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延宕许久的《从青果巷到四牌楼》将付梓之际,恽瑛 先生来电,嘱我一定为这本书写一个“后记”,还说,你 是这本书的“主编”,这个活儿得你来做。恽先生是我尊 敬的前辈,我们认识交往已有三十多年了,先生的要求, 是不能不应承的。 说起来,我是半路介入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的。当初, 张梓烨、王桂琼和郑立琪老师帮助恽先生做口述史,成了 一部分稿子,后来又加了许多师友学生给恽先生九十寿辰 庆生的纪念文字,就不再是单纯的自传了,因而在本书的 体例、内容选编及编辑方式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分歧。于 是立琪兄拖我过去帮助出主意,而这些意见和建议大多被 参与本书的同志接受,又承蒙厍瑛先生信任,就被拉来做 了挂名“主编”。 既为主编,在全书完成之时,就有责任向读者交待一 些编撰初衷和成书经过。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写写我心目 中的恽瑛先生,表达对这位已逾鲐背之年仍精神矍铄,为 教育事业奋斗不止的一代名师的景仰崇敬之情。 阅读和编辑完全部书稿,我想对读者说的是:这是一 本深沉厚重的大书,它记录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波澜壮 阔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他们曲折艰辛的奋斗故事,他们的 历史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奉 献和业绩奠定了今天中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基石。 这又是一本平凡朴实的小书。在书中,传主用平实的 语言讲述了自己怎样用一辈子时间,专注坚韧只做一件事 ——为本科生上好大学物理课——的真实故事。 恽瑛先生不是院士,不是博导(东大物理系当时只有 恽先生创立的硕士点),她从教六十五年,一直在东南大 学从事“大学物理”这一基础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她没 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走过的每一步,都踏踏 实实、成绩斐然;她从一个普通的年轻女教师,成长为业 内知名教授,众人信服的系主任,做过的每件事,都是为 了学校发展,为了学生成长,尽心竭力,有口皆碑。她六 十多岁退休后,又开始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创设 了“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受到了学生由衷欢迎,直到八 十多岁还站在讲台上给本科生上课,成就了她一生最辉煌 的“传奇”;她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为使东大的物理教 学与国际接轨,为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的殿堂付出了艰 辛的努力,其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许和重视, 甚至全球顶级的科学期刊Science也专文介绍了她的教改探 索;她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深挚地关爱自己的学生, 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 凡的业绩,受到了人们由衷的热爱敬重。正如东大老书记 李延保教授在恽先生九十寿辰祝辞中所说:恽瑛先生是他 最敬重的老师和教育专家之一,她不计功名,锲而不舍, 完成了一桩难乎寻常的教改项目(双语物理导论);她以 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大学物理的教 学水平,把东大的物理教学带进了国际物理教学主流。 李延保教授的评价是准确和到位的。在书中,我们还 可以读到恽瑛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亲人或钦佩或感 恩地回忆她的点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可亲可敬,平 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形象。 为使读者对本书及恽瑛先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下面 我简单谈谈本书编辑成书的经过和我了解的恽瑛先生。 与一般常见的人物自传或口述史不同,本书内容分为 四编:第一编“梦里依稀”,主要是张梓烨、郑立琪老师 为恽先生做的口述自传和先生自己撰写的回忆文章,这是 全书最重要和最引人人胜的部分。从先生的回忆中,我们 可以了解她早年的生活环境和求学经历,看到时代风云、 家庭(家族)传统、老师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 怎样长久和深远的影响。恽瑛先生出生在常州青果巷,恽 家是常州的大家族,也是有影响的世家。在中国,能被称 为大家和世家的,通常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浓重的家国 情怀,以天下为己任,于当时社会有很大影响力;一是诗 书传家,特别重视子弟教育,人才辈出。我们看到,青果 巷历史上出了那么多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 物,如著名的“常州三杰”——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 恽代英、张太雷,其中有两位是恽先生的前辈亲属。当抗 战爆发,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恽瑛的三个哥哥都 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这些不可能不对年青的恽瑛产 生深远的影响。又如青果巷曾走出赵元任、张志让、周有 光、恽震等一批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 ,他们的事迹故事也会对邻里孩子的成长产生莫大的激励 作用。从阵先生的回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父母的言传身 教,尽管家道中落,颠沛流离,父母仍节衣缩食,尽可能 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书中,恽瑛用深情的笔墨回忆 了在北平贝满女中和辅仁大学求学的“青葱岁月”,感激 管叶羽校长、大林老师和辅仁的恩师们对她的教诲和引导 。客观地说,在那山河破碎、风雨如晦的年代,是父母前 辈和那些可敬的老师为恽瑛们搭建了一片遮风避雨、相对 安宁的家园,使她们接受到那个时 目录 第一编 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 青果巷的常州世家 京城贝满的青葱韶光 辅仁情结——追忆辅仁大学学习点滴 筚路蓝缕的南工岁月 “两个及早”教学理念的成功创立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全新实践 引领大一学生登上国际讲坛 在国际物理教育的世界里 深切怀念吴健雄教授 第二编 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 《大学物理学》(音像文字结合教材)与多媒体物理学教材的构想与展望 大学物理教学用电视插播片、多媒体光盘及其应用的探索 关于《大学物理学》(音像文字结合教材) 对建立大学物理文字、音像有机结合教材体系的认识和建议 国际物理教育掠影 基础课程串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英语·多媒体·一体化”课程的创建 尽早参与研究开发创新思维 原版教材Fundamentals of Physics使用体会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建设与低年级学生能力培养的再研究 学习“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点滴 参加日本东京ICPE 2006国际会议的前前后后 不同的表达,相同的信息 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做些工作——恽瑛教授创建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和他们所需要的英语 创建“双语物理导论”新课程引领大一学生走上国际讲坛 恽瑛:教学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生创造,一生奉献 ——恭祝恽瑛教授90华诞 第三编 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 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东南大学原副校长李延保教授的祝辞 琐忆与恽瑛先生参加和举办的物理教育国际活动 我特别喜欢恽瑛先生“特别能折腾”的精神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霄翔教授在庆贺恽瑛教授 九十华诞上的祝辞 大智大爱恽瑛教授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我所认识的恽瑛先生 师中楷模奋斗不息 珍贵的相遇 忆我崇拜的恽瑛先生 跟着恽瑛先生编书 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引路人——回忆恽瑛老师对我的关心的几个片段 她有一颗年轻的心 恽先生对我如今物理职业的影响 恽老师和CUSPEA 对我一生影响最重要的教师:恽瑛先生 一位长者,一位师者——我眼中的恽瑛先生 “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十年,如故 1982—1990“学科教学论(物理)”9位研究生再聚东大并贺恽瑛教授95岁寿辰 第四编 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 回忆母亲三四事 印象中的奶奶 在外婆身边长大的日子 武进青果巷的传承 恽家72世传人障瑛教授返乡,客座六朝松茶馆演讲 聆昕阵瑛老师在常州校友会的讲座 恽瑛老师和东大常州校友会 结语 后记 恽瑛大事年表 精彩页 青果巷的常州世家 “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在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之处,市河自西水关入,一路向东曲折蜿蜒,至东坡公园出。这条市河两岸的地段,是十六世纪后半期船舶云集之地,因多有果品集散,故有“千果”之称。而江南水乡的人们口音轻柔和缓,“千”“青”二字不甚明辨,于是这英才辈出的古街区,便有了“青果巷”之名。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这条长不足千米的小巷,却先后走出了数百位文武英才。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录制了专题影片《青果巷印象》。仅仅片头,便信手拈来地举出了“文武兼备的民族英雄唐荆川、被誉为非常之人的实业巨子盛宣怀、革命先驱瞿秋白和张太雷、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史良、法学名家张志让、有着‘小报鼻祖,之称的中国谴责小说第一人李伯元、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以绘画鲤鱼著称的吴青霞、把常州画派传到大西北的曾杏绯、国学大师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纺织大王刘国钧”等历史文化名人,五百年历史的青果巷,也因此获得了“开吴之地,名士之城”的美誉。而温婉如玉的常州,也因青果巷而成了群星璀璨的长三角中颇为明亮的一颗星。 1925年,我出生在青果巷中的松健堂(今青果巷12号),有幸成为南恽第72代传人,而延续先贤对民族文化事业的孜孜奉献,自然也是我辈的责任。 曾祖:抗日护国的士绅“隐者” 恽氏血脉可上溯到公元元年前后,其悠久的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也不能不为之惊叹。据相关人士考据,恽氏始祖讳子冬,字贞道,生于汉永光辛巳(公元前40年),卒于汉建武戊子(公元28年)八月八日,因避难-改其父杨恽之名为姓,隐居于毗陵之千秋乡(今常州新北区孟河镇),其子孙世代居住于此。传至第45世,恽氏建立了上店(今常州马杭镇附近)南分恽氏(即南恽),我属于恽氏上店南分57世大房镃公派的后人。 如果问今天常州高级中学的孩子,学校历史上有哪些大人物,他们一定会骄傲地回答说,“常州三杰”中的瞿秋白、张太雷都是该校的校友;但如果问起母校的创始人,他们或许会挠挠头,向你报以不好意思的笑容。“常州三杰”中的张太雷是我母亲的堂弟,恽代英是障氏第70世传人,这些我们暂且不谈,我的曾祖父——恽祖祁——这个名字虽不若“三杰”般如雷贯耳,却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恽氏第69代传人恽祖祁,原名祖源,字心耘,晚号莱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生于江苏武进。我小时常听母亲聊曾祖的趣事:这位以治家严谨节约著称的家长,往往要求族人吃饭时不浪费一粒粮食,自己却将吃剩的饭倒入子孙的碗里,令他们代自己“消灭”掉。你大概不会想到,做出这样让人忍俊不禁行为的恽祖祁,却是一位宁可丢掉乌纱帽,也要抵制日本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爱国官员。 1894年,中国东部海面上的硝烟还未散尽,清朝“远”字号战舰的残骸还未沉淀海底,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已踏上了这闭塞古国的东南沿海。他们凭借《马关条约》,在华夏领土上的主要通商口岸大肆划分租界、滥施淫威,压榨着我国的民膏民脂以铺垫他们通向“大东亚其荣圈”的血腥道路。日寇在福建设立厦门租界,并霸占厦门鼓浪屿和虎头山一带土地,扼守嵩鼓航道和厦鼓通津。1898年腊月十三日,日本领事以蛮横的姿态,要求刚刚作为兴泉永道道台到任的障祖祁接受“查照施行”。(p2-4) 导语 《从青果巷到四牌楼/东南大学教育人物丛书》是一本平凡朴实的小书。在书中,传主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怎样用一辈子时间,专注坚韧只做一件事——为本科生上好大学物理课——的真实故事。 本书共收录了“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等四编。 序言 爱心、责任、创新、奉献 ——东南大学恽瑛教授的教育诠释 恽瑛先生是东南大学物理系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是 我读本科时所在的南京工学院基础科学系著名的女教授, 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者。我是恽先生 的学生,在担任东南大学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期间,又因 工作关系与恽先生多有接触,受教良多,还曾有幸分别参 加恽先生80岁和90岁的寿宴,其情其景历历在目。如今恽 先生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她热爱教学、执着探索、 老有所为的精神实为吾等后辈学习的榜样。当恽先生请我 为其回忆录作序时,我因老人的信任而倍感荣幸,欣然从 命。 我对恽先生的最初印象源于大学入学教育时的师生见 面会。1979年,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的我,怀揣着当一名 大学教师的梦,来到南京工学院基础科学系数学师资班学 习。第一次见到工科院校中凤毛麟角的女教授和女领导, 恽瑛教授那风华正茂、和蔼慈祥、活力睿智的形象就让我 肃然起敬、终身难忘。 随后进入我脑中的印象是:恽先生在全国率先致力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当时“文革” 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大家,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 积累都面临巨大挑战,实践运用更是感到困难重重。恽先 生却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她说,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攻 克难关。若干年后,当人们还在观望徘徊的时候,她己经 带领同事们做出了一系列大学物理电视教学片,发表了研 究论文,创建了专门期刊,出版了相应的教材,这些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恽先生的敢于付出和不 懈努力,是她成功的关键。这是我继崇敬之后,对她的第 二个印象。 恽先生自1948年来到四牌楼校区任教以来,在东南大 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七十年。她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 革,坚持不懈进行教育创新。一生甘当现代教育技术探索 实践的先行者,到退休后仍提出“两个及早”教学理念, 以及为实现这个理念而创设“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她对 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大胆探索,重视一年级新生 的探究性教学,并从中选拔出佼佼者,参加多种国际会议 ,都深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这里蕴含的智慧、勇气和力 量自然来源于她全面的修养和积累,但其中执着的信念与 对科学教育的追求却是这位耄耋老人不竭的动力之源。正 如她自己所说:教学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一生创新、 一生奉献。 恽先生最触动我的,是“爱”这个字在她身上的实践 。她将爱祖国的心贯穿在教学育人整个过程的种种举动中 ,可以用卓尔不群来形容。我曾经和恽先生的学生有过比 较深入的交流,其中也包括她的子女、我的师兄。我深切 感受到的是,她对学生的爱超出对子女的爱、对她自己的 爱,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教学方面,恽老师始终将对学生 的爱放在第一位,在教学上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始终不忘 点燃学生探索和超越的激情。正是因为她对学生如慈母般 给予无私的爱和无限的期待,对学生如艺术家般进行循循 诱导和正确帮助,才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恽先生取得的巨大 成就。 恽先生的担当意识和执着精神令人钦佩,从开创“双 语物理导论”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窥视一斑。1999年,我开 始担任东南大学校长助理兼浦口校区管委会主任,到任以 后经常看到七十多岁的恽先生来浦口校区,心存好奇,我 忍不住向恽先生问起原因,她告诉我她想开一门课,这门 课能及早地使用英语学习物理,让学生们及早地学会自己 研究。既要使用英语学习物理,又要学会做研究的方法, 课程要求如此之高,而且恽教授当时己逾古稀之年,我不 禁心存顾虑,但我更相信恽教授的能力和决心,因此十分 赞赏和支持。后来在教务处和吴健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这门课如期开出。而恽老师一有机会,就会跟我分享这门 课程的规划设想、实践体会与收获。这门课程开设十多年 来,大大拓宽了东南学子的眼界,让大一新生利用这种教 学的新模式更好地完成了一个高中生向大学生的学习转变 。正因为恽先生的开山之勇气和执着之实践,这种教学模 式有了巨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十几年 来,有53位大一学生,在恽先生等老师的努力下,走上了 国际教学舞台,表达他们的观点,这在中国的大学中是极 少见的;第二是它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双语物 理导论”课程和“两个及早”教学理念被美国曲j铷cP杂志 给予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报道,成为为东南大学产生广泛国 际影响的先行典范。 以上是恽先生回忆录《从青果巷到四牌楼》即将出版 之际,我的几点感想,谨以此为序,向恽先生表达祝贺, 并祝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内容推荐 本书是恽瑛教授的回忆录,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梦里依稀:从青果巷到四牌楼”,是恽瑛老师完整一生的自述,亦是本书的重点;第二编“雪泥鸿爪:一辈子没离开的物理讲台”,主要是恽瑛老师的教学成果,也是其从教六十多年的心得和留下的印记;第三编“育才授业:最是难忘师友情”,主要是恽瑛老师的学生和朋友的回忆文章,构成了恽瑛老师的“立体”的形象,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编“青果红梅:悠悠不了故园情”,主要是恽瑛老师亲属和故乡的人写眼中的恽瑛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