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Scalers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Scalers,清华大学学霸,持续行动践行者,ScalersTalk成长会创始人,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作为理性的思考者和干脆的行动者,Scalers 善于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灼见,例如“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N阶持续行动”,“学习的‘黑盒’与‘白盒’”等。在持续行动上,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了认知的升级,成为了领先的少数人。文章《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曾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书评(媒体评论)
《持续行动》是一本很有启发的书,和S老师做的
事情一样,推荐一读。
——李尚龙 青年作家
持续行动带来的蜕变是每一天积累沉淀的结果,
从第一个100天到下一个100天,我们终将走到我们创
造的自己面前。
——王潇 趁早创始人
如何将想法变成现实,从想到到做到的过程中会
遇到哪些困难,又应如何化解,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雷文涛 有书创始人
我很佩服能聚焦的人。Scalers就是一个聚焦在“
如何坚持”这个问题上的专家。他身体力行着持续行
动的理念,所有想要感受行动力量的朋友,都应阅读
这本书。
——成甲 《好好学习》作者,学习方法公众号“
成甲”主理人
很多人抱怨“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
,只有少数人掌握了把想法付诸行动的秘密,Scalers
在这本书中分享了他的想法,值得每一个职场人认真
阅读。
——刘轩 心理学者
后记
持续行动,从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人人都有上进心,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改变,
只能持续行动,从一件事情做起。当持续行动时,你必然
要穿越不同的时间门槛:10天、100天、1 000天、10 000
天……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时间的长
度才是决定我们竞争的终极壁垒。经常有人说,可以用一
年时间获得别人10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当你实践起来时,
你就会知道一定有人早已按你这样的方式比你多做了10年
,你应该向这些人看齐。
不过由于人性的缺陷,我们关于成长进步的认知未必
正确,不然怎么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在持续行动尚未开始时,我们总认为时间不够,总认
为自己已经听瞳了道理,总认为自己有能力同时做很多事
情……越是新手,越容易在同一个地方反复摔倒。这也意
味着,脱颖而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我们把大
多数人犯的错误都进行了及时修正,如果我们对大多数人
都会犯的错误进行了及时修正,同一个错误最多犯一次,
那么蜕变近在咫尺。
当我们把一件事情持续做了100天时,兴趣带来的新鲜
感会消退,我们会遇到更多困难,也会对改变有更多期许
。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思考自己在心态、时间以及方法
上的问题,并在坚定和迷茫的交织中前行。积极的思考是
加速改变的开始,但看到进步的迹象也容易让我们变得急
功近利。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梳理自己的想法,认
清自己、认清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飞跃打下基础。
如果我们能把一件事情持续做1 000天,也就是大概3
年的时间,我们会明显地感受到时间的力量。我们会看到
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能力显著提升,看到自己在人群中的影
响力的变化,看到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这些变
化会让我们感到愉悦。我们也会看到更加不同的世界,而
这些对我们已有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怎么处理这些影响是
一项重要的课题。
假如我们有幸能把一件事情持续做1 0000天(大概30
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正值中年。人到中年,既有可能活得
处处都是压力,也有可能活得年富力强。具体活成什么样
子,要看我们有没有处理好这个阶段的重要问题。在30年
的数量级讨论问题时,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
会影响我们的长远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复制自己的经验
与认知,怎样才能防止自己误人歧途,等等。
在这本书里,我按照时间的数量级,以10为底数,1~
4为幂数,探讨了从10天到10 000天一共4级持续行动者可
能面对的问题。我知道,当你真正把成长进步的过程划分
为不同的阶段时,这些思考也只是挂一漏万。但是我相信
,建立时间维度是很好的指导我们行动和学习的认知框架
。沿着这个方向,我们便能形成一种自由的、可伸缩的认
知视角。我们也可以对照这个框架,对自己的认知体系查
缺补漏。
当我们可以同时用显微镜、放大镜和望远镜来看问题
时,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的“风景”。
刻意学习,认知升级
持续行动从来不是指低头蛮干。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
中,我们的认知会不断变化。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刻意
学习、升级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把一件事情坚持做10天,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技巧,光
靠决心和冲劲就能完成。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持续行动100
天的认知和视野,那么在10天以后,我们又会回到原来的
状态。很多人一直没有真正发生改变,就是因为他们的认
知格局仅停留在10天,没有提升到100天的量级。
做到100天以后呢?很多人又会因为自满停下脚步。
100天,相对10天而言是很长的,但是相对我们的生命,又
是短暂的。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地把认知提升到1 000天
的视野。
1 000天大约是3年的时间,3年足以让一个人发生明
显_的变化,而且3年也足以让一种变化变得足够稳定。3年
形成的习惯一方面会成就我们,另一方面也会变成新边界
限制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更大的视野,就是把
时间拉长到10 000天,大约30年的时间。
……
以我为例,我在个人成长和持续行动领域积累了大量
的经验。大多数关于个人如何取得进步,如何突破的话题
,我都有所涉猎,而这些知识其实主要集中在“时间难度3
”和“状态难度2”的范围之内(表A-2中的左上角)。如果
不刻意学习,就待在舒适区之内,那么我并不需要跑到其
他区域,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但是,一旦我建立了大尺度、大格局的知识体系,就
会发现我只是蜷缩在精神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还有很大
的空间没有涉足。于是我自然会想到,能不能继续努力,
把剩下不太了解的区域也学习一番。
这样一来,我可以把新领域的知识加到我原有的知识
体系当中,形成关联(参见图A-1中将不同层次的认知整合
到一起的示例),让原有知识形成复利稳定增长(这就是“
状态难度4”的增长)。如果我能持续做下去,达到“时间
难度4”,经过30年的积累,那么我的成长空间简直无法估
量。而这个过程的确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我想这才
是终身学习者的使命所在。有了
目录
自序
引言 持续行动是永恒话题
持续开始,持续放弃
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使用这本书
第1章 先行动,再思考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持续行动,每天都有借口阻止你前行
你和他的差别,在于脑力
只要能达到,哪怕是弯路
茅草燃得快,硬柴烧得久
第2章 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不在怎么办
改变是怎样缓慢发生的
凡是能得到的,我都不屑一顾
如果生活值得过,就值得记录
忙于找方法,哪有时间做事
时间管理不是买本子的游戏
即使做正确的事情,结果也不一定对
第3章 竞争壁垒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有的好学生毕业后而“一事无成”
什么样的人,最有竞争力
看不起,看不懂,看不到
做靠谱的事情,让更多的人知道你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能不能教别人
所有困扰你的重要问题,都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法
什么成就了你,什么也会限制你
第4章 保护大脑比保护钱包更重要
总有人做得比你好,总有人说过你说的话
什么是稳赚不赔的赚钱方式
邪恶更擅长“自己复制自己”
大脑比钱包更值钱
别让公地悲剧在你身上上演
结语:持续行动,刻意学习,认知升级
持续行动,从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刻意学习,认知升级
解决问题,先升维再降维
持续的难度在哪里
精彩页
道理我部懂,就是做不到
在生活中有一类人,既自大又谦虚。他们最爱说的话是“这个道理我懂”。他们经常“虚心”向别人求教,但是不管对方说什么,都会回答“这个道理我懂”,潜台词是“你能讲点新鲜的吗”。到头来,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道理都懂,却又困惑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不得不继续到处请教比他们厉害的人。
如果你和这样的朋友“小明”对话,画风会是这样的:
你:“刚才听你说了那么多,我认为你只是看上去知道得多,其实做的事情太少。人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改变自己,行为能改变态度,不能眼高手低。”
小明:“哦,这个道理我懂,只有行动才能让我改变。但是我就是无法行动呀.我就是缺少一个好方法。”
你:“行动的关键在于开始做事。开始做事以后,你会发现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哪怕一开始方法不好,你也能边做边改进。而且做得越多,自己也越能发现新方法。”
小明:“这个道理我懂,方法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我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走错方向?”
你:“开始做事情时,谁都无法保证方向是对的。如果你持续做事,在每次行动中总结经验,做出调整,你会慢慢找到正确的方向。”
小明:“道理我懂,方向总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出现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那我岂不是要走很多弯路?我不想走弯路,我要过高效率的人生。”
一场高质量的对话,就像一。场精彩的乒乓球比赛。你把话题击过来,我接住然后击回去。你加急加转,我对攻反拉。一来一回,棋逢对手,节奏舒适。观看顶级选手之间的乒乓球赛,本身也是一场享受。而和小明对话,就比较费劲。小明打球从不用球拍,专用手抓乒乓球,抓完重新发球。你掏心掏肺,小明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这个我懂”,然后把自己原有的观点强调一遍。这样的对话.,每多经历一次,都是对双方友谊的伤害。
很多人吃饭要吃“手抓饭”,也有不少人打球时只会,“手抓球”。更要命的是,一个人手抓球练得多,比拿球拍打还要顺手,就会认为自己打球很厉害。如果你在打乒乓球时,遇到了一个只会用手抓球的对手,你会怎么办?
不要笑,那个只会用手抓球的人,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因为不懂,所以过不好
如果你会打乒乓球,你就知道发球非常重要。球发得好,对手接不住,直接得分。要发好球,非常不容易,要下苦功夫。然而,再好的发球,对于只会用手抓球的小明来说,都是一样的,大手一伸,任何发过来的球都要在他的手里停止旋转。一次漂亮的发球,一场精彩的比赛,一轮深度的对话,完完全全地糟蹋在了一个“用手抓球”的人手里。真是暴殄天物! 如果真心想提高自己打球的水平,那你应该认真对待对方的每一次击球,用球拍接,别用手抓。如果你真心想获得一些启发,那么要认真倾听朋友对你的肺腑之言,不要感觉是那么回事,就连忙说“这个道理我懂”。你习惯用手抓球,以为自己能接住一切发球,但是这种打法根本不人流,连比赛都参加不了。自以为懂了一切道理,但是生活却原地踏步,于是你纳闷起来:既然道理都懂,我为什么没改变,难道是懂得不够多?
网络上但凡有“道理我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的话题讨论,总会引起大批人的共鸣。一群人凑在一起感慨:“对啊,你看我们既然知道这么多道理,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呢?”于是开始研究有没有更多“过好一生”的道理,又到处求教了。
P2-4
导语
如果你想脱离半途而废的困境,本书将是你的硬核行动指南,为你提供对抗拖延、纠结、焦虑、迷茫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你离梦想,只差一场持续行动。
无论你是仍在迷途的新人、已经起航的奋斗者,还是业有所成的高手,本书都将对你现阶段的成长有所帮助。从习惯养成、新领域拓展、职场竞争、创业与守业四大方面解读持续行动的奥秘,预知持续行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提供可以立即实践的解决方案。
陪你认知升级,助你持续行动。
李尚龙、王潇、雷文涛、成甲、刘轩、刘媛媛鼎力推荐!
序言
我曾经是一个特别不能坚持的人。在我小时候,爸爸
就教育我,做事不要“三分钟热度”。爸爸还送给我一本
他读过的《青年.知识手册》,扉页上是他手写的一句用
来自勉的话:
“苟有恒,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
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朝学者胡居仁的自勉联。爸爸怕我看不懂,很
认真地向我解释,告诉我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
鱼两天晒网。不过那时我还在上小学,没太记住,不然我
也不会在写自序时才想起来。现在回想一下,这应该是我
最早接触的“持续行动”理念。
我一直认为,我们在个人成长方面要学习和践行的理
念,是历经千年而保持稳定的。前人用“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诫我们求学治学要以勤为先,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导我们努力要趁早。这些绝
不会因为我们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而改变。如果做事不勤
快,年轻时不努力,那么不管在哪个时代,我们都很难有
好的发展。
越是涉及成长的核心理念,越是历经时间的考验而留
存下来。这并不像手机应用软件,若遇到版本更新,不升
级还不让使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那些智慧,也许在今
天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核心内涵不会褪色。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话就道破学习和
行动的辩证关系。我在书中经常说“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也只是在印证这个道理。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
断发明新的表达方式,创造新名词,其实有时候只是在重
新演绎前人的金玉良言。
既然如此,如果多研习前人传下来的经验,那么我们
不就可以进、步得更快吗?但是,结果并非如此。我们并
不爱听这些“老掉牙的东西”,甚至斥之为“陈词滥调”
。我们总想看到一些新鲜的、紧贴时代发展的学习方法论
。我们经常认为,最新的才是最好的,于是总执着地寻找
最新的认知、最新的成功案例。新花样层出不穷,又让我
们因为忙于应对各种情况而身心俱疲。此外,出于叛逆心
理,我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遇到的问
题,前人遇到过并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自己所
处的时代不一样,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历史
、对前人的关注。每一代人总会犯一些前人反复告诫我们
要避免的错误,哪怕前人喊破嗓子,我们仍然“前仆后继
”地往同一个坑里跳。
我坚决认为,在个人成长层面,“经典”的力量强大
得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千百年来,人类在发展,科技在
进步,但是1 000年在人类百万年的进化史中显得太短暂。
我们顶着一颗拥有百万年进化史的大脑,在现代社会行走
。这个时候,经典的东西反而更有优势。我们现在看到的
前人作品,无不经历时间的筛选才留存下来。上溯100代人
,如果你问我我的祖先是谁,生平如何,我可能答不上来
。我的祖先很有可能在古代社会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在
家谱上有个名字,再也没有其他的记录,又或者他根本不
识字。而在那个时代,能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才更有可能
流传下来一些思想和文字。
如果能充分吸取前人的经验,那么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一些。但是,当一个道理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如果只是随
便听听,随意看看,我们获得的一瞬间的启发很快就会被
遗忘。如果不用实际行动去体悟,那么任何被动输入,都
无法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实质的作用。
对于持续行动的理解和领悟,也同样如此。很小的时
候,爸爸就和我说,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我以为我知道了
,却没做到。直到开始持续行动,把一件事情坚持了足够
长的时间,我才真正从内心意识到,持续有多么重要。于
是,我决定写一本书来专门讨论持续行动这件事情。
可能你会想,不就是坚持吗?两个字的事情,有必要
写一本书吗?如果你这样说,那么就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
点:当看到一个道理时,我们会觉得它好简单,不过如此
,但是回到生活中,我们却发现自己还是老样子,仍然没
那么容易做好一件事。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听了也不做
,那么我们仍然要吃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点听,早
点意识到问题,早点实践呢?我的成长经验告诉我,持续
行动其实是一种帮助我们尽快上路的思考方式。看到一个
道理时,即使我们觉得自己懂了,也不要着急下结论,先
持续行动一阵子,看看结果如何。在我看来,持续行动可
以减少我们面对前人教诲时的自大与傲慢。我们往往在做
一件事的过程中才会慢慢发现,很多道理说得真对,比预
想的要深刻许多——在持续行动中获得体会,可比被动输
入的效果好多了。
我们要通过持续行动去体悟和学习,否则别人说得再
多都是徒劳的。如果有了持续行动的能力,又能吸收别人
提供的知识,那你就真的很厉害了。一旦掌握“吸星大法
”,你的前途无可限量。
小时候我没有坚持完成过一件事情,爸爸给我的教诲
,我也没入脑人心。过了十几年,在经历各种摸索和曲折
,真正开始持续行动时,我才发现原来那句发人深省的话
早就写在爸爸送我的那本书的扉页上了,只是我从没注意
。而等我真正注意到的时候,十几年光阴已经流逝。我长
大了,终于明白了,可爸爸也老了。
上个月爸爸搬家。他说:“你之前送给我的《刻意学
习》找不到了,可能搬家搬丢了。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本,
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记得在扉页上写几个字。”我鼻子一
酸。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把自己读过的书送给我,扉页上
写有他的自勉语。在我长大以后,爸爸要我在自己的第一
本作品《刻意学习》上写几个字,然后送给他。于是我在
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持续行动,刻意学习”。这8个字
,是我的自勉语。
爸爸曾经给了我一本《青年知识手册》,而我的这本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其实是一本持续行动者手册
。两本手册,一前一后,在时空中相互呼应,既是传承,
也是持续行动的一种体现。
我希望《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里的文字,能对
你有所启发和触动。我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在时间岁月里留
下印记。倘若在千百年后,这些文字还能被看到并被认可
,那便说明我对这个世界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贡献。
Scalers
《刻意学习》作者,持续行动者
2019年6月21日于北京
内容推荐
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焦虑感来源于对现状的无力把控,作者Scalers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你需要持续行动,它是改变生活现状、实现逆袭的有效方式。
在持续行动中,学习和行动是成长双翼,缺一不可。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并不是只靠碎片化时间就可以达到的。
作者在本书中分4个章节,分别从10天、100天、1000天、10000天四种行动时间跨度探讨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具体应对方法,帮助读者逃离对生活无法把控的“循环怪圈”,并找到持续精进、不断提升自我、逆袭人生的核心操作方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3:27:36