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史迹调研及所猎文献,寻索“和”化八景与潇湘八景的渊源,探讨东瀛对潇湘八景的深度认知及湖湘文化在世界舞台的伟大张力,运用周汝昌提出的诗歌三维“文义、格律、意境”赏析法,对比分析中日八景诗的气象、意境、艺术风格之异同与特质,通过洞庭湖和琵琶湖,湘江和近江的地域文化比较,归纳出“和”化八景的样式特征,还原潇湘八景远播异域的经典形象。旨在重新认识潇湘八景在中日交流史中的学术价值,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可靠的历史镜鉴和现实典例。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硕学的潇湘八景研究 第一节 八景诗画赏析 第二节 八景与地域文化渊源 第三节 八景诗画母题隐喻分析 第四节 八景于园林构建 第五节 八景于旅游开发的价值 第二章 日本硕学的潇湘八景研究 第一节 八景课题研究早 第二节 八景专题研究深 第三节 八景评价的名人名言 第四节 八景图新创意匠心独具 第三章 日本近现代社会的八景文化认知广度 第一节 文化重镇八景多 第二节 如火如荼评选新八景 第三节 多元多样传播八景 第四节 标新立异的浮世绘八景 第四章 “潇湘”读解 第一节 “潇湘”名词始于何时 第二节 潇·潇水·潇湘二水说 第三节 “潇”之“湘水”说 第四节 “潇湘”记述的地理文献 第五章 宋迪活跃期的潇湘足迹 第一节 “八景”名数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八景图的潇湘文学底蕴 第三节 八景主题词文学意象渊源 第六章 八景诗画备受珍视的宋代文化底蕴 第一节 宋代教育厥功甚伟 第二节 北宋教育南宋开花 第三节 尚文逸风雅俗并陈 第四节 艺文书画缤纷溢彩 第五节 诗画抒情哲思表里 第七章 中国潇湘八景诗画缘起 第一节 米芾《潇湘八景诗(有序)》无正本之因 第二节 米芾与史九韶的潇湘八景诗雷同剖析 第三节 惠洪题诗长沙八景台系误传 第四节 惠洪赋八景诗 第五节 《浪淘沙》“八景”归属谁 第六节 鲜于氏作《潇湘八景散曲》 第七节 帝王八景诗画 第八节 明代较早的潇湘八景论 第九节 王船山的潇湘八景词 第十节 《湖南通志》载潇湘八景图 第十一节 潇湘八景诗物象、诗语、意象、意境特征 第八章 日本潇湘八景诗画渊源 第一节 接受水墨八景图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二节 日禅僧最早读到的中国八景诗 第三节 中国禅僧最早在日本留下的八景诗 第四节 日禅僧最早赋的八景诗 第五节 中日最早的八景诗风比较分析 第六节 日本最早的实地八景 第七节 幕府定格八景图上上品 第八节 受命朝廷禅僧绘八景及题诗 第九节 中世八景诗画墨迹瑰宝 第十节 宫廷饰八景图亲王书八景诗 第十一节 皇宫设八景厅离宫造八景 第九章 珠联璧合的隽秀之作 第一节 八景出版物琳琅满目 第二节 大慈寺八景及赋诗 第三节 中国禅僧的金泽八景诗 第四节 中国册封使的琉球八景诗画 第五节 中日潇湘八景诗语典故特征论析 第十章 琵琶湖近江八景 第一节 近江自然环境 第二节 近江汉文化渊源 第三节 近江宫廷文化遗风 第四节 近江八景选定时间 第五节 近江八景诗画 第六节 琵琶湖八景 第十一章 澄清牧溪“恶评” 第一节 牧溪其人及才艺 第二节 牧溪“恶评”致因 第三节 牧溪画评价正声 终章 潇湘八景的美学价值再认识 第一节 禅意淡远和风幽玄 第二节 中日禅宗交流是缘 第三节 禅僧交流更是缘 结语 日本五个世纪的八景文化现象鉴证湖湘文化的感召力 附录一 《全宋诗》1—72册收潇湘八景诗及部分明代八景诗 附录二 《全宋诗》载“潇湘八景”关联诗 附录三 岳麓八景诗集锦 附录四 日本潇湘八景汉诗集锦 附录五 关联事项、人名注解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语 本书研究方法以代表人物为经,历史发展为纬,佐以日本紫金贵族何以激赏潇湘八景的背景陈述,分析中日潇湘八景诗的特征,为中日潇湘八景诗研究的概括描述提供了宽阔的时代背景和详实内容,彰显潇湘文学蕴含着深邃的张力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学术价值。 本著作附录集锦了中日潇湘八景诗500多首,文献珍贵,对于充实、提升潇湘文学史叙事的世界性与传统性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