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堂亚马孙(雨林探险的日日夜夜)/自然科学考察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张瑞田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张瑞田,1963年生于吉林。先后在《读书》《上海文学》《中国作家》《美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月刊、《书法》杂志、《书法报》等报刊发表散文、文化随笔、书法批评文章三百余篇。出版散文集、随笔集、艺术评论集《向水倾述》《探险亚马孙》《百札馆闲记》《百札馆三记》《新南腔北调集》(与斯舜威合作)等书。艺术评论《“二王”何以滥觞》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后记 人与自然 探险这个词,似乎属于西方人。的确,从中世纪到19 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时间跨度里,探险家的队伍里鲜见 中国人。由西方人主导的西域探险,我们也是配角。 探险是为了发现。对世界未知事物的探索,是人类得 以超越自己的精神动力。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科学 意识增强,探索精神也日趋高涨,我们的探险家终于走出 国门,开始向世界更为广阔的领域出发,探索世界的奥秘 。 到亚马孙热带雨林探险,是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工 业化以后,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 能力,以及消费水平;另一方面给世界带来了一道费解的 难题——环境污染。这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四伏。 如果说,19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是对历史文明的重 新发现,是对世界未知领域的寻找,那么,今天的探险科 考,则是向大自然表达敬畏之情,从生物多样性,到人为 破坏的程度;从经济发展,到政府保护的法律制定与管理 办法;从生存空间的拓展,到精神空间的缩小,审视人类 的进程和我们的作用。 巴西是未全面发展的国家,巴西也是资源性国家,丰 厚的自然资源,让国民养尊处优。然而,对资源的开采, 给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了危机。巴西政府,世界非政府组 织,民间环境保护团体等,不断呼吁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 ,限制开采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森林,让地球之肺永远清澈 。 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探险考察,令我们感受到了巴西 政府对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的力度,比如,对亚马孙热带 雨林流域城市发展的限制,对森林采伐的控制,对工业项 目的严格论证等,这都是在努力保持这条大河的原始活力 。我们一行从巴西回国,第一时间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 访,陶宝祥、陈光伟、聂品、曹敏等人从不同角度回答了 记者们的提问,中心议题还是人与自然的问题,发展与保 护的问题。北京电视台为我个人做了一期节目,我与主持 人所谈,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我以一些生动的细节 ,谈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无穷魅力,谈到危机中的人类处 境,以及对消费主义的反省,对人欲望的警惕。 探险考察的成果,最终将成为社会的共识。人与自然 是生命共同体,对大自然的礼敬、尊重,是人类的责任与 义务,人与自然同舟共济,才能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张瑞田 目录 1 没有航标的河流 到亚马孙去 亚马孙河的入口:马瑙斯 “卡西迪亚”号:探险之船 水有多深,河有多长 白水河、黑水河 画如风景 河上的晚餐 亚马孙的星空 美国人克瑞斯 2 亚马孙河两岸 科考船上的清晨 寻访无名岛 水淹林 遭遇树懒 夜半清谈 玛纳卡布鲁一瞥 水边的人家 捕鳄鱼记 比豹凶猛 河豚、蚂蚁窝、王莲 3 亲密的热带 亚马孙河野浴 爱情故事 花开小镇 科达雅斯 夜闯秘境 船长的故乡 密林深处做样方 送桨话别 巴西人的体育热情 露天音乐会 附生仙人掌 疯狂食人鱼 树王 4 牺牲的探险家与爱情的殉道者 探险家彼得·布雷克 印第安人 我的身体开始溃烂 赤道里的城市 河里河外 岩画、艾朗岛、日本人 亚乌自然公园 新艾朗市 米盖尔基金会 再见亚马孙 人与自然(代后记) 精彩页 到亚马孙去 对探险家来讲,亚马孙是一个美丽的天堂。 但我感觉亚马孙是一个地狱,—个绿色的、充满了无穷活力的地狱。 亚马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分属巴西、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8个国家,被称为“地球之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极其众多的支流纵贯亚马孙热带雨林。亚马孙河全长6440千米,流域面积691.5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2万立方米/秒,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是长江的7倍。河流的平均宽度为30千米,有名字的支流达1100条,其中长度超过1000千米的支流就有20多条。丰沛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其成为世界水生生物的基因库。这里已发现的植物物种达55000种之多,鱼类资源超过3000种。富饶的亚马孙、辽阔的亚马孙、神秘的亚马孙、可爱的亚马孙,它在地球的南部深深地吸引着全球人民。 2004年的夏天,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办,以科学家、探险家、新闻记者和作家组成的中国亚马孙科学探险考察队一行14人,从北京出发,经过30小时的飞行,抵达巴西亚马孙州的首府马瑙斯,拉开了中国人首次探险亚马孙的序幕。 我是第二次来到亚马孙。在2001年我的南美洲之旅,我便在对亚马孙河与亚马孙热带雨林迷信般的朝拜中,一厢情愿地爱上了这个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地方。记得在亚马孙黑水河与白水河的交汇处,我完成了在亚马孙河的处女游,然后走进一处原始、恐怖的热带雨林,此后,记忆里开始经常浮现世界上最为壮阔的一条大河,以及橡胶树、面包树、王莲、棕榈树、西番莲……今生今世,我的思念,我的追忆,将随着亚马孙河一同流淌。 2004年我有机会再度来到马瑙斯,在一个被树荫淹没的城市里,寻找自己旧日的足迹,渴望着这一次的远行,心中无数的波澜把我的快乐推向极致。科考队的队友们和我一样激动,在下榻的大自然酒店刚刚安顿好,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前往亚马孙河的河边,眺望河岸那边的热带雨林,猜想着探险经历会如何刺激与紧张。 马瑙斯是我们亚马孙探险科考的基地,我们以这个城市为出发点,向下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水河行驶500千米,沿途考察亚马孙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植物的结构特征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返回马瑙斯,休整两天,再逆流而上,向黑水河内格罗河挺进500千米,继续我们相同的考察。这样,我们就能较全面地对亚马孙河河水呈碱性的白水河段与河水呈酸性的黑水河段的生物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以便为我们国家的热带雨林保护提供参考数据。 把亚马孙看成人类屈指可数的处女地并不过分,横跨南美洲40%面积的亚马孙原野,西面有高耸的安第斯山脉,北面和南面是较低的圭亚那地盾与巴西地盾,古老又年轻。1500年,西班牙探险家皮恩桑正在南美洲位于大西洋畔的“新世界”东岸探险,他驾驶一艘木船在波涛中颠簸,在大西洋的边缘发现了一条淡水带,绵延向远处延伸约200千米。探险家的职业敏感告诉他,顺着这条淡水带航行,会有震惊世界的发现。于是,皮恩桑调转船头,沿着淡水带向内陆驶去。几小时以后,木船进入星罗棋布的岛屿群中,开始在漫长的淡水流域中前进。理性而浪漫的皮恩桑在这天的日记里记下了自己的观感,他把眼前的景致称为“淡水的海”。深邃、浩瀚的水域让他激动不已,但又苦于无法测量,他只好继续航行。又过了几小时,在离大西洋的河口约320千米的地方,皮恩桑见到了一条宽约64千米的河流,他流泪了——为大河的壮观,为自己伟大的发现。后来的事实证明,皮恩桑进入的正是亚马孙河的主航道。他以可以穿越历史时空的眼光,视死如归的精神,义无反顾的勇气,揭开了世界地理的重要一页。人类追寻着他的足迹,在这里幻想了500年,寻找了500年,至今仍无法破译亚马孙热带雨林与河流的全部密码。 P10-13 导语 “自然科学考察丛书”是对中国科学家大规模综合科学探险考察的真实记录,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科学考察成果,呈现了所考察地区的自然生态和地形地貌,生动再现了科学家考察生态环境时的艰辛历程。 本书立足于弘扬科学家的探险精神展现考察地区亚马孙的地理状况、风土人情,生动再现科学家探险考察亚马孙生态环境时的艰辛历程,体现科学考察的重大意义以及对亚马孙考察地区今后发展和保护的深度思考。 序言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启动和实施了多项科技基础性 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需要通过科学考察、调查等过程 ,对基础科学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以探求 基本的科学规律。科技基础性工作长期采集和积累的科学 数据与资料,为我国科技创新、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 和国家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我国科技发 展的重要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体 科技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经过十几年的野外科学考察,1994年中国科学家发现 和论证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1998年科 考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大峡谷,再次对大峡谷进行测量,进 一步确定了其世界最大峡谷的地位。 2000年,在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多 年考察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保护中华水塔、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与俄罗斯和蒙古 的科学家共同考察了贝加尔湖地区、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 蒙古高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考察成果,填补了中国在俄 蒙高纬度地区长期缺乏数据资料的空白。这对中国同俄罗 斯、蒙古等邻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开展 与周边国家的资源、生态环境、经贸及科技领域的跨境合 作,维护东北亚国际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以科 技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自然科学考察丛书”涵 盖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青藏 高原腹地三江源科学考察、澜沧江一湄公河科学考察、亚 马孙热带雨林科学考察、中蒙俄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塔克 拉玛干罗布泊科学考察。这些地区都是对当今世界环境产 生重要影响、人迹罕至、条件极其恶劣的特殊地区,也是 世界自然资源考察的热门地区。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作者 既有科技T作者、新闻记者又有作家,这套丛书是他们亲临 科学考察第一线的真实手记。各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 同的深刻体验记录了科学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 从这些手记中,我感受到了科学考察的艰辛和享受自然的 乐趣,既被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科学考察故事感染,也为他 们生死与共的情谊感动。同时,这套丛书还能让广大青年 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野外科学考察的基本知 识和真实情况,是难得的科普佳作。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奋斗。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能发扬科学考察 精神,不断探索未知,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 自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内容推荐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也是全球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被誉为“世界之肺”。作者随“中国亚马孙科学探险考察队”来到遥远的巴西,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和一支温润、流畅的笔,叙述了走进巴西,走进亚马孙的经历,感受南美文化、风俗、人情。令人惊奇的是,在如此小的一个范围——船长、船员、探险队员、向导,以及一个独特的空间——热带雨林、亚马孙河、各种动植物,给我们提供了如此震撼的视觉盛宴和生命欢歌。巴西有一片热土,巴西人热情奔放,在本书中,你会对这一切有新的认识。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一次惊心动魄的科学探险活动,无论你是好奇还是敬佩科学家的精神,都可以拿起本书细细品味,探寻属于自己的宝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