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普鲁士国王(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德)海因茨·奥夫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海因茨·奥夫(Heinz Ohff,1922—2006),德国作家,生前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记者,同时是《每日镜报》文化专栏的主管,以在文学和戏剧批评领域的建树而著称,曾获颁德国联邦功绩十字勋章,意大利罗马城市金牌。奥夫一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作品:《苏格兰使用手册》《绿侯爵:海尔曼`冯`普于克勒- 穆斯考的惊险人生》《普鲁士王后路易丝:云中星辰》《卡尔`腓特烈`申克尔或普鲁士之美》《亚瑟王:传说与历史》《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普鲁士的命运》《威廉`特纳:昭示天象》《波茨坦之挽歌》《来自鳄鱼群和其他艺术家那里:二十年来的三十个批评》等。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作家,他的主题主要是普鲁士:在过去的这 些年里,海因茨奥夫的名字因他关于建筑大师申克尔 、西奥多枫塔讷、“绿侯爵”普于克勒-穆斯考及普鲁 士王后路易丝的书籍而十分突出。 ——《柏林晨邮报》 《普鲁士国王》显得十分朴实无华,但在数百页 的描述中,汇集了关于德国200余年历史的海量信息。 海因茨奥夫不仅做到了下笔诙谐有趣、言简意赅,而 且还成功地体现了普鲁士历史在整个欧洲大环境里的 显著地位。 ——《威斯特法伦邮报》 目录 代前言 译者序 第一章 成王之路—腓特烈一世 第二章 粗鲁的教育者—腓特烈`威廉一世 第三章 智勇双全—腓特烈大帝 第四章 漫不经心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 第五章 温和的弊端—腓特烈`威廉三世 第六章 普鲁士的纠结—腓特烈`威廉四世 第七章 不愿为帝的帝君—威廉一世 第八章 在波茨坦与魏玛之间—腓特烈三世 第九章 满天烟火掩盖下的脆弱—威廉二世 年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精彩页 第一章成王之路——腓特烈一世 即使是在当时,人们也认为那是一种奇怪且不当的行为。一个“小”贵族,勃兰登堡的选帝侯,为了给自己加冕成国王,带着他的全体朝臣在寒冬中启程。他们必须在冰雪中行进,目标行省位于地图上显得漫无头绪、散乱不堪的国土的最远端,毗邻波兰与俄国。这一切,都只源于对于一个王国名号的渴望。300辆差旅车和行李车分成了四组,3万匹马为此被征用:自人类有思想以来,和平年代里还未曾有过如此大规模的冒险活动。 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整整十二年前,他从他那威望素著的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个头衔,而此时他正寻求更高的地位——于1700年11月17日,在柏林登上了将他载往柯尼茨贝格@的豪华马车,那里也是他出生的地方。但远征只在上午进行,因为下午是侯爷接受臣仆参拜与赞美的时间。而所有的夜晚,都在所经之处的名士贵绅的簇拥中度过。 有意或无意之间,他建立了一项牢固的传统。几乎所有后继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国王,都要举行前往东普鲁士柯尼茨贝格大教堂的加冕之旅,并盛大其事。只是在时间选择上,会避开这一在东欧来讲最不令人愉快的季节。 未来的国王,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正为这纯属多余且成本昂贵的晋级欣喜若狂,并对到达柯尼茨贝格已经急不可耐。他的妻子,即未来的王后,没有与他同乘,而是与自己那风度翩翩的小叔,阿勒布海希特@,共处一车。后者贵为总督,自是不会亲力去操缰驾辕的。他们两个都毫无匆忙之意。苏菲·夏洛特,这位受到子民们超乎寻常爱戴的选帝侯夫人,对于登上世俗权力的巅峰毫无兴趣。所有这些为了谋求王室地位而引起的纷扰,她都淡然相对——真是智者。 腓特烈则由于极度爱慕虚荣和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极少被贴上智慧的标签,但他的智商却无法被低估。对于艺术与科学这两个领域,他即使不算热衷,至少也称得上兴趣浓厚。身受良好教育的侯爷通晓多门语言,除了在17世纪的宫廷中无可替代的法语之外,还会讲德语、波兰语及流利的拉丁语。 腓特烈的挥霍癖,其实根源于在他父亲“大选帝侯”身边度过的过分俭吝的青年时代。而他夸张的虚荣心,则或许与他令人不敢恭维的外表有关。据猜测,他最多也就是中等身材。在他很小的时候,曾被一位保姆失手摔在石板地上,从此留下了些许驼背的痕迹。而奇怪的是,侯爷晗恰试图通过戴超大号的假发来掩饰自己的这一瑕疵。蓬松、隆起的假发,使他看起来更像是发育不良的样子。两条细腿支撑着瘦弱的身躯。自童年时便患上严重的哮喘,在他成年后也随之加重。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烈咳嗽会将他袭倒,而这也正是侍奉他的人所畏惧的,因为这会严重影响侯爷的心情。 应当指出的是,做为国王,腓特烈一世看上去颇显儿戏,但人们也可以豁达宽容一点:与其他人相比,他的地位更加来之不易。他的身边总是有人想让他靠边站,视他如废人,最早的时候是他极尽强势的父亲,现在则是在各方面都比他更优秀的妻子——苏菲·夏洛特,就在不久前,这些人的名单中还包括他曾经的老师——丹克勒曼。此公耿直正派,备受信任,可身为宰相,一贯试图对腓特烈耳提面命,目前正因此而身陷囹圄。 众多关于腓特烈常见的不公正评价之一是,他没有知人之明,永远会受蔽于精心设计的阿谀奉承。可他的初衷总是好的,并在政治交易中证明了自己出类拔萃的外交能力。身为改革派的新教教徒,可以得到来自天主教的帝国皇帝,利奥波德,对其——不是很有说服力的——王室资格的认可,即是他的杰作之一。更需要指出的是,他的成功并非通过战争或通常伴随此种转变的流血牺牲来完成。之所以能够一击得手,纯粹是凭借他的政治手段、说服技巧、非军事性的战术与谋略,以及金钱的力量。 可他王国的后世史官们,对此无疑深感尴尬。不然还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们对于腓特烈一世及新王国普鲁士不同寻常的崛起,永远抱以淡淡的不以为然,并把所有的成就都毫不犹豫地归功于腓特烈辞世已久的父亲呢? 无可否认的是,若没有大选帝侯的政治远见及天才般的腾挪手段,这不被看好的新王国诞生于世间的机会将更加渺茫。大选帝侯为这个国家,也为日后的王国打下了基石。可在此基石上,以一种令人愉快的、完全非英雄主义的方式缔造王国的,正是大选帝侯的这个儿子。只是他和平的征服过程,在他同时代的人,甚至某些后世子孙看来,竞好似一场儿戏。 事实上也差不多如此。因为无论是这场严冬之旅,还是随后于柯尼茨贝格所展示的所有奢华与荣光,其后都并没有坚强的实力做为后盾。最重要的是,这片并不以财富著称的土地正面临着资金短缺。于总部柏林,腓特烈的“宫廷雕塑家”安德烈亚斯·施吕特,在负责建造一座对于勃兰登堡公国来说规模过于宏大的宫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新王室资格的承认,是以在那时堪称天文数字的600万塔勒为代价交换得来的。而接下来的加冕仪式和庆祝活动所需,也不低于这个花费。在柯尼茨贝格,工程师们已经开始建造两座喷泉,一座可以喷出白葡萄酒,另一座 导语 海因茨·奥夫用他那支属于训练有素的新闻工作者的生花妙笔,不只描述了作为国家首脑的腓特烈、威廉和腓特烈·威廉们的功绩与弱点,还把他们的女人、宫廷圈子以及种种传说和奇闻怪谈次第呈现。 极少有一个王朝能像霍亨索伦家族一样,在主宰普鲁士王国200余年的时间里,为后世留下如此厚重的历史。以一种清晰、渊博且幽默的表现方式,海因茨`奥夫刻画了1701年到1918年历代普鲁士国王的肖像。他不止描绘了从腓特烈一世到威廉二世的宫廷生活,而且也将他们的私人世界展现于世人面前,他也因此成功地让德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得以变得活灵活现、触手可及。 序言 一个名叫“普鲁士”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这个 名字也极有可能永远不会再被恢复。历史上,它前后两次 成了牺牲品。第一次:为了实现让全德国人团聚于一个统 一国家,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梦想。第二次,也是决定性 的:作为替罪羊,虽然这些罪行并非肇始于普鲁士,而是 由德国梦想家的那些身着棕色制服的继承者所犯下的。 毫无疑问,牺牲精神本就是普鲁士精神之一,只是在 这两次事件中,自我牺牲的行为却都是由误解而引发的。 威廉一世在1871年清楚地知道,从“普鲁士”到“德意志 ”以及他本人从“普鲁士国王”到“德意志皇帝”的转变 ,将意味着普鲁士王国的自我毁灭。而1947年,当与盟诸 国终于将德意志帝国解体后,他们对待帝国中“非普鲁士 ”的部分格外宽容。 误解究竟源自哪里?1871年时,是出于对德国统一的 过高评价,并相信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会轻易地甚至过分 轻易地演变为战争威胁。1947年时,则是夸大了普鲁士在 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国家, 一个信守“各得其所”格言的国家,一个居于其中的子民 都时刻准备将“己之所有”奉献并对内心的准则遵行不悖 的国家,普鲁士拥有的并不纯粹是在国内外媒体中的良好 声誉。恰恰相反,从很早时起,无论是否公正,人们就已 经先入为主地认为它身上具备德意志民族那些所有不令人 喜欢的特点。 看起来,普鲁士似乎是“军国主义”确凿无疑的发祥 地,可人们往往忽视了其他的德国邦国也在同样不遗余力 地为战争做着准备。同样被忘记的还有这样的事实,即欧 洲的其他国家,比如英国,如果不是正好在战争中与普鲁 士结为盟友的话,都会对普鲁士抱有发自内心的敌意。由 于腓特烈大帝在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中战绩彪炳,因此没有 像不肯参与“克里米亚战争”的腓特烈·威廉四世那样受 到世人的责难。普鲁士人将军国主义作为了立国之本来对 待,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对其加以运用时大多保持着极 为审慎的态度。普鲁士军队的实际创建人,那位“士兵国 王”,几乎毕生没有参与过战争(只有一次令他犹豫不决 的例外,也是因他必须履行已有条约中的责任)。“士兵 国王”的曾孙腓特烈·威廉三世也有同样的顾虑。他曾发 表过立场坚决的和平主义宣言,并希望成为一名太平国王 ,尽管他本人对军队很是热爱。他试图避免战争,但不久 后就在欧洲诸强使者的轮番劝说下,身不由己地卷入到民 族战争中去。至于偏偏是他被选中成为战胜拿破仑的队伍 中的一员,则是世界史上最苦涩的事后回味之一。 普鲁士没有哺育出拿破仑(或希特勒)这样的人物, 即便是横行无忌且无往不利的腓特烈大帝,也绝非暴君。 在那些被他入侵的国家,所有从当地获取的生活用品、马 匹乃至服务,都会被付款,分毫不少。他既没杀死过昂吉 安公爵,也没清除过恩斯特·罗姆?。而普鲁士则是世界军 事史上最早规范步伐及统一军装的国家之一。此举不仅可 以使战场情况清晰可辨,同时,无论对朋友还是敌人来说 ,也更为公平。 造成普鲁士对自己所谓的荣光沾沾自喜(但也不是全 无道理)这一局面的,绝非是统一的军装而已。历任的九 位霍亨索伦国王,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群体—每一位国 王都个性鲜明,彼此间绝不相像。谁要是把他们所有人都 想象成腓特烈大帝那样,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中有的人与 腓特烈大帝截然相反,比如腓特烈大帝的继任者腓特烈· 威廉二世,便对一切都漫不经心;又或者如腓特烈三世, 系19 世纪时全部德国自由主义者的希望于一身,却在执政 九十九天后撒手人寰。无论是醉心于艺术的腓特烈一世还 是对艺术弃如敝屣的腓特烈·威廉一世,无论是沉默寡言 的腓特烈·威廉三世还是自吹自擂的威廉二世,无论是沉 醉在浪漫之梦里的腓特烈·威廉四世还是作风近乎平民化 的现实主义者威廉一世—他曾是令人切齿的“霰弹亲王” ,后来却成了深受爱戴的国王,最后更是在皇帝的宝座上 被以国父看待—只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普鲁士便无法仅由 其拥护者或反对者的一面之词来判定,今后也不会。这个 国家多面且多彩,就如它旗帜的颜色一样,不只局限于黑 与白, 至少军旗的颜色甚是丰富,还饰以金线或银线。即 使是单就这一领域,人们也难以一言以蔽之。 换句话说:普鲁士看起来与其他国家并无不同,只是 更自律、更坚毅,也更成功。被反复提及的它的当权者, 在与其他国家领袖的比较中,曾被、也依然被认为是更强 硬的,但实际上也做到了更公正。强硬的公正不见得是坏 事,只是当然无法由此诞生出所谓人间乐园罢了。又有谁 能够创造出人间乐园呢?或许应该是那些满口许诺的国家 吧!其实只要能像普鲁士一样,将“各得其所”的格言铭 刻在士兵的腰带扣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算是成绩斐然 了。 之所以普鲁士还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长存,也许正是源 于这句朴素的“各得其所”的吸引力。它喻示着某种伟大 的、理想化的,同时又无法企及的目标。一个没有抹杀全 部不确定性的目标,一个谜语。到最后人们会发现,自己 所有对历史的探究都摆脱不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影响,只能 做到从当前的角度去理解过去。 西奥多·枫塔讷在他的最为普鲁士化的小说《武腾瑙 棋局》中是怎样说的?“谜团该如何被解开?谜团是无解 的,某些阴影中的、不曾有过确切答案的部分将永远存在 下去。”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普鲁士历史上九位国王(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威廉二世、腓特烈·威廉三世、腓特烈`威廉四世、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威廉二世)的生平。普鲁士以一己之力缔造的第二帝国,在整个德国历史上占据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普鲁士的精神和特征,如律己、服从、谨慎、善于规划、敏于执行等,仍体现在今天德国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自1701年起作为普鲁士王国首都的柏林城一样,现在依然是德国的象征。本书通过对普鲁士国王的描述,一幅关于普鲁士国家嬗变过程的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