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召,1965年生,文学博士,长期从事延安历史文化研究,相关著述有《延安文人》(《延河边的文人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延安曾经是天堂》《延安缔造》《图说延安》《天上星星延安的人》等,主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1-60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延安文艺繁华录-延安地平线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朱鸿召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朱鸿召,1965年生,文学博士,长期从事延安历史文化研究,相关著述有《延安文人》(《延河边的文人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延安曾经是天堂》《延安缔造》《图说延安》《天上星星延安的人》等,主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1-60卷)》。 精彩书摘 革命文艺大集结 (1935.10~1939.12) 抗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改写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进程,吹响了革命文艺的集结号。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及时回应时代社会关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带着理想,怀着梦想,千百万文艺家、文艺爱好者和爱国志士们,从中央苏区,从亭子间里,从五湖四海奔赴延安,活跃在陕甘宁边区,穿越在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前线。各路革命文艺队伍汇集交流,催生出各式各样的文艺社团组织像雨后春笋,延安成了歌的海洋、诗的城堡、抗战革命文艺的高原胜地。 文艺队伍会师 东北沦亡,华北危急,华东危急,华南告急!抗日烽火,救亡图存。随着南京中华民国政府迁都武汉、重庆,原先集聚在北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新文化运动知识群体,纷纷逃难迁移。武汉、重庆、桂林、延安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新文化运动中心城市。到延安去,到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陕甘宁边区去,那里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那里是中华民国政府属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赫然成为一代人的政治时尚,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风向标。不愿意做亡国奴的文艺家和文艺青年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集在宝塔山下,延水河边,延安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抗战文艺中心之一,并且是最有创新活力的文艺中心。 长征来的文艺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带来了红色革命艺术火种和精神传统。用文学艺术动员群众,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焕发出革命力量,形成“手中拿笔”的队伍与“手中拿枪”的队伍大会师,彼此协助,相互策应,共同战斗,是中国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 红军文艺宣传队。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中央苏维埃革命政权时期,革命文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成为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瓦解敌人、打击敌人的斗争武器,表现出鲜明的先进性、群众性、时代性特征。苏维埃政府艺术局、苏维埃剧团(蓝衫剧团)、高尔基戏剧学校(蓝衫学校)、工农剧社等革命队伍里的艺术组织,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革命文艺发展经验。危拱之、李伯钊的革命歌舞;陆定一、贾拓夫编创《长征歌》;毛泽东的诗词创作;黄镇的沿途速写,胡底的活报剧,都成为长征途中鼓舞人心的革命艺术奇葩。在这支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队伍里,多才多艺的钱壮飞、廖承志,卓有成就的学者冯雪峰、成仿吾,还有吴亮平、李一氓、舒同、彭加伦,以及林伯渠、谢觉哉,等等革命者,他们本色都是能文善艺的读书人。红军长征带来革命文艺传统,为延安革命文艺发展设置了一个高亢嘹亮的红色起点。 西北工农剧社。1935年11月,中央接受西北革命根据地“列宁剧团”,改编为“西北工农剧社”,危拱之任主任,随红军长征到陕北的十几名文艺工作者和红小鬼加入剧团。团员40余人,分为歌舞班、戏剧班。1936年1月,该剧社改制为人民抗日剧社。 人民抗日剧社。1936年1月,工农剧社更名改制为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危拱之。成仿吾创作话剧《三姐妹》,冯雪峰创作《苏维埃活报剧》,雷经天创作话剧《战场上的黄昏》,王世荣创作《军事活报剧》《海军活报剧》《统一战线活报剧》,危拱之创作《生产舞》等作品。 人民抗日剧社总社。1937年4月,人民抗日剧社更名为人民抗日剧社总社,作为苏区戏剧运动的中心组织,领导延安和苏区各地剧团,团员发展到200余人。杨醉乡、黄亚光、高克林先后担任负责人。延安城里基督教堂改造为中央大礼堂,举行重大文艺演出。下设中央剧团(原人民抗日剧社)、平凡剧团(中央机关工作人员)、铁拳剧团(原红军大学)、战号剧团(抗大学员)、青年剧团(延安青年戏剧爱好者)等文艺演出机构,分头到陕北各地巡回演出。主要演出剧目有《查路条》《活捉汉奸》《送军鞋》《除恶霸》《欢送老大哥》《打回老家去》等。 目录 前言 革命文艺大集结(1935.10~1939.12) 文艺队伍会师 文艺组织勃兴 文化生活活跃 集体创作硕果 救亡歌曲高峰 抗战文艺大繁荣(1940.01~1942.04) 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文艺创作精彩纷呈 戏剧艺术繁花似锦 文艺批评火辣热烈 出版发行蔚然成风 文化交流频繁畅通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05) 会前广泛征询意见 会上自由激烈争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批判王实味事件 文艺界整风运动 文艺政策调整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国际传播 工农兵文艺大发展(1942.06~1945.08) 深入工农兵生活 创作工农兵文艺 兴起新秧歌运动 革命电影新发展 民间艺术新发现 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大会 陕甘宁边区模范文化工作者 人民文艺新出发(1945.09~1948.03) 开赴新解放区 延安文艺资源整合 人民文学硕果累累 人民艺术成就斐然 人民文艺星光璀璨 “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跋语:走向新中国,创造新文艺 后记 内容简介 延安文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峰,是中国现代艺术上的奇峰,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巍峨群峰,其独特的内容精神和审美品质,需要我们放宽学术视野,去寻找学术阐释的话语逻辑体系。 本书详细记录了延安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们轰轰烈烈的文艺运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从革命文艺大集合,到抗战文艺大繁荣;从工农兵文艺大发展,到人民文艺新方向;无论是活报剧、街头诗、报告文学,还是杂文、小说、秧歌剧……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事而著。全书反映了那个“激情迸发”的时代下,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们的赤胆忠诚和一个时代的伟大创造精神。 内容推荐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落点和出发点, 延安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集结地, 人民文艺的出发点。延安革命文艺家们用自己的行动纵身投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洪流, 真实表现了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欺侮, 顽强抗争, 获得独立自主的苦难辉煌, 真实表达了亿万工农大众翻身解放, 浴血奋斗, 当家做主的悲壮喜悦。这在中国文学艺术上是未曾有过的历史篇章,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是别具一格的审美范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