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词学原先是诗学的一个旁支,嗣后与诗学并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书的目的是为词学研究迄今取得的成就作出总结性的论述,以推动这门学科的理伦化和系统化。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旁征博引,较全面地体现了唐宋词的大致概貌,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涉及的有些问题,历来有所争议,只有通过反复辩论或史实考证才能解决。为了避免枝蔓与辞费,书中只写了个人探索所得的大致结论而未及充分展开。 作者简介 吴熊和(1934一),上海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承焘词学奖金”一等奖获得者,当代著名词学家。在词学领域辛勤耕耘半个世纪,继承夏承焘先生开创的词学事业而又能卓然自立,对新时期词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均有开拓和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词学研究体系。本书为其代表作,在学界有重要影响,曾获全国首届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词源 第一节 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第二节 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一 隋曲 二 唐曲 1.太常曲 2.教坊曲 第三节 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词体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 词体 第一节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一 音谱 二 词谱 第二节 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 一 依乐段分片 二 依词腔押韵 三 依曲拍为句 四 审音用字 第三章 词调 第一节 词调的来源 一 来自民间 二 来自边地或外域 三 创自教坊、大晟府等乐府机构 四 创自乐工歌妓 五 摘自大曲、法曲 六 词人自度曲 第二节 曲类与词调 一 大曲、法曲、曲破 1.大曲 2.法曲 3.曲破 二 令、引、近、慢 1.令 2.引 3.近 4.慢 三 其他曲体曲式 1.品 2.中腔 3.踏歌 4.三台 5.促拍 第三章 词调 第四章 词派 第五章 词论 第六章 词籍 第七章 词学 附录 重印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