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十讲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马平安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今天传统文化复兴的盛世时代,学习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独领风骚的儒学经典,《论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今日时代所缺乏的精神家园。《论语》是一部关于人生的教科书。它虽然没有涉及对自然生命的管理范畴,但对于人自身的讲求以及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则有着十分独到的思考与总结。作者从忠恕、理想、学习、知人、交友、修身、济世等多方面来讲读《论语》。作者认为,学习《论语》,就是向孔子师徒取经。向他们讨教成人之事:如何学习、怎样交友,如何处世,怎样修炼自身,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怎样让自己习得尧舜之道,快乐、充实地生活、工作,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对社会对朋友有益的人。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讲 孔子:为世人立心的一个读书人 第二讲 忠恕:打开《论语》的一把钥匙 第三讲 理想:支撑人生前进的一盏明灯 第四讲 学习:开启智慧达到彼岸的法舟 第五讲 知人:进入社会处世做事的基础 第六讲 交友:共同砥砺扶持前行的伙伴 第七讲 修身:追求快乐圆满人生的法门 第八讲 济世:找寻治国平天下经验智慧 第九讲 反观:《论语》我译及其他问题 第十讲 小结:作者读者《论语》对话录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提起《论语》,很多人的脸上都会露出复杂的表情。 这些神态中,有崇拜的成分,有希望通过学习而得之的成 分,也有望而却步的畏难成分,还有个别不屑一顾的成分 。 这也不难理解。 在崇拜者的眼中,《论语》是国人的《圣经》,增一 分不可,减一毫不行,神圣不可侵犯。得之一分则喜,学 而不悟则忧,用而不得则惧。 在学习者的眼中,《论语》是人生的导师、向善的根 本。学之有益,习之有得。希望能在生活与工作中坚持学 习并践行之,通过这本经典提升自己的境界。 在畏难者的眼中,《论语》是圣人的言论。一则是圣 人的标准是那么地高不可攀;二则是先秦的古文体也确实 太过陌生,上手后读不懂、解不得。虽然知道《论语》的 价值,但最终还是放弃不学。 在不屑者的眼中,《论语》不过就是一部有关道德的 经书。在他们看来,其中的道德说教、忠孝仁义在今日物 欲横流的社会根 本就行不通,学之倒可能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上述人群中,我倒是比较认可 与同意第二种人的观点,即《论语》可以被学习、被运用 ,在实践中成为人们心灵的甘泉、处世的标尺。 第一,《论语》不是宗教,不是教条,它只是记载了 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行,也记载了孔子部分高徒的言行,是 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语录,没有那么玄奥,也没有那么神 秘。可以知、可以学、可以用。 第二,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那 种永恒的魅力。《论语》可谓是一部关于人生的教科书。 它没有涉及对自然生命的管理范畴,但对于人自身的讲求 以及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独到的总结。学《论 语》,就是向孔子师徒取经。向他们讨教成人之事:如何 学习,怎样交友,如何处世,怎样修炼自身,如何树立远 大理想,怎样让自己习得尧舜之道,快乐、充实地生活、 工作,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 个对社会对朋友有益的人,一个不虚度此生的人。如此而 已,岂有他哉! 第三,在今天传统文化热的背景下,学习经典为当务 之急。作为独领风骚的儒学经典,《论语》给我们展现了 一个今日时代所缺乏的精神家园。当今社会,物欲横流。 物质是极大丰富了,衣食饱暖不再成为迫切的问题。现代 化过程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丰富满足的一面,但观今日之世 界,人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幸福感。人们的心灵世界不 是充实、快乐、甜怡、满足,更多的是欲望膨胀、精神空 虚、心情焦躁、前景迷茫。究其原因,就在于处于后 工业社会中的人们,丧失了对人性中高贵层面的期盼 、追求与超越,致使灵魂堕落而不自知。《论语》中孔子 师徒的言论以及孔子师徒对人性高贵的追求和坚持,为我 们进行自我救赎指出了一条道路,它可以让我们重新找到 心灵安放的家园,放下我们背上“物欲”这个沉重的十字 架,这也许就是今日“古文运动”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吧。 第四,学习《论语》,不必千人一面。常言说,一千 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照葫芦画瓢,一千个人的 眼中也就会有一千个孔子。你可以从《论语》中孔子师徒 那里学习谈话、辩论的技巧;你也可以从《论语》中孔子 师徒那里习得君子的品德;你可以从《论语》找你所需, 用你所用;你更可以从《论语》中发现中国文化高贵的灵 魂,让自己投身于这条民族的文化长河,从中洗涤自己, 找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若能做到上述一二,或 许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找到了自我救赎的路径与获取幸福的 智慧方法。 第五,还要啰唆一句,对《论语》有兴趣的诸君一定 要明白,此典籍只是一个古典文化的符号,是千百年来民 族灵魂中的文化传承基因而已,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 药,不会满足你的酒色富贵梦,也不会因为你对它进行学 习解读就会立刻让自己心想事成、脱胎换骨。须知道:“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自己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是为序。 马平安 2019年4月于西山脚下 导语 本书是著名学者马平安的潜心力作,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读了《论语》。全书共计十讲,分别从孔子、忠恕、理想、学习、知人、交友、修身、济世、反观九个方面入手进行讲读,帮助广大读者学习其中的精华,助力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纯粹、对社会对朋友有益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读《论语》,坐久假寐,既觉,神气清甚,心体 浩然,若天地之广大。盖欲少则气定,心清理明,其 妙难以语人。 ——陈献章 精彩页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在鲁国昌平乡陬邑的尼山附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鲁源村),一名叫颜徵在的年轻女子产下了一名男婴。这个男婴,就是后来被中国人长期奉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夫子。 “大成至圣先师”,名号确实高了一点。“大成”“先师”都还算名副其实。至于“至圣”,夫子在世时就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是这样客观评价自己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看来,孔子是绝对不承认自己是圣人的,他只是认为自己在学习和追求上做到了坚持不懈、在教书育人上做到了诲人不倦而已。毕竟,只要是人,多少都是有点局限的,对于这一点,孔子十分清醒。在他的眼中,圣人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而知之者”;二是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拥有权位的王者。这两点,他显然都不具备。 夫子青少年时,备尝艰苦。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他一来到人世间,生活中就布满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说起来甚至有点讽刺的意味,就是他的生命的孕育,在中国正统的文化观念看来也是满含着耻辱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陬邑宰,是一位以武功见长的武士,以勇力闻名于诸侯。最让他名声大振的是在倡阳之战中,他竟然用双手托起城门的千斤闸,让鲁军安全撤离。想来,叔梁纥也算是那个时代的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颜氏女与叔梁纥“野合而生孔子”,而此时的叔梁纥据说已是年过七十的耄耋老者,颜徵在可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妙龄少女。在中国人的意识里,“野合”本身就含有某种非礼的味道,最起码是不合乎后世人们那种所谓的“礼”的规范,更何况他们的年龄还有着那样大的差距,确实是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无论怎样,一个后来被历史证明了是伟大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他的长相也有点异样:“生而首上圩顶”——小脑袋中间低而四面高,其状如丘,所以得了孔丘这个名字。孔丘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他成了一个父爱缺失的穷孩子,长时期内,母子二人在贫困中艰难度日。孔子后来常常这样辛酸地说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谁会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中华儒家文化的一位奠基者。谁又能想到,他竟然能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在思想上达到了一个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命运和走向。 二 夫子虽然说他自己“吾少也贱”,但是,这个穷孩子的身上却流淌着殷商贵族高贵的血液。 根据《史记》中的说法,孔子先祖是宋国贵族,其家世一直可向前追溯到微子,所以孔子又可说是殷商贵族的后裔。但那是怎样的贵族呢?微子当然是孔子的祖先中最有名望的一位,他被司马迁称为殷商“三仁”之一,但这位身为皇兄而又忧国忧民的仁者在殷纣王的暴政之下可说是一筹莫展,最后只好无可奈何地弃君而去。不仅如此,在周武王伐纣灭殷之时,微子还“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史记·宋微子世家》),倒戈转向了周武王的一方。因此,武庚之乱平定后,微子受周公之命,“代殷后,奉其先祀”,这便有了后来的宋国。 孔子的先祖中较有名的还有六世祖孔父嘉。这位身为宋国大司马的贵族,只因为娶了一位漂亮的夫人,就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并引起了宋国的一场内乱。这件事情在《左传》中有简洁而生动的描述:“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后来,孔子的曾祖孔防叔也是“畏华氏之逼”,才从宋国逃亡到鲁国的。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