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永平,古典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俗文学研究,旁涉神话学、图像学、古代思想史等。著有《包公文学及其传播》《禳灾与记忆:宝卷的社会功能研究》《丝绸之路与文明交往》等,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等。 目录 上编 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文学何为?——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探案式逆推与“N级编码”、“N重证据”、多重解码兼就多重解码与叶舒宪教授商榷 四重证据的升级改造与国学建设的当代价值 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与叙述大传统 中编 文学人类学与文化大传统 献祭文化传统与“替罪羊”理论 早期文明交往、分岔中的“屠龙”文化传统 民族民间屠龙文本与禳灾隐喻 迷狂与书写:对“天书”母题的再反思 “大闹”与“伏魔”:《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的禳灾结构 神话观念到民间信仰:明清宝卷所见西王母信仰本源 祭祀仪式剧与包公形象的演变 陕西“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 下编 文学人类学与物叙述 论纪念碑性玉器的文化编码 一个禳灾祭祀的神话文本:臊子面文化传统论 曹唐游仙诗中的仙洞原型——兼及历史演进中的乌托邦定势 口头与书写之间:文学传播史的一次大变局——以元代包公故事传播为中心的考察 后记 导语 本书立足文化传统的复杂关系,从大众熟知的文化现象入手,解释人类历史绵延中出现的各种神话、图腾、民间信仰等文化现象,为读者呈现了文化大传统的内在结构和作者文学研究的本土化探索。文中案例生动有趣、语言平实,是一本难得的学术普及性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从文学人类学的文化大传统视角研究具体文化问题的成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探讨文学人类学的文学观、文学人类学的“N级编码”与“N重证据”的关系、四重证据的升级改造、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与叙述传统的关联等问题;中编围绕献祭文化传统、文明交往中的“屠龙”等个案展开;下编围绕玉器的文化编码、臊子面的文化传统论、仙洞原型、口头与书写传统等个案展开。本书从不同角度论述文学人类学与文化大传统,包括民间神话、祭祀、禳灾等文化传统的关系,为读者呈现出文化大传统的内在整体结构,为文学研究的本土化做出具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