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以寒冷的冬季、精密机械制造以及御柱祭著称的日本諏訪,一名叫做小林纪晴的高中生因为对摄影杂志饶有兴趣而立志成为摄影师。后来他报考了位于东京的摄影学校,离开了家乡諏訪来到东京新宿。自此,崭新的生活开始了。对于小林来说,大都会的一切都好像泡沫一般不真实。在求学的两年当中有兴奋、孤独,也有希望、失意,是充满刺痛感的一段时光。 本书关于的是人为什么要摄影、我是谁、寄托于故乡与大都会的复杂情感、在不断的怀疑与自省中,以友情与爱情为精神食粮,是一部摄影系学生逐渐成长的青春记录,也是小林纪晴本人的自传体散文。 作者简介 小林纪晴(Kobayashi Kisei),1968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毕业于东京工艺大学短期学部摄影专业。在报社从事摄影师工作三年半,后展开亚洲之旅。1995年以《亚洲的日本人》出道,1997年凭借《DAYS ASIA》获得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另有著作《ASIAN JAPANESE 2》《ASIA ROAD》《东京装置》《JAPANESE ROAD》《暗房》《Homeland》《ASIA JAPANESE 3》等等。 目录 中央线 浅草 歌舞伎町 赤坂 咖啡店 距离 皇居 目黒川 诹访 鞋箱艺廊 毕业设计 暗房 日文版后记 中文版后 导语 超越国籍与时代的青春物语,关于才华、恋爱、未来的困顿思考! 作者小林纪晴凭借《DAY ASIA》荣获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他为家乡拍摄的系列写真透明纯净,一直在中文世界被当成当代日系摄影的重要代表。在摄影之外,小林也撰写大量记录日本现代社会以及古典祭司的文字,本书是他唯一一部谈论自己学生时代求学摄影心路历程的自传性作品,也是国内第一次引进的小林作品。作者还为特别挑选24幅彩色照片,作为赠品回馈给他的读者。 1986—1989是东京臣服于泡沫经济的高潮时刻,作者以一个地方少年之眼,观察到独特的都市景观。抽烟的大人、没有工作的战俘、随便就可以出国旅行的情侣、为了赚钱可以随便退学的大学生、在电子相机的冲击下失去工作的摄影师、在疾驰的电车上撞入眼帘的落日……这些都成为对那个时代的生动记录。 后记 十三四年后,我找到学生时拍摄的照片,花时间细细 看了一遍。我还是头一次做这种事。 明明没有刻意丢弃,却有大约一百卷底片不翼而飞。 因为这些年来搬了很多次家,想必就是那些时候一点点弄 丢的。 不过,我并没有感到可惜,因为我内心的一小部分其 实并不希望看到它们。我感觉,如果有人让我回到那个时 候去学习摄影,我可能会拒绝。而且,我至今仍对走进摄 影世界这个抉择心怀疑问。我想,正因为有这些感情,我 才刻意不去看那些东西。这种奇怪的感情,一直潜藏在我 意识中。 我走进暗房,把从未冲洗过的底片制成了照片。意外 的是,我的感情因此发生了变化。心情就像给陈年种子浇 水后,它竟发出了新芽一般。1986年春天到1988年春天, 我花两年时间留下的大量底片,似乎融入了我的现在。 我当时确实感觉到了早已成为过去,与现在明显不同 的时代和时间的气息。没有人能预知将来,只能驻足于当 下。这虽然理所当然,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因车祸去世的同班女生,脖子挂着相机、一脸惴惴不 安的朋友,以及早已消失在记忆中的女孩的表情,还有那 些被我拍摄过无数次、早已变换风景的东京街道接二连三 地苏醒过来。 许多人和事带着鲜明的气息和质感,以一种压倒性的 魄力蒸腾出来。人和时代都不被允许停驻,直到此时,我 仿佛才来到一个距离较远的位置,去回首自己度过的那个 时代。 人的记忆确实很不精确。我的回忆和实际留在底片上 的风景之间,存在着许多交错和谬误。照片能够矫正人的 记忆。如果没有照片,记忆就无从纠正,也就偏离了往昔 的真实。我既感觉这是一桩好事,又感觉可能全然相反。 同时,我还感到,那个过去的自己,正在经受某种重 大的质问。 一个晴朗的春日,集英社的村田登志江女士对我说: “要不要写点什么?”此后,她为我前后打点了许多事情 ,在此表示感谢。另外,也要感谢阅读此书的各位读者。 小林纪晴 2000年秋东京 精彩页 中央线 早春,诹访沉浸在祭典的气氛中。 以七年一次为频率,只在猴年和虎年举行的“御柱祭”正值高潮。从八岳山砍下的大杉树被视为“御柱”,它将被绵延的人海手把手传递到诹访大社,最后竖立在神社四隅。 成年男性身穿从未改变过式样的传统服饰,脚踩胶底足袋,头缠布条,抱着御柱如兽角般突起的“目处”连成一串。他们周围又有许多“舵手”,负责指引御柱的前进方向。而我则在稍远处观看着这一切。 层层叠叠聚拢着的男人不断发出呼吼,吐出热气,映衬在从八岳山背后升起的朝阳下。父亲也融入了那片光景,但他已经不是平日里的父亲。此时此刻,他就是流淌着红黑色血液的山岳民族一员。 每次要拔出先前的御柱时,必然会引起争吵。我站在一旁,始终不敢相信眼前一切竟是现实。看着看着,我感到内心深处开始不受控制地沸腾。那种沸腾,让我无比困惑。 高唱《遣木歌》,手持巨大“御币”的人群在嘶吼。 “御小屋山上大杉树,降至乡里化真神。” 应和着歌声,许多人齐齐拽动连在御柱上的绳索。我也跟着一齐行动。 迎来新年后,整个盆地的话题都集中在了御柱上。即使在高中,也会不时有同学突然提起。每次说起来,必定要加上一句“血液沸腾”作为总结。 万物枯萎,如同死地——这就是诹访盆地的冬日风景。我暗自思悼,被郁积在这片密闭空间里的热情,都在祭典那一刻瞬间爆发出来了。 诹访大社隔着诹访湖,分为上社和下社。在冬季严寒的日子里,湖中的冰面会出现一条条裂纹,人们称之为神明经过的痕迹,并将它命名为“御神渡”。我读的高中位于一块高地上,可以眺望整片诹访湖。放学时,能够清楚看到那条龟裂。不过它并非一条直线,而是遍布整个湖面,叫人分辨不清哪条才是真正的御神渡。 “你知道吗?御神渡其实是上社男神晚上偷偷摸到下社女神那儿幽会的足迹。” 一天,我的朋友笠木在校园里一边眺望诹访湖,一边对我说:“我要从诹访湖溜冰到上诹访去,所以打算翘掉第五节英语课。你要来吗?” 笠木把手插在肩膀绽了线的制服口袋里。 “啊……” 站在诹访湖那道水泥防波堤上,风肯定特别大、特别冷吧。所以我一点都不想到那种地方去。 笠木还真带了一双速滑的冰鞋过来。 “我上初中就没溜过了,不知道能不能行。” “那你真的要翘掉第五节课?” “对,要翘掉。我要顺着幽会的痕迹到上诹访走一圈回来。这叫经验,或者体验。看看幽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翘掉第五节课,走下结冰的漫长坡道,经过佳世客百货,走向湖岸。 笠木已经决定去上东京蒲田的专科学校了。 “我不想待在这里,一心想离开,仅此而已。” 每当我问他为何选择那所学校,他总是这样不耐烦地回答。 笠木轻易就翻过了防波堤,一屁股坐在冰面上穿起了冰鞋。我坐在防波堤上,脚尖正对着他的背影。 风很大,从守屋山方向呼啸而来。 “那我去啦。”他说完朝我挥挥手,随即转过身去。 身体前倾,双手轮番挥动,渐行渐远。 冰鞋铲动冰面的声音被风声吹得支离破碎。我不禁茫然地想:笠木真的在体验神明和幽会这种事啊。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