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慈云桂传/国防科技大学院士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雷勇
出版社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已故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与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所)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专职委员与顾问慈云桂教授辉煌一生的人物传记。作者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有关历史问题决议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以“银河精神”为主线,通过采访搜集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史料,客观真实全面生动地再现了慈云桂教授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重点记述其领导研制我国四代20多款计算机的艰难过程、育人成就和学术造诣,生动反映了慈云桂教授的理想情操、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皖中耕读人家之后
1.出生“文都”安徽桐城
2.家族姓氏由陈改慈
3.深受良好家风熏陶
4.兄弟姐妹八人的长兄
5.与同乡校友结为伉俪
第二章 乡村“神童”困苦中求学
1.童年人私塾熟读四书五经
2.插班浮山中学后转桐城中学
3.以第二名考入安庆高中
4.流离失所完成高中学业
第三章 流亡中立下科学救国志
1.借读湖南大学电机系
2.圆梦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3.阔别八年返回故乡
第四章 从清华才俊到大连海校副教授
1.领衔筹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实验室
2.积极参加平津师生革命运动
3.携笔从戎效力大连海校
第五章 奉调“哈军工"踏上新起点
1.“哈军工”招贤纳才被选中
2.首任海军工程系雷达教授会主任
3.“哈军工”首批研究生导师
4.终于实现多年入党心愿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主任
第六章 领导研制电子管专用计算机
1.出访苏联后开始计算机研制
2.带领“九人小组”901首战告捷
3.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开端
第七章 主持研制中国首台晶体管通用计算机
1.从英国发回研制建议
2.力排众议艰难上马
3.奋战三载44lB大功告成
4.44 1B系列机大显神威
第八章 “文革"中忍辱负重再立新功
1.参与研制441B—Ⅲ计算机
2.领导研制441C高炮指挥仪
3.身陷“牛棚”心系科研
4.指导完成多项重点任务
第九章 风雨十年创二百万次计算机佳绩
1.聂帅点将参加方案论证
2.南迁长沙艰难创业
3.“养鸭场”摆开151攻关战场
4.转战北京坐镇生产一线
5.装备“远望一号”远征南太平洋
第十章 领衔研制中国第一台巨型机
1.科学的春天催生亿次机上马
2.立下“豁出老命”军令状
3.坚强领导保证研制快马扬鞭
4.攻坚克难“争气机”横空出世
5.“银河精神”光耀神州
第十一章 调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工作
1.享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2.宏观谋划指导计算机发展
3.着力推进计算机学科建设
第十二章 呕心沥血培养人才
1.三尺讲台辛勤耕耘
2.开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3.“把教学搞得同科研一样好
4.集中精力培养研究生
第十三章 高尚风范励后人
1.胸怀祖国赤心不改
2.崇高品德行为世范
3.博大胸怀广纳人才
4.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附录一 慈云桂年表
附录二 慈云桂主要论著目录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四 鸣谢的主要单位和个人
后记
序言
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科
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极高社会声誉。院士制
度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体制化的产物,在国
家的科技发展与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直接影响着一个国
家科技体制的运行,反映了国家科学体制化程度,在一定
程度上预示着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
术界最高学术机构,是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长期以来,
我国院士制度在推动科技界出思想、出谋略、出成果、出
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
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
民的理想追求,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
的品德风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
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
国综合国力,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防科技大学从“哈军工”一路走来,始终牢记党和
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着眼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
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建设发展,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
,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门类,构建了覆盖
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多门学科排名在国内
外居于前列。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
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并重,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协调发展的
高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军队培养输送了
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人成为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
人才,勇攀高峰的科技帅才。大力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
,形成了以武器装备科研为主线,武器装备型号研制、国
防关键技术攻关、基础研究相衔接,自然科学、军事科学
、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研格局,在信息、航天、精密制造
、新材料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一些攸关国家安全
发展战略方向和国防科技尖端领域,创造了许多“第一”
,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刷新了一项叉一项记录,取得
了以“银河”“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关键设备、激光技术、磁悬浮技术等为代表的一
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学校已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
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
名师荟萃方能钟灵毓秀、桃李芬芳,宗匠陶钧方能春
华秋实、穰穰满家,群才缉熙方能砥砺前行、成就一流。
学校在办学治校历程中,坚持以崇高使命、伟大事业、创
新实践,凝聚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造就了一批世
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
创新团队、高水平教学团队。截至2017年12月,在学校工
作过的专家教授和毕业学员,有60人成为两院院士,其中
16人在学校工作。他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忠诚于党,
弘毅明德、竭忠尽智,表现出崇高的道德情操;他们锐意
进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矢志攻关,表现出坚韧的意
志品格;他们严谨笃学、孜孜不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表现出高尚的师德风范。他们走过的征程充满豪情,铸
就的辉煌彪炳史册,蕴含的精神催人奋进,始终激励、推
动着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伟大征程上,披
荆斩棘、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
业绩,不断铸就强军兴国的新辉煌。
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
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
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
人才和科技支持,学校肩负的使命更加重大而光荣,面临
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
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
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
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
到几乎所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使
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
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
命、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国力
竞争和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智能无人作战
系统大量走上战场,催生全新的装备体系和颠覆性作战样
式,推动信息化军事革命步入智能作战的高级阶段。伟大
的时代、伟大的事业,呼唤更多优秀人才,呼唤加快科技
创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需要更多的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
人才、尖子人才,更加发挥好领军作用,勇担重任,勇攀
高峰,当好排头兵。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时
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劲头,加快凝聚优秀人才、
培育顶尖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坚定创新自信志向,紧贴
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面向部队现代化建设,瞄准打
赢未来战争,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
学问题,掌握战略主动、抢占制高点,力争在重要领域实
现跨越发展,为实现我国科技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多作贡献、作
大贡献、再立新功。
为大力弘扬院士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
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
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生动反映院士
的理想情操、师德风范、人格魅力,全面宣传院士的育人
成就、学术造诣、科研贡献,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决定编撰
院士传记丛书,为学校的每位院士著书立传。2011年,成
立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院士传记丛书”编审委员会,编
委会由校长、政委任主任,副校长、副政委任副主任,机
关各部门负责人、院士所在学院院长、政委任委员,负责
组织领导院士传记丛书编撰工作。2017年7月,学校调整组
建为国防科技大学,院士传记丛书编审委员会作了相应调
整,院士所在学院院长、政委和校机关教务处、科研学术
处、政治工作处负责人任委员。
院士传记丛书的每部传记,由前言、导语、插图、主
传、附录、后记等部件组成,采用纪传体体例,以翔实准
确的史料,多侧面、多角度系统记述院士的奋斗历程、光
辉业绩和感人事迹,力求做到真实、客观、全面、生动。
必将为传承“哈军工”传统,弘扬“银河精神”,践行校
训和培育良好校风,发展强军强校创新文化,深入研究科
技领军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拔尖创新
人才建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奋斗目标,提
供有益借鉴启示和强大精神动力。
国防科技大学
院士传记丛书编审委员会
导语
院士传记丛书的每部传记,由前言、导语、插图、主传、附录、后记等部件组成,采用纪传体体例,以翔实准确的史料,多侧面、多角度系统记述院士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力求做到真实、客观、全面、生动。
慈云桂院士是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被誉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本书讲述了慈云桂教授的辉煌一生。
后记
慈云桂院士是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中国高性能计
算机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科专业的
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被誉为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承担慈云桂传编撰任务,深感
责任重大。
从2014年受领任务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为确保传
记质量,在国防科技大学院士传记丛书编审委员会领导下
,作者以对传主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制订采访和写作计
划,实地走访慈云桂院士的家乡,曾经就读过的小学、中
学、大学及多个工作单位,两次访谈慈云桂妻子琚书琴和
长子慈林林,采访其弟弟慈云祥、慈云树和数十名同事、
领导及学生(名单收人附录四)。这些老教授、老领导听
说国防科技大学组织撰写《慈云桂传》都非常高兴,不顾
年迈体弱,积极配合采访,提供了部分珍贵史料。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作者深深地被慈云桂院士身上
鲜明体现“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
的“银河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感动。围绕这条主线,依据
传主档案、手稿及回忆文章,数十份采访记录和文献资料
,根据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国防科技大学校
史及计算机系(研究所)发展史、计算机技术发展史等权
威史料,于2015年上半年开始动笔编撰,于2016年6月形成
初稿。写作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坚持真实、
客观、全面、生动原则,期望把一个有抱负、有思想、有
担当、有感情的慈云桂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没
有刻意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先进典型。许多细节
想方设法与有关当事人反复核实,或采用当事人回忆文章
中的叙述。
特别感谢已90高龄的慈云桂妻子琚书琴和长子慈林林
,两次在家中热情接受采访,提供了大量资料、照片、家
谱和论文。慈云桂院士的家人和部分老同事、老领导对初
稿进行了多次认真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对书稿进
行了审读;马望星、王志英等同志提出有益建议;张自立
同志全程陪同进行采访、录像、摄影和资料整理;高跃群
、何玉诚、郝瑞佳、刘江围等同志提供了不少资料,做了
大量的工作。在此,谨对所有提供过帮助的个人和单位致
以最真诚的谢意!
由于传主去世已经二十多年,所留资料不多,收集难
度较大,尤其是作者缺乏各个时期的亲身经历,对计算机
技术专业知识欠缺,加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
不妥之处,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12月于长沙
精彩页
1.出生“文都”安徽桐城
公元1917年4月5日,慈云桂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桐积乡钱桥镇阳和岗保七甲外坂(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梅花村外坂组)一个耕读之家。
慈云桂出生前后,中国社会正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时期,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1916年元旦发生了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慈云桂出生的这一年又发生张勋复辟的丑剧。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接江趋淮,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衢之地,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境内山峰挺秀、重峦叠嶂,阡陌纵横、河道交织,四条河流汇人菜子湖后注人长江。
早在旧石器时代,桐城一带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桐城即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
桐城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唐代的李公麟以诗传世。宋代的曹松以画显名。明末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清代的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政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坐落在桐城市的“六尺巷”,至今传诵着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感人故事,成为当今和谐社会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槐、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二百余年。近现代还涌现出美学大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许多知名人士。桐城享有“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和“文都”盛誉,新中国成立后被安徽省授予“历史文化名城”。
枞阳与桐城原本为同一个县,历史上分分合合,今属铜陵市管辖。枞阳县在西周时即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日“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县境内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渡江战役解放军中线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以及一批名人墓葬。
桐城、枞阳一带的民众,无不为自己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些,从童年开始就深深融人慈云桂的血脉,并且持续地给予他丰富的精神营养和不懈奋斗的动力。
2.家族姓氏由陈改慈
外坂庄坐落在北距桐城约50里、南距长江也是50里的山丘上。这里依山傍水,湖泊河流密布,西临白兔湖,南临菜子湖,北边是起伏着的山冈,东边有一条小河汇人菜子湖后直通长江,一块块农田散落在绿树掩映之中,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一派秀丽的江南风光。外坂庄很小,慈云桂出生时这里仅住着17户人家。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江口和洞庭湖日益淤塞,这里水患一年多似一年,一到涨水颗粒无收,加上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地主的盘剥,这一带的农民生活得非常艰难,好年成勉强够吃,灾荒年全靠借贷,终年劳作难得一饱。直到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才彻底根绝了水患。
外坂庄的人大多姓杨,仅住着一户慈姓人家。慈姓甚古,也甚少。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慈,以地为氏,汉肴坑碑阴有慈仁,按姓苑、姓纂均云,慈氏高阳氏才子之后,美其宣慈惠和,因以为氏。”史籍《姓苑》中记载:“高阳氏才子之后,美其宣惠慈和,因以为氏。”在史籍《路史》中也记载:“慈氏,慈毋氏,齐王之后。”
安庆桐城一带的慈氏,“古无闻有之”,属避难改姓为氏。皖桐《慈氏宗谱》记载:“(皖桐)慈氏,其始出于江西饶州陈氏,远祖讳□(特殊字体),字止斋,以任安庆同知,有惠政,遂家桐城安庆。公有三子,日光盛、光远、光大。光大公有三子,日守一、守二、守三。今慈氏皆守三公所出也。当元季,守三公有子日肇基者,因避乱居高阳,其时族姓皆已离散,独肇基公居慈悲阁得免,感戴神佑,因以慈为氏。厥后长支次支皆散,居他州县,至不可记,而慈氏复归桐城。自元迄今世,有潜行至柳村,封君益禀,承前训,好行其德,所筹办建学、积谷助赈、修筑堤坝,诸事其伙。盖慈氏至此,寝寝益昌大矣。”“当元季有陈翁肇基者,避乱慈悲阁,兵蹑至,蜘蛛网其户,以为无人焉,乃他略,于是感神慈而氏之,以慈志弗谖也。”“至我始祖肇基公,凡四传焉,改氏慈为尊。”
由此可知安庆桐城一带慈氏的渊源:元朝初年,江西饶州人陈□(特殊字体),任安庆府同知,即都转运盐使司的佐官,辅助盐运使、盐法道管理盐政。为官清廉,政绩良好,便安家于桐城安庆。传至第四代陈肇基时,正值元朝末期,明军突起,四海罹兵,为避战祸,父子兄弟同奔高阳,急难失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1: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