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进入新时期以后,“跨文体写作”一直是当代文学的艺术追求。许多新锐作家都师承由鲁迅所开创的文学传统,本书就是分析多位当代著名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跨文体写作手法和创作。 作者简介 宋剑华,男,文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佛光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从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有《胡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现象与中国文学》《三维视角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红色经典”的真实与传奇》等12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广东省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目录 第一章 鲁迅的跨文体创作——以《故事新编》为例 一、“故事”的选择:作为修辞的历史叙事 二、“新编”的策略:小说诸要素的组建及其效果 三、“新”与“故”之间:《故事新编》的审美趣味 第二章 郭沫若的跨文体创作——以诗性戏剧为例 一、诗人与诗教 二、诗情与诗性 三、诗艺与诗美 四、结语 第三章 郁达夫的跨文体创作 一、“真实”的越界:郁达夫小说向散文的渗透 二、“浪漫”的糅杂:郁达夫小说与诗歌的互渗 三、“包容”性:郁达夫小说对其他文体的跨越 四、结语 第四章 废名的跨文体创作 一、废名的诗文思想及其跨文体创作 二、废名跨文体创作的原因探源 三、废名跨文体创作的文学意义 第五章 萧红的跨文体创作 一、萧红小说跨文体创作的文体表现 二、萧红小说跨文体创作的文化语境 三、结语 第六章 沈从文的跨文体创作 一、沈从文的文体观 二、沈从文小说的诗化 三、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 四、沈从文小说的戏剧化 五、沈从文多种文体综合写作 第七章 汪曾祺的跨文体创作 一、上海时期:无根的困境 二、从高邮到昆明:汪曾祺的文化基因 三、1949—1979年:30年的沉淀与探索 四、结语 第八章 韩少功的跨文体创作 一、何谓“小说”:韩少功跨文体创作之渊源 二、文体之变:韩少功小说的文本演绎 三、文学之根:韩少功跨文体小说的文化意义 四、结语 第九章 韩东的跨文体创作 一、韩东诗歌对传统诗歌的超越 二、韩东小说对传统小说的超越 三、韩东跨文体创作的文学意义 第十章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的跨文体研究 一、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在“体裁”方面的跨越 二、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在“语体”方面的跨越 三、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探索变化中的未来希望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