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村改居社区作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空间转型意味着乡村生活世界的总体变革。本书以川东北村域空间转型实践为考察主线,透析从空间建构、空间解构、空间分化到空间重构的缠变历程中,乡村家庭空间、邻里空间和公共空间发生的结构性转型,以及生活世界呈现的国家化、行政一市场化、多元化、社村化的特征。在村域空间转型过程中,权力通过作用于空间,并与空间作为一个关系整体,影响并建构了社区的生活世界。国家、市场、社区三种权力在主导社区生活世界的权重关系中是有所不同的,其演变过程是以国家、市场主导的外生动力与乡村精英、社村社区内源性动力相互建构的结果,由此形成了从“国家主义”到“社村主义”的空间整合模式。 作者简介 茹婧,1982年生,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西华大学“青年学者”,台湾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社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社会学、社区研究、社区工作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村改居社区的空间重构与协同治理研究”(17CSHO15),主持厅级、校级科研项目4项,主研和参与国家级、部级和厅级项目6项;在《探索》《山东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等全国中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1篇;参编《四川省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7)。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村域空间转型的时代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生活世界理论:从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向 第二节 空间理论:从空间哲学到空间社会学 第三节 分析框架:空间——生活世界 第三章 空间结构与生活世界样态(1949年以前) 第一节 坝子村的自然地理空间 第二节 坝子村的经济——政治空间 第三节 坝子村的社会空间与生活世界样态 小结 “权力的文化网络”与村庄“内卷化” 第四章 空间建构与生活世界的国家化(1949-1978) 第一节 家庭唯成分论与生活世界“去自主性” 第二节 邻里“机械团结”与生活世界单调性 第三节 社队生产单元与村落政治——生活共同体 小结 政治空间规制与单向度的生活世界 第五章 空间解构与生活世界的行政——市场化(1979-1997) 第一节 家庭回归与生活世界半指标化 第二节 邻里网络与生活世界准市场化 第三节 村政重建与乡村生活弱组织化 小结 行政——经济空间发育与生活世界的延展 第六章 空间分化与生活世界的多元化(1998-2004) 第一节 土地征用与空间分化 第二节 家庭空间裂变与生活世界的碎片化 第三节 邻里空间分异与生活世界的区隔化 第四节 社区空间悬浮与生活世界的无根化 小结 经济空间资本化与生活世界的断裂 第七章 空间重构与生活世界的社村化(2005-2015) 第一节 家庭空间新生与生活世界的世俗性 第二节 邻里空间再造与生活世界的内生性 第三节 社区空间重塑与生活世界的公共性 小结 社会空间凸显与生活世界的回归 第八章 空间转型、权力整合与生活世界的协同 第一节 空间转型与权力交替:生活世界流变的表征 第二节 权力整合与社村主义:重建生活世界的可能 小结 空间转型与权力互构:生活世界的秩序重建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2 社区居民访谈提纲
导语 本书把一个“明星”社区的空间和生活世界放在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路线图景中,力图展现“村改居”社区的变迁逻辑。 从“村改居”的空间生产与生活世界实践的关系入手,探讨社区空间生产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和优化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