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粹兴亡图文史(希特勒帝国的毁灭彩印精装典藏版)(精)/二战文史眼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保罗·罗兰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20世纪20至40年代,德国纳粹集团犹如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毒瘤。它起步、壮大直至覆灭的背后,永远值得人们探究与反思。作者以独特的批判视角,讲述了希特勒的人生浮沉命运,及其领导的纳粹运动的演变轨迹。作者还披露了诸多稀有的档案资料,做了不拘一格的评析。本书既是一部通俗的希特勒精神分析传记,也是一部另类的纳粹兴亡图文史。

作者简介

   保罗·罗兰(Paul Roland),英国作家,纳粹史研究者,记者,艺术家。《星期日邮报》《硬核朋克》等媒体的长期撰稿人。多才多艺,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出版的四十余种书籍中,有十数部涉及第三帝国历史,作品被译成俄、中、日等15种语言。现同夫人及两子居住在英格兰剑桥郡。

目录

前言
邪恶之问
希特勒的精神世界
“正确先生”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

第一章 幼年希特勒
不纯正的血统
希特勒的母亲
母爱
成长环境
童年创侈
学校时光
身体异常
阉割情结

第二章 青年艺术家
危急时刻
命运召唤
煽动力
单相思
维也纳
幻想破灭
母亲去世

第三章 无声的影响
希特勒反犹太主义的起源
变态的哲学
偏见与剽窃
雅利安人和亚特兰蒂斯
瓦格纳
不安分的天性
逃兵

第四章 动荡年代
宣战
“白乌鸦”
背后一刀
凡尔赛条约
共和国诞生
极端主义盛行
荒唐的小组织
把握时机
“希特勒帮”
幕后的激进分子
内斗
消息传开
啤酒馆政变
恫吓与错误
最后的虚张声势
希特勒受审
《我的奋斗》
改造希特勒
暂别政坛
致命诱惑
可耻的秘密

第五章 迅速掌权
拉拢平民
希特勒总理
从民主走向独裁
国会纵火案
“长刀之夜”
秋后算账

第六章 千年帝国
御用建筑师
日耳曼尼亚
“光之大教堂”
帝国中心
“褐衫大人”

第七章 不为人知的希特勒
与暴君饮茶
私下里的希特勒
疯狂“救世主”
面具背后
一贯正确
顽固不化

第八章 帝国内幕
元首的春天
青年运动
欢乐创造力量
帝国女性的角色
安乐死
公众的质疑
反对之声
种族灭绝与犹太人
迫害合法化
“水晶之夜”
对邪恶装聋作瞎
“犹太人会毁灭我们”

第九章 教化与意识形态
纳粹化
宣传
雅利安艺术和纳粹科学
著名流亡者
希特勒统治下的成长
受迫害者之谜

第十章 战争之路
生存空间
战争需要
不可靠的盟友
“欧洲疯狗”
四年计划
收复莱茵兰
吞并奥地利
将捷克一军
和平的代价
传言四起
出卖捷克
“我们时代的和平”
为时已晚
战争前夜

第十一章 全面战争
“死人”的突袭
征服波兰
西线战争
全掌军权
闪电战
饱受质疑
战斗精神
“鹰日计划”
最光辉的时刻
巴尔干之争
“沙漠之狐”
克里特岛战役
“巴巴罗萨行动”
毁灭战

第十二章 恶有恶报
势如破竹
“俄国人已战败”
兵败斯大林格勒
战局逆转
暗杀希特勒
“瓦尔基里行动”
余波未尽
柏林战役
帝国崩溃
地堡末日
诸神的黄昏
恶魔自杀
希特勒的遗产

结语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词语对照表

序言

   邪恶之问
   与大多数记录第三帝国(Third Reich)的一般性历
史书籍不同,本书认为纳粹德国不仅是一个社会政治现象
,还表明了希特勒的人格存在致命的缺陷。
   虐待狂式的罪犯、连环杀手和凶残的独裁者,一般都
被看作是邪恶的代表,而希特勒常被看作是人性至恶的集
大成者。但是,邪恶究竟从何而来?人们普遍认为,邪恶
是彻彻底底由人创造出来的,它是从毁灭中寻求快感者的
恣意妄为,而且他们对受害者毫无同情。
   现如今,我们或许已不再相信仍有魔鬼存在,但我们
仍在对独裁者进行妖魔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戳破一
个事实:独裁者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他们反映出我们内心
深处最黑暗的恐惧;如果我们抛弃传统的行为准则,放纵
我们最原始的天性,我们就会成为他们。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希特勒之所以反常,是因为他身
处一战余波之中,而整个欧洲当时正处于一个崇尚暴力、
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极力安慰我们:一战导致的集体性
战争创伤,造就了希特勒所处的社会环境,而那种集体创
伤再无可能出现。他们还断言,以后还会出现一些不值一
提的独裁者,他们也会四处施虐、欺压人民、威胁邻国,
但希特勒已经是最后的征服者了(成吉思汗是征服者们的
鼻祖)。这些历史学家努力让我们相信,像成吉思汗、希
特勒这样的征服者绝对不可能在21世纪出现,因为这不符
合时代潮流。
   这些历史学家还表明,纳粹党的得势完完全全是由社
会历史因素导致的。然而,本书旨在阐明,希特勒之所以
发动战争,不仅仅是为德国1918年的屈辱战败一雪前耻。
本书还将揭示:希特勒贪得无厌的征服欲,不仅源于他扩
张领土的野心,还源于他想要重现德国昔日辉煌的妄想。
这位前奥地利下士一直坚信,是上天委托他履行一项神圣
的使命,即征服所有的劣等民族,并把犹太人从地球上赶
尽杀绝。
   希特勒营造了一种充满怀疑、恐惧和欺骗的氛围,他
的心腹权臣们因此互相猜忌和提防。他希望亲信们忙于内
斗,而无暇图谋暗算他。德国闪电般攻克了法国和低地国
家后,德国人民曾一度欣喜若狂。但好景不长,苏德战争
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持久战。德国人民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他
们一直身处一个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任何心存怨恨的人
都可以匿名告发自己的家人、朋友或邻居。他们很清楚,
一旦他们将自己的怀疑对象上报,盖世太保(Gestapo)会
无情地对后者实施抓捕、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这种情形
比比皆是,司空见惯。彼时的纳粹德国,堪比人间炼狱。
   第三帝国为什么会崛起?在1945年最后的日子里,在
德国城市纷纷受到重创的情况下,德国人民为什么仍将希
特勒奉为救世主?如果想找到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
就得好好研究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头脑创造了纳粹德国

   希特勒的精神世界
   希特勒是一个神经兮兮、反复无常、生性多疑的人。
他臭名昭著的坏脾气反映了他的自恋与自大。由于自恋和
自大,他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病态自恋是一种相
对常见的心理障碍,暴力罪犯和暴君常常表现出更严重的
精神失常,他们歪曲现实、道德沦丧。病态自恋的核心症
状包括极度自恋、反社会行为、被迫害妄想症和不受约束
的攻击性。
   病态自恋狂的特点之一是对他人缺乏同理心。他们没
有真正的情感,只能模仿旁人的面部表情和语言。他们的
精神状态很不稳定,因为他们身处认同感的扩散状态,而
这一状态源于对自我没有真正的认知。他们表现出的方方
面面,都只是在进行角色扮演。他们没有与他人和社会完
成融合,而这个融合过程正是正常人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

   病态自恋狂拥有变色龙似的性格,而这暴露出一个事
实,即他们只是在扮演适合他们所处情景的角色而已。他
们的典型表现是过度自信和固执己见,正因如此,他们不
能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由于对他人缺乏同理心,他们
能毫无愧疚地实施暴力犯罪行为。
   病态自恋狂毫无良知,只受个人利益驱动。他们不讲
道德,所以他们会利用他人的信仰或信念来巩固自己的权
力。由于他们能承受各种形式的责难或谴责,任何惩罚或
报复都不能阻止他们,所以暴君毫不在意经济制裁。只有
武力威胁才能阻止他们,因为武力能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
至高无上的霸权。
   美国著名政治心理学家奥布里‘伊梅尔曼(Aubrey
Immelman)认为,在不可一世的外表下,病态自恋狂极力
隐藏着一种受困心态(Siege Mentality)。“他们思想
狭隘,把自己的敌意投射到他人身上,却丝毫意识不到是
自己在四处树敌。这些或真或假的敌人,都被他们用来粉
饰他们欺压他人的原因。病态自恋狂是冷酷无情的虐待狂
、斤斤计较的自私鬼,他们会戴上道貌岸然的面具来隐藏
自己的攻击性。”
   “正确先生”
   希特勒是临床心理学中所描述的“正确先生”。这类
人固执地认为自己一直都是正确的;他们不能想象自己的
观点会有什么偏差,更不能想象其他人可能也会有些像样
的想法。据说,这类人“不喜欢自己的长相就能把自己的
鼻子削掉”。在希特勒政治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这种一
根筋似的思维方式,加上一股子倔劲儿,确实是他的过人
之处,因为他能狂热地专注于一个目标。然而,这种狭隘
的思维方式加上顽固不化,只能导致内心矛盾,直至心理
崩溃和自我毁灭。
   希特勒不能接受任何挫败。当第三帝国即将毁灭之际
,他大发雷霆,叫嚣着要毁掉德国,因为德国人民显然配
不上他做出的所有牺牲。他用威胁和暴力解决一切问题。
他毫无良知,也没有道德概念。他曾经说过:“良知是犹
太人的发明,德国人有义务不相信它,有义务把自己从肮
脏、退化的良知与道德中解放出来!”
   希特勒从年轻时就一直否定一切,而他对现实的理解
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
   全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一直
在激烈地争论:一个人的性格究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
天养成的?作恶者是出于天性和某种生理冲动,才在反社
会行为中寻求快感吗?又或者,是后天的成长环境造就了
他们的这种行为模式?
   有研究证实:反社会者和精神病患者的大脑确实存在
特定的生理反常现象,而这种反常导致了他们的变态行为
,也解释了他们缺乏同理心的原因。然而,并没有任何研
究能够证明,犯罪倾向是由基因缺陷或其他基因异常直接
导致的。
   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表明:幼年时期受过虐待的人,
在十几岁和成年以后,更有可能对他人施暴;在施暴时,
尽管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做得并不对,却丝毫不在意后果。
   许多传记作家曾记录希特勒在幼年时期受过严重虐待
,但这是事实吗?或者,他只是他所处动荡时代的产物?
这一切还没有定论,但能肯定的是,他的性格和意志并不
坚强,所以他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幼年经历,也不能驱除
、甚至不能克制自己的心魔。他的成长环境和一意孤行的
天性,困扰了他一辈子。他的怨恨与日俱增,最终将他自
己吞噬。当然,全世界先领教了他深深的怨恨。

导语

   本书以批判的视角讲述了纳粹运动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希特勒的人生浮沉轨迹。根据大量史料,作者试图从希特勒的家庭出身、成长经历等分析其心理与性格特点,描述了他及其党羽如何壮大纳粹组织,并最终与第三帝国一起走向灭亡的可悲命运。全书对纳粹及希特勒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没有任何美化与历史修正主义观点。

后记

   希特勒对后世的几代人产生了影响,也让一些人对他
的研究着迷。毫无疑问,这一状况将会继续,因为希特勒
个人和他所领导的国家的崛起与灭亡,简直如同神话一般
。希特勒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也没表现出“伟大”的
潜质,更没有艺术天赋,但他却实现了个人崛起并统治了
一个文明国家,而这个国家曾经拥有过众多智力超群或艺
术天赋突出的人士。
   一战中,希特勒曾有过英勇之举,并因此获得了铁十
字勋章。除此之外,他在一战中再未有过其他突出表现。
事实上,他未被提拔,一直都是下士军衔,军阶并不高。
然而,他后来竟然成为德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并运用将军
们看来极为鲁莽的战术,征服了大部分欧洲国家。
   在按常理应该撤退、改日再战的情况下,希特勒却禁
止军队撤退。尽管如此,整整一代德国年轻人仍然毫无保
留地相信他们的元首,并为他欣然赴死。
   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希特勒的外表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滑稽,而且他还极
度缺乏个人魅力、幽默感和同情心。他却被数百万人崇拜
,德国男人敬仰他,德国青年崇拜他,女性追随者爱慕他
。虽然希特勒丧心病狂的意志凌驾于整个国家之上,但德
国人民却不应被看作是无辜的受害者。相反,在建立新秩
序的过程中,德国人民是心甘情愿的同谋。
   希特勒迎合了德国人民的虚荣心和膨胀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至关重要的是,希特勒利用了他们对《凡尔赛条
约》苛刻条款的愤恨,并替他们表达了内心深处对犹太人
的怀疑,因为犹太人对于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而言,是最
为便利的替罪羊。
   希特勒一直被刻画成一个恶魔,他利用暴力和恐吓登
上权力巅峰后,迷惑并胁迫了几百万人,然后又背叛了民
众的信任。然而,真相却是,德国人民投票把希特勒选上
台,热情支持他的政策;当他剥夺犹太人的权利、财产乃
至生命时,德国人民也并没有表示任何反对。
   希特勒憎恨犹太人,但他没有什么正当理由,他与犹
太人之间也并不存在个人宿怨。他只是将他的刻薄发泄到
整个犹太种族身上。实际上,犹太人比希特勒更有资格被
称作德国人,因为他自己是奥地利人,是地地道道的“外
人”。
   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思想,是移情作用的经典案例。
他把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都怪罪在犹太人身上,并利用
犹太人为自己的精神失常开脱。希特勒控诉犹太人为了毁
灭世界而意图控制世界,但这不过是在总结他自己的野心
而已。
   希特勒本人正是他自己所鄙视的下等人的典型代表,
他毫无良知、不讲道德、未受过教育又野蛮粗暴。同时,
他还被自己的缺陷所折磨。希特勒是镜中的怪物,照射出
我们没有灵魂的原始自我,而正是灵魂使我们拥有人性和
希望。
   虽然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平、思想和事迹都更值得记录
,但与历史上的其他人物相比,希特勒这个富有悲剧性又
极度无可救药的人物,竟然让更多传记作家产生了创作灵
感。这完全是因为一个简单而又令人不快的事实:作家们
认为,希特勒体现了人性的另一面;他不是怪物,也不是
疯子,只是一个毫无同情心和人性的人。
   1942年,纳粹党卫军发行了一本旨在帮助其成员辨别
德国人民公敌的小册子。据这本小册子所示,德国人民的
公敌是下等人,而下等人被描述成如下模样:
   (下等人)具体表现为某一类人……在他内心深处,
他处于残酷粗野的混沌状态。他拥有无穷无尽的摧毁意愿
、最原始的欲望和毫不掩饰的下作……下等人……憎恨他
人的工作成果。因为他对别人的成果感到愤慨,私下里他
会设法盗取他人的成果,公开场合里他又会诋毁或者抹杀
他人的成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等人永远不会给予
他人和平的机会,因为他所需要的是一片灰暗和一片混乱
。他刻意回避文化进步带来的光明。为了自我保护,他需
要的是地狱般的混乱情形……
   这不啻就是对希特勒更为准确的刻画。

精彩页

   不纯正的血统
   希特勒一生中遭遇了许多奇特的命运转折,其中最重要的转折发生在他出生的13年前。那一年,希特勒的祖父终于让39岁的私生子阿洛伊斯认祖归宗,而阿洛伊斯正是未来元首的父亲。为了能从亲戚的遗产中分一杯羹,希特勒的父亲从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伯(Alois Schicklgruber)改名为阿洛伊斯·希特勒。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希特勒也许不会有任何建树,因为一个人的名字还是颇有些学问的。德国人民绝不会像崇敬阿道夫·希特勒那般,崇敬阿道夫·施克尔格鲁伯,因为“施克尔格鲁伯万岁”听起来实在拗口。
   许多作家曾猜测,希特勒的父亲之所以改名是为了平息关于其生父的谣言。据谣传,阿洛伊斯的生父是格拉茨”的一个名叫弗兰肯贝格尔的犹太人,而希特勒的祖母玛丽安·安娜·施克尔格鲁伯(Maria Anna Schicklgruber)曾在他家做女佣。这种谣言或许能解释一系列的后续事件:希特勒于1932年至1940年间,下令进行了4次秘密的血统调查,而调查结果却从未公布;希特勒令人费解地毁掉了父亲的出生地——德勒斯海姆(Dollersheim),将祖母下葬的墓园夷为平地,并烧毁了教区记录。有人认为希特勒留着卓别林式的小胡子是为了遮掩他的鼻子,因为他认为他的鼻子是典型的犹太人特征。他们还认为希特勒定期用水蛭、后来改用皮下注射针来净化血液,是为了净化自己“脏污”的血统。
   不管上述谣传是否属实,希特勒父亲家的祖先并未拥有任何优等血统。他们只是一群流动的雇农,一群胸无大志的懒惰农民。由于长期近亲通婚,他们生育了许多身体残疾或智力低下的后代。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保存着一些盖世太保的秘密文件,这些文件记录了希特勒家谱上的一些“不良”分支,其中包括希特勒父亲的表兄约瑟夫·维伊特。据记录,约瑟夫·维伊特育有3个智障孩子,其中1人还曾在精神病院自杀未遂。林茨档案馆存有一份爱德华·克里西鲍姆(Edward Kriechbaum)医生的书面证词,上面记录了希特勒的姑妈约翰娜患有精神分裂症,希特勒的表兄爱德华·施密特是个驼背的结巴。
   1936年,希特勒家的家庭医生布洛赫(Eduard Bloch),曾向美国战略情报局(OSS)证实:他怀疑希特勒的姐姐是智障患者,因为每次他到希特勒家,希特勒的姐姐都会被藏起来。布洛赫医生还说,希特勒的妹妹保拉患有重度痴呆症。希特勒家族近亲结合的事实,或许能够解释希特勒臭名昭著的怒气。我们也因而可以理解:希特勒为什么担心自己会发疯,为什么厌恶身体残障者,为什么认定他一旦结婚,就会生下智障的孩子。
   相比之下,希特勒母亲家的情况稍微正常一点。希特勒母亲家的四代人都居住在维也纳附近的下奥地利州,在希皮塔耳(Spital)的村子里拥有小块田地。尽管如此,维也纳人仍把他们看作乡下人。他们被人看不起,因为他们不仅出身卑微,而且非常无知、毫无幽默感、生性多疑。
   希特勒的母亲    希特勒的母亲克拉拉·波尔茨(Klara Polzl),是一个单纯善良、酷爱整洁的女人。她长着一张稍带男孩子气的脸和一双深邃的蓝眼睛。希特勒是克拉拉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遗传了她深邃的眼睛,希特勒的崇拜者都为他的眼睛着迷。克拉拉从未奢望改善自己的境况,直到16岁时,她搬到表舅阿洛伊斯家,给舅舅一家免费做女佣。阿洛伊斯同时追求克拉拉和女佣弗兰西斯卡·马佐尔斯伯格。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娜‘格拉斯尔发现后提出分居。阿洛伊斯随后与女佣弗兰西斯卡(人称“法妮”)一起生活,但弗兰西斯卡提出把克拉拉赶到维也纳去。3年后,46岁的阿洛伊斯娶了22岁的弗兰西斯卡。婚后他们生育了两个孩子:儿子小阿洛伊斯(Alois jnr.)和女儿安吉拉(Angela)。后来,弗兰西斯卡因患肺结核生命垂危,为了照顾一双儿女,阿洛伊斯将克拉拉从维也纳接了回来。
   小阿洛伊斯·马佐尔斯伯格后改名为阿洛伊斯·希特勒。成年后,他令大名鼎鼎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十分尴尬,因为他曾两度犯盗窃罪,还因重婚罪坐过牢。在英国待了短暂的一段时间之后,小阿洛伊斯抛弃英国的家庭回到柏林,在柏林开了一间啤酒馆。他对自己的家事闭口不谈,生怕会惹怒希特勒。希特勒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吉拉嫁了一户好人家,日子过得要好一些。在丈夫去世后,她搬到贝希特斯加登(Berchesgaden)与希特勒同住,给希特勒做饭、当管家。1936年,安吉拉离开希特勒准备再婚,但希特勒表现得非常小肚鸡肠,甚至拒绝送安吉拉结婚礼物。
   实际上,克拉拉是阿洛伊斯的表外甥女,后被阿洛伊斯收养。克拉拉对阿洛伊斯的第一任妻子安娜并没有任何恶意,她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病重弥留的安娜。然而,当阿洛伊斯的第二任妻子弗兰西斯卡生命垂危之际,轻浮的阿洛伊斯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克拉拉身上,并让她怀上了身孕。当时村里人对克拉拉的身孕议论纷纷,为了平息村中的议论,阿洛伊斯决定与克拉拉结婚。
   由于阿洛伊斯和克拉拉是近亲,他们的婚姻必须获得主教的批准。1885年1月早上6点,他们在布劳瑙(Braunau am In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