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研究思路上的创新。现有对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失衡问题追因求果的研究过于概括与宏观,既缺乏从法社会学(量刑中的身份优待与歧视)以及制度经济学(刑罚成本与收益)等多学科的深度解读,也缺乏从量刑原理与规律系统性的制度构建。本书从观察现象,利用多学科理论分析工具,透过现象分析原因,进而确立贪污受贿犯罪的量刑政策以及量刑均衡机制。 第二,研究角度上的创新。已有实证研究以“职务犯罪”为统计口径的居多,以“贪污贿赂犯罪”为统计口径的较少。“职务犯罪”包括腐败型和渎职侵权型两类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量刑问题的实证研究不能反映贪污贿赂犯罪的全貌,而且以此问题为对象的研究实证数据陈旧且雷同。本书以贪污受贿犯罪大样本判决书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刑法修正为视角,对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均衡机制进行规范构建。 第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已有研究多采用司法机关相关课题组已公布的局部性统计数据,既缺乏对有效判决书的大样本研究,也缺乏对犯罪地域间与犯罪类型间量刑均衡问题的比较研究。本书采用大样本判决书的统计分析,通过地域之间、类罪之间的实证比较,借助多种统计分析工具,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失衡现象的特征、各种决定性变量及影响力大小,为本书的结论提供科学的检验依据。 作者简介 陈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后,德国马普刑法所访问研究员。曾出版专著1部,主编著作1部,翻译著作1部(合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特别资助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中国法学(专刊)》《法律科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著译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南方周末》《改革内参》等转载。曾获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学术奖励、中央国家机关征文大赛二等奖等奖励、最高人民检察院优秀检察青年、中国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 第一章 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失衡问题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刑九”施行以前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情况实证分析 一、基本统计分析 二、模型与方法 三、计量结果 第二节 “刑九”施行以前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失衡的现象表征 一、贪污受贿犯罪量刑的轻缓化与量刑情节适用偏好 二、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扎堆”造成的刑罚阶梯效应失灵 三、贪污受贿犯罪量刑的地区差异 四、贪污罪与受贿罪之间的量刑差异 第三节 “刑九”对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失衡的纠偏与不足 一、纠偏:“刑九”的修改与完善 二、不足:“刑九”仍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小结:贪污受贿犯罪发案态势与量刑问题 第二章 贪污贿赂犯罪量刑失衡原因的多维解读 第一节 立法层面的原因 一、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历史演进 二、立法上固定数目刑的定罪数额标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 三、立法上单一数额标准与刑罚结构问题导致量刑失衡 第二节 司法实践层面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传统 二、司法政策与案外因素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一、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量刑相关性 第四节 个罪之间的结构差异 一、贪污罪与受贿罪的犯罪结构差异 二、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发案率差异 三、小结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量刑基本原理与量刑均衡理论的学理阐释 第一节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 一、报应刑论(绝对主义) 二、预防刑论(相对主义) 三、折中刑论(并合主义) 四、本书的立场与选择 第二节 量刑公正与量刑失衡 一、量刑公正及其要求 二、量刑失衡及其原因 第三节 量刑方法与规范化量刑 一、量刑方法述评与选择 二、量刑规范化改革及其评价 第四节 量刑基准、量刑情节与量刑程序改革 一、量刑基准 二、量刑情节 三、量刑程序改革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域外量刑模式及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标准比较研究 第一节 域外量刑模式与量刑均衡实践比较研究 一、美国的量刑指南模式与发展趋势 二、德国的自由裁量模式与量刑标尺 三、苏格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信息应对模式与量刑特点 第二节 域外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y 一、英美法系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立法规定 二、大陆法系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立法规定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均衡机制规范构建 一、建立贪污受贿犯罪入罪数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确立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数额标准的区域均衡机制 三、加重生刑,完善贪污受贿犯罪的刑罚结构 四、重构数额与情节关系,确立贪污受贿犯罪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 五、建立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案例指导、量刑重大差异说理与报告制度 六、贪污罪与受贿罪分设刑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