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继《重新定义公司》《重新定义团队》之后,谷歌重磅作品《谷歌方法》强势来袭。 作为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成功的核心方法在于吸引创意精英、提供平台、打造卓越产品。《谷歌方法》以谷歌地图为切入口,讲述了谷歌如何通过上述方法,用6年时间,将谷歌地图打造成月活用户超过10亿的伟大产品。 在《谷歌方法》中,你将看到: 谷歌招揽英才、提供不设限的平台资源、收购新创公司背后的逻辑; 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从大处着想,利用地图产品实现谷歌的战略布局; 谷歌突破技术的限制,相继推出谷歌地图、谷歌地球、谷歌街景,彻底改变了人类游览世界的方式; 谷歌地图如何促成了Airbnb、Uber、无人驾驶汽车等基于地图的新兴企业和科技的发展; 现象级AR游戏Pokemon GO,如何引爆全球用户; 创意精英如何跳脱传统的商业原则,实现梦想与开创未来的。 作者简介 比尔·基尔迪(Bill Kilday),曾任数字地图初创公司Keyhole的市场营销总监,后担任谷歌地理部门的产品营销经理,负责“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推广。现任Niantic公司的市场营销副总裁。Niantic是一家从谷歌分拆出来的公司,开发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知名产品有Ingress、Pokémon GO。 目录 前言 6年,10亿用户 起点:创意精英 第1章 约翰·汉克 第2章 明星软件工程师 第3章 Keyhole亮相派对 第4章 初创公司需要的人 第5章 争取利益 第6章 罗尔夫的KML 第7章 发射台:无限增长 超越终点:打造卓越产品 第8章 谷歌41号楼 第9章 “把目标定得再大一些” 第10章 革命性产品 第11章 整个地球的数据 第12章 微软的竞争 第13章 你好,谷歌地球 第14章 自夸不是谷歌的风格 第15章 蓝点 第16章 I/O大会 第17章 谷歌街景 第18章 乔布斯的4000杯拿铁 第19章 谷歌的新天眼 第20章 登月项目:地面实况 第21章 登陆火星 尾声 精灵宝可梦GO及AR的未来 作者注 致谢
序言 6年,10亿用户 你还记得你上一次迷路的经过吗?我说的是的的确确 、完完全全的迷路。 我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那样迷路过了。我上一次 迷路都是21世纪初的事了——那时我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波 士顿。那是一个寒冷的星期二的冬夜,我在布鲁克莱恩打 了一场临时;奏成的夜场篮球赛,打完球后开车回家。和 南波士顿的几个爱尔兰人混战三个小时后,我已经疲惫不 堪。不知为何,我在这条已经走了十多次的路上迷路了。 我能看到我应该开到哪里——就在查尔斯河对面,但我搞 不清该如何开到那里。 我的妻子谢莉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她问:“你在哪 儿?”我一边沮丧地用拳头直砸汽车方向盘,对自己大喊 大叫,一边沿着2号州际高速公路朝错误的方向开了5英里 ,寻找下一个环岛。也可能不是2号公路,而是3A号公路? 我记不清了。 2000—2003年,我住在波士顿,在这里我经常迷路。 这座城市对一个得克萨斯移民来说是如此的冷酷无情,就 像一门外语一样晦涩难懂。当地人似乎对残缺不全的交通 指示牌、蜿蜒曲折的街道和环岛感到骄傲。想通过某些十 字路口甚至需要解一个数学方程。这时,波士顿大肆开挖 的建设工地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投资额高达150亿美元的 公共设施项目,旨在将93号州际公路上4英里的一段路改道 ,将其移入地下——没错,我确实迷路了,而且已经偏离 正确路线很远了。 我不确定我是否真的把整个路线弄明白了。你瞧,“ 波士顿”实际上是一群城市的一个别扭的集合。如果把这 些城市放在一个钟面上,那么从12点钟开始,首先是切尔 西,然后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是里维尔、波士顿(真正意义上 的)、布鲁克莱恩、布莱顿、牛顿、贝尔蒙特、剑桥、萨默 维尔和查尔斯敦,它们之间还散落着十几个小城市。这些 城市都曾是独立的自治市,都建于17世纪初到中叶之间, 通过一个复杂的马道系统相连。 这些城市命名马道的方式非常简单:根据马道的目的 地进行命名。例如,如果你住在17世纪的布莱顿,想骑马 去剑桥,那么你就要走一条标明叫“剑桥”的马道。类似 地,如果你住在波士顿,想骑马去剑桥,那么你依然要走 一条标明叫“剑桥”的马道。 让我们再快进到当代的波士顿。这里至少有7条不同的 街道都叫“剑桥”——我可不是在编故事。这是因为,现 在波士顿都会区里的这些柏油路的名字大多来自从前的那 些马道。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开车沿着剑桥街行驶,在等 一个红灯的时候,我瞥了一眼和我所在的这条街相交的那 条街的名字,也是剑桥街! 我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弄清楚,为什么在波士顿都会 区每个街道名(假设你能找到路牌的话)都会被重复使用2次 、4次,甚至7次之多。有一天,我问我的房东,为什么这 些道路仍然会被这样命名,他回答说:“这样一来,扬基 队的球迷从纽约开车过来的时候就找不到去芬威球场的路 了。” 好吧,这个解释能让我好受一些。 2010年,我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度一个为期两周的假 。我和家人一起步行穿过先锋法院广场。在这个清爽的夏 夜,往来的人们和各种活动令这个地标性的公共空间充满 了活力。跟随着我的iPhone(苹果手机)上的谷歌地图的指 引,我沿着亚姆希尔街走了半英里,找到一家名 为“LucLac越南厨房”的餐馆。我8岁的女儿伊莎贝尔问我 :“比尔爸爸,在谷歌地图出现之前,人们是怎么找路的 ?” 我想起了那些在波士顿的日子。我想起了那些把自己 交给随机性和偶然性的夜晚,就像yelp(美国最大的点评网 站)、OpenTable(网上订餐平台)、iPhone和谷歌地图出现 之前身处波士顿北端的扬基队球迷。我想起了那个我永远 不会知道像Luc Lac(评分高达4.5星!)这样的餐馆的世 界——即使我知道,我也不得不三次拦住陌生人问路。我 想起了所有估错的转弯和过早驶出环岛的情形,以及所有 那些没有浏览过评论就走进去就餐的餐馆(简直让人不寒而 栗),还有那些没有看过它们所在街区的街景照片就预订了 的旅馆(太恐怖了)。 …… 6年后,谷歌地图产品(由前Keyhole团队的几名关键 成员运营)的每月活跃用户量达到了10亿,成为全球第一大 消费级地图服务。从一个用户都没有,到月活量10亿,谷 歌用了6年。 而且,我们的工作最终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Yelp 、Open Table、Zillow(房地产信息服务平台)、 Priceline(一家旅游服务网站)、优步等企业都是在谷歌 地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数以百计的服务也有了不 错的经济前景,这仅仅因为有人完成了其中大部分的繁重 工作,有人创建了最根本的基础地图,提供给大家一张白 纸——有了这张纸,其他人才能在上面描绘各种全新的服 务,然后通过免费的谷歌地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他 们把基础地图开放给大家使用。 2007年,谷歌将所有这些地图和服务都塞进了你的口 袋里。谷歌地图也成了苹果杀手级新产品iPhone上的杀手 级应用——史蒂夫·乔布斯亲自要求iPhone预装并能执行 谷歌地图。安卓手机也紧随其后。 最后,2008年,尽管用户数已经从零猛增到了5亿, 谷歌还是决定继续扩大在地图上已经高得离谱的投资,同 时新增两个更大胆的“登月项目”——街景项目和地面实 况项目,而这两个项目最终为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买施打 开了大门。 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老实说,当我回想起一 切的起点,也就是我陪伴Keyhole走过的那段日子时,我仍 然对这一切的发生感到敬畏。我是说,我难以想象我居然 身处其中。在这段旅程中,我不光陪伴Keyhole一路走来, 还为它的成功做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 我不止一次想道:“Keyhole是不可能存活下来的, 这家公司可能早该关门大吉很多次了。可是我们非常幸运 ,许多事情都特别顺利,这种好运是不可能再次出现的。 ” 但我很了解我在Keyhole的同事。现在回想起来,我 知道我们不可能失败:无论遇到什么障碍,无论错过多好 的机遇,我们都会找到该走的路。毕竟,我们手里有一张 王牌,无论如何,他都会想出办法。
导语 公司要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成功,就必须吸引“创意精英”加入团队,什么是“创意精英”? 创意精英都必须具备商业头脑、专业知识、创造力以及实践经验。 《谷歌方法》详解了典型创意精英约翰·汉克(John Hanke)的商业自觉、用户头脑与冒险精神。约翰·汉克于1999年创办数字地图公司Keyhole。2004年加入谷歌,主导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产品的开发,并持续推出谷歌街景、Pokémon GO等颠覆性产品。 创意精英是一个极其难以管理的群体:如果你无法管理创意精英的想法,就必须学会管理他们进行思考的环境,打造让他们乐于置身其中的平台以及提供资源。 《谷歌方法》以内部人的视角,讨论了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个人特色对谷歌文化的影响,以及“把目标定得再大一些”这一理念带来的创造性革命。 《谷歌方法》还展示了谷歌提供不设限的资源、战略布局、竞争应对、营销推广等方面,是如何反商业规则,以实现企业愿景的。 精彩页 第1章 约翰·汉克 1999年春天,一个异常温暖的日子,我接到了大学老友约翰·汉克的电话。我当时是《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网站的市场营销总监。“嘿,哥们儿,我来奥斯汀了,”他说,“我想给你看一样东西。我能去你家坐坐吗?”当时,约翰正在硅谷的一家初创公司工作,但他不想在电话里细说这个项目。我向他追问详细情况,但他坚持要在那天晚上过来。“你真的要亲眼见一见。” 约翰和我认识已有15年了。我们同在1985年进入得克萨斯州大学学习,是在大一开学前的周日认识的。我被学校安排住进了杰斯特中心学生宿舍,这个宿舍有一个城市街区那么大,在当时是北美最大的校园宿舍,可容纳3 200名学生,还有自己的邮政编码。它的普通房间和装着荧光灯的看不到头的走廊非常像监狱,对于初次离家生活的大一新生来说不怎么宜居。那天晚上,我在舍监办公室门外贴着的纸上做了登记,表示愿意与金索尔文女生宿舍的一群女孩共进晚餐。 要知道,只有无处吃饭的本科生才会报名参加这样的联谊活动。宿舍的食堂每周日晚上不开门,我们要想填饱肚子,只能自己想办法。对于很多大一新生来说,这意味着要去兄弟会或姐妹会吃晚饭,当然前提是你有办法加人兄弟会或姐妹会。即使你没有加入希腊体系,你至少应该找一位朋友一起点比萨外卖。 从社交角度讲,在舍监那里报名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基本上等于把你的名字写进了一张可能被叫作“没钱也没朋友的学生”名单里。我的室友,来自得克萨斯州圣马科斯的凯文·布朗是一名很有才华的小号手,他加入了长角乐队,并且已经和乐队里的新朋友打得火热。看到名单上的其他五名学生后,我在上面填上了我的名字。 当我同层的舍友在约定时间聚集在舍监办公室门外时,我开始担心了:一个是电子工程专业的韩国交换生;一个是来自哈林根、身材魁梧的男孩;我,满脸粉刺,身高一米九,瘦得像竹竿;还有一个是那个住在离我有八间宿舍远的安静、认真的男生,我不怎么了解他。他是得克萨斯人,长相英俊,中等身材,貌似正在研究如何打理他那撮没什么讽刺意味的小胡子,有点像得克萨斯版的查理·辛。。有一次,我从他房间开着的门看到,他有一台样子奇怪的个人电脑。他是我们宿舍楼里唯一一个有电脑的学生。 我曾认真考虑过放弃参加这个晚餐会,可我当时要负责招募本宿舍楼的学生参加,所以我进退两难。那天晚上,在审视了我们这帮人之后,我很担心我们这一层的代表能力。我知道在校园的另一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金索尔文女生宿舍有600名新生,而我已经在那边的餐厅里找了份沙拉台服务员的工作。 于是,在那个炎热的夏夜,从杰斯特出发穿越40英亩’校园最终到达金索尔文的漫漫旅途中,我不知何时和这个留着小胡子的内向青年走到了一起。 “你的专业是什么?”我问。 “我读的是计划2。” “你读计划2?” “你为什么这么吃惊呢?” “哦,没有,我只是前两天在校园里看到了那个样子的T恤衫,就是那个上面印着‘我还没有申报专业,但我计划2’的T恤衫。我觉得这句话很妙。” “哦,他们在迎新会上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件,但我还没穿过呢。”他笑着说。 “为什么不穿呢?”我问,有点期待他说T恤衫的尺寸或颜色不合适。 “这有点炫耀,你不觉得吗?”这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在校园里自豪地穿着这件有点炫耀意味的T恤衫,因为这意味着你高人一等,是上层学术门第的一部分,配得上这所大学专为那些致毕业告别辞的学生代表和全国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打造的更严格、更独立的课程。众所周知,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本可以去普林斯顿、哈佛或斯坦福大学,但还是选择了得克萨斯州大学独一无二的跨学科专业——“计划2”。 我显然低估了这个人。 “你是哪里人?”我问。 “我家在得克萨斯州西部的一个小镇上。你呢?” “休斯敦。”我答道,“奥斯汀和你老家挺不一样的吧?” “嗯,杰斯特差不多是我家那个小镇的三倍大。”他告诉我。 “哈!”我惊讶地大笑起来,然后对在我们前面几步之外的学生说:“嘿,你们听,我们的宿舍区是这个伙计老家的三倍大!”而约翰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 我对那晚和我们在科南斯比萨店共进晚餐的女孩们几乎没有什么印象。男孩们坚持坐在桌子的一侧,女孩们则坐在另一侧。但我确实记得我和约翰聊得多一些,在发现彼此都是常有负罪感的天主教徒后,我们还计划在晚餐后去大学天主教中心参加晚间弥撒。我甚至还取笑了他的小胡子。 “你留胡子多久了,约翰?” “差不多有一年了。”他承认,“对我买啤酒很有帮助。” “我还以为只留了两周呢!”我笑着说。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