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华为在全球有16个研究所,28个能力中心,17万员工(含160个以上国籍的外籍员工近4万人)中,有将近一半的人从事研究与开发,每年以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过去10年,累计研发投入2400亿人民币。
创新是需要理论前瞻的,没有理论的创新是无源之水。创新同样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华为29年来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始终奉行一个不变的准则:以客户为中心。无论是语音时代的模仿——追随式创新,数字时代的追随——引领式创新,从数字交换机、光传输、IP路由器……到分布式基站、SingleRAN基站、IP微波等等,一路走来,华为之所以很少有重大的创新失误与战略挫败,究其根本,就是“大道至简,简单就是生产力”——一切的创新无不紧紧围绕着客户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而展开。
是什么成就了华为?是什么令国人以华为为自豪?
华为系列故事四部曲(《枪林弹雨中成长》《厚积薄发》《黄沙百战穿金甲》《迈向新赛道》),为您揭开华为崛起的秘密!
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个人人尽知的道理,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以奋斗者为本——任正非总裁只占有1.4%的股份,华为人均有股份(除新员工、外籍员工没有股份),民营企业的老板又有哪个能做到?……于是,我们看到了华为市场一线人员在海外的开疆辟土,的确是“枪林弹雨中成长”;我们看到了华为科研团队在研发上的砥砺前行,也因此才能“厚积薄发”;我们看到了华为财经人由始至终介入项目运营的精细化科学管理,可谓是真正的“黄沙百战穿金甲”,才筑起了企业经营的坚固堤坝。
八年来,华为从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由397、351、315、296、285、228、129,攀升到2017年的第83位,一步一个台阶,挺进了世界100强!这是全体华为人共同拼搏的结果,也自然包含了华为财经人的智慧和汗水。以世界的眼光,站在全球的高度,学习并吸纳先进企业的财经模式,让财务真正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融投资管控以规避风险,及时回收资金,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本书收入的不仅仅是华为财经人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相信对中国所有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001 / 做全球消费者喜爱的智能终端品牌(序) 余承东
009 / 为什么是徕卡? 作者:李昌竹
020 / 不掉话的秘密 作者:黄学文
028 / 让你“看”见整个世界 作者:崔擎誉
034 / 长跑没有终点 作者:何 刚
044 / 从偶然到必然——Mate 背后的故事 作者:李小龙
055 / 头发丝上跳舞 作者:蔡小根
063 / 一闪一闪亮晶晶 作者:聂星星
071 / 一次亲密接触 作者:邱 晓
079 / 笨鸟不等风 作者:赵 明
090 / 一群吓不倒的人 作者:汪严旻
100 / 看不见的 U 盾 作者:高居甲 常新苗
108 / 天山下的华为红 作者:朱振伟
116 / 跨越工卡的边界 作者:杨心蕊 Danimar Cohelho 杨 鑫 Cagdas Sendur
125 / 没有固定赛道的比拼 作者:朱 平
136 / 给手机算命 作者:顾正东
144 / 只为给你更好的手机 作者:卞红林
152 / 我的机缘 作者:方 飞
160 / 大别墅的烦恼 作者:杨熠南
168 / 新星 作者:Anson
175 / 献给爱丽丝 作者:胡 剑
183 / 做有温度的门店 作者:杨 健
191 / MateBook 的名与实 作者:朱臣才
199 / 小盘子里分大蛋糕 作者:苏 杰
208 / 客户说一切免谈 作者:曹 炜
216 / 开放胸怀,建设混凝土精兵队伍 作者:马箐箐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其实是很悲壮的。初华为做终端的原因,是因为当年我们的3G网络设备卖不出去,没有终端。自己做终端,我们什么都不懂,首台终端有多大?……我们要正确判断未来,才能把握我们公司,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任正非在2017年消费者BG业务汇报及骨干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青春去创造奇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关键时刻往往就是几步,我们要无怨无悔去度过它。华为从来只想做一个简单纯粹的商业组织,从创业起每天思考的就是活下去;华为员工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他们只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关于本书
人生攒满了回忆就是幸福
——华为总裁任正非
决胜取决于坚如磐石的信念,信念来自专注。
作为一个十足的华为粉丝,曾经读过很多关于华为的书,但大部分都是外部人员或内部关于华为文化和管理的书。这一本却不同,完全是华为人讲华为的故事。选取的文章挺有代表性的,有亲情,有友情,更有爱情,他们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伟大是熬出来的。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