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为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成了必要的共同选择。台湾台塑集团作为汇集中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华人企业,无疑是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创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炼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陆企业追赶国际同行的捷径。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台塑集团实地调研,采访了上百位台塑集团中高层及王永庆先生的众多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参考了近千万字的台塑相关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独家秘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台塑王永庆管理经营理念对企业永续经营所产生的影响;下篇侧重于阐述台塑王永庆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本书融理论性与故事性为一体,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专业人士与一般读者的企业管理类参考书。 目录 引言:基业长青 贵在坚持 上篇 根深 第一章 台塑之根:中华文化 第一节 “经营之神”的管理“心法” 十六字管理“心法” 勤劳朴实 【台塑瘦身“王法”】 【e化管理】 止于至善 【以史为鉴】 永续经营 奉献社会 一体贯通的经营逻辑 第二节 理念借力而行 台塑集团logo 符号的力量 【知恩图报】 【台塑“黄埔军校”校训】 台塑“器物” 【器物的力量】 异曲同工之妙 殊途同归 坚守根本 深耕才能生根 成功没有秘诀 第三节 理念之源 伟人五清福:考寿终 勤劳之家 王永庆上学 小秀才出山 继承家族基因 王永庆的偶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积善之家有余庆 台塑阿嬷 第四节 化理念为行动 理念的力量 百善孝为先 第五节 番薯精神 第二章 台塑经营王道 第一节 “兼顾客我”的经营之道 取舍之道 同舟共济 一诺千金 唇齿相依 第二节 加惠下游 荣辱与共 因“舍”而“得” 先能真“与”,方能大“取” 经营之滥觞 第三节 台塑经营“三化” 按图索骥 【表单管理】 业务员的四个作用 动静兼修 雨露均沾 第三章 台塑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源自核心的竞争力 播种人 切身感 【经营洗礼】 【“切身感”提高判断力】 【养花与钓鱼】 【种地瓜】 坚持就是力量 第二节 竞争力表象 责任感 【知耻的船长】 【王永庆遵循的诚信“立法”】 学习模范生 【谨慎学习】 专注的力量 简单就是美 英雄所见略同 【坚持“一件事原则”】 变“诉”为宝 他山之石 【一叶知秋:李协理的情报】 【向美国人学销售】 创新为王 积沙成塔 单元成本分析 【洗肾与治癌】 技术创新 【熊彼得创新法】 创新无处不在 避免创新的绊脚石 创新是唯一求存之道 “没有战略”的战略:MIF战略(Made in Formosa) 【王氏竞争公式:竞争优势=价廉+物美】 引蛇出洞 突破传统 “八国联军”技术 一鱼多吃 第四章 “王者”之治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台塑组织 台塑“大脑”——总管理处 神经中枢——总经理室 【西门子的“执行秘书处”】 第二节 王者“特制” 情、理、法三融合 投书制度 无形的合伙制 招聘制度 台塑“薪制” 持股制度 台塑e化制度 一日结算制度 成本中心制及利润中心制 【台塑成本分析五步法】 【成本控制“王”道】 “异常管理”制度 【台塑异常管理路线图】 无可逃遁 第五章 台塑细节管理 第一节 细节“大王” “王者”风范 【谋大事者拘于小节】 “黑手”经济 细节决定命运 以小博大 省也是赚 坚持原始 【文书要有骨头】 笔尖下的心思 【签字哲学】 买鱼不如钓鱼 安心工程 将心比心 第二节 技术细节 台塑项目组 自己做麻薯 胆大心细 第六章 顺势而为 第一节 多元化之路 判断力何来 成者为王 抓住趋势 多元化的意外收获 避免多元化陷阱 垂直整合 多元化比较 没有核心的多元化 顾客决定市场 第二节 走出去战略 “西游记”——考察欧美 母猪耳朵绣荷包 投资大陆 海外融资 第三节 新方向 台塑电子梦 “慢跑”的汽车 健康之路 绿色动力 大炼钢铁 下篇 叶茂 第七章 共赢的生态逻辑 第一节 为善之道 第二节 与员工共舞 至诚如神 培养子弟兵 人才难得 人才坐标 心细如针 特殊的“售后服务” 裁员终结者 “王者”对标 第八章 永续经营,奉献社会 第一节 发展难题 GDP与GHP 清洁生产 第二节 台塑环保路 避免因噎废食 破除迷思 减碳行动 环境会计 先见之明 第三节 倒逼机制 前车之鉴 赤道原则 并行不悖 3P原则 第九章 慈善之光 第一节 王氏家书 风起云涌 定义财富 【王永庆给子女们的一封信】 第二节 慈善的波粒二象性 序言 序一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先生从一家小米店主起步,最 后成为世人敬仰的“经营之神”。他把一家日产几吨PVC粉 的小公司经营成年产值两万多亿新台币的集团企业,其成 功背后一定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启人心智的价值理念 。深入探寻这位“经营之神”内心深处的管理“秘诀”, 无疑是学习成功榜样的捷径。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组织各 方力量从2003年开始研究王永庆的管理之道。为了让更多 的人了解和学习台塑的成功经验,研究团队把近十年的研 究成果先后结集出版供各方参考。 体现王永庆管理思想一书《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 石化产业王国之路》数年前已经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 关注。此次付梓的《“王者”心法——经营之神王永庆独 家管理秘笈》是作者花费数年时间,多次赴台塑集团实地 调研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既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人士的专 业参考书,又可作为一般大众读者的通俗读物。作者参考 了近千万字的台塑集团相关资料,采访了百余位台塑集团 中高阶管理层及王永庆诸多亲朋好友,挖掘了很多独家资 料信息,很多史料和经营故事都是第一次公开出版。因此 ,这是一本颇值得一读的王永庆管理思想研究专著。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针。王永庆先生把近十万人的台塑 集团带入跨国企业之林,靠的就是自己数十年坚守如一的 价值理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奉者和传承者,他坚持 认为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养分足以滋润台塑集团茁壮成长, 他坚信大道理是相通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企业管理也是 如此。北宋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王永庆则是一 部《大学》立台塑。 深入探究王先生的管理理念,会发现他的独门“心法 ”其实都是一些朴实的价值观,即勤劳朴实、止于至善、 永续经营、奉献社会。这“十六字”独门秘诀不仅适用于 任何企业,也适用于任何事业。这也再次印证了王先生一 生所坚持的“大道理是相通的”这一至理名言。但是,很 多人都明白这些简单朴实的道理,却少有人能数十年如一 日地坚守如初,特别是带领数万人每时每刻都践行之。而 王永庆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成了“经营之神”,台塑集 团也因此成了台湾企业界的常青树。 台塑集团的成长过程,与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有着颇 多的相似之处,其中一个重要的共通点,就是对中华文化 的坚守。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 胜于言”的校风,与王永庆先生的价值理念,都根源于深 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二者虽在不同的领域前行,但都以贡 献社会为终极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大学 才能百年树人。王永庆先生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留 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把“经营之神”的 价值理念发扬光大,让他的精神信念惠及更多的人,这无 疑是对王先生最好的纪念。 是为序。 清华大学校长 陈吉宁
导语 本书真实再现了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的创业过程,总结了台塑集团的成功之道。 本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这些是王永庆先生成功人生的集中体现。 王永庆是中国人,台塑是中国企业,王永庆的经营之道,对中国企业而言,具有普遍价值。 后记 跋 袁飞先生的《“王者”心法——经营之神王永庆独家 管理秘笈》付梓出版,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这喜悦更是 来自于我们对于台塑企业多年来点滴实践总结出“合理化 ”的管理方式的认可。我们深信,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袁先 生的这本著作,深刻地体会到台塑企业五十余年创业、守 业、聚沙成塔的伟大历程,以及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管理 智慧。 对于台塑企业管理经验成果的总结,用著作的方式进 行整理、提炼及凝萃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书可传世,在 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让精粹的理念能得以发扬和传承。 当袁飞先生以这种方式通过文字发掘台塑企业精神宝库的 同时,我们也在实践用另一种方式去发扬台塑企业管理的 精华,尝试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就像王永庆先生在身 边手把手地进行教导一样,帮助大陆的企业及企业家们亲 身感受台塑企业的“合理化”管理,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 带回自己的企业和岗位进行运用,从实践的层面将台塑的 经验转化为本企业的经验,转化为本企业的效益。借助袁 飞先生这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 各位分享我们作为中央企业中唯一一家人力资源行业的公 司用了近五年时间实践台塑管理经验的方式。 我们的实践起源于2008年,心系大陆的台塑企业创办 人王永庆先生期望将台塑发展的一些启示与大陆的企业进 行分享和交流,他相信这些发展的经验能够帮助企业节省 下企业管理探索时间,用于企业的发展。于是,在清华大 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先生的推动下,我们共同向国资 委提出申请,建议组织大陆地区的中央企业到台湾的台塑 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这项提议很快获得了时任国资委主任 李荣融先生的大力支持。由此,在王永庆先生和李荣融先 生的共同推动下,大陆中央企业赴台学习台塑企业“合理 化’’管理的研讨班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在筹备阶段,项 目得到了国资委领导特别是国资委改革局的倾力执导,台 塑企业更是全力投入,王永庆先生甚至提到建议到台塑进 行交流时应该安排到一线的岗位中进行体验,因为他深信 “台塑管理的精华都蕴藏在最普通的实际岗位操作当中” 。这都让我们体会到了两岸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也感 受到了王永庆先生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家的博大胸怀。 但就在项目马上即将成行之时,2008年10月却传来了 王永庆先生长眠辞世的噩耗。我们在痛心失去了一个这样 卓越企业家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唯有更 加努力,才能完成老人的遗愿,继承老人的意志,发扬老 人的精神。 研讨班项目在王永庆先生辞世后,由他的传承人之一 的女儿——台塑企业的副总裁王瑞华女士亲自执掌,由此 ,中央企业赴台学习台塑“合理化”管理与实践研讨班项 目进入了试点班的实施阶段,2009年2月,由中国石化集团 公司组织的第一期赴台培训项目正式启动。研讨班由中国 石化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刘运带队,近30名的成员当中包含 了来自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下属大型二级公司 的主要负责人。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时任国资委主任李 荣融强调“中央企业到台塑要虚心进行学习交流,更重要 的是将台塑经验进行本地化的总结提炼,进而指导实际的 工作”,时任中国石化的总经理苏树林也对研讨班给予了 高度的期望。在之后为期12天的赴台学习交流中,研讨班 深入到台塑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与台塑的近100多 位高层及中层管理干部围绕台塑企业运转核心的“六大机 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研讨班即将结束之际, 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震撼”。震撼于台塑企业勾稽相扣 、严丝合缝的管理流程设计:震撼于台塑质朴却形成巨大 推动力、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我们更加确定,这颗从祖 国宝岛上发掘出的耀眼的“瑰宝”,将帮助更多的大陆企 业一同领略管理的真谛。 在试点班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研讨班在国资委的 指导和台塑企业的支持下,不断推广,四年的时间里已经 组织了近十家中央企业的400余名局级以上企业管理者赴台 塑进行学习,这其中包含中国石化其后由时任总经理苏树 林、副总经理李春光共同带队第二期研讨班,由中国石油 、中国海油、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车、中国核 工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在内的多家中央企业集团 领导带队的赴台研讨班。 研讨的每一天,我们都能共同体验到台塑企业的管理 经验带来的巨大震撼。这种到现场去研讨,到一线去体验 ,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研讨班成 员更具“切身感”地体验了台塑企业的管理。通过这样的 方式,能使这些身临其境的感受化作切实的动力,形成每 个人回到本企业后借鉴台塑经验的具体方案以及推广实施 的具体做法。 翻阅参团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研讨总结,我们回想起 了那些在宝岛研讨时每位成员废寝忘食交流学习的一幕幕 场景,参团成员提到: 口 台塑的成功得益于王永庆先生开创的独特管理。 “合理化”管理是台塑管理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追根究 底,通过不断的反思、提 书评(媒体评论) 王永庆董事长在继承中华文明传统,创建现代企 业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真正做到了“取其 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不只要传播他的业绩 ,更要传播他的理念和方法。只有像他那样,使用对 比分析的办法,才能把握本质,才能见到实效。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永庆董事长“一勤天下无难事”、事事要求“ 止于至善”等朴素又务实的经营智慧,历久弥新。他 远大的眼光与独到的见解及创业70多年的宝贵经验, 给了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者明确的方向与启发。经历了 时代变迁,更能显出钻石般的光芒。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台塑的制度创新是管理创“心”,这是西方管理 学当中所没有的。这是无形的财富,分享王永庆先生 的经营管理思想,将会激励更多的大陆企业家,创造 财富,奉献社会。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也许是我们自以为尊商之路还短,学习经营之道 ,总习惯去远方的世界上寻找老师,却往往忽略了身 边的。王永庆先生被称为“经营之神”,他究竟“神 ”在何处? ——白岩松 央视著名主持人
精彩页 引言:基业长青贵在坚持 60年前,台塑集团凭借10公顷的高雄老厂起家,发展成为产值逾两兆新台币的企业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缔造了一个经营神话。2014年,经历一甲子风风雨雨的高雄老厂租期届满,土地将交还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届时厂区内可能只保留王永庆、王永在兄弟当年的办公室、宿舍及第一具PvC机台,设立王永庆纪念园区。 台塑集团作为发轫于台湾地区的华人标杆企业,正在成为商界竞相学习的榜样,窥探其成功秘密几乎成了求道者们共同的兴奋点。经营之神王永庆对此的回应却如此朴实:没什么秘诀,只是每天把手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台塑集团正是在基于这样的理念,从各种不起眼的细小改进工作中获得了公司九成以上的利润,昭显“止于至善”是企业永续经营之道。在王永庆眼里,经营企业是永远不能懈怠的,只有这样才能求得未来生存发展。 “大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小学学历的王永庆常常引用《大学》中的宏论解释“大道至简”的管理真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台塑的成功贵在坚持。在王永庆率先垂范的指引下,台塑数万员工数十年始终如一坚持“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的文化理念,并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践行之。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国际企业文化管理权威霍夫斯泰德指出,分析企业文化并不只是了解领导人期望的、向外宣布的那些价值观,而是看经过管理实践有多少价值观被所有成员接受,并体现在工作中。 坚持理念是一种传承,但需要奉行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力量。正确的理念何来?王永庆认为,对生活的感悟和切身体验是力量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坚持长跑让王永庆体认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这句话的微言大义。独自长跑本身是一件很枯燥无味的事情,但长年累月、风雨无阻的坚持,则会变成一种习惯,乃至乐在其中,甚至成了一种享受,这时所有原本想从运动中追求的目的都会达到:担负压力的健康体魄和坚毅的精神自然成了一种如影随形的附属物。但这种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要每天坚持并非常人所能。很多人因为下雨会放弃每天坚持的长跑,而王永庆认为这是借口,因为长跑后会大汗淋漓,和下雨没什么两样。 尊奉王永庆为人生导师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经效法王永庆,试图坚持每天长跑5000米。他以为“毅力”是简单可行的易事,兴致冲冲买了双球鞋,起了个大早,结果第一天只跑了1600米,自信尚满地认为再练习几天就可以跑完5000米。但随后的表现让郭台铭完全丧失了信心,自己最多只跑到3000米。郭台铭终于意识到,“坚定的毅力”说时容易,做时难,普通人是难于要求自己去克服身心障碍的,“我做不到,因为我是一个平凡的庸俗之辈。” 有了健康的身体,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节俭无疑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开始,王永庆一生坚持节俭,爱物惜福。自己的坐车多年不换,西装改了再穿,自己和下属只喝低档酒,经营之神的生活习惯严格自律。 节俭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符号意象,就像武功高手在无形之中把功力发送出去一样。王永庆数十年如一日过着俭朴的生活,让子弟兵耳濡目染,凝聚了台塑发展所需的内功。王永庆的节俭甚至对整个台湾企业界产生标杆影响,一些过惯奢华生活的企业家在王永庆的感召下感觉自惭形秽,纷纷改弦易张奉王永庆为师尊,这也算是台塑对社会的一个意料之外的贡献吧!企业是社会影响力最强的商业组织,当大多数企业都奉行勤俭节约的理念时,社会风气必然向好,这也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P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