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象群迁移的时候/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军旅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沈石溪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生活在西双版纳密云岭的一群野象受地震惊扰,向国境方向迁移。为了保护这群野象,民兵连要把他们引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勐捧自然保护区去,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围追堵截、朝天鸣枪,但象群根本不听战士们的指挥……战士们请来了老象奴巴松波依,巴松波依发现头象是三十多年前自己曾救过的小象,头象也认出了曾经的主人。久别重逢的象奴和头象,带着象群,沿着撒满蘸过盐水的嫩竹子和野芭蕉的路,走向了新的保护区……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区曼谷大队曼广弄傣族村寨插队落户,在云南生活了整整36年。
现已出版500多万字的作品,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目录
象群迁移的时候
野狗
金砖
第100个婴儿
我的哑奶奶
序言
我的军旅生涯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
当兵前,我作为上山下乡知青,曾在中缅边境一个名
叫曼广弄的傣族村寨当了三年农民,后来又到西双版纳勐
满公社小学当了三年山村男教师。边疆农村闭塞落后,当
农民很辛苦,当山村男教师也很辛苦,砍柴、种菜、做饭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就在这时
,我接到一位知青朋友来信,他是红二代,在农村当了两
年知青后就参军了,信中说,新成立的西双版纳军分区想
找个有写作基础、能为部队写新闻报道的人,问我想不想
当兵。如果想当兵的话,就寄一份我已发表的作品给部队
首长审阅。我当然想当兵,那年月,对还在农村苦苦奋斗
的知青来说,当兵是最理想的出路。
可我确确实实觉得自己是不够资格当兵的。我从小体
质偏弱,一个月至少要到医院吊两次青霉素,从小学二年
级开始,我体育课就是免休的,若要当兵,体检这一关我
就过不了。年龄也是个问题,当兵的法定年龄是18周岁至
23周岁,我当时差十个月就满23周岁了,当兵年龄明显偏
大。特别不利的因素是,当年很注重家庭出身,我家庭成
分不太好,政审恐怕有问题。当时我唯一的优势是,在教
书之余我悄悄写了点东西,已在省报发表一篇两千字散文
,在省级一家文艺杂志发表了一篇万把字的短篇小说,在
一家地区杂志发表了一组散文诗,但就算文学是块敲门砖
,凭这几篇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要想敲开部队这扇大门简
直是天方夜谭。我很自卑,我觉得部队这个革命大熔炉、
大学校不可能会要我这样的人。
但我还是将那几篇幼稚的习作寄给了已经当兵的那位
知青朋友。我谨记这样一条格言: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
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事后我听那位知青朋友说,他收到我寄去的几篇习作
,就立刻呈送军分区政委——一位抗战时期就参加八路军
的老革命。那位知青朋友是上午10点将我的几篇习作呈送
到政委办公桌上的,中午12点,政委就打了个电话给他说
:“我看了,小鬼文笔不错,你通知勐海县武装部,抓紧
给他办入伍手续。”部队办事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勐海
县武装部就派人到县知青办调阅我的档案,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祖父辈的历史都不那么光荣。勐海县武装部
不敢擅作决定,立刻拿着我的档案,驱车六十公里,当面
向政委汇报。政委听完汇报后只问了一句:“他本人表现
怎样?”勐海县武装部同志实事求是地回答说:“本人表
现还可以,没发现有什么问题。”政委挥挥手说:“本人
没问题就没有问题。这个人我要了,你们去办吧。”就这
样,我的入伍手续一路绿灯放行,仅仅三天时间,我就办
完了政审、体检、户口、粮油等一切入伍手续。
我至今仍非常感激这位宽容、正直、豪迈的老八路政
委,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亲友熟人诧异的目光中,我穿上了崭新的绿军装,
成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凡亲友熟人都认为我就算穿上
绿军装了,这兵也当不长的,适应不了部队严酷的训练和
生活。当两三年义务兵,过一把当兵的瘾,也就戴朵大红
花退伍回家了。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我在部队入党提干
,顺风顺水,足足当了三十年兵,比和我同期入伍的所有
战友军龄都长。若非我2004年打报告执意要求转业回老家
上海,我完全可以在部队干到退休,住进部队干休所。
命运很神奇,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阴差阳错,突然
就变成了现实。
我从部队转业回上海已经十五年了,回眸所走过的三
十年军旅生涯,心里只有两个字:感恩。这三十年是我生
命的黄金年龄段,也是我逐渐成熟、成长的三十年,更是
我文学创作事业节节攀升的三十年。是部队培养了我,成
全了我。我特别喜欢穿军装,在部队上班时穿,下班了也
穿,节假日外出游玩时穿,到上海探亲也穿,这一身军装
让我瘦削文弱的身体平添了一股英武阳刚之气,给了我做
人的底气和胆气。我深信,军装是有魂魄的,象征着一个
民族的威武和力量,不容亵渎,不容小觑。穿着军装走在
街上,不再害怕遭到小流氓滋扰。路遇不平,我甚至敢出
手相助,主持正义。我身穿军装,我住在军营,我是个军
人,何惧坏人打击报复!
回眸三十年军旅生涯,我前后换过五个单位,无论调
到哪里,与我共事过的首长和战友,或许文化水平不算高
,或许文学作品读得不算多,但对文化都有一种朴素的敬
重,对文化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善意和宽容。我并没有因为
身体素质差而遭到嫌弃,也并没有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而遭
到歧视。恰恰相反,部队对我关爱有加,为我创造了良好
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我在部队如鱼得水,茁壮成长。
我在西双版纳军分区一待就是十年,专职从事新闻报
道工作。我的足迹踏遍云南千里边防线,为可敬、可爱、
可泣的边防官兵写下了数以千计的新闻稿,宣传部队的现
代化建设,宣传他们感天动地的优秀事迹。因为新闻报道
工作出色,我在部队三次荣立三等功。
在完成新闻报道任务后,20世纪80年代初,我也尝试
着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以云南边防为背景,写军事
题材小说,陆陆续续在《解放军文艺》《昆仑》《收获》
《边防文学》发表一些报告文学和中短篇小说。当我在军
事文学领域做出一些微小成绩,部队又大力培养我,让我
到部队最高文艺学府——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深造
,与当时在中国文坛已赫赫有名的李存葆、莫言、钱钢、
宋学武、朱向前、李本深等三十四位优秀部队作家同窗共
读。毕-业后又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从事专业
文学创作,圆了我儿时就深藏在心底的作家梦。
我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年,写了不少动物小说,也写了
不少军事题材作品。遗憾的是,很多青少年读者只读过我
的动物小说,从没读过我的军旅小说。敝帚自珍,我觉得
我的军旅小说同样是生命书写和心血结晶,同样凝聚着我
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探究。20世纪80年代,我的军旅
小说还曾红过一阵子。有一位军事文学评论家曾这样点评
我的军旅小说:对人心的透视,像x光一样深邃犀利;对人
性的解剖,像手术刀一样细致精准。这当然是溢美之词,
不能当真。我想说的是,我的军旅小说并不比我的动物小
说写得差,也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有细致入微的心
理描写,也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壮举,也有缠绵悱恻的铁血
柔情,也同样适合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读者阅读。
这一次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从我过去发表的军事文学
作品里挑选了一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隆重推出“动
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军旅系列”四卷本,我特别高兴。这
是对我四十年创作生涯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我三十年
军旅生活的一次回眸和总结。我热忱期待喜欢我动物小说
的读者朋友也能读读我的军旅小说。这是读了我动物小说
之后的延伸阅读和拓展阅读,更是一种寻根阅读。很多人
都有寻根冲动,不少读者会好奇地问我:你写了这么多动
物小说,你的创作之根在哪里呀?我要大声地告诉大家,
我的动物小说有两条根:一条是地域之根,地域之根在西
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多
姿多彩的野生动物,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
感,毫无疑问,西双版纳是我的文学故乡;一条是精神之
根,精神之根在绿色军营,很多评论家认为我的动物小说
有一种阳刚之美,这种阳刚之美来源何方?就来源于我三
十年军旅生涯,来源于钢铁和热血组成的绿色军营。人民
军队天生就有一股浩然正气,绿色军营天然就有一种阳刚
之美,钢铁意志、军人血脉和士兵情怀,就是我精神的活
水源头,源源不断地为我的动物小说注入力量和灵魂。一
个作家应该是有灵魂的,一部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有灵魂的
,绿色军营就是我永恒的灵魂归宿。
是为序。
2018年7月7日
写于上海梅陇书房
导语
在经典军旅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中,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将为我们讲述军旅动物们的传奇故事。
沈石溪的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台湾地区金鼎奖等,并被选入多家中小学语文教材。
精彩页
象群迁移的时候

泼水节那天,密云岭一带原始森林中发生了一次地震。大地摇晃了几下,山没有塌,房没有倒,却惊动了祖祖辈辈在那里栖养生息的一群大象。大象开始向边境方向迁移。据猎人报告,象群离国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了。按照大象行走的速度推算,一个昼夜就会越出国境。自治州党委和省动物研究所得到消息后,立即请求边防部队某部支援,无论如何要阻止大象出境,但不能伤害象群,还要设法把这些庞然大物引到一百多公里远的勐捧自然保护区去。
零点钟,董团长接到军分区指示后,立即命令曼岗三连强行军,赶到南梭江一带堵象。但是,曼岗到南梭江要走八十多公里的羊肠小道,董团长怕三连赶不上象群,就又直接打电话给离密云岭最近的鹭鸶谷查线班,叫班长吴杰生马上带领全班三名战士前往密云岭,制止象群移动,等待援兵到来。董团长自己则带着警卫排,沿着国境线搜索前进。三支队伍像个“个”字形,焦点集中到宝贝象群上。
单说鹭鸶谷查线班四位边防战士,经过半夜急行军,在朝霞给大地穿上彩衣的时候进入了密云岭,来到野牛凹。身材不高、结实得像个树墩的吴班长查看了军用地图,根据象群走路不拐弯的特点,决定在这条必经之路上等待象群。新战士鲁新海一放下枪,就悠悠地吹起口琴。他是上海人,听说要和象群打交道,高兴极了,忍不住对身旁一个长得精瘦精瘦的战士说:“孙猴子,我小时候跟妈妈到马戏场看驯象表演,大象不但会敬礼、鞠躬、摇铃铛,它的长鼻子还会吹口琴。待会儿,咱也逮只象训练训练。”
孙猴子本名叫孙有志,是通信连出名的淘气鬼,攀陡壁、爬高树是他的拿手好戏,还能倒着身体从几丈高的电线杆倏地滑下来,因此大伙儿送给他这样一个“雅号”。此刻,孙有志看看鲁新海手中的口琴,拍拍鼓鼓囊囊的裤兜说:“我把昨天老咪涛(傣语:老大娘)给我过泼水节吃的两只大山桃也带来了。碰到猴子,我总得给兄弟们一份见面礼呀!嘻嘻。”
“你们可别净想美事了。大象可厉害啦,它鼻子一扫,大树就被拦腰切断;它脚一跺,地上就出现一口深井。”卫生员岩温罕故意吓唬鲁新海和孙有志。他是个傣族战士,爷爷和阿爸都是威震山林的“盘巴利”(傣语:好猎手),他从小就跟着阿爸到森林里去捡木耳、找砂仁。阿爸逮马鹿、打狗熊时,他就帮阿爸扛铁夹子、拿火药葫芦,算得上是个“森林通”。
吴班长是个老兵,对大象很熟悉。听了三个战士的一席话,脸绷得像上了弦的箭一样紧,严肃地说:“大家要记住,象群是科学研究的珍宝,一头大象就值几万元。在西双版纳这个动物王国里,只剩下两群野象啦。”
三个战士听了直咂舌头,都觉得肩上沉重得像压着一座山。
突然,野牛凹的尽头,传来大象的脚步声,像六月闷雷,又像大海狂涛。地面扬起了巨团尘埃,把天空弄得阴沉沉的。吴班长果断地挥挥手说:“快,每人折一根树枝,跟我来。”四个战上退到一里外一座刀削似的石崖前。石崖有几丈高,岩壁上横七竖八长着胳膊粗细的葛藤,人可以攀缘而上。
象群越来越近了,已经看得清楚葵扇一样的耳朵,正啪嗒啪嗒地扇打着。一根根雪白的象牙,犹如一把把军刀。水桶般粗的鼻子左右横扫,凤尾竹和小树都被齐根打断。一些碗口粗的树被长鼻子缠住,轻轻一提,连根拔起。这群象少说也有五六十头,有大象也有小象,还有一头稀世珍宝——白象。
隔着二三百米的距离,四个战士就挥舞树枝大声吆喝,想吓退象群,但大象全像聋子一样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吴班长用树枝拼命抽打一丛丛凤尾竹,发出“咚咚咚”的声响,象群也毫无反应。孙有志急了,拾起一块卵石,愣头愣脑地向走在最前面的那头大灰象扔去,不偏不倚正打在大灰象的鼻子上。大灰象突然停住脚步,朝天翘起长鼻,瞪起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望着四个胆敢阻拦去路的人。
岩温罕急促地叫道:“班长,那是头独牙象,是‘头象’。”
确实,头象的躯体格外高大,嘴里只露出一根象牙。吴班长听老猎人讲过,独牙象性情凶猛,勇不可当,是森林三霸(老虎、野牛、独牙象)之一。奇怪的是,独牙象左耳朵中间裂开,成了两片。
独牙象一站住,其他象也都收敛了脚步。静立了一分钟,独牙象突然发出一声吼叫,震得树叶纷纷落地,象群也跟着一齐怒吼起来,震得四个战士耳鼓发疼。吴班长一看形势不好,立刻叫了声:“撤到崖上去!”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