆黑的角落,铜板稍稍反光。两毛钱就想让我妥协?我哭不出来,仿佛最后一点的自尊都被击溃了。
天际渐渐露白,硬币上的花纹越来越清楚,我终于知道,那是一枚刚发行的一元新钱,大小与两毛硬币相仿。以我当时一周一毛的零用钱,得十个星期才存得起来!
这样的下场,真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破碎的尊严已恢复,我的哭终于使家人付出了大代价。可是,我竟然扔走了一块钱!虽然那一块钱依旧躺在地上
导语
《阮义忠谈艺录》是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代表作的升级珍藏版本,含《想见 看见 听见》《摄影美学七问》《未完成的梦》三部代表作,如同一位启蒙者与拓荒者写给青年摄影人的“秘籍”,将创作的奥妙娓娓道来。同时收录百余幅经典摄影作品,印制精良,是艺术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
序言
在人生的起跑点上
阮义忠
人生七十才开始,没想到我也将抵达这个起跑点了。
我很幸运,在离开老家宜兰近半个世纪后,因举行《回家
的路上》摄影展而真正重返故乡。市公所提供了由旧公寓
翻修的文创空间,让我当工作室,但我想想觉得太可惜。
工作室只能由我一人独享,若是将它转化为展示空间,把
我几十年来累积的大量照片逐步整理出来,就能变成一档
档展览,述说一个个故事。
于是我开始一有空就进暗房放照片。工序单调而重复
,可是,隐藏于银盐粒子里的那些负像,在安全灯下透过
放大机于相纸上曝光,浸入显影液中,从无到有地浮现出
影像时,总会让我百感交集。往事历历在目,就连现场给
我的感动也鲜明如初。
摄影的魅力就在于它像时空胶囊,不但把一个年代的
氛围封存起来,还紧紧系住了镜头前后的人的关系,让我
仿佛又回到了按快门的当下,自起跑点往后倒退了不知有
多远。站在起跑点就是准备要往前冲刺,离起跑点越远就
越轻松、越没负担;看事物的心境不同,一切新鲜有趣,
就像刚学会一种新游戏。
二〇一八年一月一日,以我为名的阮义忠台湾故事馆
推出了第一个展览。原本打算只展自己的作品,但转念一
想,若是以双个展的形式,与台湾文学、绘画、建筑、科
学、考古等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跨界对话,岂不是更有
意思;一来向前辈致敬,二来透过作品对话,激荡出新的
火花。
第一档找了做什么像什么的全才黄春明,除了写小说
,他还创作撕画、组织儿童剧团。我当年在《雄狮美术》
撰写“摄影美学七问”专栏,和黄春明对谈,希望用他拍
的照片配图,在他的一袋三十五毫米底片中挑出三卷。虽
然后来只刊登了两张,但我知道,其他影像也十分精彩,
呈现了台湾的乡土生活。于是,我以《黄春明的三卷底片
》和自己的《有名人物无名氏》对话,结果非常成功。
之后,我找了蒋勋。他在池上养病期间,每天面对着
东台湾最美的风景,用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节气变化的光
影,表现倾听天籁的心声。第二档展览就是蒋勋的《池上
日记》与我的《花东纵走一九七九》。接下来,传统建筑
研究专家李乾朗的《古迹图影》精笔勾画出的剖面图,让
我们不仅看到古迹的外貌,还见识了一个躯体的骨骼与血
管。我则呈现自己所拍的台湾著名古迹、被九.二一大地
震摧毁前的雾峰莱园,当时i塞个南方园林还有人生活于其
中…”
每年推出春、夏、秋、冬四个展览,虽然至今只呈现
了七档,但未来四五年的展览我都已经有了想法。策划这
些展览让我体悟到,任何人、事、物,无论属于多么久远
的年代,只要还有人能与之对话,他(它)就会一遍又一
遍地重新活过来。试想,这些展览若是十年后再度推出,
对下个世代的人来说,不就又是新的!有些东西很快就会
被时间淘汰,有些东西却会随着光阴流转越发醇厚芬芳,
散发出更璀璨的光彩。
我闲不住,这辈子除了拍过很多照片,写过的文字也
不少,有些连自己都忘了。承蒙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美意,
将《想见看见听见》、《摄影美学七问》、《未完成的梦
》函装成《阮义忠谈艺录》,对我来说,这是一份极有意
义的生日礼物。是的,二〇二〇年七月我就七十岁了,正
式踏上生命的起跑点。
在这一年,我首先要把四十年来发表过的十个摄影主
题——《北埔》、《八尺门》、《人与土地》、《台北谣
言》、《四季》、《正方形的乡愁》、《失落的优雅》、
《有名人物无名氏》、《回家的路上》、《恒持刹那》—
—重新印制,函装成《台湾影像史册:阮义忠经典摄影集
》,送给精挑细选出的七十家台湾图书馆。其次,就是把
我的插画编辑出书。
台湾故事馆二。二。年七月开展的那一档内容也已构
想好了——不展我的照片,而是呈现半个世纪前,刚从高
中毕业的我,在《幼狮文艺》工作时所发表的数量惊人的
插画。跟我对话的是已往生的前辈画家席德进。他是最早
肯定我的人,曾在台湾早年十分重要的学术刊物《大学》
为文嘉许我——《心灵的独白:阮义忠的线画》。而我也
曾应席先生之邀,在他举办展览时,于《幼狮文艺》发表
文章——《人与自然的重新结合:论席德进的画》。
为了尽量收齐数据,我到几家单位的藏书库中,翻遍
那些泛黄的旧杂志,把旧作一一拷贝下来。这才发现,我
不止插画多,还写过已被自己忘得一千二净的文章,如《
现代艺术的困境》、《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为<交响
曲欣赏解说全集)配图的心得》、《从柏拉图<飨宴)中
一段文字的三种中译看“美的观念”的发展情形》,以及
《绘画书简》四篇。在编辑画册时,将这些文字加入,就
会使原本全是插图、稍显零碎的内容变得有骨有肉,整本
册子除了可看性之外,还有可读性。书名当然也想好了,
就叫“心灵的独白:我的插画时光”。
这些陈年旧事和甚至已从记忆中消失的作品,如今看
来依旧新鲜有趣,相信旁人看了也会有同感。有时,老东
西也可以非常当代啊!
真没想到,居然会越老越忙,最近待在暗房的时间
内容推荐
《想见 看见 听见》是阮义忠第一本个人随笔集,让文字与影像发生奇妙反应,将自己的人生底片一一显影。《摄影美学七问》通过与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传兴、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学家汉宝德、重量级小说家黄春明的对谈,探讨摄影本质,堪称华人摄影启蒙书,曾获陈丹青、顾铮、吕楠等人力荐。《未完成的梦》是一个做着“画家梦”的小水兵阮义忠,与八位旅居海外的华人画家的通信集,收入数位海外重要画家的肖像、手迹及珍贵画作,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史料。三本书从不同角度切入,跨越摄影、绘画、音乐、建筑等众多领域,让读者走近摄影作品背后的阮义忠,感受生活美学、文字的温度和字里行间的人文情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